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預算管理在企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代企業日益強調內部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性,全面預算管理就是內控控制的重要工具,它是對人才、信息以及資金等企業經營要素進行的有效整合,反映企業在一定經營時期的目標。本文從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作用出發,論述了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操作流程和這一工具在企業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內涵;流程;對策
引言
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企業的外部管理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企業的內部管理與控制是決定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全面預算管理是影響內部管理與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全面預算管理這一工具最早出現在美國制造業,包括通用在內的美國著名企業先后引進了這一管理法。它可以高效整合企業所擁有的人才、信息等資源和企業戰略,達到資源最小化浪費、企業效益實現最大化、企業戰略妥善實現的目標。
一、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1.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與特點
全面預算管理包含了預算編制、執行與考核三個階段,它反映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的目標、量化一系列經濟指標,對經營活動、財務活動做出了總的預算。相比傳統的預算管理方式,它具有以下特點:(1)長期性。全面預算管理能夠促進企業總體長遠目標的實現。預算制定和在執行過程中進行的調整,都必須圍繞企業長期目標的實現,不能為了某一短期的經濟效益而放棄了長期效益。(2)首要性。全面預算管理是決定企業管理質量的首要因素。預算的制定過程是分解預算目標的過程,預算的考核過程則是把執行結果與最初目標進行比較,以此作為獎懲依據。由此可以看出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3)整體性。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系統,不是一個單獨的要素,它所針對的是企業總體的預算。
2.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預算管理具有四大作用:(1)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實現企業人財物所有資源的高效整合,能夠進一步提升總體經濟效益,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戰略目標。(2)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有效預測并規避未來的潛在風險,使得企業平穩發展,同時還能夠為業績考評提供重要的依據。(3)可以提升企業內部管理的效率,減少企業內部消耗,并增加企業的持續競爭力。(4)可以解決企業預算控制問題,幫助企業實現預算控制的目標,是企業企業長期目標的實現的基礎。
二、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步驟
1.建立預算管理的部門和指標體系
為了在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方便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及時向企業決策者傳遞重要信息,建立高效的預算管理部門是非常必要的。預算管理部門中可以設立最終決策中心,用來統一領導預算目標確定、預算制定以及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從而確保預算機制運轉高效。依據全面預算的分類,預算指標可以劃分為:財務、業務以及資本預算指標。財務預算指標,就是指全面評估企業投資方案,包括資本支出和籌集兩部分預算,詳細的指標有成本率以及收益率等。業務預算指標,就是指評價生產經營方面的活動,詳細指標包括收入、利潤率等。資本預算指標,就是指對三大表進行預計,包括現金流量、資產負債以及損益表。
2.選擇編制的方法
預算的方法可以劃分為兩類:靜態和動態預算。如果不去考慮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所發生的各要素的變化,然后制定預算,就是遵循靜態預算的方法;相反,動態預算則將生產經營過程所發生的變化因素考慮到制定預算的過程,包括彈性預算、零基預算、滾動預算等。每種預算編制的方法都有它的優點和短處,如何去選擇預算方法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選擇,既可以選擇單一的方法也可以結合多種方法進行使用。
3.預算的執行與考評
通過預算制定的企業戰略,要通過科學具體的步驟才能保證預算被正確執行。企業需要制定輔助預算方案實施的約束和激勵辦法,依據預算方案的執行效率和結果實施獎懲,從而保證預算計劃的順利推行。此外,預算方案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出現不適應各部門的實際發展情況,需要對資源的分配進行再次或多次協調。如果協調資源分配的操作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針對預算方案進行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注意控制,使之有益于預算目標的達成并且不與企業總體戰略脫節。預算考評就是把執行結果和最初指標進行比較,得出考評結果和報告,總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足,以備之后改進。考評的結果直接部門績效和獎勵掛鉤,用以激勵部門人員努力達成乃至超越期望目標。至于考評周期,可以一年兩次再加上年終考核,當然,這個周期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進行調整。
三、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代企業在應用全面預算管理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卻仍然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問題:(1)不能夠對全面預算管理形成正確認識。在引入全面預算管理的現代企業中,有很大比例的企業沒有引入“全面”的概念,有的只重視預算的編制,有的只重視預算的執行,還有的只重視預算的考評。很多企業的預算目標沒有中基層員工的參與,只是高層領導制定執行的,制定預算目標的基層員工沒有身在其中,在執行的過程中的責任感的參與感不強,影響了預算的準備執行。(2)沒有以市場環境為導向進行預算編制。不充分分析調查市場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是許多現代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的時候容易犯的錯誤。也就是不以市場大環境為準繩來制定預算,一味地把生產當作預算的重中之重,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生產量與市場需求量脫節,造成虧損。(3)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不重視控制。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包含三個環節的過程,不是單獨一個環節,不能只重視某一環節而忽視其他的環節,但是許多企業恰恰犯了這個錯誤,諸如不對預算執行進行控制。舉個例子,企業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不進行差異分析和糾偏活動,或者不能夠及時進行這項活動,從而導致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與預算目標漸行漸遠。(4)沒有認清預算的巨大激勵效用。預算管理的效果與員工的積極性息息相關,企業必須認識到這一點,無論是預算目標的確定還是執行到最后的考核環節,都與員工密不可分。但是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在預算編制的環節員工幾乎零參與,這無疑對員工積極性是個打擊,而在預算考核的環節,不論部門和員工在執行環節做得如何,都不進行獎懲,最后必然會讓優秀的部門和員工失去激情。(5)不能夠明晰各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權利和責任。有些企業為了所謂的方便,不愿意專門成立預算管理部門,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每個部門都想在預算編制時為自己謀求最大化資源分配,甚至為了爭取更多的資源分配互不相讓,這便使得全面預算管理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2.優化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的對策研究
盡管存在上述問題,但是解決辦法并不是沒有,現代企業可以從以下角度解決困難:(1)各部門必須增強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聚焦于“全面”,為了讓各部門的人員加強認識,必須建立適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環境,并且加強對于關鍵員工的培訓工作,尤其是負責預算編制、執行和考核的人員。只有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才能夠有效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2)必須改進成本核算的方法。如果企業財務部門想獲得準確及時的會計核算結果,就必須提升會計核算的方法,改進會計核算有如下幾種方法:①要選擇一種合適企業自身特點的方法;然后組合兩種以上的會計核算方法;最后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生產經營的變化再及時改進。②關注預算的執行過程。預算方案通過執行才能實現,若想做好執行預算工作,需要遵照以下步驟:第一,做好預算管理的準備工作包括收集必要信息以及培訓人員;第二,依據企業自身發展特點選擇合適有效的編制方法;第三全過程監控預算方案的執行進展,一旦出現較大偏差,及時糾正。③專門建立負責預算管理的部門。這就類似于矩陣組織的結構。如果缺少預算管理部門就會造成各部門之間為爭奪資源分配而互不相讓、破壞公司團結氛圍的局面。建立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之后可以與其他部門之間形成有效的合作關系。有了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就能夠有效避免各部門之間爭奪資源分配、互補合作的不利局面,并且還能對其他部門和員工形成有效約束,使得每個部門和員工都能夠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確保了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進展。(3)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合理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取得預期結果,保證執行效率。全年預算管理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協調工作需要有一定地激勵機制才能調動各部分的積極性。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物質激勵與物質獎勵有關,包括績效、福利等方面。精神激勵是指榮譽表彰、鼓勵等方面。(4)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全面預算管理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監督,才能保證預算目標得以按照計劃實現。根據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預算目標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在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預算目標需要按照計劃逐步實現,在計劃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結果誤差。監督機制不僅需要分析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環境問題,還需要糾正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因人為因素或客觀因素造成的執行誤差。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的重要工具,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分配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現代企業不僅需要引進全面預算管理這一“經濟憲法”,而且還要把它與企業的戰略目標有效結合起來,使得這一工具既能幫助企業控制內部成本,還能有益于企業長遠目標的達成。此外,企業還必須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注意避免走彎路,解決本文論述的常見問題,從而發揮這一工具的最大效用。
參考文獻:
[1]張慧.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學習,2017(22):87.
[2]王瑛.淺析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6(31):39-40.
[3]吳蕾蕾.淺析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J].當代會計,2015(7):37-38.
[4]李美菲.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6):193.
[5]張麗華.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J].商業經濟,2010(7):59-60.
作者:繆文靜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