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政教育融入網絡輿情引導路徑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已覆蓋到每一個角落,職業院校學生更是集中使用網絡的場所。網絡信息迅速、快捷、廣泛地傳播,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之伴隨著一系列的網絡輿情問題。職業院校的學生正是網絡輿情的主體之一,身心發展正在成熟發展階段,網絡輿情事件對高職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相關對策,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引導中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思政教育;職業院校;網絡輿情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普及到每一個角落,職業院校更是一個集中使用網絡的場所。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達到空前程度,網絡已經融入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自由地進行查閱資料、親友聯系、上淘寶上京東、打游戲看電影等等,網絡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但是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空間里,各種碎片化的信息、非主流的價值觀、網絡暴力更有非法網絡活動等,讓學生無從分辨,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這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阻力,職業院校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比高校學生低一些,在知識儲備,一些問題的認識上還不夠深刻。學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怎么明辨是非,正確使用網絡,是當下職業院校面臨的一大問題。加強思政教育在網絡輿情中的作用,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一、網絡輿情的含義
關于網絡輿情方面的研究,王來華在2003年出版了《輿情研究概論——理論、方法和現實熱點》一書,是國內最早關于這方面的著作。他在書中提出了相關的概念,比如,網絡輿情的基本概念、特征及規律等。第一次比較完整地闡述了網絡輿情的相關內涵。此后,對于這方面的探討不斷增多,隨著社會發展變化,網絡輿情在內容、形式等各方面也發生了變化。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我們認為,網絡輿情就是:以網絡為載體,是社會輿情在網絡上的映射。以某一事件為核心內容,網民通過網絡形成對此事件聚焦式的看法和關注,是個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種表達。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對所關注的事情,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態度的網民,就是網絡輿情的主體,他們所關注的新聞、節目等都是網絡輿情的客體。網絡輿情相關方都具有極大的變量,網民結構復雜、關注的事件的變化,這都說明,網絡輿情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二、職業院校網絡輿情的特征
(一)職業院校網絡輿情的傳播方式
時代在進步,互聯網技術更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的網絡新媒體不斷涌現,職業院校的學生也緊跟時代步伐,使用各種新媒體。從傳統的博客、微博、貼吧等,更多地轉移到如今的微信、QQ、抖音等新媒體方式。網絡輿情的傳播方式變得更加迅速、廣泛。海量的網絡信息鋪天蓋地的傳播到每一個高職學生的網絡平臺上。
(二)職業院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1.快速廣泛性
職業院校的學生,全部都在校居住,實行統一集中管理。校園網絡輿情就比較容易產生,高職學生的學習時間相比中小學要相對自由很多,有時間在網絡平臺上瀏覽各種信息,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當“某一件事”發生后,學生能迅速接收到,由于相對集中,相互之間傳遞信息變得更加快捷而廣泛。由于學生在學習認知、興趣愛好、生活經歷等方面都極為相似,所以相互之間更容易產生共鳴,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產生互動、對他人產生影響。在對“某一件事”的看法上,也會在很短的時間產生類似或者相同的看法,并且達成共識,由此對校園網絡輿情產生很大的影響。
2.多元多樣性
職業院校學生對網絡的關注也是豐富多彩,網絡輿情的內容也隨之很多,既有當下的時事、新聞熱點,也有跟學生息息相關的一些事件,可以說是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涵蓋在其中。對于這些事情,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可能是正能量的,也可能是負能量的。在一個虛擬的網絡空間中,各種不同的思想交織在一起,網絡輿情既多元又多樣化。
3.自由隱匿性
網絡既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與資源,也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網絡媒體平臺,學生隨時隨地地發表自己對“某一件事”的觀點和看法。網絡世界跟現實世界有很大的區別,存在較強的隱匿性。個人的年齡、性別、種族、職業、愛好、相貌等都是不公開的。他們不受現實情況的限制,可以自由、毫無保留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學生在這種虛擬空間中,可以毫無顧慮地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真實的想法,這與現實社會有很大的不同,造成有別于現實情況的網絡輿情。
三、新疆職業院校網上輿情引導面臨的問題
(一)新疆職業院校對網絡輿情引導重視程度不夠
新疆大部分職業院校對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是欠缺的,很多院校沒有認識到網絡輿情引導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對于整個校園的安全穩定,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有著重要作用。新疆的部分職業院校沒有專門的網絡輿情工作的領導機構,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沒有明確的責任劃分。職業院校學生越來越依賴于網絡,在網絡的虛擬空間里,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甚至對學校政策的不理解、公共設施的不完善、校園管理的不滿意等等都可以成為他們在網絡上發泄的對象。而我們大多數的職業院校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不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不利于矛盾的解決,甚至會激化矛盾。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
(二)思政教育在新疆職業院校網絡輿情引導中的作用不突出
全國思政工作會議強調,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在整個教育中的作用。目前來看,新疆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輿情引導方面的作用還不突出。高職學生在意識形態方面的認知有一些,但是對政治堅定性、理想信念方面還有欠缺。在進行網絡輿情引導時需要加強這方面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價值觀,從而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傳播正能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但是西方對于中國的態度依然強勢,比如這兩年的中美關系。對于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如何正確認識這些問題,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個挑戰。職業院校學生,本身知識量薄弱,對問題的認識不深刻,很容易被網絡中的一些言論帶偏;再者學生比較感性,對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高興的不高興的都放到網絡中,這些也很容易讓別人加以利用,不利于正能量傳播。
四、思政教育融入新疆職業院校網上輿情引導路徑探析
(一)重視職業院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1]新疆職業院校盡快建立輿情監督機構,方便學校時刻掌握學生動態,了解學生所需,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新疆職業院校應采取多種方式,學習有效經驗,加強網絡輿情引導工作,有效利用互聯網的巨大優勢,把工作做得更好,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風清氣朗的網絡空間和網絡環境。
(二)加強思政教育在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中的作用
1.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新疆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加扎實有效地推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這一優勢轉化成網絡輿情引導優勢,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空間的主陣地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運用大學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網絡資源、網絡平臺,在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網絡空間中充分發揮思想教育的影響力。比如,職業院校自己的校園網站,增強校園網站的吸引力,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等等。在網絡平臺上,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好紅色文化基因,帶領學生更多地認識中國、讀懂中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直接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網絡空間的管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對學生進行疏導和教育引導。
2.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的始終,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當下各種網絡媒體。如今,各種網絡媒體層出不窮,網絡平臺五花八門,學生是自媒體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無論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外,通過網絡技術平臺,對學生進行線上線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將思政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同時,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網絡空間中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正確的表達情感態度的方式。比如,在線上,每個班級建立微信群、QQ群,各位教師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線下,通過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面對面與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這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3.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我們的教育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職業院校根據專業特色制定出培養方案,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為社會主義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使學生更方便快捷獲取各種信息,校園網絡輿情迅速形成,同時,也出現一些不良現象。為此,我們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堅定性,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控制自己情感態度,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通過細化思政工作,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增加自己的認知,把理論轉化為行動,提高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總之,新疆職業院校在正確引導網絡輿情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加強理論宣傳、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不斷地實踐。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0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2-27(01).
作者:鄧紅梅 單位: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