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英語教學的教育方法探析(6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分析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并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與溝通意識,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英語學科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計劃與實施下,教學成果也取得的質的飛躍。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學習轉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這在英語教學成效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改革;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成效
隨著新課改在我國如火如荼的進行,如何進行新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已經成為廣大教育者最為關心的課題。順應全國課改的潮流,我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表示,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地尋找學習方法,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風格。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各地爭相探索的模式,在高中的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作學習的定義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提倡并實施的。這種方法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并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與溝通意識,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此趨勢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并在各個學科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英語學科也不例外,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計劃與實施下,英語教學成果也取得的質的飛躍。
二、當下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基礎不牢固
現今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按常理講,到高中應該已經對英語非常熟悉,然而在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基礎不牢固。首先,從大環境上講,現在部分小學和初中對待英語不夠重視,因此在對學生的英語教學浮于表面。其次,從學生方面,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存在抵觸心理,僅僅是單純的背誦單詞和短語,在語言運用方面不夠重視。
2.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其學習效果。許多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對于那些基礎不好的同學很難提高其成績與實際運用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這些同學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在學習上表現不夠積極。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一直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思考與自我探索,學習失去了主動性;同時,被動的接受知識也逐漸磨損了學生的積極性,喪失了實際運用能力,漸漸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三、合作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1.合作學習的目的
教師的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嚴謹的態度去探究合理的教學方法,鉆研教材,因材施教。當學生不愿學習的時候,教師必須得找到一些方法去激勵學生學習。然而,學生并不是機器,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教師并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學生的身上。因此,尋找到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就成了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各國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驗,發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他們通過自己交流,總結出更好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正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內容相符合,不僅僅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與思考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合作學習的意義
作為一門外語,熟練掌握及運用英語是不易的,其中包括大量的詞匯,枯燥的語法。鑒于此,我國決定推行新課程改革,決心改變學習英語困難的這一現狀。我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學習轉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達成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分組化教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這在英語教學成效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提高學習成績只是我國推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面。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合作精神。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及合作探索精神。
四、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1.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隨著合作學習被引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地區也已經意識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合作學習也在各大地區廣泛地推行起來。然而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切實實施并取得成效的例子不不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地區對于小組學習的策略流于形式化,大大縮減了我國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衷,導致合作學習在實施過程中浮于表面,無法學到合作學習的內涵。(2)教師方面部分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的理解存有誤區,認為合作學習就是“放手”,寄希望于學生通過自我討論之后,就能完全理解與掌握相應的知識;同時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沒有去關注學生狀況,最后沒有進行及時的總結與評價,導致部分學生沒有辦法通過自我討論與溝通做到真正地理解知識,變相地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3)學生方面首先,學生習慣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新的教育模式存在的質疑,認為學校拿自己當實驗品,在浪費時間,存在抵觸心理,因此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活動中去;其次,部分學生參與情況不好,有些基礎好的同學,不能夠發揮友愛精神,不愿將自己學會的知識與組內成員分享。基礎差的同學對自己沒有信心,過度依賴基礎好的同學,怕自己說錯會被他人笑話。再次,部分學生本身學習態度不端正,會利用小組討論的時間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
2.對合作學習提出的建議
在學校的角度,要加大對于合作學習的管理力度,實質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使合作學習真正地落到實處。在實施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講明合作學習的好處,并通過日常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心理上先接受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隨時的引導,當學生合作的參與者,并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的點評,。在合作學習初期,教師一定要加強課堂上的監管,關注各個小組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指引,讓學生盡快習慣并喜歡上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度,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時機采取合作方式,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實際效果。
五、結論
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我國目前正在探討和嘗試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理念,總結與改進,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讓其真正地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使課堂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宋冬雪.合作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04)
[2]劉丹楓.試探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19).
[3]王淑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4]郭硯冰.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施與評價[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09):11-13.
[5]高艷.合作學習的分類、研究與課堂應用初探[J].教育評論,2001,(02):25.
作者:白雪 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第一中學
第二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思考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越來越頻繁。而在進行對外交流時,語言溝通是其中最大的問題。而英語作為世界最常用的語言之一,也需要各個學校在教學中加大學習力度。特別是在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學習精力最旺盛的階段,在此時加強高中英語的學習也最為合適。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英語;興趣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各學校對一切教育相關的工作都必須改進,如教學方法、教材編寫等。高中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為了適應新課標下的教育改革,國家相關教育部分以及學校等參與主體,也需要做出一系列改革,共同為教育事業的建設出謀劃策。筆者認為,在這一系列改革中,首先就要對高中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提出問題,找出難點所在,才能相應的根據問題,找出解決方法。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困境
1.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這門課程沒有濃厚的興趣。例如,高中階段也會有相應的背誦課文的作業,英語也不例外,很多學生在背誦英文片段時,往往都是為了完成任務,單純的機械記憶,沒能完全理解課文中的含義,只要背誦完就了事,長此以往,則容易使學生處在被動狀態,學習興趣也日漸低下,為了背誦而背誦,為了學習而學習。
2.教學方法相對傳統,缺乏創新
高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大多都是采用的較為傳統的方法。例如,在課堂上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單詞等。但這些相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不能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感受不到英文的魅力。再者,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如果自身對英文不夠熱愛,對英文的魅力感受很淺的話,學生也自然感受不到,而目前也普遍存在這種情況,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很少有老師堅持不懈的主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3.師資力量缺乏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教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選擇當中,將教師這個職業pass掉,轉而創業或者選擇其他就業方式,特別是英語教師,相對緊缺,優秀的高中英語教師則更加緊缺。英語學習在國內教育事業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難度,如沒有優秀專業的高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那么學生學習英語起來也困難重重。
二、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法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生學習英語,不宜單純的背誦課文,應該理解加記憶。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們看純英文的影片片段,部分同學喜歡科幻片,也有部分同學喜歡武打片,以影片播放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每節課可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播放一點學生喜歡的影片的片段,隨時把握播放節奏,在遇到有特殊語法語句以及生詞時,都可暫停,讓學生來進行互動,根據前后語句,以及當時的語境來加以理解,學生在稍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生詞及語法,既能幫助其理解,也能加深記憶,為以后的口語應用打好基礎。
2.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在社會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下,高中英語教師應當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在高中英語教學時,可讓學生們自由組合團隊,排練簡單的英語話劇,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全程用英語表演,并表達出相應的情感,情景演出完畢之后,老師給與相應的評價,表演的好的同學應予以表揚,而表演欠佳的同學也需要相應的鼓勵,再接再厲。如此一來,便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課堂更加活躍,而不再是一直嚴肅的課堂氛圍。
3.壯大師資隊伍
在師資隊伍建設這塊,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更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前幾年,因為教師的薪資普遍較低,也導致部分優秀的英語教師從崗位上流失。而現在國家政策也給予了相應的支持,那么學校在此時也應當積極落實國家的相應政策。而在平常,也應當讓教師多參加英語相關的培訓,不僅可以增加教師自己的專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大有好處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學跟中小學英語教學相比,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習的范圍和知識面也更廣,這對高中英語教師而言,也是一項挑戰。而要想從根本上提升英語教學水平,就必須全面落實英語教學的改革,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打造現代化的英語教學課堂,全面實現英語教學的目標,從根本上提升英語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韓淑英.新時期英語課教學方式的轉變[J].教學與管理,2007,(21).
[2]李森,楊正強.論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其變革[J].當代教師教育,2008,(01).
[3]于愛華.高中英語教學方式之我見[J].新課程,2010,(01).
[4]宗涵.高中英語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辛艷靜 單位:河北省承德縣六溝高級中學
第三篇:慕課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機遇及挑戰
摘要:在全球國際化發展態勢越來越明朗的環境下,英語作為國際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備受人們關注,同時這樣的情況也給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所以相關專家學者研究出了新的教學成果———慕課。慕課時代的來臨使得傳統的英語教學思想、方法等逐漸被淘汰,可以說,在慕課時代下,英語教學若是不能進行改革,那么教學最終將步入失敗。因此,本文對慕課時代高校英語教學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慕課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機遇挑戰
一、慕課時代對高校英語教學提出的挑戰探討
在慕課教學模式應用中,與此模式相應的平臺中包含了很多豐富的英語基礎課程,這些基礎課程都是由英語教學方面的專家研究設計出來的,所以這些課程和高校普通英語教師規劃的教學課程有著一定的差異,而正是這些差異的存在,進一步突顯了慕課平臺中的課程的優越性。[1]平臺中的課程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將英語學習途徑從課上帶到了課外。而且慕課教學還面向全球的英語學習者免費開放,在這樣的便利條件下,英語學習者可以自己確定學習進度,選擇學習內容。這樣的英語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這一新教學模式的出現為英語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新的途徑。慕課教學模式雖然并沒有明確的資格要求,但慕課平臺中所提供的英語課程超出了我國大學生的接受學習能力范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英語教學敲響了警鐘,對傳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二、慕課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機遇
(一)用新的眼光看待英語教學規劃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規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此部分規劃出來的內容對英語教學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可以從英語教學規劃入手。站在宏觀的角度對慕課英語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促進我國教學規劃的調整。慕課英語教學中,英語是絕對的主角,是處于獨一無二的地位的,所以我國高校在開展慕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凸顯英語的重要性,同時,還應該認識到英語教學開展的必要性。英語教學如今已不僅僅是作為一門語言教學學科而存在的,此學科當前還代表著戰略資源,所以提高對英語教學的重視,并做好這一教學對國家的安全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國外一些國家已針對英語教學制定了相關的戰略方案,因此,我國在進行英語教學規劃過程中,也應將教學高度進行提升。其次,英語教學以考試為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慕課時代的來臨使得英語教學被重新定位。在以前的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為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而努力,這樣的教學目標是不科學的,忽視了學習英語知識的根本目的。而慕課時代下,學生學習目標變得十分不同。對于一些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知識是為了掌握一門生存技能,具備英語工作能力,而英語專業學生則是希望通過自身的學習提高人文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推動英語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慕課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對于英語課程的認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這些變化影響最深的就是英語教師。英語教師是英語知識的傳遞者,是英語教學工作的執行者,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安于現狀,而慕課英語教學的開展則使得教師幡然醒悟,認識到了以往的教學是不可取的,必須進行教學改革。所以說,在慕課時代下,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受到了影響。英語既可以接受培訓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也可以通過慕課平臺來提高自身。慕課平臺為教師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加入到平臺中的“博”與“專”中繼續學習英語知識,而且慕課教學還促進了教師團隊合作意識、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所以說,慕課時代的來臨為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機遇。[2]
(三)推動了英語教學的均衡發展
我國英語教學資源的分配是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英語教學資源充裕,整體的教學水平較高,而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英語教學資源則比較匱乏,這樣的英語教學現狀束縛了我國整體英語教育行業的發展。此種情況在慕課時代下發生了改變,慕課時代下英語教學可以覆蓋到每一角落,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同樣的教學資源,這樣就打破了我國英語教育的地域性局限,推動了我國英語教學的均衡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英語教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慕課教學模式的出現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逐漸黑暗的英語教學世界。慕課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國傳統英語教學逐漸被淘汰,在這一新時代下,我國根據具體的國情進行了英語教育的改革,促進了英語教育和慕課時代的協調發展,進而為我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英語人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舞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穎.慕課時代對民族高校外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挑戰與思考[J].山海經(故事),2016(z1):277-278.
[2]張楠楠.基于慕課時代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103-104.
作者:曾施琪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第四篇:論高中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百分之八十的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應付高考而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講解以及對詞匯的記憶。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知識,每天做高考真題、做模擬題,為了高考而全力以赴。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在考試中也許能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但是在生活中卻并不能靈活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掌握英語知識。其中最顯著的問題便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外國友人需要與其進行交流時,學生完全不會運用已學的知識與外國友人流利的進行交流,只會一些簡單的詞匯與語句。針對以上問題,對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一個系統的分析與敘述。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聽說能力;教學策略
新課改中指出了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策略運用不當之處,并且對部分教師的陳舊教學觀進行了批評。在新課改中還列出了一系列教學目標以及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聽說能力才是教師在課堂中教學的重難點。教育可謂是取于生活,用于生活,而英語這一學科作為一門語言,在生活中最大的用處便是與人交流,而交流則是通過聽接收信息以及通過說傳遞信息,故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每天督促學生進行聽力訓練
在人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聽覺、視覺以及觸覺是人們接收信息的基礎感覺,而聽覺是人們接收信息最便捷、最立體的方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看電視、聽音樂等等都是通過聽覺接收的信息。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從小學開始便注重學生對詞匯以及語法的教學,使得學生的聽力能力發展緩慢。學生學習語言效果最好的時期便是幼嬰時期以及小學階段,在這一階段讓學生接受聽力訓練很容易為學生打下基礎,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大部分學生錯過了接受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語言系統已經初步成型,讓學生再次接受其它語言便需要長期的培訓。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便需要長期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使學生每天都有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處于英語環境中。我國學生為什么學習英語的速度緩慢,但是學習語文的速度很快,其根本原因便是學生長期所處的環境是一個中文環境,而語言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存在著諸多聯系。教師督促學生每天進行聽力訓練最常用的方法便是任務驅動法,通過布置一個長期任務,然后讓班干部或者課代表監督學生按時完成任務,教師進行定期檢查即可。對于高中生而言,教師不必像管小學生一樣,事無巨細都管著學生,而應該給予學生自由學習空間,只要保證學生每天完成學習任務即可。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聽力任務,讓每一位學生每天聽BBC的一篇文章,然后在作業本中總結其中心思想,然后每一周檢查一次,每一天課前隨機抽取一位學生匯報學習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給予學生自由學習空間,又能督促學生每天進行聽力訓練。
二、將聽力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通過每天布置聽力任務督促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盡可能的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時間,讓學生時刻接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枯燥的講授教學法,將聽力訓練融入于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聽力訓練融入到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講解知識點時適當的運用英語進行講解,對于一些稍簡單常用的語句在課堂中常用英語向學生傳達信息便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逐漸的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講解題目時可以經常用“nextone”代替“下一個”,用“doyouunderstand”代替“理解了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講解詞匯以及閱讀文章時播放相應聽力,既可以起到幫助學生預習文章的作用,也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英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
三、增加課堂互動環節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外,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高考中聽力仍在高考考試范圍內,部分教師與學生會有意識的去進行聽力訓練。但是口語卻不在高考范圍中,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很少會主動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在課堂中不會將口語訓練設計在教學中,而學生也一心奔赴高考,在平時學習中不會鍛煉自身的口語能力。教師與學生的這一思想誤區使得學生在高考之后便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大部分只能運用于高考中,而最有用的口語卻沒有好好學習。針對這一教學現狀,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摒棄傳統教學思想,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增加互動環節,在互動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有意識的去說英語。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由于自卑心理,往往不敢開口說,故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突破心理防線,勇于表達自己。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回答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小組討論環節,讓學生之間運用英語進行分組討論,可以讓學生通過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friendship”這一單元時便可以將班上的學生分為十個小組,每一個小組針對friendship這一主題進行探究,然后每一組選取一個代表上臺運用英語進行匯報。
四、設置特色活動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除了通過在課堂中增加互動環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語水平,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特色活動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設計特色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特色活動時,需要注意的便是所設計的特色活動最好與近期所教學的知識點有關,這樣便可以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其次便是所設的活動主題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者特征以及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對于農村的學生而言,教師若布置一個調研外國友人對中國習俗的看法這一特色活動,明顯不符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在生活中很難接觸到外國友人,更別說對其進行采訪。特色活動屬于綜合性的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其完成難度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特色活動。通過小組寫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團結互助能力以及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
五、結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主要有以下幾種,教師可以通過每天督促學生進行聽力訓練以及將聽力訓練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英語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通過增加課堂互動環節以及設計特色活動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能力。聽說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需掌握且熟練運用的一種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以上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時要學會將兩種教學策略進行整合。通過整合聽力訓練與口語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當然教師在使用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時,一定要將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風格以及心理特征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策略進行相應的調整,為學生創設一個合理舒適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熊紅川.例談偏遠少數民族高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有效培養[J].家教世界,2013,(16):132-133.
[2]張晶華.創設語言情境寓素質教育于英語語言教學之中———淺談如何提高學生聽說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1,(01).
[3]吳元斌.信息技術與農村高中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研究[J].軟件,2016,(05).
作者:潘曉榮 單位:山東省墾利第二中學
第五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質量的提升應該以學習積極性、教學模式和教學用的創新為根本。本文主要從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優化和英語語言實踐能力提升等多個角度,探討了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途徑,為高校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育奠定基礎。
關鍵詞:教學質量;誦讀;能動性
一、引言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和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和外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也帶動了中國對外交流活動的增多,而英語作為全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語種也凸顯了其重要的作用。高校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它側重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英語學習,而有效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要素
第一,步入高校殿堂的大學生都已經接受了十幾年的英語專業學習,他們的英語基礎知識已經非常扎實,英語學習模式已經非常鞏固,而經歷了三年高中枯燥生涯,步入高校校門的大學生很難從公共英語學習中提起足夠的興趣,這就導致大學生對于英語課程所設置的精讀、泛讀和聽力三個部分都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而大學生松散的授課模式對于學生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很多時候學生都在吃高中老本,英語課堂聽一聽,重點畫一畫,考試前背一背。因此,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必須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入手,保證所采取的措施都能圍繞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方面入手。第二,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還是沿襲自己的學習經驗,強調通過反復誦讀和重復記憶來加強學習體會,很多素質教育的教學手段或者束之高閣,或者只是在課堂上播放展示,缺乏足夠的溝通交流。此外,高校的英語教學屬于公共課程而不是專業課程,學生大多是為了完成學分而報名學習,這使得在很多高校師生中普遍存在著“六十分萬歲”的學習理念,將所有的學習內容都指向了期末考試和大學四、六級考試,高校英語教學成了應試教育的考試技巧研究,脫離了高校開設英語教學的初衷,導致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都不能有效開展。第三,高校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大學生深入學習英語這門語言課程,有效掌握英語詞匯、語句和語法,調動學生掌握足夠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才能真正有效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然而,在當今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很大精力集中于“教”這個層面上,往往忽視了英語的“學”和“用”這兩個層面的創新和提升,導致很多大學生的英語成了“啞巴英語”,或者成了“高分低能”,大多數大學生都忽略了運用和交流這個環節,而口語化交流成了很多大學生英語學習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中,應該著重加強對于大學生運用和交流環節的提升。
三、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第一,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將教學目標劃分為:英語知識與交流技能、思維方法與學習策略、外國文化與社會價值觀三個層面,突出強調大學生個人學習目標、課程整體目標,尤其是突出英語工具學科的應用和社交文化層面的統一。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知識講解和復習鞏固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側重提升大學英語課程的工具特性,熟練采用多媒體課件、微課課件、可汗學堂等優秀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熟練運用各種教學工具來做到教學目標的有效分解,針對教學任務來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控或者教師的協助調控。此外,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目標、整個學期的分階段目標藍圖做成卡片擺放在顯眼位置,幫助大學生根據目標藍圖規劃自身的學習進度,保證目標策略能夠保質保量完成。第二,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人人參與備課、教學模塊整合優化、教學道具裝備等多種措施來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內容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首先,教師可以采用人人參與備課的形式。在英語教學課程開始前,教師應該把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課件、教學測試題上傳到公共網絡平臺,組織大學生集體備課,交流研討,實現每個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心中有數。其次,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每個教學模塊,設計好課程教學流程,通過板書設計、教學道具和教科書配套資源來實現教學模塊的整合優化,將教學質量通過扎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來實現提升。最后,教師應該熟了掌握多媒體技術、電腦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在課前準備好卡片、多媒體課件、實物或者影音文件等教學道具,提高課堂教學魅力,增強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層次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檢驗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一塊試金石。教師在開展高校英語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改革中,需要認真遵循“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這個教學原則,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實現教學理論和學習實踐的深刻統一。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入角色扮演、情景演練、互動游戲等教學場景,引導大學生個人或者組團參與到英語對話或者故事表演中來,保證大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此外,高校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學生社團這個教學利器,組織學生加入英語學習社團,積極組織大家開展英語社團活動,可以和外國人、外企員工等開展聯誼活動,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英語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際間企業合作的加劇,對于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高校英語教師必須深入理解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核心要素,采取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英語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賀全林.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探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2).
[2]王欣欣.“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9).
作者:韓琦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第六篇: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借助詞塊來更好地引導學習者進行語言結構的整體認知,從而為今后的學習與提升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是教學過程當中所需要關注的一個主要方向。
關鍵詞:詞塊教學;高中英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語言要素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詞匯以及相關語法條目的認知層面更是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因此,本文從詞塊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出發,探討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思路與路徑,對于助力今后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及方法的改進有著一定的現實借鑒價值和意義。
一、詞塊教學的內涵
在學術領域,圍繞詞塊教學的內涵并沒有形成較為廣泛的共識。從其理論的基礎來看,詞塊教學主要來源于認知心理學中的認知圖式。也就是指,在個體進行語言認知的過程當中,并不是簡單地進行語言或者相關信息的輸入,而是涵蓋了各種符號以及信息的再加工。經過這一系列的加工之后,所產生的相關的邏輯認知結構則成為其展開后續的語言認知與學習活動的基礎。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詞塊教學強調的是知識的整體性的認知,通過各個信息與知識要素之間的銜接與互動,將相應的知識盡快地向個體的語言應用能力轉化。
二、高中英語教學實施詞塊教學的意義
上文簡要探討了詞塊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與特點,從整體上來看,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開展詞塊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層面的意義。首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詞塊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學習者對相關的學習對象進行相應的認知,還需要從自身的認知思維特點出發,來對所認知的對象進行抽象的思維與邏輯加工。在這種主動思維構建的過程中,相應的認知能力也會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其次,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無論在何種層面的認知過程中,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永遠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進行詞塊教學實施的過程當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認知與掌握,教師與學生之間會展開一系列的教學互動活動。其中就包括相關游戲與教學活動的開展。借助這種深層次的互動,高中生進行英語學習的興趣與動力也會得到一定水平的提升,這一點所具有的價值將會在今后的高中英語教學中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最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測試中,其測試的方式與對象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語言認知以及具體的應用能力。如果借助傳統的較為被動的英語學習方法,其整體的學習效果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詞塊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一些不足。通過科學方法的引導以及高中英語學習者的主觀努力,最終助力學生在高中英語測試的過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與表現。
三、詞塊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如何更好地在高中英語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來進行詞塊教學的科學應用。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層面來對其具體的實施策略進行分析。首先,要注重師資力量的強化。實施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自身在認知層面獲得相應水平的提升。因此,學校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通過相應的方式與平臺來提升所在學校的高中英語教師對詞塊教學的理念以及實施的思路層面有一個相對比較清晰的認知與學習,從而為今后高中英語詞塊教學的開展與實施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其次,要注重良好的學習環境的構建。英語學習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有著很大的相通之處,一方面,需要借助學習者自身的積極努力,也就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在環境層面進行相應的構建,通過這種構建來為學習者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供相應的外部助力。只有這兩種力量之間進行有機的統一,詞塊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才會更好地達到預期。最后,要將詞塊的學習與能力的提升進行統一。語言的學習需要建立在相關的語言要素的基礎之上,但是,這種認知僅僅是基礎,其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能力。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應用詞塊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不要走入誤區與極端,應該在兩者之間建立一個橋梁與紐帶。因此,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從對象,材料以及具體的引導方法等層面來進行相應的改進與提升。只有不斷地進行多樣性的設計與實施,其所要達到的效果才會不斷地朝向理想的方向來發展。總之,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開展過程當中,如何進行相應的改進與提升來促進這一模式實現更大的發展將會是今后這一模式獲得發展的主要方向。
四、結語
高中英語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體系實施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分析了詞塊教學的基本內涵以及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思路,希望對今后的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一書.提高詞塊意識的英語教學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8).
[2]程菁華.培養詞塊學習和運用意識,提高學生寫作水平[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5).
[3]唐琳菲.基于詞塊理論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探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5).
作者:王倩 單位: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