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管理及評價體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管理及評價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管理及評價體系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考招生總規模在迅速擴大,醫學生數量逐年攀升,而教學設施、場地和師資等難以同步發展。如何評價醫學生培養質量,是一個值得關注并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該問題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醫學人才;質量管理;評價體系

    1深入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1.1深化備課管理,提高備課質量

    實施以“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教學反思”為主體的集體備課模式,科學把握課程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弄清楚“學什么、如何學,教什么、如何教,練什么、如何練,思什么、如何改”4個問題,并進行反復研討論證,最后整理出一套科學完整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中首先要體現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攻克重難點的方法及學習方式;其次要展示隨堂訓練題目以及課堂總結等內容,這樣不但可以提升教師備課質量,還可以使教師開發課程資源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鍛煉;最后根據實際教學過程進行教學反思,以提高教學水平,在此過程中也要根據專業及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盲目照抄照搬。

    1.2強化教師培訓工作,全面提升師資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教師,要不斷吸納和借鑒他人的優點,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少走彎路,少出錯誤。為此,要鼓勵教師在教學之余多參與一些培訓、進修活動,不斷提升個人能力。比如,參加臨床師資培訓班。教師在參加醫學教育技能培訓過程中,可以接觸國際先進的醫學教育理念,解決自己在醫學教育實踐中的諸多問題,從而對醫學教育有更加深入和系統的認識;在參加客觀結構化教學評估培訓過程中,教師可以系統地學習客觀結構化評估教學活動的方法,并提升教學技巧[3]。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能力素養,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1.3構建激勵機制,不斷挖掘教師潛能

    打造名師工程,建立骨干教師發展基金,是激發教師潛能的有力措施。同時要對在崗的骨干教師進行考核評比,予以優秀者一定的獎勵,考核不合格者則取消其骨干資格,這樣既可以起到鼓勵作用,又可以真正使名師或骨干教師不斷提升個人內涵。另外,青年教師可以與名師、骨干教師結對,以得到名師、骨干教師的指導,并適時進行交流切磋,從而更好、更快地成長。可以舉行“最美教師”表彰會,加大宣傳力度,用優秀教師的精神和形象影響其他教師,以“厚德精藝,儒雅大氣”的教風感化學生,從而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1.4推進教學績效改革,推動教改持續發展

    對于臨床教師,不管是在校授課還是在醫院帶教,其工作業績評定都應該與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崗位績效考核掛鉤,務必使其將醫療工作和帶教工作同等對待。臨床帶教教師是醫學生接觸臨床工作的引路人,因此要意識到“帶教工作是重要職責,培養學生是重要成果”,務必以嚴謹的態度對待醫學教學和臨床帶教工作,切不可將帶教看作兼職工作或第二職業,以敷衍的態度去對待。

    2加強培訓體系建設

    2.1制定并嚴格落實醫學生在校管理制度

    學生入校后便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并強調醫學生在校管理制度,使其態度端正,目標明確。進入大學對學生來說是新的起點、新的征程,要牢記醫學生誓言,認真學習醫學課程,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學習氛圍,避免思想懈怠、生活懶散,把大學視為放松享樂的地方。醫學專業學習難度要比其他任何專業都大,醫學生也比其他任何專業學生肩負的責任更重,因此,醫學生自律意識和學校管理制度必須密切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2.2加強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整合,注重人才培養質量

    要以醫教協同發展平臺建設為契機,創新機制,轉變觀念,由基礎教師與臨床教師共同組建“基礎—臨床整合式教學團隊”。深入研討醫學教學規律,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有機整合,全力滿足醫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培養學實用型人才而努力。此外,醫教協同發展平臺可定時組織活動、開展各種競賽,基礎醫學院教師和各附屬醫院臨床教師以及醫學生均可踴躍參加,促進基礎醫學與臨床課程整合,實現教學相長。

    2.3完善各項制度,全面推進醫教協同

    在全力推進基礎與臨床教學融合的同時,要完善各項制度,以確保活動系統、有序、高效開展。比如在教學方面,積極推行基礎—臨床教師合作備課制度,明確學校與醫院的教學內容和責任,應用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并根據患者的真實情況有效實施床邊情景教學法;制定基礎考核與臨床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構建臨床情景下的知識與技能考核體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制定基礎師資參與臨床查房制度,打造“雙師”團隊,編寫教學案例。

    2.4構建創新實踐平臺,加強醫學生能力培養

    為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高質量實用型醫學人才,學校可充分利用臨床模擬培訓中心、動物實驗中心及各學科優質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并且注重將基礎理論及操作技能密切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培訓務必規范系統,過程務必嚴格要求,結果務必認真考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技能,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便具備醫生最基本的醫學素養。

    2.5依據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改革醫學教育管理體制

    近幾年的醫學教育研究成果顯示,醫學教育以“5+3”為主體、“3+2”為補充。所謂“5+3”是指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加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3+2”是指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加2年助理全科醫師培訓。有研究顯示[4],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實施,對于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3完善醫學教學內容及評價體系

    3.1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和課程體系的深化改革,對于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至關重要[5]。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形成,需要“確定不同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這就要求在改革過程中科學增刪課程門類,合理調整知識結構,不斷充實教學資源。一方面,在注重基礎醫學教育的同時加強通識教育;另一方面,建設重點學科,攻關重大課題,建設重要實驗室,以此更新教學內容。高度重視和深入開展課程體系改革是世界各國醫學教育的方向與目標,改革務必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定位、積極推進,而新型醫學課程體系必然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醫學知識,缺一不可[6]。

    3.2嚴格考試制度,實施教考分離,取消考查課

    考查課與開卷考試的存在,使得大部分學生平時疏于對某些課程的學習,只需要在考試的時候翻閱課本便可取得好成績,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掌握知識。對于考試課,也有一部分學生寄希望于考前教師輔導,依靠考前突擊背誦來獲得好成績。鑒于此,應該實施教考分離,建立題庫,并取消考查課,考試采用題庫抽題組卷方式。一學期可以進行多次考核,取平均成績,以此來督促學生加強平時學習。

    3.3完善醫學教學考核辦法,保障培養質量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近幾年的醫學考核中得到了廣泛認可,該考核模式將模型、標準化病人和臨床病人應用到臨床實踐技能測試中,考核內容包括采集病史、檢查體格、分析與判斷實驗室結果、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能力以及醫患溝通能力等,促使醫學考核由“重知識”向“重能力”轉變。特別是近幾年標準化病人的引入,使醫學生在進入臨床之前就強化了所學知識,鍛煉了臨床應急能力,具備了人文關懷素養,這說明考核辦法的完善對于推進高質量醫學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3.4提高醫學生醫學素養和科研能力

    在醫學學習的最后一年,教師可指導學生在準備畢業論文過程中全面提高醫學素養和科研能力,包括創新思維與設計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統計分析能力、論文撰寫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等。在實際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研究項目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文獻查閱、開題報告設計、科研項目申請、科研報告提交、論文撰寫等方面。系統經歷科研過程,不管是對于學生今后的深造還是進入臨床工作,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3.5落實教師考核制度,實現教學相長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教導,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加強學生管理的同時,也要落實教師考核制度。學校醫教室和教務處務必共同合作,全面督導教師的教學過程。比如,學校專門成立了“聽評小組”或“督導小組”,通過隨機聽評授課過程來指導教師備課和授課,從而確保教學質量,為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奠定基礎。此外,有計劃地進行階段性教學改革評估也不可忽視,這對于全面提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必經之路。總之,要綜合實施上述各種策略,結合學校、醫院、教師、學生各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團結一致,盡心竭力,奮力拼搏。在“教風純,學風正”的氛圍下,教師以身作則,學生奮力趕超,必能發揚光大中華民族“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優良傳統,實現“救死扶傷”的醫學生誓言,也定然能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鄧澤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1):36-49.

    [2]嵇艷.醫學院校臨床教師角色沖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7.

    [3]王晨,趙峻,涂文記,等.多種教學模式綜合應用在兒科見習教學的實踐探索[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8,38(7):1050-1052.

    [4]趙秀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的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5.

    [5]付洋,尹梅.“慕課+”教學法在醫學人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8):1081-1084.

    [6]李大偉.地方應用型高校辦學理念與教育扶貧路徑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18(11):73-75.

    作者:侯艷麗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羞羞漫画在线成人漫画阅读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a毛片在线看免费全部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成人观看网站a|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