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融合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白銀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發展,通過加強政策引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重點打造等措施,依托黃河風情、黃土地貌、田園風光、民俗文化、高科技農業等優勢,著力培育休閑農業發展。文章就白銀休閑農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融合發展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休閑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融合發展
1加強引導,完善體制
為促進休閑農業健康、快速、協調發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考察調研,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和指導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強化引導發展。構建了政府主導、職能部門協作、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多元融合發展的機制。相關職能部門實行資源共享,功能互補、有序推進、各負其責,為加快休閑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1]。
2合理規劃,梯次發展
為了確保休閑農業的合理有效開發,將“農家樂”“休閑度假農莊”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協調發展。結合農村沼氣、鄉村道路、人畜飲水、鄉村清潔工程等支農項目,把休閑農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與休閑農業相銜接,先后規劃建設了《大坪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田園綜合體鳳園花海項目》《黃河石林大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景泰縣戈壁農業精準扶貧寺灘甘草產業園項目》《景泰縣草窩灘鎮休閑鄉村旅游示范區》《平川區寶積鎮響泉美麗“泉村”建設項目》等重點景區景點,為我市休閑農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
3多措并舉,加大投入
為加快休閑農業項目開發建設,我市通過多元投入、多渠道籌措,有效破解資金瓶頸制約,全力保障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據統計,近年來累計投放資金10億多元。1)政府資金引導。白銀區對“農家樂”示范戶,按照“幫扶單位+農戶”模式,每戶由3個單位對口幫扶,每個單位幫扶2萬元,提升農民的信心,確保農民從農家樂發展中切實得到效益。2)整合項目資金。對特色優勢旅游資源實行政策傾斜,把農業、水利、土地、開發、旅游等各部門專項資金集中使用,定向投放,共整合近6億元投入項目區[3]。3)市場化運作。加強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市場化運作平臺,科學包裝策劃項目,對上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對外大力招商引資。目前全市有6個大型休閑農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
4突出重點,打造亮點
圍繞“做全功能、做好景區、做響品牌、做優服務、做旺人氣”的工作思路,著力打造休閑農業體系,對重點項目進行重點建設。打造了以“六朵金花”為代表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以黃河石林特色小鎮等為代表的新業態休閑農業示范片區,逐步形成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山水田園風光。龍灣村、顧家善村、西和村、大水閘村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顧家善村入選首屆中國100個農民豐收特色村莊。1)大坪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田園綜合體鳳園花海項目。大坪田園綜合體占地333.33hm2,已建成新型半地下式自動化日光溫室115座、智能化農藝園3200m2、休閑溫室1500m2、果園66.67hm2、快樂騎乘環道3km。建成田園式農家樂5家。將生態農業與休閑農業相結合,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融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不斷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黃河石林大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著力打造“七彩石林”攝影風情區、四季采摘體驗區、龍灣民俗度假區、地質遺址觀光區、壩灘休閑生態區五大旅游板塊,景區建設項目共計35個,其中完成花映盛世景觀帶、二十二道灣改造、紅峴臺至景區彩色道路、黃河水車改造等21個項目,其他項目目前正在建設。3)景泰縣草窩灘鎮休閑鄉村旅游示范區。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草窩灘鎮以西和村為中心,輻射周邊8個村,全力打造“絲路杞園•特色小鎮”。積極打造“一線兩環三區多節點”的全域鄉村旅游新景區。目前建成黨建紅色主題廣場1處、黨群服務中心和村史館1處、七彩廊道園林墻600m,3D畫面1000m2、七彩路面2.6km等,通過“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的“三變”發展模式,不僅培育休閑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4)平川區寶積鎮響泉美麗“泉村”建設項目。正在分期實施響泉“泉村”建設項目,全力打造舒適宜居、休閑農業和創意農業為一體的“隴上寶積,靈秀響泉”。從特色上做文章、下功夫,逐步形成“田園生活體驗游”“生態農業觀光游”“宗教探尋訪古游”等特色項目,以創建全國和休閑農業示范縣、示范點為抓手,目前白銀區四龍民樂村、景泰縣條山農莊、景泰縣紅砂峴生態農業園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靖遠縣香源農莊等7家經營主體被評為全省休閑農業示范點[4]。
5結束語
通過重點亮點打造,在培育休閑農業數量的同時不斷提升質量,逐步做大做強,努力實現休閑農業發展的新突破,將休閑農業打造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5]。
參考文獻:
[1]范新.扎實推進鄉村振興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J].鄉村科技,2020(9):21-23.
[2]魏后凱.“十四五”時期中國農村發展若干重大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2020(1):2-16.
[3]連彥樂,戴杰.提升農業科研院所辦公室“三辦三服務”水平的思考: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0,39(1):88-91.
[4]戴文,戴昳然,鄭鑫,等.“掛縣強農富民工程”促進農林高職院校教師培養的調研報告[J].現代農業科技,2020(4):258+260.
[5]董芳.新時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理論、實踐與探索:以河南省漯河市為例[J].南方農機,2019,50(15):44-47.
作者:吳泓睿 單位:白銀市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