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血栓病人護理要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血栓病人護理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血栓病人護理要點

    第1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PICC;封管液;療效對照

    【中圖分類號】R4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083-01

    PICC置管指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通過外周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穿刺的中心靜脈導管。具有操作較簡單、危險性低、最大限度的保護血管、留置時間長等特點。留置最長的可達2年,一般6個月到1年,可免除病人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適用于全腸外中心靜脈營養、輸注高濃度、較強刺激性藥物,避免了以往深靜脈穿刺引起的血胸、氣胸等并發癥,無需局部麻醉、縫針,創傷小,特別適用于大面積重度燒傷病人。所以,PICC置管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但長期置管,血液濃縮及高凝狀態的病人可能在中心靜脈導管上形成微小血栓,可造成肺微小動脈栓塞[1]。臨床常用生理鹽水或肝素稀釋液正壓封管,兩種封管液效果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為了研究兩種封管液對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我院燒傷科統一采用揚州瑞京科技公司生產的PICC管。共60例病人,年齡5歲-64歲。將60例病人隨機分成兩組,生理鹽水組30例,男23例,女7例,用生理鹽水20ml脈沖式正壓封管;肝素組30例,男19例,女11例,以肝素(25u/ml)稀釋液20ml脈沖式正壓封管。

    1.1方法:暫無靜脈輸注者,每6天更換敷料及正壓封管;沖管前回抽,檢查血栓情況,拔管時24h無輸注后才拔,然后檢查管道血栓附著情況。肝素組插管前及拔管后抽血查PT、APTT及血小板,了解肝素液對人體的影響。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從兩組病人血栓形成情況比較可以看出,生理鹽水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組,肝素稀釋液封管與生理鹽水封管存在差別。PICC堵管的原因有:(1)封管不當導致血液回流;(2)封管后病人過度活動或局部肢體受壓引起靜脈壓力過高導致血液回流;(3)高血壓病人靜脈血液回流;(4)藥液混合產生微粒引起。可見,正確選擇封管液及濃度,正確的封管方法及護理是預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PICC置管是一項新的技術,受到醫護人員的歡迎并被病人所接受。因此,護士應根據病人各方面的心理、生理反應,深入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感受,給予優質的個體化護理。預防血栓形成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3.1置管前后護理及宣教:置管前宣教:①向病人詳細介紹PICC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項及并發癥,使病人了解PICC置管適用于長時間靜脈給藥、加抗生素、使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控制疼痛、完全胃腸外營養、病情不穩定需要隨時用藥及測量中心靜脈壓等;②介紹同病室已置PICC管的病人互相交流溝通,消除顧慮,主動配合并簽定知情同意書。

    3.2護理注意要點

    3.2.1置管后24小時內,常規局部加壓止血,密切觀察穿刺點出血情況,敷料的更換時間:第一個24小時后更換一次,以后每周一次。消毒方法:以碘伏環形消毒穿刺部位3次,待完全干燥。范圍:以穿刺點為中心,直徑不小于10cm。貼上透明敷料,固定。如穿刺點仍有滲血,貼透明敷料前再覆蓋一無菌紗塊。更換敷料及肝素帽,敷料應用10*12CM的透明薄膜,同時觀察傷口情況,如滲血滲液較多或汗液多時應及時更換敷料。

    3.2.2指導患者置管側肢體適度活動,避免置管側肢體做提重、過度外展、上舉、旋轉及屈肘運動,以免導管隨肢體運動增加對血管內壁的機械刺激,可進行手及手腕部的運動(握拳、旋腕、手指運動)及抬臂運動,以促進穿刺側上肢的血液循環。長期臥床、偏癱患者應做被動運動。囑病人注意置管側上肢切勿劇烈運動,洗澡時勿弄濕穿刺點等。

    3.2.3輸液前和治療結束后再用不少于10ML的生理鹽水脈沖式沖管。每次輸血、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高粘滯性藥物后,應先用20ml生理鹽水脈沖式沖管,再接其他液體并更換肝素帽。普通給藥后用肝素封管液(25u/ml)20ml或用生理鹽水20ml沖洗導管。停止輸液及帶管回家的病人每周沖管1次或2次及更換敷料貼。

    3.2.4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容易感染,應加強觀察、護理。

    3.2.5注意封管的方法:用脈沖式沖管法,一推一停、力度適中,沖管時最后0.5-1ML要邊推邊退針。推液的速度大于拔針速度。沖管過程如遇阻力,應先回抽,不能強行推注,注意沖管和封管要用20ML以上的注射器。導管絕對不能用于CT、MR等檢查及放療定位的高壓注射。

    建議用肝素稀釋液封管, 研究表明少量肝素液對人體無影響,黃文霞等報道用肝素稀釋液封管引起過敏1例[2]。因此,應密切觀察肝素稀釋液封管的反應。

    3.3穿刺的注意事項:在穿刺時避免誤穿、多穿、穿透,血栓可在導管的任何位置形成,嚴重血栓可將導管全部包裹起來。若進針處細胞創傷,血栓很可能從進針處開始。所以在靜脈穿刺護理紀錄中要表明幾次穿刺成功,為以后診斷血栓形成提供參考。

    3.4PICC導管的撥除

    3.4.1撥除時,從穿刺點部位輕輕地緩慢地撥除導管,立即壓迫止血。

    3.4.2涂以抗菌藥膏封閉皮膚創口防止空氣栓塞。

    3.4.3用敷料固定。

    3.4.4每24-48小時換藥一次直至創口愈合。

    參考文獻

    第2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 觀察 護理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5年1月~2006年1月22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均為我科住院患者,經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齡19~57歲。平均年齡 52歲;其中手術后發病率7例,扭傷后發生2例,其他13例。22例患者均為單側栓塞。

    大劑量沖擊溶栓療法:低份子右旋糖酐500ml緩慢靜滴,1次/日。

    低分子肝素抗凝:低分子肝素鈣5000U腹部皮下注射,12小時/次。用低分子肝素鈣時應注射在腹璧前外側,左右交替,同時監測T和ATT。

    溶栓療法:尿激酶50萬U,加生理鹽水100ml。10分鐘內加壓靜滴,連續3天為1個療程,停3天,查凝血功能,無出血進行第2個療程,根據療效,必要時進行3~4個療程。

    觀察: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主要表現為患肢腫脹、疼痛、局部皮膚顏色青紫、瘀血、皮溫升高、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淺靜脈曲張。觀察項目:①周徑(腫脹程度):為了便于觀察和治療后的效果,入院后讓病人平臥,足跟抵床,膝關節伸展,測量雙側距髕骨上緣50cm下緣10cm踝關節上緣5cm,3個部位的周徑。患側肢體做好相應的標記并記錄測量值,每天上下午各1次。22例患者下肢相應平面周徑相差2~15cm,治療9~12天后,與健側肢同一平面周徑相比,19例周徑<1cm,3例周徑<3cm。②皮溫、色澤、淺靜脈曲張:其中16例患肢有皮溫升高。21例患肢蒼白,透明度增高,1例青紫,經治療5~7天后除1例青紫型癥狀改善不明顯,其余均轉為正常。③疼痛:22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治療9~12天后,18例癥狀消失,4例久立后有脹痛感。④密切觀察注意有無咳嗽、咳血、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警惕肺栓塞的發生療效評判標準。⑤腹股溝下方股三角或腓腸肌壓痛的變化[2]。⑥Homans:即患肢向背側急劇彎曲時引起小腿深部疼痛情況。

    療效評判標準:無下肢疼痛、下肢腫脹完全消失或周徑差<1cm,彩超顯示被阻塞的血管有血流信號通過為痊愈;久立后下肢腫脹減輕周徑差<2cm ,彩超顯示無血流信號顯示,但周圍側肢循環建立為有效;下肢脹痛、腫脹未減輕,彩超顯示無血流信號為無效。

    結 果

    經治療,痊愈9 例(40.91%),有效11例(50%),無效2 例(9.09%),總有效率90.91%。

    護 理

    近年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顯著增加,尤其是手術后發病率很高,因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而引發肺栓塞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應做好一般護理,并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

    護理:密切觀察患肢情況,患者出現下肢腫脹疼痛時,應該絕對臥床休息,患側肢體避免擠壓,嚴禁制動,并抬高患肢20~30cm,以利于靜脈血液回流。嚴禁患肢熱敷、針刺、按摩或作劇烈運動,以防栓子脫落形成肺栓塞。腫脹,疼痛緩解后可下床活動,每天2小時。但仍應定時提高患肢的休息,避免長期站和坐的姿勢。

    溶栓護理:溶栓前根據醫囑給予富露施0.2mg、腸溶阿司匹林0.1g 口服,防止肺栓塞的發生。在溶栓時應采用靜脈留置套管針穿刺,這樣可以減少病人疼痛時及對血管的損害。尿激酶不得用酸性液體稀釋,以免藥性降低且溶解后易失活。因此應現配現用。溶栓后應及時巡視病房,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尤其是注射部位、口腔粘膜、牙齦,觀察有無血尿黑便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參考文獻

    第3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腦血栓形成;溶栓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625-02

    腦血栓的形成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同時也是腦梗死中最常見的類型。主要病機是由于腦動脈中的主干或皮質因動脈粥樣硬化各類動脈炎等血管病變,致使血管中的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供血中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軟化壞死,并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1]。本病多發于中老年人,且多見于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導致中老年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共42例,現臨床治療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血栓患者共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段在40~50歲5例,50~60歲24例,60歲以上13例。將患者病史、典型特征、臨床特征及CT掃描等數據作為診斷的依據。其中,完全癱瘓12例,共濟失調3例,不完全癱瘓27例。本組42例腦血栓患者的入選標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出現腦血栓臨床癥狀后的7h內采用溶栓進行治療。(2)患者的臨床確認為形成腦血栓疾病,同時造成神經功能缺損等癥狀。(3)腦卒中臨床表現出現的半個鐘內,在溶栓治療前沒有改變臨床癥狀。(4)向患者以及家屬解釋溶栓治療的必要性,征求患者與家屬的同意。

    1.2臨床表現

    腦血栓患者有著較為緩慢的起病,患者發病常處于休息以及安靜的狀態下,少數病患在病發前出現眩暈、麻木以及肢體無力等情況,神經系統病灶位置的臨床癥狀主要以梗死范圍以及腦血管閉塞位置為主,一般在腦血栓疾病發生的24h~48h出現高峰的情況,部分患者的生命體征沒有出現改變以及沒有意識障礙。腦血栓患者臨床上常見偏身感覺障礙、偏癱以及失語等癥狀。

    1.3臨床診斷要點

    腦血栓患者的臨床診斷要點均參照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患者有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高血壓等病史,患者在發病之間曾經出現TIA疾病。(2)患者在安靜的情況下發作,并且慢慢發生神經功能局限性缺失等癥狀,臨床表現持續長達24h之久。(3)采用MRI、CT對患者進行檢查,有梗死灶存在,采用CT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檢查,通常在1d~2d內出現低密度性梗死灶等情況,通過MRI進行檢查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缺血組織的部位、大小顯示出來,同時顯示梗死灶的小腦、腦干位置。

    1.4治療方法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順暢,有效的控制感染情況。并對病人采用心電監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將白蛋白、速尿、脫水劑甘露醇用于患者降顱壓。通常情況下,無需對患者使用降壓藥,患者血壓只需維持在本體年齡稍高水平或發病前的正常水平即可。倘若病人出現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梗死出血性轉化時,則應對其注射降壓藥物,同時還應加強血壓的監控力度,避免患者因其血壓過低,致使腦血流灌量大量減少,從而引發病人腦梗死[2]。對于低血壓的病人,應對其實行血容量的補充,或注射適量的升血壓藥物。當患者發病時間為6h時,對于無禁忌者實行溶栓治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復發率和死亡率。

    1.5療效判定標準

    對于治療當中的療效判定標準,可分為以下幾個階層:患者神志清醒、生活可自理、肌力Ⅳ一V級,且無明顯后遺癥,屬痊愈;患者神志清醒,肌力較治療前提高Ⅱ級以上,但需扶拐而行,屬顯效;患者癥狀明顯好轉,但肌力進步仍未達到Ⅳ級,屬有效;患者癥狀、肌力、體征均無明顯變化,屬無效。

    2 結果

    經治療后,病情痊愈18例,顯效9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治療有效率達90%。

    3 討論

    腦動脈粥樣硬化是形成腦血栓的最常見病因。當患者腦動脈粥樣硬化并結合高血壓時,會導致患者病情的加劇。此外,高脂血癥與糖尿病同樣會加快患者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誘發病人腦血栓的原因有多種,包括血液黏度的增高、血小板凝聚能力的加強、血管痙攣、血壓下降以及患者血液流動緩慢等,均可誘發腦血栓的形成。

    當病人處于睡眠、心力衰竭、缺水、心律失常等狀態下時,由于患者頭顱內的血管壁發生病變,致使動脈內膜出現破裂導致其形成潰瘍,從而使得患者血液流動緩慢、血壓因此下降。與此同時,沉積在內膜下方的膽固醇致使血管壁內的脂質呈現透明樣,引發動脈硬化、迂曲、纖維增生、管壁厚薄不均等現象[3]。血小板同血液中有型的成分相互聚集、黏附以及沉著,最終形成了血栓。隨著血栓的不斷增大,動脈管腔隨之變窄,直至完全閉塞。

    對于腦血栓患者,在發病初期越早的接受治療,并選用最佳的治療方案,可有效促進病人的康復。為此,醫生可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程度、缺血類型,以及是否存在并發癥等具體情況,對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同時結合支持治療法,對病人實行對癥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醫師、護士、治療師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面考慮,將治療、護理、康復三者合為一體,對患者進行最佳的治療及預后改善。在治療期間,患者除了需臥床靜養外,還應注重其尿路和呼吸道的感染,預防褥瘡的發生,確保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及心腎功能均處于正常狀態,并為患者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

    當病人處于急性期時,血壓常常會應激性增高,此現象有利于對患者體內的缺血區進行血液補給。因此,在此時期,為避免患者因腦血流灌注量加重而發生梗死現象,應盡量避免對患者使用降壓藥,可適量口服抗高血壓藥物。對于存在潰瘍病、重癥肝腎疾病以及嚴重高血壓等患者,應及早進行抗凝治療。治療期間,需嚴格監測患者的凝血酶原及凝血時間。為預防出血并發癥的發生,還應對患者配置適量的拮抗劑,如硫酸魚精蛋白、維生素K等。當患者出血凝血現象時,可通過使用降纖治療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法改善患者的血流狀況,同時還可有效的阻止患者病情的惡化,促進病情的恢復。當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且病情停止惡化時,便可采取康復治療。

    早期的康復治療可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為腦血栓患者制定不同時期內的治療計劃,并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治療,加強患者的體能訓練,對于降低病人致殘率,增強治療療效,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2(08):139-140.

    第4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  頸內靜脈置管  臨床護理 

            頸內靜脈置管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危重病人救治,重大圍手術期患者,腫瘤化療,周圍靜脈穿刺困難者和中心靜脈壓監測等。為保證其功能,良好的護理是延長頸內靜脈使用壽命的關鍵。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期間行頸內靜脈置管372例,護理體會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對372例患者行頸內靜脈置管,男222例,女150例,年齡15-97歲,平均年齡(45±5)歲.置管時間5-46天,平均為22天。其中最短5天,最長46天。

            1.2 置管材料

            珠海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雙腔中心靜脈導管包。

            1.3 方法

            通過對372例頸內靜脈置管患者的臨床護理進行經驗總結。

            2   護理

            2.1 置管前的護理

            穿刺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耐心細致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置管的目的、意義、穿刺的方法與部位,配合要點及維護要點,讓其了解置管的相關知識、常見并發癥及預防方法,消除思想顧慮,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

            2.2 置管后護理

            2.2.1 導管的護理

            ① 留置導管必須嚴格無菌操作,妥善固定,避免導管扭曲受壓,防止機械性堵塞;留在體外的導管呈弧形固定,有利于導管受外力牽拉時有一定余地,防止導管脫出。② 活動及睡眠時避免壓迫導管以防血栓形成和導管折斷。③ 保持導管口周圍皮膚清潔干燥,使用美敷貼固定。敷貼冬季隔天更換,夏天每日更換,當敷貼潮濕、松脫或污染時及時更換;更換敷貼時,穿刺點、導管及周圍皮膚用安爾碘由里向外消毒,直徑大于10cm,同時標注置管時間及更換敷貼時間。

    ④ 置管期間觀察穿刺局部及全身情況,如有不明原因發熱,導管周圍皮膚滲液,應考慮拔除導管并做培養。

            2.2.2  置管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第5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斷肢再植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63

    資料與方法

    收治行斷肢再植術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齡18~45歲,平均31.5歲。離斷時間2~8小時,損傷性質:切割傷5例,碾壓傷3例,再植成功6例,失敗1例,自動出院1例。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由于再植手術風險大,再植肢體功能可能難以完全恢復,病人對手術效果擔憂。應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介紹治療方法及預后情況,使其正視現實,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②:患肢或局部抬高、制動,避免不必要的搬動,以減少出血或再損傷。做好術前準備,補充血容量,改善病人全身情況,爭取盡早手術。

    術后護理:①病室要求:病房應安靜、舒適、空氣新鮮,室溫保持在20~25℃[1],濕度50%~70%,每天病房紫外線消毒2次。室溫過低或突然下降,會引起缺血痙攣。冬季患肢用燈照射,一般用60W側照燈,照射距離30~40cm。②禁煙。③患者術后應絕對臥床7~10天,不得大幅度翻身、坐起、下地。避免過早活動,將患肢輕度外展,用軟枕墊高,使之略高于心臟水平,有利靜脈回流,防止和減輕腫脹。禁止患肢側臥,以免壓迫影響動脈供血。④宜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鐵、粗纖維飲食,保持大便通暢。⑤病情觀察及護理:觀察要點包括意識表情、生命體征、皮膚顏色、皮膚溫度、組織張力、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指腹色澤與豐滿程度、尿量變化。術后病人應每10~15分鐘觀察呼吸、血壓、神志、皮膚黏膜的色澤1次,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補液、輸血以糾正貧血及休克。觀察病人有無咳嗽、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癥,皮下、結膜下及眼底有無出血點,一旦出現,立即報告醫生給予搶救。告訴病人再植肢體感覺恢復需要一定時間,肢體功能未恢復前,注意保護患肢,以免發生燙傷或凍傷,因為一旦發生則難以愈合。血管危象的觀察:由于夜間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因此,及時觀察和發現血管危象,對斷指再植手術的成功非常重要,這就要求護士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及方法進行觀察,加強夜間巡視,以便及時消除任何引起血管危象的因素[2]。藥物治療的護理:為預防感染、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痙攣,斷指再植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抗凝藥和解痙藥。應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如低分子右旋糖苷可引起全身瘙癢,山莨菪堿靜脈滴注太快引起脈搏增快、排尿困難等。如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停藥,給予相應的處理。功能鍛煉:肢體的成活只不過不是斷指再植成功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恢復肢體功能,配合醫生協助患者制定切實可行的鍛煉計劃:早期,術后3周功能鍛煉的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環,方法是進行超短波、紅外線理療,減輕腫脹,促進傷口愈合;中期,術后4~6周功能鍛煉的目的是預防關節僵硬與肌肉萎縮,防止肌萎縮,方法是被動活動患肢上、下端未被固定的關節,以保持其正常活動度,用手托住患肢,主動活動未固定關節。練習患肢屈伸、握拳等動作;恢復期,術后6~8周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關節活動度和肌力的恢復,并促進肢體的應用功能。方法是主動進行關節各方向的運動,動作必須平和。可以通過手、繩索、用專用練習器,向患肢施加助力,進行主動和被動訓練。局部可行磁療、紅外線照射。

    討論

    斷肢再植術后肢體是否成活,與術前準備、術后的護理有著密切關系。全面細致的觀察和護理,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提高該病的術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第6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全腦血管造影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影像學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對某些疾病的診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自2008年以來開展了此項新技術后,完成90例全腦血管造影術的檢查。觀察和護理好病人對確保檢查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現針對此項新技術,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90例腦卒中患者中,男56例,女34例;年齡34~66歲,平均44歲;缺血性腦卒中46例,出血性腦卒中44例,有高血壓史20例,合并糖尿病16例(均經頭顱CT或核磁共振證實)。

    治療方法:①術前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該檢查不了解,往往會產生焦慮、煩躁等恐懼心理,導致患者情緒不穩定,休息睡眠不好。此時護士應主動關心病人,詳細說明檢查的目的和必要性,并簡要說明造影的方法、注意事項、配合要點等,使其對手術所了解,取得病人的配合。②術前準備:術前6小時禁食水,做碘過敏試驗,雙側腹股溝區和會備皮,完善各項檢查,術前做好血尿常規、肝臟功能、出凝血時間、血糖、心電圖檢查,對有嚴重出血傾向、肝臟功能不全者禁止造影,對于恐懼焦慮情緒激動的患者,可于術前適當給予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備好造影劑、麻醉劑、生理鹽水、肝素鈉、鹽袋、敷料及搶救藥物等。③操作:患者取平臥位,常規心電、血壓監護,雙側腹股溝區常規消毒鋪巾,取右側腹股溝韌帶中點下1.5cm處股動脈為穿刺點,2%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后,采用seldinge技術穿刺右股動脈成功,利置換導絲用置入5F導管鞘,靜脈注射肝素20mg,在0.035英寸導絲導引下沉導管鞘注入造影劑,顯示各動脈及其各分支充盈情況,術畢拔除造影導管及導管鞘,壓迫右股動脈穿刺點15分鐘無出血,加壓包扎鹽袋壓迫局部4小時,右側肢體平身8小時,仰臥位12小時,監測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結 果

    90例腦卒中患者經全腦血管造影均成功,出現術后穿剌部位血腫2例,下肢動脈形成1例,腦梗死1例,均及時發現,并處理后治愈出院。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①穿刺部位血腫:因術前使用抗凝藥,術中全身肝素化,壓迫時間不夠等導致穿刺點出血及形成血腫。嚴密觀察穿刺部位局部有無滲血腫脹,穿刺部位敷料保持者干燥無滲出,壓迫局部4小時,穿刺側下肢平伸8小時,仰臥位12小時,2例穿刺部位血腫經重新加壓包扎,延長鹽袋時間后,血腫完全吸收。②下肢動脈血栓形成:術后肢體制動、加壓包扎過緊均可導致。術后每15分鐘觀察1次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和肢體遠端皮膚顏色、溫度等,如出現搏動減弱或消失、皮膚發紺、皮溫降低、肢體發麻等,可能是包扎過緊,或形成下肢動脈血栓[1],應及時處理放松繃帶,以防造成肢體壞死。③腦梗死: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血栓、異物等意外栓塞及腦血管痙攣可導致腦梗死,表現為嗜睡、煩躁、言語不利、偏癱等,痙攣越嚴重,臨床癥狀越明顯,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肢體活動情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避免痙攣時間過長,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腦細胞功能不可逆損害,可遵醫囑緩慢靜滴罌粟堿60mg,2次/日,或尼莫地平針1mg/小時,微量泵勻速泵入,防止血管痙攣可導致腦梗死。

    討 論

    全腦血管造影術為一種有創性檢查,存在著許多操作性風險及術后并發癥,對CT及mRI能起到補充作用,不但可以顯現出顱內病變的位置及血液供應情況,而且對診斷動脈的狹窄或閉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動脈瘤與動脈畸形來說,被認為是“金標準”,同時也是介入治療最終術前評價標準[1],所以手術全過程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術前準備妥善,術中密切配合,術后準確及時的觀察病情是減少及降低并發癥的有效保證。

    第7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下肢切口;護理

    冠心病是我國老齡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國開展了第一例冠脈搭橋手術。近幾年隨著外科技術改善,冠脈外科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將自體血管移植到病變的冠狀動脈遠側,以恢復缺血心肌的血供,改善心臟的功能。一般冠脈搭橋手術應用最多最廣泛的血管材料是大隱靜脈。但部分老年病人下肢在取除大隱靜脈后,存在下肢靜脈回流障礙、下肢水腫、切口愈合不良等情況。本文根據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共762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后下肢傷口恢復情況確定術后護理觀察要點,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并就這些病例對手術后下肢大隱靜脈傷口的護理進行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共762例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其中男748例,女14例。年齡為45~82歲(63.23±10.78歲),體重在60~91Kg(78.34±11.28Kg),心功能Ⅱ-Ⅲ級。其中有陳舊性心梗123例,有高血壓病史者258例,有糖尿病病史者192例,激素依賴2例。

    1.2手術方法

    目前我科冠狀動脈搭橋手術95%均采用體外循環下搭橋手術,效果與不停跳體外循環手術相似。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行體外循環下搭橋手術,平均搭橋為2~5支,移植的血管為自體的大隱靜脈。大隱靜脈剝取范圍自踝關節上2厘米至大腿上1/3處不等,術中結扎靜脈側支殘端,用可吸收縫線逐層皮內縫合,再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術后第二天換藥后采用壓力襪套加壓,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和下肢傷口的愈合。

    1.3統計學方法

    根據不同組間計數資料的兩兩卡方檢驗,P

    2結果

    762例患者,圍術期死亡23例,剔除在觀察范圍之外。剩余病人中切口愈合不良43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率明顯高于無糖尿病患者,P

    3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冠狀動脈旁路手術。由于冠心病患者多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術前心功能差,多數長期臥床,而冠狀動脈旁路手術需要用下肢的靜脈回流作為移植血管,并且心臟手術后,病人臥床時間長,傷口愈合、下肢水腫發生率較高,甚至出現潛在的深靜脈栓塞的風險。當然,出現下肢大隱靜脈切口并發癥的原因包括醫療和護理兩個方面。醫療方面,主要在于術中止血是否嚴密;術中切口縫合是否嚴密,有無殘留死腔;糖尿病患者術前術后有無嚴格控制血糖;心功能改善情況;是否按時換藥等。

    當然,除了醫療外,還需要進行主動的護理措施促進傷口恢復以避免下肢水腫、深部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我們主要采取心理護理、彈力襪加壓、傷口護理、合理飲食、下肢鍛煉等方法。其要點主要有:

    心理護理

    應積極疏導患者的心理狀態,由于冠心病患者大多數較肥胖,且術前心絞痛反復發作,多數病人都較緊張,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如剝取下肢靜脈后能否造成血液循環障礙,下肢活動能否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等。針對患者的這些焦慮護理人員給予耐心的解釋和安慰,使患者具備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鍛煉,爭取盡早康復。

    3.2傷口護理

    手術后的第一天即給予傷口換藥,取下彈力繃帶,用無痛碘棉球擦拭傷口,酒精紗布濕敷,以后每天換藥,觀察傷口愈合的情況。囑咐患者適當抬高患肢,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必要時可給予被動運動,鍛煉各關節的功能。如果靜脈傷口經過膝關節,必須囑咐患者不必多彎腿,防止傷口裂開。在患者各方面恢復良好的前提下,于術后3~5天可考慮下地活動。

    3.3合理的飲食

    保證每日的熱量攝入,給予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好血糖監測,與醫生聯合控制好血糖,也可以避免由此引發的繼發感染的危險。

    3.4下肢的鍛煉

    在下肢傷口予以合適的護理干預外,還應該指導患者加強運動每晚夜間睡眠時下肢適當抬高約30度,術后三天病情允許可以盡早下地活動,病情嚴重的,可以進行下肢被動運動。這樣可促進下肢靜脈回流,同時,可以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3.5彈力襪的運用

    準確測試小腿的周徑和小腿的長度,以選擇合適的彈力襪。一般認為,使用彈力襪可促進淺部靜脈回流與深部靜脈回流形成交通支,減少下肢水腫發生,進而促進切口愈合。一般來說,彈力襪的壓力不能過大,否則可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影響切口愈合;亦不可過小,否則就不能起到術后壓迫止血、促進靜脈回流的作用。一般來說,以壓力10~15mmHg為最佳。

    3.6對于愈合不良的切口,一般容易并發感染。堅持每天換藥,必要時,每天上下午各更換一次敷料。應聯系醫生,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打開切口換藥或清創縫合等。

    4小結

    通過對762例患者臨床觀察及病情分析和總結,護理人員給予必要的護理可顯著改善術后的病情恢復,這樣可以縮短病人的住院天數,減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提高床位的周轉率。

    參考文獻

    第8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免疫性疾病;水痘;糖皮質激素;護理

    免疫性疾病是當免疫應答水平過高或過低,或針對自身的免疫耐受被打破,或免疫調節功能發生紊亂時,出現的異常免疫應答所引發的免疫系統相關疾病[1]。常見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血管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病因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免疫、感染和藥物等因素有關。糖皮質激素是免疫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療藥物之一[2]。而水痘病人避免疾病泛發和加重,忌用糖皮質激素[3],免疫功能受損病人感染水痘后可導致病情加重,危及生命。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共收治10例免疫性疾病合并水痘病人,經過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9例病人病情明顯好轉出院,1例病人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自動出院。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年齡16歲~46歲(27.80歲±8.63歲);過敏性紫癜4例,變應性血管炎3例,系統性紅斑狼瘡2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因合并水痘進而收住我科。10例病人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頭面部、軀干皮膚見散在紅色斑丘疹,水皰疹及膿皰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口腔黏膜見數枚潰瘍,外見少量水皰,過敏性紫癜及變應性血管炎雙下肢可見散在甲蓋大小紅斑,部分結痂。實驗室檢查:5例病人血小板(PLT)下降(48×109/L~82×109/L),6例病人DD二聚體升高(2.3mg/L~6.1mg/LDDU)、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3例病人出現電解質功能紊亂,4例病人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率下降,7例病人出現肝功能損害。住院過程中有皮膚瘙癢、咽痛、頭痛、胃部不適等主訴。

    1.2方法

    10例病人入院時均在使用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口服治療,入院后給予抗病毒、抗感染、提高免疫力、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根據病人臨床情況實施止痛、抗凝、糾正電解質紊亂、護胃、護肝、升白細胞等對癥治療。經過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9例病人病情明顯好轉出院,1例病人因并發DIC轉重癥監護室(ICU),后因治療效果不佳自動出院。

    2護理

    2.1糖皮質激素應用的觀察及護理

    10例病人均有免疫性疾病基礎,合并了水痘,水痘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但糖皮質激素是免疫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療藥物之一,且需長期維持治療。根據糖皮質激素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指出[2]:若有必須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才能控制疾病,如果合并水痘等情況,可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嚴密監測病情變化的同時,慎重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可誘發感染、代謝紊亂、骨質疏松、出血傾向、胃腸道刺激等不良反應。針對該組病人可引發水痘大面積播散,出現水痘腦炎、肝炎、腎炎等嚴重并發癥。綜合以上情況,嚴格掌握給藥的時間和劑量,每日早餐后09:00協助病人服潑尼松(減量為15mg)。根據病人的年齡及文化層次選擇合適的宣教方式告知病人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按時服藥,告知不得擅自停用、增減藥量、多飲水的重要性。監測病人體溫、血細胞分析、尿液分析、血糖、血壓、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等指標的變化,每日記錄24h尿量。本組病人住院期間均能按時服藥,未出現早服、遲服,漏服現象。有3例病人出現電解質功能紊亂,且主訴乏力,予枸櫞酸鉀顆粒口服,靜脈補鉀、補鈉,與營養室溝通,在營養餐中增加含鉀食物及食鹽的含量,出院時復查電解質均恢復正常。

    2.2下肢深靜脈血栓

    (deepvenousthrombosis,DVT)、DIC的觀察與護理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發生于下肢。主要原因是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髙凝狀態[4]。DIC是在許多疾病基礎上致病因素損傷微血管體系,導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繼發纖溶亢進,可導致出血、休克或微循環衰竭、微血管栓塞等臨床表現[5]。DD二聚體是反映凝血激活和繼發性纖溶的特異性分子標志物,診斷急性DVT的靈敏度較高(>99%),>500μg/L有重要參考價值[4]。6例病人DD二聚體升高(2.3mg/L~6.1mg/LDDU)、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且是長期臥床病人,按照DVT診斷的臨床特征評分為中度可能性[4],提示有DIC發生的風險。予普通肝素200U/h持續泵入,每日監測血細胞分析、凝血相系列,根據檢驗結果隨時調整肝素的用量,密切觀察病人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注意血壓的變化,查看病人皮膚有無瘀點瘀斑,有無牙齦出血、嘔血、黑便、心悸等出血征象。每日采血化驗,穿刺時盡量避開皮疹處,用毛巾包裹肢體后再扎止血帶且松緊適宜,拔針時用左手拇指繃緊穿刺點下方皮膚,右手在頭皮針尾部1cm左右反折,同時抬高針柄10°~15°,順著血管走向緩慢拔針后左手中指和食指緊貼迅速按壓穿刺點上方5min~10min[6],避免引起瘀斑或出血不止等。向病人及家屬講解DVT發生的病因、危險因素及危害。指導病人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引起腹內壓增高誘發出血。避免肢體碰撞、搔抓皮膚,刷牙時用軟毛刷,避免用力。臥床期間用下肢墊抬高病人的腳后跟,使病人小腿懸空,與床面形成30°,協助進行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主、被動運動,每天3次,預防下肢DVT形成[7]。病情好轉后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根據病人的耐受程度逐漸增加活動量。9例病人住院期間未發生DVT,無出血現象,雙下肢紅斑范圍均縮小,1例病人發生DIC轉ICU,后因治療效果不佳自動出院。

    2.3皮膚護理

    過敏性紫癜及變應性血管炎引起的皮膚損害多在雙下肢,水痘的皮疹以頭面、軀干為主,密切觀察病人四肢雙下肢皮膚有無壓痛、潰瘍,觀察皮疹的形態、分布、有無增多及融合,觀察有無血性皮疹、水皰疹及膿皰疹。詢問病人有無伴隨癥狀如乏力、肌肉酸痛、關節痛等。準確給予抗病毒、抗感染、抗過敏的藥物。病人口腔黏膜見潰瘍,伴有咽痛,舌苔厚。早晚刷牙后使用復方氯己定漱口液10mL含漱2min~5min,3餐后給予2.5%的碳酸氫鈉溶液10mL含漱,并予錫類散噴于患處。指導病人穿柔軟、棉質、寬松的衣褲,溫水清潔皮膚,避免搔抓。皮膚瘙癢時用爐甘石洗劑涂于患處,每天不超過3次或4次,避開毛發部位及皮膚破潰處。皮損處盡量減少摩擦,防止擦破表皮。涂藥前洗凈雙手,針對皮損的程度用棉簽蘸取不同的藥膏均勻涂抹[8]。斑丘疹處給予干擾素軟膏外涂,每天3次;水皰疹、膿皰疹處給予莫匹羅星軟膏涂抹,每天3次;破潰處予0.5%碘伏消毒,每天4次,制定外用藥物使用時間安排表,護士辦公室及病房內各放置1份,做好交接班,執行后打“√”。用稀釋碘伏溶液外陰擦洗,呋喃西林溶液沖洗會,保持會清潔、干燥。部分病人不喜飲水,為防泌尿系統感染,征求病人的口味,與營養室聯系,每天配制2500mL的現榨水果汁分次飲用,補充水分及維生素[9]。住院期間均未發生皮膚繼發感染及泌尿系統感染,出院時全身皮疹已結痂,無咽痛、皮膚瘙癢等不適。

    2.4營養支持

    病人長期使用激素會引起低血鉀癥、骨質疏松、高血糖等不良反應,免疫力低下,營養支持是一項重要的治療、護理措施。有文獻報道,服用任意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病人均應于初始服藥時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而非在服藥3個月后再補充[10]。10例病人入院后均予碳酸鈣D30.6g口服,靜脈使用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增強抵抗力。責任護士巡回時了解到有病人平素偏好油炸、酸性等刺激性食物,不能適應營養餐,床頭柜內備小零食調節口味。及時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強調飲食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取得理解和配合。將病人的飲食喜好反饋給營養室,結合病情需要制定營養豐富、清淡、口味佳、富含鉀和鈣的營養餐,如山藥小米粥、玉米粥、土豆泥、蘑菇湯等,適當補充牛奶等蛋白質。根據病情恢復的程度隨時調整營養餐的菜譜。

    2.5心理支持

    10例病人因基礎疾病反復發作已多次住院,再加上合并水痘,病情變化快,且均存在用藥治療矛盾。病人又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損害,皮疹愈合后可能會遺留瘢痕,影響病人人際交往及日常生活,病人及家屬擔心預后,經濟壓力大,情緒均不穩定。責任護士聯合醫生共同穩定家屬情緒,通過家屬了解喜好播放音樂、讀書。通過讀書、聽音樂,轉移注意力,緩解焦慮情緒[11],但以不感疲乏為宜。護理工作中多關心、照顧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此外,年輕病人的家屬對其期望值很高,加強與家屬的溝通,向家屬介紹疾病的表現、治療過程及預后。告知家屬他們的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病人的心情,應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自我調節心態,樹立信心,通過干預病人及家屬的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

    2.6醫院感染管理

    4例病人中性粒細胞數和中性率下降,停用可能引起粒細胞缺乏的藥物,予以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保護性隔離[12]。安置單人病房,限1名家屬陪護,穿隔離衣,戴口罩、鞋套,指導病人及家屬正確洗手,注意手衛生。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新鮮,每日更換床單元,定時通風,每天2次,每天病房進行循環風消毒2次,每次1h。病房門上懸掛明顯的隔離標識。聽診器、血壓計固定在病房單獨使用。病室內的病床、床頭柜、凳子每天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2次,病房內固定專用拖布,每天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地面2次,病房內及病房門口放置免洗手消毒劑。醫護人員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觸病人,進入病房必須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套鞋套,盡量安排專人護理,防止交叉感染,治療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病人住院期間未繼發醫院感染。

    3小結

    本組病人合并2種疾病,并存在治療沖突,病情重、進展快,極易發生生命危險。免疫性疾病在感染科中較少見,護理要點要重點觀察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意識、皮疹的變化;加強生命體征、血糖、尿量等的監測;做好皮膚護理及感染管理;密切關注血細胞分析、凝血相系列、尿液分析、肝功能血生化等實驗室指標的變化,加強預見性護理;配合營養支持和良好的心理護理。

    參考文獻:

    [1]張英,崔丹.口腔與皮膚共患的免疫性疾病[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12):713717.

    [2]寧光,馬志中,王衛慶,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基本原則[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2):132.

    [3]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0.

    [4]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小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2版)[J].中華外科雜志,2012,50(7):611613.

    [5]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2年版)[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11):978979.

    [6]張小花.拔針技巧對血小板減少患者靜脈輸液的影響分析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6162.

    [7]吳鳳瓊,王叉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及預防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6):39533955.

    [8]徐玉斕,袁紅娣.重癥藥疹合并糖尿病酮癥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1721173.

    [9]崔淑杰,王志會,孟麗.50例白塞氏病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5):4546.

    [10]徐蕙.201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關于類固醇性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推薦[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3):213216.

    [11]李程,王靜,孫艷,等.音樂療法緩解患者疼痛和焦慮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3):28512852.

    第9篇:血栓病人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胸椎后凸,頸椎骨折;護理;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064-02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key importance and methods of nursing thes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obvious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Methods:3 cases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and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suffering from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were accepted many targete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psychological, skin care,limbs and trunk care, traction needle way care and so on.. Results:Targeted nursing reduced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the traction therapy in 3 cases.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Conclusion:Targeted and based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se patients with with cervical spine fracture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obvious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Key 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 ; thoracic vertebra protrusion deformity;cervical spine fracture; nursing;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特征性的病理改變是韌帶及關節囊的附著部位炎性破壞及鄰近骨質硬化。最終臨床表現為脊柱畸形強直、彎腰活動障礙等[1],使得脊柱喪失了基本的活動緩沖,外力下容易出現脊柱骨折。因其特有的駝背、脊柱強直畸形等外部表現,治療過程中臥位受限,臨床護理難度較大。筆者總結科室近期收治的脊柱骨折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護理經驗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為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S伴有脊柱骨折的病人共3例,皆為男性。平均年齡37歲,胸椎Cobbs角度平均為83.3度,既往均有明確的AS病史,入院影像學檢查均支持診斷,骶髂關節骨性融合明顯。其中伴有脊髓損傷2例,其中1例為不完全性脊髓損傷,三例均 先行顱骨牽引,后行頸部費城頸托制動。

    2 護理難點

    2.1 心理護理

    強直性脊柱炎出現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多發病時間較長,由于現在還沒有徹底根治此類疾病的方法,患者由于長期受疾病的折磨,心里壓力比較大,往往情緒及心理多不穩定,很容易對牽引治療產生抵觸。嚴重者可導致精神障礙,AS患者在整個病程中,75%患者有精神障礙的表現,抑郁最常見,可以占到43%[2]。如何疏導患者心理,樹立患者戰勝傷病的信心,防止治療過程中出現意外,是護理此類病人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的初期,應介紹本病的關知識,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方法及預后,從提高患者堅持系統治療重要性的認識。

    強直性脊柱炎屬慢發展性疾病,但不是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脊柱骨折如繼續移位加重,可能加重或引起神經損傷或導致神經損傷癥狀加重,而行牽引治療比較痛苦,不斷鼓勵病人并告訴他治療的必要性,樹立患者對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應該做到多與他們接和交流,關心理解患者,做好安慰及開導工作,宣教家屬和醫護一起共同使病人戰勝悲觀的心理,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遵循醫師的治療方案,樹立戰勝脊柱骨折及神經損傷等傷病的信心。

    2.2 顱骨牽引的一般護理

    行顱骨牽引的頸椎骨折患者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難點,而伴有嚴重胸椎后凸畸形的AS患者,很難平臥位行常規顱骨牽引,一般采取半坐臥為主的顱骨牽引,皮膚護理難度更大。顱骨牽引術后維持比較困難,本組的3例病人都比較瘦,骨性突起部位皮膚容易受壓,尤其是胸腰段后凸最高處及骶尾部和坐骨結節部位,此類病人還應關注的是后枕部以及雙側大轉子處的皮膚。由于肢體感覺障礙,缺乏對損害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持續擠壓皮膚,即可發生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壞死。排泄物的侵漬和摩擦,如糞、尿和汗等,易使皮膚糜爛、破潰,容易出現局部皮膚壓瘡。

    預防措施不能完全遵循常規護理,軸線翻身是脊柱骨折尤其是頸椎骨折行牽引患者的護理重點[3]。常規的每2小時給病人翻身不適合此類病人。我們的護理經驗是,對于胸腰段后凸最高處及骶尾部和坐骨結節部位,入院后教育病人及家屬每1小時要行重點關注部位的避免受壓處理,對于發現有可能出現壓瘡跡象部位,定期行滑石粉外敷,減少受壓時間。此類病人因為特殊的牽引,坐骨結節處也成為防止壓瘡的重要部位。因為此部位隱秘,受骨牽引的限制,護理難度的,也往往易被忽略,我們的經驗是在其周圍做成中空的環形棉絮軟墊或墊一波浪形水墊,以保護受壓的皮膚,并予局部按摩,保護骨突部位,避免長時間受壓,兩側可以交替放置,時間以1~2小時為宜。

    2.3 顱骨部位牽引的釘道護理

    此類AS病人的顱骨牽引的重量都比較大,容易造成局部釘道局部皮膚損傷的擴大,加上患者維持困難,釘道部位皮膚護理尤為重要,每天定期用酒精局部滴注消毒3~5次,自然晾干,防止局部皮膚濕疹形成。定期用棉簽清洗局部皮膚產生的油脂,協助醫師檢查牽引的牢固程度,注意護理宣教,教會病人家屬相關的護理知識,協助做好局部皮膚護理。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

    2.4障礙肢體的護理

    AS患者伴有脊髓損傷后,肢體感覺及活動障礙易引起一系列并發癥。除了壓瘡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也是此類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由于的限制,以及患者長期患病,導致家屬陪護心態疲勞,容易忽視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要向家屬宣教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性以及護理方法,護理查房及巡視病房要定期督導,要定時檢查下肢,尤其是小腿是否腫脹。加強肢體護理,注意發揮被動下肢肌肉收縮的唧筒作用。加強上肢主動功能鍛煉,防止形成肩周炎及廢用性肌肉萎縮。指導患者對存在運動功能的肢體關節進行主動鍛煉,進行拇指對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練習,肩、肘、腕關節練習:各關節屈伸、旋轉運動等。

    2.5 泌尿系及呼吸系統的護理

    AS患者胸椎后凸畸形伴有脊髓損傷后,顱骨牽引使得胸廓活動更加受限,鼓勵病人行肺部功能主動鍛煉,可以有效的防止肺部感染,減少呼吸系統并發癥。指導病人進行餐后定時吹氣球,鍛煉肺活量,可以形成習慣,增加病人主動鍛煉的依從性。

    導尿管的保留對此類病人的護理來說,難度增加,固定的,容易引起泌尿系的感染。3例病人中,有1例在夜間出現導尿管自行脫落,造成尿道粘膜損傷,故要定期檢查導尿管插入的深度及位置,鼓勵病人多多飲水,指導家屬定期夾閉尿管,訓練膀胱張力,減少殘余尿量,防止泌尿系的感染及結石形成,都是此類病人護理的要點。

    2.6飲食指導

    本組3例病人,因為脊髓神經損傷,臥床時間長等,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便秘、消化不良。經過指導患者合理搭配飲食,多飲水,多進食含有纖維素多的蔬菜及水果,合理搭配各種肉類、蛋類、奶類等富含蛋白質鈣、鐵等易消化的食物。飲食多樣化,均衡營養,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幫助和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忌食辛辣、生冷、肥膩、煙酒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有胸椎明顯后凸畸形患者臨床多見,累及頸椎,導致其活動受限,緩沖機制明顯降低,使得頸椎損傷發生率較正常人高3.5倍[4]。輕微外傷甚至無外傷作用下都容易導致脊柱骨折[5]。對于AS合并有頸椎骨折的患者,治療困難,部分病人因為等問題無法行內固定手術治療,行持續性顱骨牽引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臨床治療方案,由于此類患者多關節的僵直,特定的顱骨牽引病人痛苦大,依從性差,治療風險高,并發癥多[6]。如何加強護理,對病人骨折處愈合至關重要。

    我們通過對3例此類病人的護理,認為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尤其重要。加強心理疏導,加強宣教,指導病人及家屬對特殊牽引下可能出現壓瘡的部位進行重點護理,注重心肺功能的護理,加強牽引釘道的護理,以及泌尿系的重點護理,都有助于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加強肢體的主被動功能鍛煉,可以有效的防止靜脈血栓形成,以及廢用性的肌肉萎縮,為最大限度功能恢復提供保障。

    此外,此類病人,去除牽引架后,繼續行頸椎圍領制動,要注意圍領周圍皮膚的護理,同時加強坐骨結節處的護理,有助于鞏固護理效果,促進病人最終頸椎骨折的愈合和神經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Chang KW,Tu MY,Huang HH,et al.Posterior correction and fixation without anterior fusion for pseudoarthrosis with kyphotic deformi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Spine,2006,31(13): 408-413.

    [2] 秦桂福,楊德才,鄭新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心理狀態分析[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8,10(10):29-30.

    [3] Sokolowski MJ, Jackson, AP, Haak MH,et al. Acut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of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in the elderly at a single tertiary care center[J]. J Spinal Disord,2007,20(4):352-356.

    [4] 張鳳山,孫宇,馬慶軍,等.強直性脊柱炎頸椎骨折的臨床特征分析和診斷[J].中華創傷雜志,2007,23(3):185-18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网站入口|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成人污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不卡|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成人美女黄网站视频大全|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四虎www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亚洲成人在线网| 久久怡红院亚欧成人影院|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