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探討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只是強調應試作文教學而忽視寫作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情感的激發、忽視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和忽視作文的質量的誤區,要加強閱讀、增加活水源頭,要重視課堂、注重能力訓練等策略,以此來提高學生樂于作文的能力。
關鍵詞:農村初中;作文教學
按照《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的要求,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應該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要表達“真情實感”。現在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農村初中的語文作文教學,卻只是強調應試作文教學,而忽視寫作能力的培養。給人的感覺是,只要在考場上能得到高分,胡編濫造就行。那到底該如何進行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呢?為此,筆者談談如何走出當前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誤區。
一、加強閱讀,增加活水源頭
我們常常感嘆:“學生的寫作水平怎么那么難以提高?”其實,學習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作文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杜甫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陳壽在《三國志﹢魏志﹢董遇傳》中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要求學生要多閱讀,常積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把閱讀和寫作比喻成“吸收”和“傾吐”的關系,如果沒有豐富材料的吸引,怎么能寫出好文章來呢?朱熹曾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拿到作文中來,應該就是平時的閱讀與積累。只有學生的頭腦中裝了更多的材料,在作文時,才會得心應手,信手拈來,也才會有好文章的出現。在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卻出現了這樣一個令人尷尬的現象,那就是學生的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得充分發動家長的力量,讓家長支持孩子的閱讀需求。從初一進校起,要求學生每天至少看一篇優秀的文章,準備一個收集本,收集一段自己認為精彩并喜歡的文字;要求學生每天收集一個成語,并了解這個成語背后的故事;要求學生每天收集一句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要求學生每期至少讀三本中外名著。經過長期的積累,就可以增加源頭的“來水量”,從而讓學生在作文時的活水能源源不斷地從筆尖流出。
二、重視課堂,注重能力訓練
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卻受到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的影響,只是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很多作文都是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常常是漫無目的地布置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完成一篇莫名其妙的作文。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訓練不起任何作用,只是老師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罷了。那么,在課堂上怎樣訓練,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呢?
一是引導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作文從生活中來,以生活為依托,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和感悟,去發現生活里具有寫作價值的東西,讓其進入自己的文章中來。教師在布置作文題目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體驗,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書。有時候,還可以帶學生去親身體會,仔細品味,變抽象的為具體的。這樣一來,學生對作文自然就沒有恐懼感,而變得更有表達欲望了。
二是鼓勵學生在思維上進行創新。其實,我們的學生是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如果我們能將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充分地激發出來,那他們就能寫出更加新穎而優秀的文章來了。倡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點、不同層面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只要學生能提出一點兒與眾不同的東西,我們都要大加鼓勵,以激勵他們的信心,從而讓他們真正地愛上作文。
三是在課堂上規定時間完成作文。有了閱讀的積累,有了生活的觀察,也有了學生作文的興趣,那就得開始定時定量的強化訓練了。要求學生在40分鐘內,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固定時間的壓力下,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暫時的集中,他將在大腦中搜尋自己平時積累的優美的詞句,并將它們內化融合成自己的文字;他的頭腦中將呈現剛剛發生的事情,因為親身經歷過,人物形象還明顯地出現在自己眼前,重復著曾經的動作。于是,一篇優美的作文便應運而生了。
四是認真做好作文的評價。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為教師批改,不外乎就是勾幾句教師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再寫兩句程序化的評語。而真正的作文評價方式卻是形式多樣的,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在作文評價的過程中,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材料的豐富性、真實性,也要考察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在學生自評和互評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導,教給學生從格式、卷面、錯別字、病句、標點符號和文章的中心、選材、結構、語言、感情等方面進行評價的方法;通過多次反復的修改與評價,使學生不僅準確地記住了寫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對這些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同時,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這樣就容易發現、學習別人的長處。當然,如果找到了別人的缺點和短處,自己能引以為戒,也是好事,從而在思想上也多了一個互相交流、開放的機會,進而促使學生自覺提高作文水平。
五是鼓勵學生積極上臺展示。現在的農村初中學生,有很多是留守兒童,因與家長長期分離,造成性格內向,膽量小,不敢輕易上臺表現自我。要想讓學生愛上作文,首先得讓他們嘗到甜頭,磨練性格。在學生寫完文章,經過自我修改和同學們的互評后,要求人人都得到講臺上進行展示。或許,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會畏畏縮縮,上臺說話時聲如蚊叫,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就會變得大膽起來。如果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那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大漲,自然而然,對于作文也就不再抗拒,甚至會漸漸地喜歡上寫作了。其實,作文不僅是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也是學生人生發展的需要。只有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作文能滿足自我表現,有無窮樂趣,他們才會真正地樂于作文。解決了這些問題,何愁學生疲于應付考試,而提筆皺眉呢?學生們自然也會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地趨于完美,讓生活處處充滿陽光的!
參考文獻: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
作者:張永 單位:重慶市綦江區三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