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及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是一項不可替代的載體,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文主要針對樅陽縣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和現有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對縣級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構建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建議
培育和壯大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是促進畜牧業變革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農民有序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為了解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不斷深化畜牧業轉型升級。筆者對全縣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以及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與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從而為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樅陽縣,古稱宗子國、蒲州、蒲城,隸屬于安徽省銅陵市,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之東南麓,北緯31°,東經117°。西以白兔湖、菜子湖與桐城市共水;西南與安慶市的宜秀區和迎江區相鄰,北與蕪湖市無為縣、合肥市廬江縣兩縣相鄰,東與銅陵郊區交界,南與池州貴池區隔江相望[1]。樅陽縣總面積為1473平方千米,轄19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4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81萬。樅陽縣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帶,具有四季分明、陽光充足、熱量充足、降雨充沛、無霜期長等特點,加之擁有便利的交通、豐富的生物資源、先進的農業,這些都為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國家和省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扶持下,樅陽縣不斷深化農村體制機制改革,始終堅持把培育和壯大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作為推進畜牧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抓手,以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為代表的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呈現出迅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進一步夯實了農民增收的基礎。據本次調查初步統計,目前全縣養殖大戶發展到94個,其中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62個、年出欄50頭以上的肉牛養殖場2個、年出欄10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場7個、年存欄2000只以上的蛋雞養殖場2個、年出欄10000只以上的肉雞養殖場20個,全縣累計創建縣級示范場42個、市級示范場22個、省級示范場5個、部級示范場1個;畜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72個;畜牧業家庭農場發展到104個;畜牧業龍頭企業發展到35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2個、市級龍頭企業16個、縣級龍頭企業17個,共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增收,較好地發揮了龍頭作用。
2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發展制約因素
2.1土地約束,制約擴大規模
全縣規模較大且示范能力強的養殖大戶,為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從而需要更多的土地,但是目前土地供給緊張,用于畜牧業養殖用地出現有限的情況,這就導致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壯大缺乏基礎;加之土地流轉期限短,樅陽縣大多數地方土地流轉合同一年一定,很多養殖大戶不愿也不敢對土地進行長期投入,嚴重影響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2.2融資困難,限制發展步伐
在全縣畜牧業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養殖大戶都有擴大養殖規模和升級養殖模式的意愿,但他們缺乏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時存在著貸款融資困難、申請手續繁雜、社會資金投入偏少等方面的制約因素,明顯限制了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步伐。
2.3設施薄弱,專業人才匱乏
養殖大戶對新型畜牧業經營的理解不夠深入,無法正確認識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是畜牧業的高度生產力,是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骨干力量,也是現代畜牧業發展方向的代表。此外,畜牧生產基礎設施薄弱,機械化水平低,且75%以上的養殖大戶大多為45歲以上的農民,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存在嚴重的專業人才匱乏隱患。
2.4政策滯后,落實效率不高
近幾年來,國家和省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相繼出臺,有效激發了農民養殖的積極性,對穩定畜牧業發展和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成長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在落實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部分扶持政策存在靈活性不夠,銜接不暢現象;政策落實效率不高,具有一定的時滯性等。
3培育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建議
3.1加快土地流轉,滿足發展需求
一是強化政策宣傳。全方位、多渠道地宣傳貫徹《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以及中央、省、市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讓農民了解農村土地流轉政策,消除農民疑慮,轉變思想,自覺自愿參與土地流轉。二是完善平臺體系建設。健全覆蓋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供需交易平臺,暢通土地流轉信息渠道,解決流轉信息不對稱、交易無場所問題,使那些農業勞動力轉移進城農戶和耕種有困難的家庭能夠及時找到土地流轉出路,讓想擴大養殖規模的畜牧業經營主體及時找到有土地流轉意向的對象。三是保障養殖用地。在非禁養區、限養區范圍內,相關部門要靈活運用政策,鼓勵優先發展畜牧業,簡化用地程序,提高用地效率。
3.2加強信貸扶持,緩解融資困難
通過小額信貸可以緩解貧困農戶的資金問題,降低農民對農業信貸的擔憂,支持個體發展,促進新型畜牧產業發展,持續增加農民養殖收入[2]。根據當地情況的經濟政策,積極開發新的畜牧業,加強開發階段進行科學計劃,并合理布局開發模塊,發展新型畜牧產業,促進畜牧養殖收入的增加。積極探索信貸基金,并支援貧困養殖戶緩解產業的開發模式,依據地區具備的優勢和特點,支持新型畜牧產業的發展,緩解畜牧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困難,為畜牧養殖經濟的有效增長而提供支撐[3]。
3.3積極培育引導,壯大發展力量
一是加快培育畜牧業經營主體。鼓勵發展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積極開發特色畜牧產業,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品牌,如樅陽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白蕩湖”牌咸鴨蛋、安徽翠平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黃公山”牌樅陽黑豬等;積極培育畜牧業龍頭企業,帶動與支援周邊小型畜牧養殖行業,縮小養殖差距,明確龍頭企業的開發目標。二是積極培養畜牧業專業技術人才。開展新型畜牧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加強科技文化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畜牧業新型職業農民。三是拓寬畜牧產品的銷售渠道。開發大規模高質量的客戶,提高畜牧產品的市場價值,為畜牧農產品的生產質量提高而努力。此外,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以及電子商務交易的廣泛性,拓寬交易范圍,積極宣傳當地的特色新型畜牧產業[4]。
3.4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發展效率
一是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由于樅陽縣當地農民傳統的分散畜牧業生產模式,很難確保畜牧產品的產量和數量,也不可能形成高質量的畜牧農產品品牌。因此,積極促進農民成立新型專業養殖合作社,獨立組織中等規模的養殖團體,積極申報農業項目實施是實現當地新型畜牧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從而幫助困難家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5,6]。二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實好對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對有一定經營規模的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畜牧業經營主體給予資金扶持,提高政策效率。三是加強服務力度。以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為抓手,落實技術指導員包村聯戶制度,對畜牧業經營主體開展貼身服務,增強服務實效。
4小結
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可以有效幫助縣域經濟的發展,通過依靠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優質的社會服務,增加全縣畜牧養殖效益。當地政府與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在產業扶貧中的作用。此外,還要加強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及時補充“新鮮血液”,為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支撐[7]。
參考文獻:
[1]潘選明.安徽樅陽縣家庭農場發展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8.
[2]聞麗.探析小額扶貧信貸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作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4(34):14-15.
[3]單國錦.關于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牛業科學,2018,44(6):63-64.
[4]許大力.互聯網時代畜牧經濟新模式分析[J].新農業,2019(9):86-88.
[5]曾小亮,李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J].中國畜牧業,2016(16):83-84.
[6]楊錦地.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項目立項評價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7]趙一廣,楊亮,鄭姍姍,熊本海.家畜智能養殖設備和飼喂技術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智慧農業,2019,1(1):20-31.
作者:丁雪珍 單位:安徽省樅陽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