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文是學生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學生做人素質的真實體現,寫作主要考驗的是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對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加之很多語文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導致很多學生對寫作有著很強的抵觸心理。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在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如何進行指導,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注重素材積累,激發創作興趣,督促學生培養自主觀察的好習慣,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擴展思路等四個方面展開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在說話、閱讀等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作文學習作為小學生語文啟蒙學習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耐心指導,尤其對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要教會他們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那么,如何指導學生作文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水平呢?
1加強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學生的作文寫作并不是素材的簡單堆砌,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與技巧,并且還要將這些素材進行再加工和再創作。但是,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比如,在講述課文內容時加以滲透。教材中的課文只是一個例子,主要是為了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掌握這一類文章的學習。在教學時,教師不要只忙著分析課文,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向學生傳授一些課文中的寫作技巧,讓學生知曉課文的寫作特點、方法等,并讓他們在課下閱讀作者的其他文章,也可以閱讀不同體裁的文章等,在比較中加強分析。此外,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專題指導。比如描寫人物,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先從哪些方面去描寫,并引導學生積極收集自己在閱讀教材和課外閱讀中的相關片段,在課上朗讀,在全班展開積極的交流與討論等。開展這樣的專題訓練都是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的。
2注重素材積累,激發創作興趣
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指導學生加強對素材的積累必不可少。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積累了一定的寫作素材時,他們在寫作文時才會思如涌泉。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積累。讀書使人明智,開拓他們的眼界,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在書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將學生帶入到一個神奇的世界之中,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熟讀課文,引領他們去感受語言的魅力,鼓勵學生積累課文中有鑒賞價值的句式或者精彩的片段、語言,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另外,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強對課文內容的仿寫,比如,在某種情感態度下人物的心理活動或者是對環境渲染方式的描寫等,將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將兩者有機結合,強化作文思想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素材的積累要有所選擇,比如,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增加他們的閱讀量,提高素材積累量。因為閱讀和寫作同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二者之間的教學應當相互結合,不可分割的。多讓學生閱讀《中國少年報》或者《海底兩萬里》等,一方面提高學生知識面的同時,還能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外面的世界。其次,在學生閱讀時,也是讓他們產生聯想,不斷豐富想象力的過程,便于學生充滿創作的欲望。此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前期可以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寫一些讀書筆記,或者寫一篇讀后感,給學生留出具體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朗讀、溝通,對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以此來帶動激發其他學生的寫作興趣。
3督促學生培養自主觀察的好習慣
小學階段是基礎教學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發揮著重大影響,因此,在小學學習階段培養小學生好的觀察能力對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非常重要。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培養起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但是,學生的這種觀察能力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得到提升和進步。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不斷督促學生加強對身邊事物的用心觀察,在觀察中,學生既能得到很多知識,觀察能力也能得到極大提升,并且在觀察的過程中,也能將學習到的知識更好地用到實處。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督促,也利于他們逐漸養成一種好的觀察事物的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積累生活素材。
4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擴展思路
作文教學中,教師加強對學生作文的修改和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加強作文評價,一方面,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作文中的缺點;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作文的鼓勵和褒獎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學生還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拓展思路,例如,布置作文題目:“我喜歡的一個人”,讓學生當堂寫作,教師也可以當堂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價,讓學生重新思考這個題目的寫作內容。學生在認真聽取教師評價指導的同時,作文水平也能逐漸得以提升。在教師長期的引導下,學生的作文水平也自然得到提升。長此以往,他們的寫作能力自然也就隨之得到提高。綜上所述,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朝夕之事,作文教學不能機械地走老路子,作為語文教師,要及時解放自己,更要解放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著手,只要教師肯用心,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得以提升。作為教師的我們勤奮耕耘,鍥而不舍,學生一定也能在我們的用心指導下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更多的精彩佳作。
參考文獻
[1]陳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3).
[2]陳惠娟.激發學生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教學實效性———小學語文作文的興趣教學初探[J].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6):27-29.
[3]劉亮.內地西藏班初中生作文寫作困難及教學對策研究[J].西藏教育,2015(7):7-8.
[4]蔣志蓮.讓寫作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27).
[5]湯芹.試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26(4):11-11.
作者:曹雅琦 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建國四路小學
第二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分析
【摘要】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教師們要以學生自身情況為基礎,在學生自身條件和作文教學之間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積級培養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和課堂上樂于寫作、學會寫作,寫出富有個人特色與豐富情感的作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方法;寫作
一、興趣是學生寫作的泉源
首先要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采取舉例證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例證和說明每一個教學觀點,證明事物發展和存在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對事物分析的能力,對其寫作有很大的好處。分析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關系,培養學生分散性思維。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寫的作文才會言之有物,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會情感豐富,既能培養其的觀察力、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素材積累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要讓學生在內容開始。對于不愛寫作文的學生雖然興趣被激發了,但大多數人都是“無事可寫”,“無話可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需讓學生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斷的搜集和積累素材。作文的寫作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要學會觀察和體會生活。讓學生自己聽到、想到、看到的內容豐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豐富了起來。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活動,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事物,進行聯想,切實體驗生活,這樣就會把學生分散性思維的方式打開,使學生舉一反三,在寫作中運用生活中的所見聞,使學生達到積累生活素材的目的,為寫作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增加學生的課外書閱讀也是積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在整體大綱及寫作內容都依賴于閱讀。課外書的閱讀能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文學素養,使學生能更準確及生動地寫作。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知識的積累,賦予語言生活氣息,要能把語言還原于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閱讀中,對自己喜歡的文字,要盡量去明白它的意思,記錄下來;同時教師還要掌握教學時機,布置名人名篇閱讀。新課程自實施以來,教材中新加入的課文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內容充實,語言優美。
三、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寫作資源
“語言枯燥,內容空洞”是大多數學生作文的重要問題,對于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更是如此。這與教師在限制命韙方面和很大的有關系。教師反復提醒學生,什么內容不值得寫,什么內容值得寫,但到最后,學生反而不知所措,無從下筆。然后,揭開作文表面上的神密面紗,讓學生發現作文其實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寫的內容,生活的所遇到所有事情都是可以寫進作文的。學生假期的經歷,講述自己的社會見聞,介紹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或者電視節目,暢談自己的長大以后的理想,說出自己的快樂和煩惱……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寫下來,就是作文!教師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從活動中尋找題材,從生活中自我發現,如寫有關于描述秋天的作文,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中所見的落葉、秋風、天空寫進作文;也可以寫候鳥、秋雨……還可以在寫作之前與學生去一起去效游,走出校園觀賞一下外面的風景。再讓學生把課外所見的一切都寫下來。比如學生在效外看到了正在收割的農民,堆起的莊稼能把它寫成有的像高山,有的像帆船……這樣的好句子,寫得生動形象,跟他認真觀察是分不開的。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累積更多素材,教師應該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每天把自己最高興的事和最不開心的都寫下來。學生真正寫起作文來,可以把平時日記內容再優化一下,好作文就出來了。生活就像多姿多彩的萬花筒,學生如能把帶有各種顏色的生活寫出來。那么,五彩繽紛的作文也產生了。
四、加強指導學生的寫作方法
作文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素材的簡單疊加,這還需要運用很多的的技巧和方法,將這些素材進行再優化。這些技巧和方法的熟練運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會的,而是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和訓練。一是課堂學習過程中加以滲透。課本的文章只是例子,旨在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來讓學生學習掌握這一類文章。在課堂上,我們不要只顧分析文章本身,而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自己分析課文的寫作方法,文章的特點,所運用的寫作技巧等,并讓學生在課外閱讀與其相類似的文章等,在與課堂中所學進行分析比較。二是對某一方面進行專題講解。例如描寫人物,我們可告訴學生抓住哪方面的特點,讓學生收集自己在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中的有關內容,在課堂上朗讀,與全班同學進行的討論交流。這樣的專題訓練更利于學生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五、加強學生寫作水平訓練
1.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內容可以靈活多樣,學生更容易接受。我們要鼓勵學生將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記錄下來,讓學生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所聞所想。摘抄學生自己在閱讀中發現的優美句子與文章,并寫下自己閱讀心情與感想。
2.課堂隨筆。采取多樣性的訓練方式,比如課文結尾處續寫的意猶未盡,文本留白處補寫與擴寫,仿寫文章中經典語句與段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可以將穿插其中,結合對文章的解讀與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完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但目前小學寫作教學的現狀并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乏味枯燥的作文寫作講解方法,完全忽略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讓小學生對作文產生反感,使學生失去了寫作興趣,甚至討厭作文。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盡管有的教師付出了很大的辛苦與努力,但學生所寫出來的作品還是語言枯燥、內容空洞,缺乏創新,沒有學生自己的感受。新課改的到來,給小學語文教學很大的幫助,為原本枯燥無味的作文教學加入了生機與動力。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參考文獻:
[1]魏林.談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中小學教育(下半月),2014.
作者:焦紅冉
第三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及寫作能力,加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關鍵,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具體對策,即:觀察生活,積累素材;豐富授課形式,拓寬寫作途徑;多進行閱讀寫作訓練,提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素材;寫作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有效開展作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作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尤其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由于教師對作文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訓練,且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傳統,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難度較大,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理解困難,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缺乏作文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主要為學生講解寫作技巧、寫作的結構布局及寫作的詞語邏輯等,內容枯燥乏味,大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率較低[1]。第二,寫作與閱讀相分離,學生無法進行較好的表達。寫作與閱讀相分離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學生寫作寫了不少,閱讀也讀了不少,但是無法將寫作與閱讀較好地結合起來,寫作能力得不到真正地提升,其寫作能力較差。第三,寫作內容空洞,缺乏素材,小學生大多會寫一些流水賬似的作文,對事件進行簡單的描述。而且素材只依靠學生自己的積累與感悟,教師在教學時也無法為學生提供太多素材,導致學生素材缺乏,作文的真實性較差,影響教學效果。
二、加強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是有效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基礎。通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可以解決學生寫作內容空洞等問題,增加寫作的真實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2]。觀察生活,積累素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多讀、多看、多想,通過觀察生活,可以發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可以增加對生活的感悟,在此情況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感悟、感想簡單地記錄下來,變成寫作素材,且素材較為真實,具有生活特點和感染力,因此,積累素材的有效手段是多讀、多想、多看,將感悟記錄下來。第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在活動中積累素材,在活動中感悟生活。例如,在布置“最有意義的一件事”的作文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去敬老院、孤兒院體驗感悟;在布置“我最喜歡的小動物”的作文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動物園玩耍,引導學生深層次地了解各種各樣的小動物。
(二)豐富授課形式,拓寬寫作途徑
豐富授課形式是擴寬寫作途徑,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3]。豐富授課形式,擴寬寫作途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網絡中的各種資源,如優秀作文、經典語句、名人名言等,幫助學生拓寬寫作途徑。第二,采用多種創新型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小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需要利用趣味性強、生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感受知識的魅力,提高其專注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教學,將圖像與聲音相結合,將枯燥的寫作技巧趣味化,提高教學效率。
(三)多進行閱讀寫作訓練,提升寫作能力
進行閱讀與寫作訓練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組織閱讀與寫作訓練活動,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將學生的閱讀知識轉化為寫作素材,提高其寫作能力,達到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具體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選擇恰當的閱讀內容。學生通過選擇恰當的閱讀內容,可以汲取閱讀中有用的部分,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解決在寫作過程中無話可說的問題。第二,多讀、多練。通過閱讀與訓練,建立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產生在閱讀中學習的意識,養成寫隨筆、記日記等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獲獎作文,閱讀一些趣味性強的小故事,積累一些名人名言等,以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幫助學生積累知識,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影響著教學質量,創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積累素材,豐富授課形式,進行寫作與閱讀訓練等方式進行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效果顯著,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艷紅,高明惠.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體現創新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50.
[2]牛淑美,馮昌.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50.
[3]陳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6):87.
作者:王斌 單位: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卡壩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