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場的溝通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職場新人;上級;同事;溝通
英特爾公司前CEO安得魯S.葛洛夫曾說過,“我們溝通得很好,并非決定于我們對事情述說得很好,而是決定于我們被了解得有多好。”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傳播思想、傳達情感的過程,是一個人獲得他人思想、情感、見解、價值觀的一種途徑,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座橋梁,通過這個橋梁,人們可以分享彼此的情感和知識,消除誤會,增進了解,達成共同認識或共同協議。因此,溝通是相互的,是包含傳遞與反饋的過程。
溝通對于每一位職場人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普林斯頓大學對1萬份人事檔案進行分析,結果:“智慧”、“專業技術”、“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決定于良好的人際溝通。哈佛大學調查結果顯示:在500名被解職的職員中,因人際溝通不良而導致工作不稱職者占82%。職場溝通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不容易處理好,溝通能力也成為了公認的職業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按照層級,職場溝通可以分為與上級溝通、同級溝通、下級溝通。與上級溝通要有膽,有足夠的膽量和智慧與領導溝通;與同級溝通要有肺,肺腑之言,即要真誠;與下級溝通要有心,用心與之溝通交流。
一、與上級溝通技巧
(一)溝通原則
如何與上級溝通,如何獲得上級的肯定和信賴,是大部分職場人士的困擾。作為初入職場的新人,在與上級溝通時,我們應遵循尊重而不吹噓,請示而不依賴,主動而不越權的溝通原則。在工作上積極支持和配合領導的工作,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上級的困難和處境,遇事有自己的主見,同時又要維護領導權威,不擅權不越權。
(二)說與聽的藝術
與上級溝通時要注意謹言慎行,多聽少說,做一個“聽話”的下級。在領導說話時不要隨意打斷講話或者插嘴,這樣很不禮貌;認真傾聽,做出及時反饋,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聽、記、想、問,配合積極的肢體語言回應。
(三)委婉表達意見
作為上級領導,他們的身份決定了在下級面前要保持權威性。當上級的觀點不正確或不能贊同時,一定不要當面直接否定。就算你說的是對的,這都讓上級領導難堪。因此,在提出反對意見時,要考慮到時間、場合、語氣、語言、態度等因素,以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也能讓上級領導更加容易接受,也會對下級產生信任感和賞識。
(四)匯報工作重點突出、內容全面、信息準確
下級需要經常向上級匯報工作。這不僅是例行公事,也是一次難得的與上級相互了解的機會。在匯報工作前,下級應該將匯報工作的思路整理一遍,要匯報什么、怎么匯報,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哪些是重點,哪些問題是領導最關心的;需不需要準備輔助材料,比如文件、圖片、數據材料,這些材料如何整理成書面材料,用數據、圖表替代繁瑣的文字,讓領導能一目了然;考慮領導可能提出的質疑,事前準備如何應答;自己還有沒有需要請示的問題,要不要提前想好幾個建議讓領導參考。以上信息量較大,但在匯報工作前確實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才能有備無患,贏得領導的肯定和信任。
二、與同事溝通技巧
(一)溝通原則
同事既是團隊伙伴,又存在一定的利益競爭關系。職場中善于與同事溝通的人,總是更能順利的完成工作。在與同事相處過程中,應堅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競爭合作的原則。
(二)真誠相待,建立情感基礎
同事是團隊中的合作伙伴,在相處時多一份真誠之心對待,別人自然能感受到你的關愛。尊重同事,用謙和的心態欣賞他們的優點,樂于向同事學習,真心贊美他們的長處,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幽默的方式與大家相處。當同事遇到不順時,多關心安慰,傾聽他們的煩惱,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走出低谷;當同時需要幫助,主動提供幫助,愿意成人之美。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長期相處中大家自然能感受到真誠,建立起感情基礎。
(三)陽光心態,學會化解矛盾沖突
同事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難免產生矛盾沖突。在大家意見不一致時,不要過于糾結、爭執,多一份忍讓多一份理解,換位思考,或許只是大家的出發點不同而已。同事間應該求大同存小異,突出共同利益,淡化個人間的矛盾沖突,退一步風平浪靜。太過于強硬的溝通方式,不僅會破壞同事關系,還會給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對自己的評價。
三、與下級溝通技巧
雖然職場新人短時間內不太容易有下級,也可以了解領導在與下級溝通時的一些技巧,便于了解領導的想法,理解領導的行為。
上級領導要主動關心下級,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家庭情況、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價值觀等;主動詢問他們的工作情況,傾聽下級的心聲,了解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實時調節下級中的矛盾沖突。對于下級的工作情況,要定期進行反饋。在下級取得成績時,及時基于肯定和鼓勵,對下級的工作態度、能力和績效等方面都可以加以認可。此外,在與下級溝通時,領導態度保持謙和,多使用禮貌用語,以示尊重。這不僅是人與人之間起碼的禮儀,也是領導藝術的體現。
溝通是人的社會性工具,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影響,以及協同協作問題。溝通問題給職場人士帶來的影響完全是兩幅光景:一種是頗得賞識,得道多助;一種是諸事不宜,頻遭阻遏。結果有的人職場順利,平步青云。有的人卻是旅途坎坷,職場蹉跎。在有的人眼里,這純屬運氣問題,而在有的人看來這是性格問題,性格決定命運嘛!這兩種觀點從表面上看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有無數的實例提供佐證。“運氣”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對它無能為力。至于性格,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此看來,我們對這兩個決定我們命運的東西是無能為力了。這種看法不僅悲觀,而且消極。不僅不可取,而且要積極應對。那么怎樣應對呢?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得好,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在這里,這個行動是什么呢?溝通,積極主動地去溝通。
問題:我怎么就處處都行不通呢?
領導怎么就不批準?
劉總怎么就不相信?
老張怎么就不合作?
小李怎么就不理解我?
他們怎么就看不慣我呢?
……
在職場中常常聽人們這么抱怨,無奈中包含著一份不解。其實,我們能聽到的有人說出來的僅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普遍存在于內心的“千萬次的問”。這種狀況使職場中人感到處處不順,效率低下,不能發揮才能,體現不了價值。
問題:討論為什么總是演變成“紛爭”、“壓服”和“屈從”?
早就決定了,還討論什么?討論不過是個形式,最后還不是李總說了算?
帶著耳朵去就行了,沒你說話的份。各有各的立場,怎么協調?
各部門都有各自的利益, 怎能一致?
……
人們討厭開會,因為會議成為立場觀點紛爭的場所。有人把這歸結為“屁股決定腦袋”,各自所處位置不同,就代表不同的利益。在組織或企業中,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人,不可能坐在同一把椅子上,而“屁股決定腦袋”,表現出來的就是立場、觀點的不同。一般認為,這是由于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為維護各自的利益而做出的選擇。代表各自利益的選擇或者行動,必然表現出差異、矛盾和沖突,組織或者企業必須解決這些差異、矛盾和沖突,以達到協調、協作和協同。
職場是一個社會,組織(或企業)是一個小社會,社會的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協作。在社會環境中生存叫做協生――協同生存,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能和諧與他人和環境的就順利,就發展,反之就沖突摩擦,就蹉跎。怎樣才是和諧呢?那就是與他人協商、協調、協作、協同。怎樣才能和諧呢?理解,共識。理解、共識的方法和工具就是溝通。改變和影響他人的決策和行為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和(或)他人的認知。除非你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采取強迫手段。比如威脅降薪、解雇、辭職等。實際上,通過溝通改變各方的理解和認知,也是達成理解與共識的唯一手段。
溝通改變和影響決策和行為
通常我們認為,人在采取決策或行動時所考慮的依據是自身的利益。這種觀點大體上是沒有錯的,但是用來分析問題的時候卻顯得過于粗糙。因為在行為選擇和最終目的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行為策略選擇。特別是在組織或企業這樣的社會化環境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協同共生關系,迫使每一個個體必須策略性地與他人合作,采取一系列策略化的行為。因此人們采取決策和行為,并非單單從自己的立場來決定,而是它基于這個立場所掌握和能“看到”的信息所決定的。根據信息產生認知,認知決定思考和判斷,選擇方案和行為。正是由于這樣的決策和行為機制,讓溝通有了用武之地――影響和改變人的決策和行為。
你想影響或者改變人家(老板、同事或者客戶)的決策和行動,就必須和他人形成共識,至少在一件事情的某些方面達成共識。比如讓人家認識到某種方案對自己有利、對大家有利或者對大家都不利。這樣做是危險的,那樣做符合你的希望等等。讓各方都了解環境、局勢和可能的未來,也讓各方了解對方。這樣各方就有了達成共識的基礎。我們無法改變各方的立場,也就是無法改變人家的“屁股”,但你有可能改變他的信息基礎,從而改變他的看法,改變他的“腦袋”,他的“腦袋”也許沒辦法指揮他的“屁股”換個位置,但可以讓他轉一個方向,換一個姿勢。
溝通的問題:失敗和僵局
筆者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給工程碩士在職班學院講授《溝通技巧》課程的時候,曾要求學員們(大多數在企業中高層任職)列舉各自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溝通案例。結果發現,大家所講述的事例百分之九十都是溝通失敗或者陷入僵局。
上司不同意營銷方案;
同事不配合工作;
財務部門不支持項目資金計劃;
技術方案選擇爭持不下;
不理解為什么項目經理要堅持一個“錯誤”的方案;
……
所聽到的幾乎都是抱怨、無奈和茫然。問題出在哪里呢?利益矛盾不可調和,性格秉性不易改變。缺乏溝通技巧,疏于培訓鍛煉。這些似乎都是問題,但這不是問題的全部,甚至不是問題的主要原因。根據筆者的觀察,許多存在溝通問題的人,通過學習技巧和方法,溝通效率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進。甚至有些組織,也對員工進行了溝通技巧培訓,但并沒有培育出高效的協同和協作精神。通過仔細地研究溝通失敗和打破溝通僵局的成功案例,解析溝通的過程和機制,發現很多改善溝通的努力失敗的原因在于過分關注直接的“交互”環節和“交互”的技巧,而對于“交互”之前的準備和影響人的認知與判斷的主要因素關注不夠,甚至忽視。雖然許多溝通教材的開篇部分也都介紹了認知過程、自我溝通,但在培訓過程中常常會被“精湛”的技巧所掩蓋,以至于被忽略。而對于溝通過程來講,那才是“溝”以至“通”的主要部分。
信息和理解:溝通的基礎和機制
溝通不是辯論賽,關鍵在于你必須讓他和你達成共識,或者說你必須和他達成共識。而達成共識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的認知基礎――信息。改變各方的信息基礎――選擇性地提供信息,是改變認知的有效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相互理解,你要理解對方為什么會采用這樣的立場,也讓對方了解
你為什么要求這樣,這樣的方案,這樣的行動。這就需要你了解對方的信息基礎,也幫助對方建立你期望的信息基礎。
想,不通。信息不充分。
同事也好,家人也好,上司也罷,他為什么那樣?你需要去理解。我們常常對別人的立場、觀點不理解,想不通。為什呢?信息不充分。你不知道所以想不通,所以不知道如何說服人家。你不知道人家有什么信息,也就不知道該給人家提供什么信息。在進行溝通之前,我們需要做充分的準備,搜集信息,了解情況。掌握人家對待這件事情或者做出決策,會考慮什么因素,依據什么信息。這樣的話,就能夠事先知道要準備什么樣的事實,什么樣的數據,什么樣的研究報告。當你能夠有效地改變對方的信息基礎之后,你們就具備了達成共識的基礎,你也能夠預先知道對方會做出什么樣的決策和行為。當你遇到對方的決策和行動不可理解,想不通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你的信息不充分。當你的企業老總做出的決定你想不通的時候,你首先需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收集信息。具備了充足的信息,也許你就理解了。
羅致恒富亞太區高級董事總經理大衛?瓊斯(David Jones)認為,只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已經不夠馳騁職場了。“軟性技能雖然難以量化,但它可以使求職者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這幾年,軟性技能已經由原先的‘附加能力’變為‘基本的必備能力’。”他說,“由于我們在職場上越來越需要員工之間相互合作,雇主需要的人才應不僅能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還要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領導力和團隊建設能力。”
很多企業不僅在選拔過程中注重軟性技能,而且還通過公司培訓計劃進一步促進他們的發展。羅致恒富發現以下一些軟技能尤為關鍵。
領導潛能
如果你無法證明自己能夠管理一個團隊,那么想要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晉升幾乎是不可能的。晉升過程中,你不可避免地需要掌握“軟性”技能中的領導技能。如果你的雇主不提供任何I導力培訓課程,可以在工作之余自己參加相關課程。
如果你負擔不起課程或者騰不出時間,你可以在自己的部門或公司的其他領域,主動向你的老板請示多承擔額外的責任或新的項目。多積極主動,這會向你的雇主表明你是一名上進的員工,也是一位天生的團隊領導。
溝通技能
當你在職場不斷晉升時,能夠簡單明了地表達你的想法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要積極聆聽你的主管和直接下屬的想法,并運用寫作技巧制作出完美的報告。
為了提高你的溝通技能,在每一次與別人的互動中,先要知道自己的既定目標和想法。如果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試試換一種表達方式而不是不斷重復。一個能使你更加清楚地表達觀點的好方法就是避免使用行話和流行詞匯,要始終以專業的口吻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寫報告時也是這樣,并且一定要確保校對兩次。
適應能力
【關鍵詞】職業素養 高職英語 職業能力 軟素質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政策不斷地發展,我國國內企業與國外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溝通與和合作機會也大大增加。這種經濟全球化推動下,我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英語的能力越來越看重。高職英語教學,作為以職業教育為方向的教學,對于我國英語人才的朋友非常重要,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英語人才在社會中能否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其的要求。就目前形勢來看,很多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仍然以詞匯、語法的理論教學為主,完全偏離了當前社會快速發展形勢下對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培養的方向,使得培養的高職學生英語能力普遍偏低,很難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在新的教學改革下,只有完全以人才英語的職業素養為導向,積極開展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改革,才能有效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具有高職業素養的英語人才。
二、以職業素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改革策略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教學改革,要以職業素養為導向,根據當前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基本狀態開展相關的教學策略,通過完善高職英語職業素養教學框架,重視學生職業應用基本能力的訓練,增強高職學生英語軟技能的培養,以職業素養為導向加強教學方式的改革等方式,來實現高職學生在英語職業素養方面的快速提升。
1.完善高職英語職業素養教學框架。以職業素養為導向完善高職英語教學,首先要在現有的高職英語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改革傳統的教學框架,使其更加符合企業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首先,要加強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訓練,設計專門的社會職場中學生在英語環境下的聽說讀寫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對企業文化、職業禮儀、商務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養;最后,完善學生在職場環境中對英語能力要求的適應能力,全面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從而真正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職業素養。
除此之外,要加強高職院校與實際企業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以此為英語職業素養培養框架的最高培養方式,讓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能夠真正到企業中去實習,真正感受企業氛圍下的英語能力需求,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加有針對性地去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2.重視學生的職業英語基本能力的培養。由于我國積極開展高等院校擴招,使得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基礎比較差,而單純地以單詞、英語語法的教學,又很難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步入社會后很難滿足企業對其的英語能力需求。所以,高職院校英語改革首先要以學生職業素養為出發點,以奠定學生的職業英語的基本能力為目標,緊緊圍繞社會企業對高職學生的能力需求,聽過開展職業英語聽說、書寫、閱讀、翻譯等各個方面的訓練,來充分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英語基本功,從而滿足社會中企業崗位對員工的真正需求。
在高職英語職業素養基本訓練的具體實施方面,可以采用模塊化教學方式,將職業英語中常用的英語能力和技巧,以實際場景模擬、實際對話與郵件溝通等形式,開展對學生的企業模擬化訓練,例如模擬面試場景,可以讓學生自己填寫英文簡歷、參加英文面試等;可以模擬企業工作場景,與國外的客戶進行郵件溝通或電話會議,通過高職英語職業素養教學的改革,實現高職英語教育與企業實際應用需求的無縫對接,極大地提升高職英語教學的最終效果。
3.增強高職英語教學軟技能的培養。英語作為一門溝通語言工具,基本的溝通表達能力是必須的,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是需要基本的禮儀、情感,所以在高職英語職業素養培養中,需要開展英語職業素養軟技能的培養,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B,滿足實際的工作需求。
在職業素養的軟技能培訓方面,首先要注重高職學生的愛崗敬業、工作責任感的培養,通過專門的職場文化培訓或者在日常的英文教學中滲透到的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個人道德素養。其次,要開展職場禮儀相關內容和溝通技巧方面的知識,例如如何使用英文寫電子郵件,如何稱呼,如何簽名等;在工作及時溝通軟件的使用方面,如何稱呼對方,如何詢問對方的空閑時間等。通過專門的教學內容,或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開展開展相關內容的培訓,從而有效地提升高職學生的軟素質,真正達到企業對一個正式員工的英語職業素養的要求。
4.推動以職業素養為主的教學方式改革。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式也要進行創新,例如使用討論法、表演法相結合,首先讓學生對不同工作場景下的溝通與交流進行有效的自己探索和小組討論,而后將自己的小組內部推薦的溝通方式,以現場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從而實現班級內部的知識分享,而教師則作為監督者、評價者,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點評,從根本上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
三、總結
高職英語的職業素養改革,是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基礎上,通過構建高職素養的教學框架,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基礎能力,培養學生職場軟素質以及推動職業素養為主的教學方式改革,從而有效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
在集團人力資源部的合理安排下,讓我們對集團的各部門及各分公司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和直觀的現場參觀。此次的培訓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有公司概況、企業文化、集團的組織構架和管理模式、人力資源規劃與職業生涯、戶外拓展訓練、軍事化訓練、質量管理、集團主營產品及生產工藝流程、安全教育、生產現場參觀、××展館參觀、集團管理制度、職場溝通技巧、時間管理、職業心態輔導及常用公文寫作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學習。通過七天的培訓,使我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到本公司的基本運作流程,以及公司的發展歷程與企業文化、企業現狀和一些專業知識。本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深有體會。
首先由集團×總做公司概況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從××××年建廠至今的發展歷程、市場戰略、愿景規劃。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陳述了成功所必備的幾個條件,讓我們“不拒小事、不懼大事、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張總語重心長的話語無不深深地教育著在座的每一位新員工。聽著建廠初期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前輩為××做出的努力和貢獻,那才是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的對象。仿佛帶我們重新走過50多年的風雨,見證企業的進化,也了解到其中的艱辛。讓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去建設輝煌的明天。使大家士氣高漲,信心倍增,對未來充滿幻想和期待。通過培訓,我們了解了面向國際市場,以中國制造能源機械裝備,塑造名族裝備制造業的標桿的企業使命。鉆無止境,煉就一流的××精神更是深入人心。姜總針對企業文化做了言簡意賅的報告,通過認知××文化,我們要繼續傳承××精神。使我對企業文化建設在公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堅定了我發揮專業特長為企業文化建設貢獻一點力量的決心。最有意思的還數拓展訓練,各種驚險刺激的游戲時而讓大家尖叫時而讓大家沉默。當所有參訓人員通過最后一道畢業墻時,都淚如雨下,這不是因為辛苦或困難,而是為自己的成長喜極而泣。這次拓展訓練給了我一次終身難忘的經歷,更給了我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衷心感謝領導為我們提供這次機會。如何把這次活動心得落到實處,還有五點感受:
一是要熱愛我們的集體,熱愛我們的團隊,熱愛我們的事業; 二是要竭盡所能發揮好崗位作用,崗位優勢,不能因為自己的努力不夠而影響了團隊集體的進步;
三是要誠信待人,誠信做事,挖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 四是要有包容心、善良心,允許別人犯錯誤;
五是勇于接受挑戰,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敢于戰勝自我。 要知道,只要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關于職場溝通技巧和職業心態方面,蘭大何教授和邱教授結合實際案例給了我們精辟的講解。知道了作為職業人應具備的五個心態:歸零心態、執行心態、合作心態、包容心態、感恩心態。我們要把單
位當做舞臺,把同事當做伙伴,把挫折當做存折,把危機當做時機,把障礙看做最愛,要感恩給予我們成長機會的人和事。
七天的培訓雖然已經結束,但是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如何更好的開展自己的工作應該是我們當下思考的核心問題。下面是我的幾點個人體會:
1、盡快實現角色轉變,找準個人定位,適應新的環境。從學校到社會是一個大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不適應,但這并不是逃避現實的借口。既然我們來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那么就應該明白,我們不再是一名學生,而是公司的一名職員。就應改變學校的散漫,熟悉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紀律性,依次來嚴格要求自己。
2、著力培養忠誠意識、責任意識和吃苦耐勞意識。既然選擇了××,就說明我們信任××,就要忠誠于××。要敢于承擔責任,有吃苦耐勞的心態,用自己的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商務英語談判技巧:談判對話Dialogue 1
A: Is there any way you can cut us a better deal on your wholesale price for this order?
B: We did the best that we could to give you a low price. Did you get our latest estimate?
A: Based on the estimate you gave us, by the time we figure in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expenses, our profit is shot. With the offer youve given us, were making next to nothing. Cant you do any better?
B: Ive already given you a discount of 20% off of what we normally charge if I go any lower, well have loss on the project. I really want to work with you on this, but weve already gone as low as we could go.
A: To be honest Our budgeted cost cant exceed more than $150 dollars per unit. Thats our bottom line. If you can meet that price, you will get a deal. Otherwise
B: Ill say that Ill go over the numbers again with our financial team and see what I can do. I cant give you any guarantees, but Ill try.
Dialogue 2
A: Youve got the email with all the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ject from us, well be accepting bids until noon on Tuesda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in the meantime, please let me know
B: Actually, I do have a question. Wed like to know what you had in mind for a budget on this project. Were hoping to put together a really competitive bid, but at the same time, wed like to hit your target price too.
A: I understand, but unfortunately it is our policy not to disclose our bottom line. You can be assured that price is a weighty consideration when we review the proposals, but we also take other elements into consideration, including design and practicality. We also give weight to the reputation of the submitting company.
B: Do you have any price range? Is there any way you can give me some ideas of which direction to go, or how high is too high?
A: We are just looking for a reasonable pric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s in our project blueprint. Thats all I can say.
安格英語老師認為學會迂回是談判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而選擇何時亮出自己的底線也需要大家在職場中多年的實踐和學習才能夠靈活地掌握。而口語也需要大家每天的練習才能夠說的像native speaker一樣流利。
商務英語談判技巧:書面溝通技巧一、電子商務郵件的六大部分,您真的知道每個部分標準而高效的寫法嗎?Fundamentals: six parts in first-class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標題:精+確 Subject: brief + informative
稱呼:你們的關系+事件的性質 Greeting: your relationship + the nature of the matter
開頭:一語中的 Opening: put your purpose in the first sentence
細節:提供所有的必需的信息 Details: provide ALL the NEEDED information
請求:清晰醒目 Future action: make a clear request
結尾:友好而開放 Ending: friendly and open
電子郵件中的禁區 Something you never do with emails
按 send 鍵之前,您確定要發這封電子郵件嗎? When NOT to send emails?
案例討論一:有技巧地催促同事按時交行程單 Case study I: Skillfully push the colleague to send the itinerary on time
二、 Barbara Minto文章的金字塔結構?Pyramid structure designed by Barbara Minto
為什么在職場中需要使用金字塔結構? Why do we need to use pyramid structure in work?
-- 結論先行,可以抓住注意力,并避免誤解 Start the article with conclusion to catch attention and avoid misunderstanding
什么是金字塔結構? What is pyramid structure?
--自上而下;垂直方向用問題-回答展開;水平方向用歸納(遵循 MECE 原則)或演繹展開 Top down; Vertical: question-answer; Horizontal: induction (MECE) or deduction
怎樣使用金字塔結構? How do we use pyramid structure?
--發散思維,畫出所有內容氣泡,找出氣泡間的邏輯,得出結論,將結論放在金字塔塔尖 List out all the bubbles, govern the bubbles by logic, make the conclusion and put it to the top
案例討論二:為進度報告、商業提案、工作計劃、競聘競升做金字塔結構 Case study II: Draw the pyramid structures for progress report / business proposal / work plan / promotion application
三、寫電子商務郵件時,您要遵循的語言特色上的五個必須Five Musts for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明確、清晰、積極、有人情味、有說服力 Specific, clear, positive, personal, persuasive
讓你的語言有說服力的魔力:說服八步驟 Persuasion skills: eight-step motivated sequence
秒殺中國式英語 Get rid of Chinglish
--使用向右延伸的邏輯、使用連接詞秀出邏輯、遵循 KISS 原則 Use right-branching logic, use transition words, KISS
案例討論三:向上級要批準 Case study III: Request a senior manager for approval
案例討論四:向客戶請求前去拜訪 Case study IV: Request to pay a visit to a client
四、如何溝通負面、敏感事件 Deal with negative issues
認識主要文化群體在傳遞負面、敏感事件的文化性格維度上的相應位置 Identify the main cultural clusters positions on communication dimension
使用正確的語氣:左手拿鏡子,照自己的身份;右手拿放大鏡,剖析讀者 Use the correct tone: know your own identity and four types of business readers
三明治結構幫您消除傳達壞消息時的尷尬 Use sandwich structure to make the bad news more acceptable
將您的共情能力表達在筆端,巧妙回應憤怒與不合理 Show sympathy when responding to angry message and unreasonable request
關鍵詞:高職高專 商務英語寫作 教學改革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業的目標崗位群主要是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跟單員、報檢員涉外企業商務秘書、文員、國際商務助理、市場開發專員等。其大部分畢業生從事涉外貿易相關的工作,根據對這些目標崗位的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應用商務英語語言技能進行書面的商務溝通、商務談判和業務聯絡,擬寫商務日常應用文、商務貿易信函、商務合同均是這些目標崗位對的常見的共同工作任務。因此,商務英語寫作既是開展對外業務和有關商務活動的重要手段,也是外貿業務人員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一、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質量與工作需求之間還才能在一定的差距,該課程在定位、教學方法、課程實訓、教學內容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
課程定位不清、技能性不夠突顯。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普遍開設有商務英語寫作課,但課程定位還不夠明確。很多教師把商務英語寫作定位于英語專業的基礎技能課,過于強調對學生英語寫作基礎技能的培養,強調語法、句子等表達方式的正確性。實際教學中,對于本課程培養的目標內涵,各位專業老師還缺乏統一的認識,課程教學缺少統一的實施標準。該課程應該突出其職業性和商務性。職業性是該課程的最大特點,商務性是該門課程的生命力所在。課程的目標應該是:根據職場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商務知識,培養商務情境下英語寫作技能,讓學生勝任基本的職場英語寫作任務,為未來職場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方法陳舊、不能突出實踐性。該課程目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仍占據主導,課堂多采用“范文講解---格式歸納---技巧講授---練習提高”模式,形式單一,學生被動聽、參與少,造成學生普遍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差,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高有限。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實踐能力無從培養。
商務英語寫作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要求高,除基本的英語寫作基礎外,還要求寫作者具備綜合的商務知識與職業素質、文化背景、產品及行業知識、商務禮儀、談判溝通技巧、營銷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在寫作練習中經常受到這些方面的限制,不能充分發揮其寫作水平。
二、以崗位需求和工作過程設置教學內容。
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內容應該從這些崗位需求出發,以真正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背景,整理、優化教學內容,把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分解到課程中。我們從崗位群分析:
三、以崗位需求和工作過程改進教學方法。
改進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首先必須改變學生對本課程的看法及學習態度,其次由教師指導實行模擬商務公司制度,在教學班級組建模擬公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轉化身份,讓學生從職場人員的角度,帶著工作任務去學習,拜托傳統的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引導學生先發現問題后解決問題。按照教學大綱,除學習教材之外,還引導和訓練學生主動查找和運用其他材料,通過學習一門課程,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其他課程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定的項目任務,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僅注重操作技能訓練,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職場可持續發展技能的培養。所以在具體的授課環節中擬運用師生互動,以問題為出發點、探究式教學、案例導入和情境教學等方法。
四、 結論。
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需要突出其職業性,不能糾纏于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語言的準確性。在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使商務英語寫作的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在外貿工作崗位的技能需求。
參考文獻:
1.韓寧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J】商場現代化 2009(8)
2.馬忠才 基于職場需求的高職商務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3 (5)
3.程諾基于成果為本的高職《商務英語寫作》課程改革實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2(12)
20xx年7月2日,我參加了公司舉辦的職業禮儀培訓班,授課人為化工職業學院的李錦楓老師。李老師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對職業禮儀有了更深的認識。
泱泱華夏,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和文明,素稱禮儀之邦。中國歷來都非常重視禮儀教育,自周朝就出現了《周禮》、春秋時期偉大圣人孔子更是對禮儀的集大成者,進入封建社會后禮儀依舊非常重要,中央行政機構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禮部就占其一。進入現代社會,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經濟飛速發展,商務往來變得越來越頻繁,職場禮儀在企業的商務活動和對外交流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職場禮儀。
所謂: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在職場中,禮節、禮貌都是人際關系的劑,能夠非常有效地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如:與同事們和諧相處也是需要講禮儀的,文雅、寬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與同事溝通必須注重言語禮儀,可以營造一個和睦、友好的人際環境。如果同事之間關系融洽和諧,每天上班就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促進事業的發展。職場禮儀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避免人際沖突,使人際交往成為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良好職場禮節能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為企業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相反的話,可能會給企業造成不良的影響和帶來巨大的損失,雙方的業務很可能會毀在小小的職場禮儀細節之處。
那么,在工作中作為經理辦公室人員應該在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職場禮儀。
一是要掌握撥打電話、接聽電話、代接電話和扣電話的技巧,使用禮貌用語,做好電話記錄,并將來電信息及時反饋上級領導。
二是要搞好接待禮儀。要按公司要求著裝,使用文明用語,待人熱情,服務周到,學會正確地介紹自己和他人,做好迎送客人的禮節。
三是要做好會議禮儀。按照規定布置好會議場所,安排好參會人員及主席臺領導的座次,做好會議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是在工作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尊重他人,只有先尊重對方,對方才會尊重你。約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同事們更輕松愉快地工作。
職場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體現。對齊城工貿公司來說,掌握一定的商務禮儀不僅可以提高企業形象,更能提高齊魯公司和合作單位的滿意度和美譽度,從而增加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大家從現在開始就要學習或熟悉職場商務禮儀,為齊城工貿的發展盡上一份力。
2017職場禮儀培訓心得體會二 剛接到職場禮儀培訓通知的時候,感覺多此一舉,禮儀之邦,這還用培訓么?但是通過學習,讓我對職場禮儀有了正確地了解和認識,使我自身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為以后的職場禮儀學習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次職場禮儀學習后,我恍然大悟,原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從與他人交談到衣著服飾,似乎我都有太多的忽略,職場交往是講究規則的,即所謂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比如自己的衣著服飾,在工作時不是自己喜歡什么就穿什么,個人衣著服飾應符合自己的工作與職位,能夠給人以美感。
學習職場禮儀我認為首先應當讓每一個人了解學習職場禮儀的必要性,在現實工作當中,很多人對職場禮儀不重視,認為是一些表面的東西,是做給別人看的。但正是這些表面的東西才真正體現了我們的素質和教養,所謂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你受過哪樣的教育,上過哪些場合是一眼能夠看出來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否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更好地與人交往都是離不開禮儀的。學習職場禮儀能夠從中得到一些交往藝術,能夠更好地與人溝通,知已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因此,不光是這些禮儀,還有生活中的其他細節都應留意,也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想想。這就是這次禮儀培訓我的所得,通過這次職場禮儀學習,我才明白在原來的平時工作中我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是很好,從小小的電話,短信用語,鞠躬禮到文明用語,似乎我們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時工作中接電話是否在鈴響了三遍時接聽,是否先報自己的姓名部門以及工作單位,還有我們是否做到了語調熱情,大方自然,聲量適中表達清楚,簡明扼要,文明禮貌。鞠躬禮是否標準、文明用語聲音大小是否適中、面部是否有表情等常見問題我們好像都沒有多加注意。所以,我們應該加強禮儀方面的學習,還要做到學以致用。
提升個人的素養,不僅是員工素質的競爭,它還有助于維護企業的形象。在商務交往中個人代表整體,個人形象代表企業的形象,個人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他人對本企業看法。所以說,它是企業形象的競爭,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示素質。
本次禮儀學習開拓我的視野,讓我受益匪淺。所以,我覺的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真正的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
2017職場禮儀培訓心得體會三 去年的12月31日,我們項目組織大家觀看了職場禮儀的電影,觀看后感觸頗深。從辦公室禮儀到待人接物的禮儀,無不從細節出發。
在工作中,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各自的禮儀規范,都是我們不能忽略的,而這些禮儀是最能體現我們的素質和對待工作的態度。也是我們最不能忽略的地方。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成為成敗的主要因素。
通過學習,讓我懂了很多,也讓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沒有了解的東西,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而這些東西正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東西。讓我們知道了怎樣做才能做到互相地尊重。通過學習讓我意識到以前忽略的這些問題會給我們造成很多的負面影響。通過學習,我覺得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認真的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
禮儀就是行為規范,無規矩不成方圓,規范就是標準。禮儀,其實就是待人接物的標準化做法。教養體現于細節,細節展示素質。其實規范也是展示于細節的,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從細節出發,從小事著手。
一、行動多一些 抱怨少一些
因為抱怨是煩惱的表現。日常的工作總會面臨一些困難,可能這個工作本身就不是我們內心想做的工作、也可能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或準備、又或者在軟硬件上存在不足,等等這些都會讓我們不舒服、煩惱,于是可能就會不自覺地開始抱怨。稍加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這種下意識反應危害甚大:1、這種抱怨會讓我們自身不開心,因為看似宣泄了情緒,但由于認識偏差,使我們一直覺得做著不舒服的工作,所以情緒的宣泄并不能讓我們開心;2、抱怨的話語或情緒會影響與你合作的同事,會讓他們對此工作產生不好的認知或者情緒被影響;3、當我們處在煩惱或是不舒服的情緒狀態時,我們就較難實現高的工作效率與質量,于是就會產生欠佳的工作結果,而這個不好的工作結果又會讓我們更加煩惱。
其實理性的態度是,既然這個工作我們不得不做、既然我們總有可能時間不足、既然我們總不可能條件完備,那我們就把這些因素當作一種常態看待,用積極的心態的去面對它,影響并感染你的同事和下屬,積極行動,這樣反而可能做出一些讓我們相對滿意的成績,而這樣我們既會過程開心、結果也會讓我們開心,達到快樂工作的目的,也就是行動多一些,抱怨少一些,才有可能快樂的工作和工作也快樂。
二、溝通多一些 猜忌少一些
因為猜忌是憂慮的開始。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想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在空中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小孩含著淚說:“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這個故事常被人用于說明溝通中聽的藝術和重要性,但我覺得用來教導公司內工作上的溝通也非常有意義。傳統的文化常教育我們要自我領悟,很多時候也以被夸為有悟性而自以為榮。但這種習慣若被頻繁用于公司內部的工作溝通卻不一定合適,因為若經常去悟、或是猜對方是怎么想的、或是什么意思,那就可能如上面例子那樣讓雙方產生較大的誤解。我們公司提倡開放式溝通,提倡對事情進行開誠布公的評價,尤其是在公司內部,我建議:1、對工作而言,我們重點關注他說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就行,沒有必要過多了解別人是怎么想的;2、工作上的溝通是非常有意義的,通常來說能當面溝通的就不要用電話、能電話溝通的就不要用QQ;3、溝通中用心傾聽非常重要,建議一定確認對方說完、必要時用自己的話語總結出對方的觀點讓對方確認;4、千萬不要僵化的執行流程和制度,要知道流程是為更好的溝通并完成工作而服務的,所以一定要通過多溝通來彌補流程或制度的不足,積極做好補位工作。正所謂溝通多一些,猜忌少一些,那么憂慮也會少一些、快樂也就會多一些。
三、合作多一些 指責少一些
因為指責只能誘發沖突。部門之間也同人與人之間一樣,當某個部門出現問題或過失、或者是針對某個部門的不足,我們(尤其是部門的負責人)通常較難站在對方的角度、有如同身受的感受。而且,當這種問題、過失、不足影響到我們自身或是部門的工作時,情況則會更糟,習慣性的反應往往是批評、指責。這種批評、指責是無助于問題的解決或改進的,甚至可能會激化問題,因為只要我們換位想想自身面對這種批評、指責時的反應,結果就非常顯然,另外指責通常只是情緒的宣泄、并沒有什么改善的建議。我們希望部門(尤其是部門負責人)面對這種情況時不要讓情緒控制自己,產生習慣性的反應,而是:1、試圖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對方的處境與心情;2、可能的話,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是改進的措施;3、重點是自我內省,思考自身是否也存在問題或過失、或是否可能通過改進自身部門來抑制問題的產生、又或有無一些舉措來避免自身以后出現此類問題。以上的方法不但能避免部門沖突,而且能促進部門間、節點間互相合作,為部門內的團隊合作樹立標桿,長此以往,會形成良好的部門間及部門內的協作文化,從而實現快樂工作的可能。
四、責任多一些 推諉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