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力資源會計問題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力資源發展是國家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關鍵條件。要想在日益發達的經濟競爭環境中長盛不衰,就要對人力資源的發展進行必要的投資管理。經過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核算,大力發掘人力資源的潛在力量,更好的為單位提高經濟效益。筆者通過幾個觀點,淺析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現狀,并做出相應的措施。
一、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發展進程
關于人力資源會計方面的理解。所謂人力資源會計是指對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是會計學科發展的一個全新發展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和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發展進程。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人力資源會計,那時剛好處于學習國外研究成果、探討學科內容及其實用性的時段。在1980年的時候,國內聞名的經濟學家潘序倫,在上海有關的《文匯報》中發表了一篇文章,領先于我國提出有關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問題,指出國內有必要進行人才會計方面的探討,提議不僅人才資源需要計量成本,還要關注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好壞。20世紀80年代,國內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探討趨于了解概念和其存在的相關問題,隨后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內人力資源會計從引進國外研究成果進而轉變為系統探討。知識經濟的發達也推動了會計理論開發的巨大進展,因此新型的會計分支人力資源會計產生了。可是在90年代時,關于這方面課題的研究出現停頓現象,發展也是面臨遲緩局面,至今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科學體系,仍徘徊于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狀態,導致不能應用于實踐中。從長遠來看,盡管國內有關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遇到一系列的困境及障礙,還是存在樂觀的掌控局面。
二、現在國內面臨的人力資源會計困難和狀況
(一)國內面臨的人力資源會計發展環境方面問題
因為國內市場經濟發展啟動相對比較遲的原因,我國在整個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發展的都有所欠缺,這成了制約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政治環境方面,為了體現國家的意志,我國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會計準則,政府制定的這些行為規范,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現象,國家經濟社會各個層面需求都沒有得到全面反映;關于經濟環境方面,我國人力資源處于結構比例失衡狀態,人力資源管理條件多數較差,市場上關于人力資源的運行環境還不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經驗在市場主體中普遍缺少,引發了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缺失,人力資源會計在國內的推廣和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從國內環境方面分析,國內機構與有關單位對人力資源會計不夠重視,單位在財務管理上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是少之又少,專業性人才的不足加上效益追求缺乏積極性。會計作為專業性、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學問。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經驗證明,人力資源會計在經濟決策時起到的效果就微乎其微,就沒有真正的發揮出財務會計作用。再者,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踐投入必定損耗單位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大量的成本投入未必能滿足單位實際產生的經濟效益,沒有單位敢冒這么大的風險投入去支持人力資源會計的運行。人力資源會計也得不到很好的運用和發揮,在國內社會經濟環境下人力資源會計的營運沒有得到較高經濟效益,對當今的社會并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我國存在人力資源難以準確計算問題
普通商品可以做到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范圍內實行,而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人力資源價值,卻很難準確的做到用貨幣去進行估算。人力資源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通過教育投入的整個過程來實現的,具體有家庭方面、國家方面、社會方面以及單位方面的投入,占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反而導致了對教育的投入難以準確的去衡量,投資的任何價值也不能得出比較合理的估算,總的看來,人力資源會計一直以來不在財務會計的核算范圍之內,雖然從資產定義來看人力資源符合要求,盡管投資者決策也會受到人力資源信息的有關影響,而國內有關這方面的價值估算是少之又少。在國內實質上人力資源跟單位的關聯是合同協議,人力資源的擁有者不是單位應是勞動者本人,人力資源價值會有許多不能估量的變數,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動的。同一人力資源在不同單位和不同運行模式下,受各單位崗位、薪酬制度等管理模式影響和制約,也會體現出不同的價值。
(三)國內尚未完善人力資源信息披露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傳統財務會計報告沒有報告人力資產價值,亦不存在具體的人力資本項目,導致單位資產存在總額被減少情況,人力資源對單位應有的經濟效益往往被忽略了,單位獲取及投入的人力資源進而發生的相關費用都列入單位當期損益,這和收入與費用相互配比的會計原則要求不符。國內未曾存在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在單位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中披露的情況,更多的阻礙了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實踐中的開發、研究。這必須對以前的財務會計報告做適當的調整,在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中,讓人力資源會計相關的資產項目及其有關的權益和費用項目,能夠得到充分的公示和披露。
三、國內人力資源會計有關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積極發展優越的人力資源會計營運環境
由于當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發展的比較遲緩,所有科學理論都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到證明的,從而得以推廣實施。而中國在世界上作為上億人口的大國,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體系,只要能充分的開發運用,人力資源存在的優勢就能在國內得到充分展現,面對如此的經濟局面,在我國可以建立一套人力資源會計管理體系,體系既要做到符合實際又科學合理。充分的利用我國龐大而優越且長期處于閑散狀態的人力資源,利用并轉化為擁有實際生產實力和學問才能的豐富人力價值,成為推進我國整個社會經濟加速發展的動力。這要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此項管理制定才能落實到位。其一可以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建立有關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基地,優先篩選人力資源本質比較優越,在單位總資源中比重相對高的經營單位,推進人力資源會計的社會實踐進程,在全國以點帶面的形式,通過各個優秀試點展開活動,逐漸加大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領域,扎實推動穩步前進,為國內的整體實施積蓄豐富的實戰策略,就能起到帶頭示范作用從而帶動其他企業快速發展。再者單位經營方需要在其指導下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價值,加強單位激勵體制,就需要創建評估單位業績的財務與非財務指標項目,運用它對人力資源的價值進行公正得預測、核算、評估,逐漸改進人力資源價值估算模式,從而為人力資本介入利潤分配、加強激勵體制提供規劃。
(二)關于解決國內人力資源會計的估算問題
在國家有關的會計法規中,有三項必須符合資產的確認條件:1.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單位獲取人力資源是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它是單位通過招聘流程方式與員工簽約勞動合同,付出相關的利益來達到的,首先,單位通過招工招聘等流程在應聘者中選拔出優秀的人才,通過發放薪酬的形態來購買人才的勞動力,滿足單位人力資源的勞動力需求,通過分析能夠看出人力資源是符合資產確認條件一的。2.能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從有關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單位需要的是勞動力生產,不是人力資源本身。單位和勞動者訂立相關的勞動合約,確定了相互之間的有關權益與責任,成為雇傭者與被雇傭者關系,單位支出一定工資,就擁有了掌握被雇傭者被聘用、使用、解雇等各項權限,相對的也獲取了該被雇傭者所具有的勞動資源的掌控與運用權。除此,被雇傭者盡力通過自己的勞動力展現出在單位的社會價值,體現出人力資源特有的專門技能、勞動能力或掌握的一定信息價值,如果單位適合被聘用者充分發揮自己特長并適應就業環境時,單位與被聘用人員之間就建立了相互依存的聯系,可以讓被聘用者長期在單位發展。可以看出第二項確認條件人力資源是符合的。3.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生產力的關鍵因素,知識的所有者人力資源的能力發揮多少,決定了單位經濟效益的好壞。勞動力被選用是出于勞動人員預期可以為單位帶來有關經濟效益,勞動者接受聘用也是預期考慮可以實現自身勞動價值。這樣也就能夠了解人力資源的第三個條件是符合的。最后,為了充分發揮單位人力資源的最大價值,單位進行的各種聘用、培訓與投入的流程,都花費了相應的支出成本和資源損耗費用,可以用貨幣去計算與之相應支出成本與資源損耗費用。總之,獲得人力資源相關費用(包括聘用、選取人力資源所用花費等)加維持人力資源費用(包括薪酬、績效、醫療健康、社會有關保險、相關管理費用等)加發掘人力資源費用(包括崗前教育培訓、學習培訓等)組成了人力資源的價值。不過要精確的去貨幣計量人力資源必是不存在的。本質上關于財務會計的計量也只是交錯精確性、近似性和模糊性來計量的,所以計量人力資源會計總會存在被估算因素。
(三)加強國內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高速發展,人力資源的發展對各單位的經濟效益作用日益顯著,加強單位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并對外公眾披露單位的人力資源投入狀況、人力資源投入的經濟效益等方面信息,可以提供更加科學、合理信息供管理層參考。國家參照人力資源會計所透露出的有關信息,熟悉并掌握國內人力資源經濟發展與持續情況,整體上去規劃人才發展策略,進一步保障國家經濟可持續能力的發展。所以提出對現有的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合理的調節,讓人力資源會計信息作為單位非常關鍵的資本以及相關的費用和權益,明確的在單位財務會計報告中公示。首先,在單位有關的資產負債表中,與人力資源會計關聯的資產信息,應當作為一個單獨的項目列出、公示。因為重視人力資源的主觀能動性和重要性,流動性類似于固定資產的“人力資產”,它應列示在“長期投資”和“固定資產”里,“所有者權益”相對應的增加“人力資本”。其次,關于利潤表中,作為“營業利潤”項目的減項,便加添“人力費用”,一并的對原“管理費用”賬戶反映的內容作必要的調整,能夠反映出單位為了應用人力資源且發生的不應資本化的費用和人力資產的攤銷費用。做到合理的調整會計報告,進而完善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
作者:翟麗波 單位:淄博市博山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