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呼吸系統的癥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系統的癥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系統的癥狀

    第1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溴甲烷(CH3Rr)又名甲基溴或溴代甲烷,主要用于熏蒸殺蟲、滅鼠,生成、使用滅火劑,并用作冷凍劑及化工工業的甲基化劑,屬劇毒化學品,有嚴重的神經毒作用。2012年2月15日,我科收治了3例因接觸溴甲烷導致急性中毒的病人,均伴有典型的神經系統癥狀,經過積極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患者康復出院,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齡43歲-65歲,平均年齡52歲,輕度中毒1例,重度中毒2例。

    1.2病例介紹3名患者均為某一小型化工企業工人,工作過程中有接觸溴甲烷的環節。其中2名女性患者為車間操作工,入院前一日12時至18時工作中接觸溴甲烷,當時未感明顯不適,22時左右2名患者均出現頭暈頭痛,感四肢麻木伴抽搐,一名患者于凌晨1時出現惡心、嘔吐,四肢抽搐加重,不能自主行動。另一名男性患者為工廠夜間門衛,在已知有溴甲烷泄露的情況下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于凌晨5時被家人發現在值班室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查體:四肢肌張力高,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1.3治療與轉歸3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脫水降低顱內壓、營養神經、護肝降酶、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2例重度中毒患者應用了鎮靜劑并給予高壓氧治療,入院后第2日神志轉清,但雙手意向性震顫,指鼻試驗不穩準,快復運動緩慢,請康復科會診后早期介入康復治療。根據患者神經系統癥狀的嚴重程度不同,給予良好的心理護理和康復指導,患者病情逐步好轉,癥狀減輕,相繼康復出院。

    2病情觀察

    2.1嚴密觀察患者神志變化情況由于急性溴甲烷中毒的潛伏期最長可達5天,毒物排泄相對緩慢,進入人體66h后,體內尚存25%。因此,入院后5日內需嚴密觀察患者神志變化,如發現異常需立即通知主管醫生,并給予積極的搶救和護理。

    2.2持續24h多功能心電監護及血氧飽和度監測抽取血液標本,完善血生化及心肌酶等輔助檢查,觀察有無心肌損害及急性肺水腫的發生。

    2.3每日觀察并評定患者肌張力情況,了解疾病的轉歸及康復治療的效果。

    2.4觀察患者頭痛的情況根據頭痛的嚴重程度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時按醫囑服用鎮痛或鎮靜藥物,以緩解頭痛和失眠。

    3護理

    3.1心理護理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疾病康復的重要保證。由于患者缺乏溴甲烷的相關知識,加上四肢肌張力增高,抽搐,生活不能自理,對治療效果、疾病的預后及轉歸不了解,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理解并尊重患者,鼓勵患者說出焦慮的感受,評估產生焦慮的原因、程度,識別問題的來源,針對性地給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用藥和轉歸的有關知識,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的修養環境,減少不良刺激,從生活方面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支持和鼓勵,使患者逐漸調整好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和護理工作。

    3.2震顫的護理雙手意向性震顫主要由中毒后引起神經功能的損害造成,導致肢體活動的協調功能障礙,使患者不能按自己的目標準確完成動作,同時在安全方面也存在著受傷的危險因素。因此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導加強陪護,床兩側加用床擋,以防摔傷;床頭桌上不宜放暖水壺、玻璃杯等物品,消除病房內一切不安全因素;呼叫器和常用物品應放于伸手可及之處,做檢查時要有專人陪護。

    3.3康復治療的護理急性溴甲烷中毒患者的神經系統癥狀造成的軀體運動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協調運動障礙和平衡功能異常,正常的精細、協調、分離運動被粗大的共同運動或痙攣所取代。早期康復介入以預防為主。從床上的被動活動訓練開始,主要包括:正確的擺放,被動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利用各種技術降低痙攣,進行分離運動訓練,使運動模式趨于正常。痙攣基本控制后開始進行肌力訓練,使患者進一步產生精細、協調、快速的隨意運動,主要以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選擇性作業活動訓練為主,通過抓握核桃、挑揀豆子、指鼻游戲等簡單的訓練,促進患者精細、協調動作的恢復。鼓勵患者下床活動,逐漸完成穿衣、進食、入廁,盡早實現生活自理。

    3.4出院指導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出院后的注意事項。

    3.4.1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部分口服營養神經藥物需繼續服用,以鞏固治療,藥物的用量及用法應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

    3.4.2堅持自我康復鍛煉,促進機體運動功能的恢復。

    3.4.3出院短期內如需外出,應有家人陪伴,以免因發生遲發型神經病變導致的意外傷害。

    3.4.4對患者進行職業衛生防護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加其對職業危害的防護意識。

    第2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發動機 燃油調節系統 工作狀態 系統維護

    中圖分類號:TU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16-01

    1 燃油系統起動過程的調整

    渦槳5A-1發動機的燃油調節系統能保證發動機在各種工作狀態下的正常供油要求,發動機起動時,油門操縱桿放在0度位置,接通停車電磁活門CT-17,按下起動電門后,起動發電機QF-18B開始工作,經傳動機匣帶動發動機旋轉。

    9s后,起動噴嘴開始向發動機供油并點火。15s后,由于發電機外加電壓的提高,帶動發動機轉子明顯加速。20秒鐘時,發動機轉速已達到17%左右,停車電磁活門CT-17自動切斷,油針74打開向工作噴嘴供油,渦輪發出功率與起動發電機共同帶動發動機轉子加速旋轉。在這一階段,轉速大約在30%左右,若轉速上升不合標準應調整16號螺釘,順時針旋轉則噴嘴前壓力和供油量均減小,反之則增加。螺釘每旋轉一圈改變供油量60kg/hr,16號螺釘允許調整±0.5圈。當發動機轉速超過30%以后,則通過調整17號螺釘和改變T氣嘴孔徑來改變供油量,順調17號螺釘和減小T氣嘴的孔徑則供油量增加,反之減小。17號螺釘允許調整±2圈,而T氣嘴則有14種規格可供選擇。

    發動機在起動過程中,主要是根據轉速和渦輪后燃氣溫度T*4上升的速度和數值進行分段調整。當轉速和T*4上升速度緩慢,發動機顯得沒“勁”時,需要增加供油量;而當T*4上升迅速,轉速卻增加緩慢,甚至出現轉速懸掛現象時,則必須減小供油量。

    2 慢車狀態的調整

    慢車狀態是指發動機在正常情況下的最小自穩定工作轉速狀態。該狀態油門桿在0度位置。發動機轉速為91%~94%,如慢車轉速不合規定可調整130號螺釘,順時針旋轉,慢車轉速增大,反之減小。130號螺釘允許調整范圍±0.5圈,0.5圈可改變慢車轉速3%。

    慢車供油油量的調整是靠3號調整座來完成的。3號螺釘邊緣上共有20個固定點,每調整一個固定點可改變慢車供油量5 kg/hr(同時改變額定狀態供油量3kg/hr),允許調整量為±3/4圈。3號螺釘順時針旋轉增大供油量,反之減小。

    在外場使用過程中,很少調整3號螺釘,只在發動機小功率狀態(油門角度小于34°)時,通過調整它來改變供油量,因為調整3號螺釘對其他狀態供油量有影響。

    3 大功率狀態的調整

    發動機的大功率狀態一般是指在0.6額定以上,油門桿角度a≥34°以上的狀態。此時供油量的改變是通過調整節流器B上的85號螺釘來實現的。調整85號螺釘時應注意對慢車狀態的影響。85號螺釘每調一圈有18響,每響可改變額定狀態供油量10 kg/hr,85號螺釘外場允許調整量為±3圈。

    4 最大功率限制器的調整

    發動機在扭矩壓力大于78 kg/cm2時,最大功率限制器(限扭系統)開始工作。限扭系統控制發動機的供油量不大于700 kg/hr,從而保證了發動機的工作安全,在起飛工作狀態尤其是這樣。

    最大功率限制器通過36號調整螺釘調整扭矩壓力值的大小,36號螺釘順時針旋轉時,扭矩壓力限制值增大,反之減小。36號螺釘每調整一圈有18響,共可改變扭矩壓力值2.5 kg/cm2,36號螺釘允許調整 ±1.5圈。

    5 燃油調節系統的使用和維護

    為了保證燃油調節系統能夠安全可靠工作,燃油調節系統的使用和維護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作為一名機務維護人員要想維護好這一系統,必須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對燃油調節系統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結構特點及與發動機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必須掌握各調整部位的功用、允許調整的范圍,正確的調整方向和調整量。

    第三,發動機在整個起動過程中,油門操縱桿必須在0°,不準偏離,以免燒壞發動機。

    第四,在停車過程中,螺旋槳停止轉動前不許關閉防火開關和使停車電磁活門CT-17斷電,否則將損壞ZB-36E燃油泵,造成發動機復燃,燒壞發動機。

    第五,結合航后、定檢應認真對燃油調節系統進行檢查,嚴格按照工作單卡進行維護,拆下的柱泵和燃調的中心油濾應放在功率足夠的超聲波洗滌機中進行清洗,然后用壓縮空氣吹干再裝回飛機。如檢查發現中心油濾表面很臟或是有一定數量的金屬沫時,應特別引起注意,需進一步檢查燃油系統中的其他油濾。

    參考文獻

    [1] 繆建波,陳福利,王慧穎.一型航空發動機燃油調節系統淺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4(5).

    第3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心理健康;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6(c)-113-02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GUO Jiefeng, LI Xiaomin, ZHAO Xiaomi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Zhuhai5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n ment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and 44 normal medical examination people were assessed by SCL-90 and SF-36. Results: The SCL-90 total scores and the scores of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phobophobia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atients than in the normal medical examination people(P<0.05).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s were lower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atients than in the normal medical examination people(P<0.05). Conclusio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atients have a reduced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obviously descended, so actively directe mental intervention can encourage total rehabil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Key word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sychologic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是目前臨床常見疾病,是以睡眠結構紊亂和反復發作低氧血癥為特征的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研究表明,OSAHS與高血壓、心率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等疾病密切相關[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其與患者心理狀況改變相關,并可引起認知等功能受損[2-3]。本研究對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92例OSAHS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在本院就診,有睡眠時打鼾、呼吸暫停、白天嗜睡等癥狀,經多導睡眠儀進行睡眠監測(polysomnography, PSG)確診的92例OSAHS男性患者。OSAHS診斷依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診斷標準[4]。同期選擇在本院體檢科正常體檢,年齡、體重指數、受教育程度相匹配,PSG監測呼吸紊亂指數

    1.2 研究工具

    1.2.1 癥狀評定量表(SCL-90)[5]。國內版SCL-90量表包括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癥狀因子和1個其他因子。每個因子反映出患者某方面癥狀情況,通過因子得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每個項目均采用1~5級評分制,按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提示有心理問題。

    1.2.2 生活質量測定選用健康狀況問卷[6](36 health survey ques-

    tionnaire,SF-36),SF-36量表是目前一種廣泛使用于慢性疾病生存質量評價的普適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包含軀體功能(PF)、軀體角色(RP)、軀體疼痛(BP)、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衛生(MH)和總的健康狀況(GH)等8個領域。根據各個領域的不同評分(0為最低分,100為最高分)可以評價軀體(PCS)和心理(MCS)兩個狀態的總體狀況,積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3 方法

    測定由自填問卷法與結構式訪談相結合,不能自填者可由調查員采用詢問法代為填答。按照患者的回答客觀情況填寫,不進行誘導性提問,填寫后當場檢查回收。

    1.4 統計學分析

    調查表回收后,編碼,采用Visual Foxpro建立數據庫,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OSAHS組和對照組心理狀況評分結果比較

    OSAHS組與對照組相比,在總分、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等的得分明顯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 1OSAHS組患者 SCL-90測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x±s,分)

    2.2 OSAHS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結果比較

    OSAHS組各維度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 2 OSAHS組 SF-36測試結果與對照組比較(x±s,分)

    3 討論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與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康復中的作用愈來愈引起人們重視。OSAHS患者由于睡眠呼吸暫停、低血氧、低通氣和睡眠片段化導致機體其他器官系統功能障礙,常并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致死性疾病,隨著對該疾病認識的深入和逐漸重視,與之相關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關注。有人通過對白人OSAHS的研究證實,抑郁、焦慮和精神病性為常見的升高指標,其中抑郁評分升高最為普遍。Alchanatis等[7]的研究還揭示OSAHS患者與較為嚴重的其他神經心理異常如認知、心理活動等的障礙相關。本研究通過對OSAHS患者心理狀況的分析發現,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等指標的得分明顯升高。考慮原因為OSAHS的典型特征是睡眠時上氣道反復塌陷,導致呼吸暫停或窒息,繼而引起夜間睡眠低氧血癥和睡眠結構紊亂,患者出現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晨起頭痛等癥狀,同時伴隨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其可能的機制為OSAHS患者由于睡眠呼吸阻塞發作頻繁,長期耐受低血氧而缺乏正常人在缺氧狀態下的保護性血管擴張反應,導致大腦長期缺氧,神經中樞受損而繼發神經精神異常。另有研究者也認為OSAHS患者不是由單純的解剖異常導致的疾患,本質上是一種包括神經精神障礙在內的全身性疾病。現已有國內外學者研究表明,通過對OSAHS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明顯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舒緩精神紊亂從而促進疾病康復。

    據有關文獻報道,焦慮和抑郁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多種研究已證實,抑郁情緒是影響各種疾病臨床過程和康復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發現OSAHS組患者SF-36各維度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患者無論是工作、生活、情緒還是社會交往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OSAHS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的具體機制目前仍在探索中,睡眠結構的改變和夜間反復間斷的低氧被公認為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OSAHS的特征是睡眠過程中反復發作呼吸暫停,導致血氧飽和度降低以及二氧化碳升高。低氧可引起:①全身血管收縮,造成高血壓;②造成腦受損而出現頭昏、記憶力減退、反映遲鈍或急躁等;③引起迷走神經性心動過緩,心肌缺血和興奮,誘發心率紊亂,甚至猝死;④可刺激紅細胞增多,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OSAHS患者反復覺醒造成睡眠片段化、睡眠結構紊亂,淺睡眠增多、深睡眠減少,可導致:①白天嗜睡、疲乏、頭昏、活動減少,可導致或加重肥胖,而肥胖又會加重OSAHS的病情;②認知功能異常及精神障礙,可表現為抑郁、焦慮等;③與睡眠有關的內分泌紊亂,如生長激素分泌減少、性激素分泌障礙。因此OSAHS可累及全身的多個器官,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白天嗜睡是OSAHS患者的主要表現之一,隨著OSAHS病情的加重,白天嗜睡程度也將加重,患者經常在不適當的時候,如開車、吃飯、與別人談話、參加重要會議等公眾活動時出現嗜睡癥狀,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甚至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嚴重影響OSAHS患者的生活質量。另由于白天嗜睡、疲乏、頭昏、活動減少,可導致或加重肥胖,而肥胖又會加重OSAHS的病情,多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本研究發現OSAHS患者存在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對于OSAHS患者除給予常規的CPAP治療,還應給予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促進患者的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1]Jurkovicova I, Cele P. Sleep apnea syndrom and its complications[J]. Acta Med Austriaca,2004,31(2):45-50.

    [2]Izci B, Firat H, Ardic S, et al. Adaptation of functional outcomes of sleep questionnaire(FOSQ) to Turkish population[J]. Tuberk Toraks,2004, 52(3):224-230.

    [3]Wild MR, Englemaan HM, Douglas NJ, et al. Can psychological factors help us to determine adherence to CPAP A prospective study[J]. Eur Respir J,2004,24(3):461-465.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疾病學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4):195-198.

    [5]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1-194.

    [6]方積乾,郝元濤.健康狀況問卷(SF-36)[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行為醫學量表手冊(特刊):19-24.

    第4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呼吸系統慢阻肺;病理特征;預防方法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30-01

    1 呼吸系統慢阻肺病理特征分析

    呼吸系統慢阻肺疾病的病發,與患者生活環境中的空氣污染,煙塵以及化學物質微粒等因素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慢阻肺疾病病發的過程中,患者通過呼吸向機體內部帶入大量的刺激性物質,會直接導致肺泡炎癥。在肺泡炎癥的影響下,機體內部的白細胞會大量聚集到肺部炎癥區域,并對導致肺部炎癥的抗原釋放大量蛋白酶。而蛋白酶在作用于抗原的同時,也會對機體肺泡壁的結締組織構成威脅,結締組織中細胞壁的損壞,使得患者呼吸吸入的有害物質直接滲透到纖毛細胞中,從而導致肺部防御功能的嚴重損傷,患者的慢阻肺病癥也會進一步加重。此外,呼吸系統慢阻肺病癥的病理特征還表現在機體抗胰蛋白酶的作用中。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體內可能會因遺傳因子表達不完全而無法產生抗胰蛋白酶,從而導致其在中年時期患有慢阻肺呼吸系統疾病。

    2 呼吸系統慢阻肺癥狀表現分析

    患有呼吸系統慢阻肺病癥的患者,最為常見的癥狀是慢性咳嗽。作為該病癥狀的主要表現形式,慢性咳嗽通常在清晨較為嚴重,夜間表現則相對不明顯。隨著咳嗽時間的延長,患者可能在整日都有咳嗽癥狀,少數患慢阻肺疾病但不發生咳嗽的患者,其肺呼吸過程中也會感到氣流明顯受限。患者長期的慢性咳嗽,會逐漸導致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在患病早期,這類病癥的表現尚不明顯,而到了后期,病癥會明顯加重,甚至可能引起喘息等癥狀。

    3 呼吸系統慢阻肺預防方法探究

    3.1控制生活節律

    呼吸系統慢肺阻的形成是患者生活勞累過度的表現。生活中因工作勞心,勞力過度或大量吸煙,都會直接對呼吸系統構成損害,進而引發慢肺阻。為了更為有效的控制呼吸系統慢肺阻的發生,必須強調生活與工作的節律性,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使機體能夠在工作的過程中得到適當休息,在勞逸結合的基礎上保證運動量,從而增強體制,并實現慢肺阻疾病的預防。

    3.2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作為慢肺阻的直接致病因素,上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在疾病預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慢阻肺疾病患者的抵抗力普遍較低,因此在一旦受到寒冷環境的影響,其上呼吸道中的結締粘膜組織和血管就會迅速收縮,血管的收縮直接導致了呼吸道供血不足,從而降低了上呼吸道的抵抗力,患者呼吸所攜帶的大量病菌便會侵入粘膜組織中,進而產生毒素引發上呼吸道疾病。為了更為有效的防止慢阻肺患者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應時刻防止其受涼,避免受涼引起呼吸道免疫力下降。在氣溫低或雨雪天氣不應外出,并盡量避免到人流量較大的公用場合,從而防止病菌的感染。

    3.3增強呼吸鍛煉并接種疫苗

    作為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呼吸系統鍛煉也是預防慢阻肺的重要方法。在呼吸鍛煉中,患者要保持仰臥姿勢,在吸氣的同時提肛收腹,通過增大腹腔內部壓力,使腹腔血管阻力逐漸增大,從而實現胸腔的有效減壓。堅持呼吸鍛煉,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增強肺部支氣管中動脈的供血能力,從而促進肺部呼吸動力的增強,在治療慢肺阻疾病的同時,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呼吸調節作用。接種疫苗也是預防慢肺阻疾病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多數呼吸系統慢肺阻是由于感冒誘發的,因此在感冒患者中接種卡接菌多糖核酸或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疫苗,都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機體內部的抗體活性,使機體能夠在并病菌入侵的同時,釋放充足的抗體殺滅病菌,保持呼吸系統的抵抗力和免疫性,此外,在疫苗接種過程中,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可以和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使患者在治療感冒的同時提高呼吸系統免疫性,從而更為有效的增強機體對于呼吸系統病菌的抵抗力,實現呼吸系統慢肺阻疾病的預防。

    結語:在呼吸系統慢阻肺病理的研究中,由于該病癥病情的發展與肺部吸入空氣質量直接相關,因此為了實現對慢阻肺病癥的有效控制,仍需進一步加強對空氣質量的管理,患者也要注重對呼吸環境的要求,并在不同的呼吸環境中開展對應的預防措施,從而降低不良煙氣或粉塵引發慢阻肺病,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明敏,劉浩.淺析呼吸系統慢阻肺病癥的預防與保障[J].貴州都市報數字報.2012(11):17-30

    [2] 鐘麗秀.預防慢阻肺記性加重如何從基礎做起[J].中國民族醫藥學會.2011(10)

    第5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病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195-02

    前言:近年來,隨著各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尤其是大氣污染日益嚴重。這使得無論在城市中還是在農村,越來越多的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氣管、支氣管、肺部以及胸腔都是主要病變的部位。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常年承受著巨大的身體痛苦和心理壓力,如何在臨床實踐中做到更好的防治呼吸系統疾病、更好的護理這類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成為了一項重要的醫學課題。

    1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類型及其特點

    1.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其特點

    本病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臨床表現分為普通感冒,咽炎和支氣管炎。患者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差別,一般情況下,起病較急,咽干,頭痛,鼻塞同時出現流鼻涕的癥狀。很多人對感冒不以為然,但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例如:風濕病、腎炎等。另外對外科手術后的病人來說,“感冒”是一個極其危險的現象,常常是手術后并發癥的一種表現,值得醫護人員和病人家屬警惕。

    1.2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及其特點

    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由感染、過敏或理化刺激引起氣管和支氣管粘膜的急性炎癥。一般的臨床表現為先有鼻塞、流涕、畏寒、發熱、痛、頭痛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1.3肺炎球菌性肺炎及其特點

    肺炎球菌性肺炎大多是由細菌感染而引起的肺實質的急性炎癥。一般患者的臨床表現多為:體溫很快升至39到40℃、寒戰并發熱。多伴有頭痛、胸痛、全身痛咳嗽、有粘痰、帶血或呈鐵銹色、氣急發紺等癥狀。

    1.4氣胸及其特點

    自發性氣胸指的是在患者非外傷的情況下,肺組織連同其表面的臟層胸膜破裂,致使空氣進入胸膜所引起的疾病。發生于患者肺部,X線檢查無其它明顯病變的氣胸則稱特發性氣胸,氣胸的臨床表現為起病較急,多數有咳嗽、摒氣或用力過度等明顯誘因。

    1.5慢性支氣管炎及其特點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出現有連續兩年以上,每持續三個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癥狀。

    1.6哮喘及其特點

    在易感者可引起反復發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或凌晨發生;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咳痰等癥狀也很常見。

    2對以上疾病的臨床護理

    2.1對患者的護理

    針對不同疾病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對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病情較重者應臥床休息、忌煙、多飲水,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如有發熱頭痛等嚴重癥狀可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病人宜多飲開水,飲食宜清淡、稀軟、少油膩,多食蔬菜、水果等,以清淡、爽口為宜,忌飲食不節;對于一些患有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來說,消除空氣中的污染和煙塵是很重要的環節;如伴有發熱的癥狀則可用冰袋敷前額,用酒精擦身,注意臥床休息。原發性治療,即治療氣胸的原發病,抗感染,一般治療,保持安靜、鎮咳、避免對于氣胸患者,用力、呼吸困難者吸氧,胸腔排氣。閉合性氣胸、肺壓縮少于30%,癥狀輕者不必抽氣。肺壓縮超過30%,伴呼吸困難發紺者應用胸腔排氣治療。 此外,無論是何種呼吸系統疾病,都應加強體育鍛煉,良好的體質是病情好轉的前提。

    2.2對醫護人員的要求

    加強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科室與醫院要強化護理人員法律意識的教育,對法律、法規中涉及呼吸系統疾病的內容進行篩選,開展有預見性的教育活動,由專門人員對護理人員講解醫患雙方義務與權利方面界定和護理工作法律責任。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的不良心理狀態。加強對護理人員禮儀教育,使用文明用語,態度和藹真誠,讓患者能充分感受到尊重與溫暖。加強對護理人員技能培訓,提高其整體護理能力。完善本科室的監督制度隨機抽查,定期考核,并與獎懲掛鉤。

    3對老年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護理

    在呼吸內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主要以慢性疾病為主。患者表現為:病情反復、體質虛弱、久治不愈等特點。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護理中,護理人員應結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臨床癥狀、病程長短等,采取行之有效的規范化護理措施,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護理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心理問題、心理需求的不同,提供科學、完善的心理護理措施,以調動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觀能動性,配合醫護人員開展相關治療與護理工作。對其呼吸道的護理應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在使用吸痰器時,護理人員應注意吸痰管的及時更換,吸痰動作應盡量輕柔。同時,護理人員應注意調節患者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等具有較強刺激性的食物。對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難的患者,護理人員將藥物研碎后溶入水中,以便患者順利服藥。在患者用藥后,護理人員密切關注藥物的實際療效及相關不良反應。

    結語:近年來,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的數量在很多地區都呈現出一個大幅上漲的趨勢。由于一些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強傳染性,在護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較多的。而且由于病患個體情況的不同,護理方法也應該是不同的。護理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但同時也是一門多變的學科,從龐大的知識體系中挑選組合并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去是呼吸系統相關醫護人員,也是所有醫護人員面對的挑戰。醫護人員應當從患者的心理、生理各方面出發,為患者建立科學的醫療方案,培養良好醫患關系,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第6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 關鍵詞:空氣污染;中小學生;呼吸系統、吸煙

    空氣污染對人群呼吸健康的影響是國內外研究熱點〔1-6〕,蘭州市大氣污染對居民健康的影響亦有報道〔4〕,由于蘭州特殊地形、石化業發展及機動車增加等因素,其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且中小學生作為易感人群其健康狀況受大氣污染的影響值得關注。本研究在對蘭州市2005年采暖期大氣主要污染物進行現況監測的基礎上以中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方式對其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和癥狀發生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篩選危險因素,為預防疾病發生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點

    根據蘭州市環保部門己往各大氣監測點總懸浮顆粒物(TSP)、二氧化硫(SO2)等日均濃度水平確定3個觀察區:西固區為重度污染區、城關區為中度污染區、榆中區為相對清潔區〔4〕。

    12 對象

    在每個觀察區內距大氣監測點最近處各選取一所小學和中學,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8~20歲的二年級至高二年級學生1?235名(每年級45名、男女各半)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入選者在本區居住年限超過3年,學生家庭經濟水平、生活方式和習慣基本相同。

    13 調查內容

    131 問卷調查

    參考國際標準大氣咨詢委員會通用問卷并結合調查實際自制環境與健康調查表,于2005年采暖期對受試者進行面詢式回顧性問卷調查。調查項目包括:(1)個人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住址等;(2)家居環境狀況:家居環境、采暖方式、炊用燃料與排煙設備、家庭是否靠近交通要道等;(3)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生活習慣:開窗通風、戶外活動、主動吸煙及被動吸煙狀況等;(4) 2005年11月~2006年4月采暖期呼吸系統不適癥狀發生次數(主要包括是否出現1周或更長時間持續咳嗽、咳痰、噴嚏、胸悶、氣短等)及2005年4月~2006年4月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別罹患呼吸系統疾病次數。對調查表的設計、數據統計過程進行嚴格質量控制。

    132 大氣現況監測

    于2005年采暖關鍵期(2005年12月15日~2006年2月15日)對蘭州市3個調查點大氣環境均進行為期15?d的現場監測。監測污染物包括大氣細顆粒物(PM25)、SO2、NO2、O3。其日均濃度PM25采用濾膜稱重法,SO2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NO2采用改良Saltzman法,O3采用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測定〔1〕。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0軟件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核對整理后對資料進行χ2檢驗、Logistic回歸等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蘭州市2005~2006年采暖期大氣污染現況監測結果(表1)表1 蘭州市采暖期大氣污染物日平均濃度(略) 注:*國家環境空氣二級日平均濃度限值標準,**美國制定PM25日平均濃度限值標準

    PM25、SO2、NO2、O3的日平均濃度均表現為西固區>城關區>榆中區,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中小學生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1?235名中小學生,其中西固區412人,男生占498%, 女生占502%;城關區516人,男生占521%,女生占479%;榆中縣307人,男生占463%,女生占537%。平均年齡(1474±257)歲,其中8~12歲198人,占161%;12~14歲265人,占215%;14~16歲280人,占227%;16~18歲279人,占226%;18~20歲213人,占173%。3個區的被調查者在性別及年齡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23 各區中小學生對大氣環境的主觀感受

    將3個區中小學生主觀感受分為3類即自我感覺周圍空氣污染程度嚴重、一般、較輕,認為自身居住區污染嚴重的人數比例西固區占117% ,城關區占80%,榆中區占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6,P=0000),與2005年采暖期大氣現況監測資料結果一致。

    24 各區中小學生2005年采暖期呼吸系統癥狀發生率比較

    3個區中小學生在2005~2006年采暖期咳嗽及咳痰、打噴嚏及流涕發生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 各區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疾病患病情況分析(表2)表2 各區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疾病患病情況 (略)

    各區中小學生在2005年4月~2006年4月感冒、氣管炎、咽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例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6 2005~2006年采暖期影響蘭州市中小學生呼吸系統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表3)表3 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癥狀及主要影響因素(略)

    對影響中小學生呼吸癥狀和疾病的有關因素進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將中小學生呼吸癥狀和疾病發生數作為應變量,年齡、性別、大氣污染程度、室內空氣污染(包括家裝、面積、通風、廚臥分開、采暖方式、炊用燃料、排煙設備等)、主動或被動吸煙等作為協變量。影響中小學生呼吸系統癥狀和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大氣污染、主動吸煙與被動吸煙、室內空氣污染,并呈顯著正相關。進一步分析得咳嗽或咳痰癥狀主要與大氣污染、主動吸煙、被動吸煙、室內空氣污染有關;氣短或胸悶及上呼吸道感染(除流感)與大氣污染(主要為大氣顆粒物PM25)和室內空氣污染有關;肺炎主要與大氣污染、被動吸煙有關;哮喘與大氣污染、尤其是被動吸煙有關。

    3 討 論

    蘭州市2005~2006年采暖期大氣污染程度西固區>城關區>榆中區。當PM25與SO2等共存危害可增大3~4倍〔4〕,西固區PM25與NO2等共存且超標情況嚴重,危害作用更大。蘭州大氣現狀仍以煤煙型污染為主,污染水平雖較往年有所改觀但無本質變化,應控制燃煤及化工業造成的環境危害。問卷調查顯示,西固區中小學生主觀感覺大氣污染最嚴重。3個區中小學生在2005年采暖期咳嗽或咳痰、噴嚏或流涕發生例數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例數以西固區發病率最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崔九思,王欽源,王漢平.大氣污染監測方法[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415-1023.

    〔2〕Braga AL,Salpa PH,Pereira LA,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exposure o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ao Paulo,Brazil [J].Pediatric Pulmonolog,2001,31(2):106-113.

    〔3〕查日勝,孫業桓,范亞軍,等.學齡兒童呼吸系統病癥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3,19 (12):1443-1444.

    〔4〕田裘學,周伶芝.蘭州市大氣污染對居民健康影響的研究[J].中國環境科學,1994,14(3):201-205.

    第7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西醫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多用支氣管擴張劑、抗炎藥(激素等)、平喘和鎮咳藥等,根據病人情況單獨或聯合使用。如有微生物感染,加用抗生素;如有血液高凝狀態,加用防血栓藥。

    中醫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效果。天津達仁堂的清肺消炎丸,源于漢代名方“麻杏石甘湯”,經過多年的研制,在原方的基礎上加用牛黃、羚羊角、地龍等藥物,既具有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還能宣肺瀉熱,增加肌體免疫力,止咳不留邪。經過急性及長期毒性實驗證實,清肺消炎丸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藥消炎 止咳祛痰更安全

    呼吸系統疾病以咳、痰、喘、炎為其共同的特點,而炎癥則是疾病的起因,咳、痰、喘是繼發的癥狀,多數與病原微生物感染有關。因此,在病因治療時,采取抗病原微生物用藥(如抗生素)十分必要。

    過去臨床對于呼吸系統的感染常采用抗菌譜較廣、作用較強的抗菌藥物,以注射給藥的方式進行治療,并持續到疾病痊愈。這種方法存在多種弊端,比如費用較高、病人不舒適,另外注射劑質量及靜脈給藥方式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第8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一、概述

    豬的呼吸道疾病已成為養豬生產的主要問題,發病率在30% ~ 80%,死亡率5% ~ 30% 以上,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也是養豬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問題,在豬的各個日齡段,從母豬、哺乳仔豬、保育仔豬、育肥豬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險。

    二、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分類

    1. 細菌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支原體肺炎(豬喘氣病)、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 、豬鏈球菌、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肺疫、副豬嗜血桿菌等;

    2. 病毒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系統障礙綜合癥、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瘟等;

    3. 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等;

    4. 寄生蟲性呼吸系統疾病。如由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等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

    三、癥狀

    各個豬只因病原菌不同,所以癥狀也不盡相同,大體上可以概括為:體溫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廢絕、咳嗽、呼吸次數增加,甚至喘氣、呼吸困難,重癥呈犬坐姿勢; 豬只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滯、消瘦、死亡率增高。不少急性病豬在打針治療后病情有所好轉,但沒有完全康復,生長明顯受阻,逐漸成僵豬。剖檢癥狀主要是肺臟病變,呈胰樣變、肉樣變,間質水腫,纖維素性肺炎。嚴重者肺臟與胸壁粘連,甚至出現纖維性心包炎、腹膜炎、關節炎。

    四、呼吸系統疾病的致病因素

    1. 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豬群中可通過接觸傳播,也可通過空氣向不同豬群中傳播。引起藍耳病的病毒可通過傳播。有些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支原體和豬呼吸系統冠狀病毒等經空氣傳播。許多氣候因素,如風向、風速, 可以促進豬群間疾病的傳播擴散。

    2. 環境及發病的季節。周邊地區有屠宰場及肉食品加工廠,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對豬場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豬舍小環境控制不良,如粉塵大、氨氣濃度大于5 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 2 %等,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和血液中有害成分增加,導致肺充血、淤血、炎癥。飼養密度大、轉群等應激因素都會成為呼吸道疾病發生的誘因,引起呼吸道炎癥。

    3. 飼養管理水平。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與豬群的飼養管理水平有著密切關系。在外引豬種有時會引起整個豬群感染呼吸道疾病;豬舍通風不良、溫差大、濕度高、轉群或混群應激、非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等,都可能成為呼吸道疾病發生的誘因。

    五、豬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1. 仔豬成活率降低。嚴重時保育豬死亡率可達60% 以上。

    2. 育肥豬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下降,出欄時間延長20 ~ 50 天。

    3、母豬流產、死胎,不正常,配種率降低。

    六、豬呼吸道疾病難以控制的原因

    豬肺炎支原體是定居在豬呼吸道中的一種病原體,可以破壞豬氣管黏膜上的纖毛,從而影響了有效免疫清除機制,使豬的抵抗力降低,從而促進續發行感染,導致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的發生。支原體無細胞壁,易變形,這一特性決定了該病原容易產生耐藥性和疫苗的防疫效果不確切。一些豬場對這一特性不了解,亂用抗生素,用藥程序不對,只有控制繼發感染,而忽視它的原發性疾病,所以控制效果不理想。

    七、綜合防控措施

    1. 杜絕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堅持自繁自養,謝絕外來人員入內,嚴禁從發病豬場、地區購進仔豬。

    2. 做好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常規消毒每周1 次,疾病流行期每周2 ~ 3 次;消毒池每周更換2 次,密封環境可以熏蒸消毒。

    3. 注意防寒保暖、防賊風,協調通風保暖之間的關系。

    第9篇:呼吸系統的癥狀范文

    【關鍵詞】穴位敷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療效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2-0064-02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因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沉重等特點,近年來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個國家所面對的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1];此類疾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一般治療上應用祛痰劑、鎮咳、平喘藥或抗膽堿藥、β受體激動劑、激素等對癥處理,但臨床上存在療效不顯著、耐藥和毒副反應等不足。穴位敷貼療法已經得到眾多研究證實,能夠很好的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2、3]。故本研究應用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92例,取得了理想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科住院患者92例,兩組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所規定診斷標準;其中:COPD患者45例,支氣管哮喘32例,慢性支氣管炎15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6例,治療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齡41~82歲,平均(65.25±9.34)歲,對照組: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齡47~81歲,平均(67.50±9.6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肺功能、癥狀等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臟疾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過敏體質、局部或全身皮膚感染等。

    1.2治療方法分別按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2008年修訂的《COPD診治指南》,哮喘學組2008年修訂的《支氣管哮喘診治指南》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案:對照組:控制性氧療、支氣管擴張劑、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癥狀好轉后減量)、祛痰劑、霧化吸入等。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穴位敷貼治療,貼敷藥物為穴位敷貼治療貼(上海豐澤園醫藥研究所研發),貼敷部位:包括肺俞(雙側)、腎俞(雙側),加上大椎、天突、膻中、風門、定喘;貼敷時間:每天上午外敷相關穴位,1日1次,治療7天,每次貼2~4h,依個人皮膚敏感度不同,可適當增減時間。

    1.3護理干預

    1.3.1一般護理病房環境安靜、舒適;提前準備敷貼材料;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治療的目的、方法、療效及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及家屬的疑惑和不安情緒。

    1.3.2操作護理操作護士敷貼前需洗凈雙手,操作時,一般站于病床右側,貼前清潔患者局部皮膚,確定貼敷穴位,將治療貼貼于相應位置,將雙手拇指指腹在貼有治療貼的穴位緩緩施加壓力至患者能耐受為度,局部感覺以酸、麻、脹為宜,按壓手法為先順時針方向旋揉1 min,接著逆時針方向旋揉1 min,每個穴位持續3~5 min,逐次按摩所有敷貼的穴位,共持續15~20 min。

    1.3.3操作后護理一般貼敷后局部皮膚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若貼敷后局部皮膚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時,應立即取下藥膏,囑患者切勿抓撓,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告知醫師,必要時聯系皮膚科會診。

    1.3.4情志護理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加之社會、家庭、環境、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常常伴有焦慮情緒,對控制疾病缺乏信心。因此,護理人員需經常關心患者痛苦,耐心傾聽其主訴,并協助患者獲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關懷。

    1.3.5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在貼敷治療期間,以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或軟食為主,勿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勿飲咖啡、酒等。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1.4觀察指標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參照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慢性支氣管炎”章節所觀察的咳嗽、咳痰、痰量、喘息癥狀、兩肺的聽診)及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mMRC),治療第1、7天各評估一次。

    1.5臨床癥狀療效判斷(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療效評定方法:以治療前后的積分差與治療前的積分相比的比值來評定療效:療效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①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率≥95%;②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證候積分

    1.6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土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或四分位數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正態分布),對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Mann-Whnitney U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3討論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病程長,發展病情遷延不愈,導致患者肺功能明顯下降、呼吸困難等癥狀亦較明顯,因此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期望于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更大的作用,穴位敷貼療法已經得到眾多研究證實,能夠很好的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貼,由治療膏、醫用膠布和保護膜構成,通過生物波效應和經絡穴位效應發揮作用。特別是它能通過吸收人體和周圍環境的能量,發射8~14μm的生物波,該波作用人體時通過“吸收”、“透射”、“反射”等過程,產生“生物共振”效應作用于人體穴位,通過經絡傳導發揮其疏通經絡、調節氣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4]。已有研究表明,人體內確實存在由機體細胞為基本單位的生物場,該生物場自人體組織細胞的物理場效應而表現出來[5]。

    同時,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已廣泛應用于COPD、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評估,與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能夠很好地反映患者的臨床癥狀。在COPD全球策略2011修訂版,已將該量表列入病情評估體系中,其可靠性和反應性均較滿意,可以體現出患者的健康損害[6]。

    本研究發現應用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在臨床療效、呼吸困難指數指標方面均優于常規西醫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其具有費用低廉、操作簡便等優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姚建義,苗樹軍,紀雪梅,等.我國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0):15-17.

    [2]崔宴醫.三伏天新加芥辛膏穴位貼敷治療緩解期哮喘500例[J].中醫雜志,2009,50(5):438-439.

    [3]王蘭娣.中藥穴位貼敷聯合補肺益壽合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9,26(6):33-35.

    [4]王超東,鄧柏穎,蘇莉.經絡實質假說的文獻綜述[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9(1):71-72.

    [5]張懷亮,潘鈺蔚,李曉霞,等.中醫經絡細胞生物場與生物共振概述[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性病學雜,2009,8(5):329-3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日韩美国成人|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爱片免费观看视频|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成人动漫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a人片|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免费无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欧美成人在线影院|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www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成人在线手机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