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能適應現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需要,能勝任早期教育機構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我校學前教育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分定向班和統招班,其中統招班入學分數較小教、英語專業低,且班級人數一般都在50人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女生,男生人數寥寥,僅0-5人不等。學生普遍畏懼理科的學習,尤以物理為甚。問卷調查顯示,入學時約50%的學生不希望開設物理課,對物理有興趣的不足10%。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物理難學,且對他們沒用,心理上排斥物理課程,給日后的物理教學帶來相當的困難。由于男女學生的思維特征及物理學科本身的思維特點,理論上男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應該是較有熱忱和期待的,但學前教育專業僅有的幾個男生的實際情況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的服務對象是學前期兒童,學前期是人格發展的奠基期,作為兒童的啟蒙老師,幼兒教師的科學知識、科學態度、對科學方法的理解等將極大地影響著兒童熱愛科學的情感及科學思維方式的養成!作為科學課程之一的物理學課程,它的研究范圍、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對萌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更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物理等科學課程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科學課程的學習和科學思想的熏陶。
本課題試圖通過對學生物理學習現狀及原因的分析,尋找提高學習興趣、化解學習困難的有效對策,期望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真正成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啟蒙者。
(一)興趣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持久穩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推動力。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由學習過程本身和知識內容的特點直接引起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物理學本身的魅力和教師的教學藝術去持續的激發;間接興趣是由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或任務,對學習結果產生興趣,支配自己去堅持學習。
(二)激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激勵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維持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激勵可以使學生保持長時間的一種良好行為狀態,而長期保持這種狀態,也就可以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將激勵機制融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情緒振奮,對知識的渴求、期待的情感保持恒定,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發揮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情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所以說讓學生產生高昂的情緒十分重要。
(四)科學類
彭加勒說:“科學家研究自然,并非因為這樣做有好處,他們之所以要研究它,是因為他們從中得到樂趣,而他們之所以得到樂趣,是因為它們美。”同樣的,如果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科學的美,他們的學習自會樂在其中。
三、課題研究設計
(一)本課題的核心概念
1.學前教育專業
學前教育是專門研究從出生到6歲的兒童的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高師的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是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目的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系統掌握現代學前教育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從事學前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的業務能力,能適應現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需要,能勝任早期教育機構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物理學課程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物理學課程指的便是作為自然科學之一的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物理學課程目前選用的教材是高中物理必修和選修1系列。
3.對策
對付的辦法或應對的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內容
1.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結合高等師范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從間接興趣出發,使學生領悟物理課程學習的意義,從而產生親近物理的情感;從直接興趣入手,尋找讓學生“感覺到科學中美好東西”的方法,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興趣。
2.研究內容與重點
(1)現代學前教育對教師科學素養要求的研究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物理課程學習現狀分析
(3)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學習現狀分析研究
(4)應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物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策略研究
其中重點是探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物理課程學習興趣、化解學習困難的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1.研究的思路
本課題以心理學教育學、的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將“有用”和“有趣”有機結合,提出有效化解學生物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策略。
2.研究的過程
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1)理論研究和信息收集階段
主要是通過文獻搜集、理論思考、醞釀研究方案,做好課題論證工作。
(2)實踐研究階段
深入學前教育專業及幼兒園等教育實踐的第一現場,運用觀察、訪談、個案研究等方法獲得資料,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探索提高學習興趣的策略,依托本校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實驗研究,并在實踐中探索更加有效、更加可行的策略,踐行“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研究模式,突出行動研究的特色。
(3)總結階段
總結實踐、研究得失,撰寫研究報告、理論研究論文。
3.研究方法
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四、實施的具體策略
(一)整合梳理教材,優化教材結構
1.補充幼師教材亮點,凸顯專業性
2.適當調整教材的編排結構,降低學習難度
3.重新定位難、重點,適當降低數學要求
(二)采取各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1.加強教育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間接興趣
(1)加強競爭意識教育,增加學生的緊迫感
(2)強化目標意識教育,激發間接興趣
(3)利用幼教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注重各個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
(1)利用序言課的積極影響
(2)采用直觀教學手段
(3)挖掘玩具的教育功能
(4)增強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
(三)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方法,降低入門門檻
(四)遵循教學原則,著眼全體學生
1.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因材施教,嘗試分層作業
3.加強個別輔導,解決實際困難
五、研究成果
(一)教師方面
通過兩年多的研究和實踐,老師們進一步更新了觀念,統一了認識,尤其從冠中過來的老師很快完成了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改變,認識到相對于高中生缺少壓力和動力的師范專業學生而言,緊扣物理學的“有用”和“有趣”激發學生興趣乃第一要義。以下是教師的一些研究成果:
論文《學前教育中的物理科學色彩》通過實例折射了幼兒教師的物理知識、科學情懷、科學方法等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獲省高師物理協作組2013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論文《現代學前科學教育對教師科學素養的要求初探》從“目前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不盡如人意”這個現象出發,探討了新時代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讓大家看到了學前教學專業開設物理等科學課程重視科學課程的必要性,獲省高師物理協作組2013年年會論文評比二等獎。
論文《緊扣目標教學,成就良好開端》則是抓住課堂教學的起點――序言課,通過創設情境、強化目標教學、明確要求等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親近物理課程的情感,獲省高師物理協作組2013年年會論文評比一等獎。
論文《化解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物理學課程學習困難的策略〉發表于《高等函授學報》2012年第3期。
(二)學生方面
問卷調查顯示,實施化解學習困難的策略后學前專業的學生對開設物理學課程的意義有了新的認識,85%的學生認識到此課程是“提高個人科學素養”和“為將來從事科學活動課程打基礎”的需要,認識提高了,行為也就積極了,學前2013級的問卷顯示,“課上一點也聽不懂”僅占0.1%,“聽得懂”和“基本能聽懂”的從2012級的17%(定向,對照班)提高到69%,學生課堂面貌和學習熱情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上課沒聽懂,課后誰也不問,隨它去”的學生從40%降到10.8%,學習態度明顯端正。
六、遺憾和思考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學習狀態研究是本課題的一項研究內容,確定這一研究內容是基于當時(2012年前)的狀況,即每個班約50人中間大約只有0~5名男生,這寥寥數名的男生智力狀況不錯,可是學習狀態普遍糟糕。但從2012年開始,學校招收定向男幼師生,在男幼師班中男生占大多數,“男生學習狀態糟糕”的現象并不明顯,因此我們意識到“男生學習狀態糟糕”的現象除了男生貪玩不夠勤奮、好奇心強注意力不夠集中等因素外,還應該有“幾片綠葉淹沒在百花叢中”的心理劣勢等環境因素,因此需要進一步跟蹤研究,以便謹慎地得出結論。
實施“化解困難的策略”的研究實踐我們分兩步走,2012級利用學前4、5兩個班作為實驗班進行研究,取得進展后在學前2013級全面鋪開,從序言課開始就啟動“目標教學法”進行教學。全面實施策略后,學生物理學課程的學習面貌發生了很積極的變化,但是利用“目標教學法”等激發的間接興趣是由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目的或任務,對學習結果產生興趣,從而支配自己去堅持學習的,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的大部分學生而言它的持續性不夠。如何在教學中鉆研教學內容和學情,使學生每一堂課都能充分感受到物理學的魅力且被物理課程深深吸引是需要我們每一個物理教師去長期研究和探索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