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匠精神”是現代職業教育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要求學生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學習與創新,形成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品質。本文通過對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必要性進行研究和分析,指出了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其對于學生和學校的重要意義,來引起教育工作者對于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視,加強學校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勞動者追求卓越,積極進取的一種體現,也是勞動者職業素養和個人素質的體現。作為人才輸送基地和培養基地,職業教育承擔著教育人才和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學校的人才輸出質量,提升社會基層技術人員和工匠的人文素養。在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時,學校和教師必須充分地認識到“工匠精神”對于學校和學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培養和教育。
一、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勞動者對工件進行精工制作的內在意識,是工匠對制作產品進行精雕細琢的精神,也是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精益求精的一種內在精神的體現,同時,“工匠精神”也是追求卓越,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創新進取,將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社會責任、對事業的專注與工作的敬畏作為勞動者的基本素養。現代職業教育把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作為其首要的目標,將學習者的實踐技能提升、知識的學習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手段,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個人素質、人文素質的培養,導致培養的人才在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缺乏社會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這就導致我國職業教育培養和輸出的人才在個人素養上有所缺失,不能保證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性,輸出的人才難以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為了適應新的時代背景的要求,向社會輸送更加有用的人才,作為為社會培養適用型、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教育,在對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習者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培養,更要注重對學習者責任擔當意識的培養,以“工匠精神”的實質對學習者進行嚴格的要求,改變專業傳統的重技能輕人文的人才培養方式,要求學習者能夠摒棄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專心關注產品的品質與細節,注重創新,關注社會交往的細節,具備“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業務意識與工作精神,心存敬畏工作的意識與思想,全面構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來通過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來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人文素質、職業素養和綜合素養,來進一步的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向社會輸送更加有用,更具有思想的人才。
二、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養的必要性
總理在兩會上提出現代企業要注重培養企業工人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要求勞動者能夠將產品的意識、社會責任作為自身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基本要求。職業教育作為企業需求人才培養的搖籃,為企業提供實用型、應用型的人才已經是勢在必行,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更有注重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對于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經濟轉型需要職業教育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時期,社會急需要各種各樣的應用型人才來為企業的發展服務,要求各種初、中、高級應用型人才能夠具有社會責任、敢于擔當、善于合作,將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能夠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工匠精神”的本身就要求工作者能夠專注、耐心、淡泊名利,將實踐創新作為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并在工作中不斷的突破自我。作為人才輸送的基地,職業教育負擔著人才培養和駕馭的責任,將社會任務具體在職業教育中,就要求將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與道德修養水平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對產品的質量專注,將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融入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精心打造、精工制作、耐心、淡泊名利的精神,將實踐創新的精神融入學習中,將社會責任作為工作中的首要目標,并最終能夠形成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轉型的發展,才能提升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速度與品質,而從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目標來分析,要培養勞動者的“工匠精神”,就必須扎根于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將學習者的實踐技能、道德修養、人文素養結合在一起培養,對學生進行專業與專注、精準與創新、責任與意識、道德與素質等進行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未來大國工匠的素質與能力,使得在企業生產與服務中的“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可以說,“工匠精神”的培養是我國經濟轉型所必須的,因此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2、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改革需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眾所周知,“工匠精神”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精益求精、精雕細琢作為“工匠精神”的核心,需要學習者持續對知識、技能的學習與關注,更需要學習者具有耐力的精神與堅韌不拔的毅力,要求學習者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持續不斷的關注細節、注重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訓練,做到為人謙遜、與人為善品質的培養,所以說精益求精、精雕細琢、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貫穿學習者的職前與職后的教育與學習過程中。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應用型人才,而職業教育直接為企業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質人才,人才質量決定著企業生產產品的質量與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果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具備“工匠精神”,就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也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與創新。所以說,現代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過程中,不僅是注重對學習者應用型、創新型能力的培養,應該將“工匠精神”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心,讓“工匠精神”滲透到職業教育的每一個環境與過程,將責任意識與思想道德的提升、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必修課程,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的品質與工匠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工匠習慣,保證每一個學習者在進入企業之前就已經具備良好的“工匠精神”。
3、職業工作者的自我實現需要“工匠精神”
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要求勞動者能夠根據實際的生產,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才能夠保證產品的質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而勞動者具有“工匠精神”是企業發展的保證。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如果只是被動的、壓抑的、消極的工作,長此以往就會消弱人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職業工作者在企業生產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自我表現的過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歸屬感和成就感,職業工作者的自我實現是一種強烈的社會表現,也是一種社會價值的體現,是職業工作者的技能、知識在工作中的轉移與升華,同時也是職業工作者的勞動創新的重要體現?,F代職業教育對學習者的培養,實現了學習者從“成才”到“成人”的轉變,也提升了學習者的職業技能,而具備了“工匠精神”,使得學習者具備了耐心與堅韌不拔的毅力,才能促進學習者在實際工程中產生“敬業”、“愛崗”的精神。因此,在職業教育中,將學生的職業精神與耐心、競爭、合作、愛心、信心、精準、創新的精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逐步完善學生職業技能,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職業教育過程中,在高職校園內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學生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認真態度,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嚴格的按照企業生產的規范與標準進行操作,將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實踐中。這樣,只有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具備了“工匠精神”,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才能夠對產品進行精雕細琢,為在企業生產實踐中自我實現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培養應用型的人才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全方位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重點對學生的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精雕細琢、一絲不茍的精神進行培養。文章簡要闡述了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養的內涵,并簡要分析了在我國當前社會背景下,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我國職業教育來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對人才的要求,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要求,還是學生個人發展和進步的需要。需要教師和學校充分意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為學生營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圍。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以及在學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不斷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2).
[2]鄧成.當代職業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當代職業教育,2014(10).
[3]重蓮.中聯重科:喚起“工匠精神”強健中國制造業[J].中國品牌,2015(10).
[4]陳偉民.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生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5]胡冰,李小魯.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對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職教論壇,2016,22:60.
作者: 紀凡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