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職業教育下傳統建筑技藝傳承路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教育下傳統建筑技藝傳承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職業教育下傳統建筑技藝傳承路徑

    摘要:我國傳統建筑風格獨特、造型優美,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因此促進傳統建筑技藝傳承,培養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鮮明的時代意義。該文首先從我國傳統建筑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入手,然后對我國傳統建筑技藝傳承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剖析,最后結合我國職業教育模式的特點,對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進行了深入、細致地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職業教育;傳統建筑;技能人才;技藝傳承路徑

    0引言

    中華傳統木構建筑風格獨特、造型別致、傳力科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舉足輕重、熠熠生輝。中國傳統建筑大多為磚木結構,木構架承重,很容易受到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的損毀,結構壽命也因此受限。近些年來,由于我國建筑木材短缺,加上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迅猛發展,傳統磚木結構的運用領域受到嚴重擠壓并大幅收窄,幾乎處于停滯發展狀態,許多傳統工匠被迫改行,另謀出路,導致傳統建筑技能人才斷檔,傳統工藝失傳。如今,隨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技能人才的剛性需求大大增加,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傳統技藝的傳承問題擺在眼前,亟待解決,也需要深入研究。

    1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小鎮傳統建筑建造現狀分析

    截止到2018年5月,已通過認定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共134個城市,特色小鎮則有數千個,傳統建筑的修復改造及現代仿古建筑的設計與建造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綜觀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的設計與建造現狀會發現,許多真正的歷史文化建筑沒有得到及時的修繕,變得搖搖欲墜、破敗不堪,而以鋼筋和混凝土為主材的現代仿古建筑則風生水起、蓬勃發展,導致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歷史遺存建筑的保護力度不夠。作為歷史遺存的傳統建筑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與靈魂,是文化古城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還是許多非物質文化的載體,在立法和宣傳保護方面的力度還相當不夠;(2)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缺失和傳統工藝失傳導致許多傳統建筑得不到修復,任憑風吹雨打,自然消亡;(3)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代替傳統磚木結構進行大面積仿古改造。由于傳統建筑受到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擠壓,導致真正的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就業范圍大大縮水,被迫改行;(4)傳統木材緊缺,而傳統建筑對木材高度依賴。目前我國的森林資源嚴重不足,森林覆蓋率僅為20.36%,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位,人均森林面積0.145公頃,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1]。傳統木材資源長期以來是我國的短板,傳統磚木結構離不開木材,因而現代木材生產制作技術成為當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傳統建筑技藝傳承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建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之一。促進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解決傳統建筑人才的培養與流向、新型木材的加工與制造、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與修繕、現代仿古建筑的應用與拓展等一系列問題,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立足法律法規,發揮行政許可的導向作用

    歷史遺存建筑作為重要的文物應得到特別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從立法角度作出了明確規定,作為地方行政主管單位的文物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對歷史文化建筑劃定保護范圍,對建筑周邊環境采取限制性保護措施;另一方面,在進行新項目審批時,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發揮行政導向作用,科學合理塑造歷史遺存建筑的周邊環境,引導現代仿古建筑的設計與改造范圍,為仿古建筑在方案布局和立面造型方面進行科學規劃。

    2.2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與流向

    當前從事傳統建筑施工的工匠很少有40歲以下的面孔,隨著老一輩的相繼退休,人才斷檔問題將擺在面前,如何科學、高效地培養傳統建筑技能人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僅有個別本科院校開設了與傳統建筑相關的專業,但這部分畢業生基本上是從事設計、管理或科研工作,而高職院校中,開設與傳統建筑相關專業的學校相當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許多為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喜歡高大上的熱門專業,不愿選擇又苦又累傳統低端的專業;另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就業率的考量,學生的去向受到市場需求的約束,學校不能大規模地進行傳統建筑相關專業的擴招,否則就會出現僧多粥少的問題。因此,探討在建筑技術專業內增修傳統建筑主要課程或作為拓展部分,這樣可以擴大本專業的就業范圍,占用的課時相對較少也便于實施。

    2.3現代木材的研發與應用

    中國數千年以來一直保留著運用木材建造房屋的傳統,木結構為我國傳統建筑的主要承重結構形式,曾經得到了空前發展,也創造出了世界上獨具一格的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這種結構形式要耗費大量木材,而我國森林覆蓋率不高,傳統木材相對緊缺,現代木結構技術研究又少,所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現代木結構對中國來說,還是一種新型的結構體系,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大面積運用和推廣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板膠合木(Glulam)、正交膠合木(CLT)等復合、再生木材在現代木結構中的運用,改善了傳統天然木材的材料特性:如天然木材受力特征上的各向異性、順紋剪切性差和縱向抗扭差、木節與紋理對加工性和應力均勻性的影響、耐候性和耐火性差等,由于現代木結構材料品質的提高,使現代木結構的設計擺脫了傳統木結構的局限,既能設計成傳統木結構中柔性節點和超靜定系統,還能解決傳統榫卯連接中整體剛度不足、變形不易控制等缺陷,可以設計大跨度、長懸臂、多高層結構模型,大大拓寬了木結構的運用渠道,如今在歐美國家的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甚至是橋梁、高層建筑上也得到運用和推廣。在挪威西南部的卑爾根市,建成了一幢14層高的木結構建筑公寓樓;Shop建筑事務所在紐約曼哈頓建造了10層高的住宅樓,成為紐約最高木結構建筑;倫敦東部的Stadthaus酒店耗時27天完成了一幢30m高的九層木質建筑;由ActonOstryArchitects設計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公寓成為當前世界上最高的木結構大樓(總高度53m,18層),使用壽命為60~100年,抗震性能可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媲美。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決定由TeamVArchi-tectuur建筑事務所與Lingotto,NicoleMaarsen和ARUP合作設計,在Amstel河沿岸建一座高度為73m(240英尺)的住宅樓,其將刷新木結構建筑高度的新記錄[2]。

    3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培養

    在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迅猛發展的背景之下,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問題既關系到社會的需求,又關系到人才的質量,科學、高效地培養社會需求的傳統建筑技能人才應切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師資力量與培育模式

    要科學高效地培養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必須擁有造詣高深、技術嫻熟的師資力量。如今在傳統建筑方面能文能武的人已難尋覓,就是在單一方面有所建樹的人也越來越少。自古以來,我國傳統建筑技藝傳承是靠師徒個別傳授,如今在國內開設與傳統建筑相關的本科院校僅有同濟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這些學校的畢業生一部分從事傳統建筑的科研與設計,一部分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解決了傳統建筑技能人才培養中理論教學方面的問題,但實踐方面的教師還相當缺乏,這需要長期奮斗在傳統建筑施工一線,經歷許多實質項目打磨后操作技術相當嫻熟的工匠師傅來擔任[3]。這些人主要來源于傳統建筑之鄉中代代相傳的能工巧匠,他們的精湛技藝正是需要傳承與弘揚的。從調查統計來看,這部分人的年齡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80后、90后的年輕人很少有從事這一行業的,為了防止出現傳統建筑人才斷檔,對此部分人的技藝進行傳承,是對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意義尤為重要。

    3.2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傳統建筑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與市場人才需求相匹配,企業對人才的認可是教育教學的目標和方向,促進職業院校與企業實際性合作,是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所需人才無縫對接的有效舉措。校企合作模式教學一方面解決了企業創新開發所需高級科研人才的問題以及企業對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需求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學校對技能嫻熟、經驗豐富的實訓指導老師的需求問題。通過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解決學校實訓場地不足、實訓設備短缺方面的困難,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理論知識完善、科研成果豐碩的優勢,實現師資力量互補,相互促進。

    3.3傳統與現代建筑技術相融合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如今歷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小鎮的發展雖然比較迅猛,但采用傳統磚木為主材,木構架承重的情況不算很多,大多是采用鋼筋混凝土為主材的仿古建筑形式,單純傳統建筑的修復與改造的數量還是有限的,在傳統建筑文化底蘊深厚、木材取用便捷的地區,木構架承重雖有新建與改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總體上將沒法與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因此,既要促進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又要順應現代建筑發展的需要,將傳統建筑教學融入到現代建筑教學中,這樣既必要,又可行[4]。具體操作方面是在制訂學生培養方案時,將傳統建筑的構造與識圖、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等幾門主要專業課程作為選修課程融入到日常教學中,給喜愛中國傳統建筑的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也為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培養后備人才。

    3.4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培養模式

    常規課堂教學要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傳授的知識量也相當有限,要想拓寬知識面,就很難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如今,移動終端在大學生中已經普及,開辟在線開放課堂是拓展專業知識面、開闊專業視野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其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受限于時間、地點的不足,可以以世界大學城空間、智慧職教等為網絡平臺,開放傳統建筑在線課堂,既能彌補傳統建筑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備短缺的問題,而且傳授知識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可隨時隨地完成線上線下交互式學習,為在校學生和社會群體學習新知識提供了有效途徑。

    3.5以技能大賽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傳統建筑的傳承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民間團體的推崇,如今國內還有不少傳統建筑之鄉繼續采用傳統風格建房,許多傳統工藝在流傳,但從事這方面手藝的工匠大多步入中年,80后、90后的年輕工匠卻不多見,伴隨著這一輩工匠的老去,如果后繼無人,估計傳統風格的建筑將逐漸被混凝土仿古建筑或者現代混凝土結構所替代而走向消亡。因此,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應進行倡導并隔期開展各項傳統建筑工藝與技能大賽,可以以企業、職業學校、民間團體或個人方式報名參加,對于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頒發獎勵證書并給予一定資助,在傳統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可作為崗位證書予以認可,在職稱晉升中給予相當于中、高級職稱待遇[5]。通過這些比賽,可將傳統技藝人才和人才需求企業聚集到一起,進行思想交流與技藝切磋,提升專業技能、拓寬專業視野,為技能人才的去向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開辟無障礙通道,讓優秀的人才學有所用,學有所獲,促進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4結語

    傳統建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與弘揚的意義重大。傳統建筑工藝技術的傳承與發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傳統建筑技能人才的培養與去向還需要創新與拓展,傳統建筑木作工藝為現代混凝土裝配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參考,現代裝配技術的發展也將為我國傳統建筑的傳承拓寬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李輝政,劉璐,蔣聘煌.現代木結構發展與我國傳統建筑傳承契合研究[J].重慶建筑,2018(9):5-7.

    作者:李輝政 劉璐 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 欧美成人xxx|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成人狠狠色综合|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成人毛片免费网站|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