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技術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作物生長的載體主要是土壤,而在其生長期間要確保持續供應養分,這就對土壤提出一定的肥力要求。因而為確保農作物綠色、健康,應遵循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原則,探索合理有效的培肥技術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真正實現有機農業種植。
關鍵詞:有機農業;農業種植;土壤培肥
1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的原則
第一,結合生物培肥、人工培肥的原則。前者可通過種植豆科、多年生牧草、綠肥等農作物培肥地力,成本低,沒有污染;后者是在土壤里施入有機肥料、無機肥料,雖然成本較高,但速度快、效力大。在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中只有結合使用這兩種技術,才能事半功倍。第二,長短結合、主次分明的原則。在農業種植制度中,需先明確需肥多、高產量和高效益的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需求,在施肥時考慮肥效差異和灌溉、耕作等多樣化要求,以慢效肥為底肥,適宜早施、深施;以快效肥為追施肥,適宜及時施、淺施;如果是干旱地塊要基于實際情況適量適時施肥,能灌溉的地塊應高水高肥。第三,大力培肥中低產田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加大土壤施肥量,農作物產量也會增加,但效益報酬卻遞減,所以要注重培肥中低產田,提高農作物增產效益。
2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技術措施
2.1科學合理地耕作
一方面,科學使用耕作方式,在有機農業種植中安排好農作物的布局,以便維持、提高土壤的肥力。例如豆科植物根瘤就是提高土壤肥力的典型,它能固定空氣里的氮,成為氮源,在植物成熟之后地下保存根瘤菌固定的氮,培肥土壤。使用豆科植物輪作方式,就能有效利用根瘤菌,改善土壤有機物。另一方面,選擇合理的耕作技術,協調土層、肥料、水分、空氣等,改善土壤狀況,優化有機農作物的生長環境[1]。例如合理疏松土壤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生長,高效使用有機肥料;合理耕作能確保農作物生長空間足夠大、土壤肥力充足;合理灌溉能保證按照農作物生長情況決定需水量,促使有機肥發揮作用。
2.2根據有機肥特性施肥
有機肥是組成有機農業種植的重要部分,具有安全和高效的特征。有機肥成分不同,適用的農作物也不同,所以在施肥環節應合理選擇有機肥及其營養成分,提高農作物產量、質量。這就需要種植者合理選擇肥料。在化學肥料中,含有各種營養元素的量是非常清楚的,使用時可以對比例、數量等進行控制;有機肥則涉及復雜的營養成分,大部分農業生產者對養分含量的理解不足,很難把控其用量,也難以基于農作物需求施肥。所以必須了解有機肥中各種營養元素成分及其含量,通常可從農業經濟技術手冊或肥料手冊中查找。例如在土壤培肥計劃的制訂環節,務必要確定氮、磷、鉀等肥源的含量及其當季利用率,一般是20%~40%,還有農作物養分需求。有機肥的含氮量往往較低、含鉀量較高,但氮素需求量最大,所以計算有機肥使用量時應從農作物的需氮量著手,氮量足夠磷和鉀就不會少,如果農作物喜磷、喜鉀,就可補充適量草木灰或骨粉。
2.3根據農作物種植規律培肥
農作物對養分的比例及需求量不同,施肥時要按照農作物的需求區別對待,掌握施肥時機,適應農作物生長規律。在有機農作物的生長中,營養臨界期、營養最大效率期非常關鍵[2]。前者以農作物生長初期為主,此時土壤中缺少礦物質營養會阻礙有機農作物生長,難補救,應在播種階段或者移栽初期施好基肥;后者以農作物生長的中期為主,例如以果實或者種子為經濟器官的農作物的營養最大效率期就是開花結果期,需要大量肥料,前期基肥礦化的營養物質大量損耗,應及時施入適量速效有機肥,補充礦化營養物質,通過種肥與追肥結合的方式滿足農作物在各個階段的養分需求,確保其旺盛生長。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是非常復雜的農業技術,需要根據有機農業種植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不僅要科學合理地耕作,更要根據有機肥和土壤的特性施肥,同時按照農作物種植規律培肥,促使土壤肥力達到有機農業生產的要求,減少施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確保更好地進行有機農業種植,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費國玲.有機種植農業的土壤培肥技術探究[J].種子科技,2018(04):77+79.
[2]楊麗,黃東素.有機農業種植中土壤培肥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7(12):81-82.
作者:祝俊英 單位: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