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閱讀教學中重點段的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全社會范圍內,閱讀各種書籍刊物是人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閱讀是一個人養成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咱們可以領受人家的經驗,直接接觸人家的心情。”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它的目的是教學生會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應當以使學生豐富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養成獨立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具體目標。
1新課程標準為閱讀教學指路引航
伴隨著世界范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為閱讀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閱讀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領悟、欣賞、評價的能力,因此,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就從三方面闡述閱讀教學的相關問題:
1.1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充分尊重學生鮮活的生命存在,必須尊重學生個體獨特感受和差異性。教師絕不能代替學生在閱讀中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做到:
1.1.1充分閱讀,感悟文本。“一事全知勝于萬事半知。”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達到書與我化,我與書化,書為我用。在閱讀教學中要先讀后教,給學生充裕的誦讀時間,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讓學生在讀書中有所感悟和思考,達到以讀悟義,以讀悟情,以讀悟理。教師在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復述、默讀以及略讀、瀏覽、精讀,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就是讀者和文本相互對話的過程。
1.1.2討論質疑,激活思維。常言到:“真理愈辯則明”,“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適度地設置問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激發學生獨見、新見、創見,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認識事物的全面性、深刻性。注意在討論中,教師不要扼殺學生的見解,可適時的做簡短的小結,明確面臨的問題。
1.1.3咀嚼欣賞,領悟意蘊。新的語文教材有大量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從遣詞造句、從謀篇布局、創作作品形象、作品意蘊等,都值得學生咀嚼。這就需要做到:
(1)“嚼”出文眼。來把握住文章內容主旨。
(2)“嚼”出文脈。在閱讀過程中要弄清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結構特點,意義、關系、表達形式和作用。
(3)“嚼”出內蘊。內容含蓄的讀物,需要老師誘導學生由表及里,又淺入深去體會。
1.1.4聯想想象,拓展延伸。閱讀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中學生說話、看問題的深淺、角度和方式不可能全然一樣,教師便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質疑、想象中培養創造想象力。
1.1.5以情激趣,創設氛圍。郭沫若說過“為情造文”,古人也有所謂“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閱讀教學就是“披文”,師生的教學活動就是一種“披文”活動。而披文以入情,要調動學生相應的情感,首先要有教師的情感滲入。
1.2閱讀教學的學法指導:
語文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應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1.2.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發現疑難問題。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發現疑難,提出問題,改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前預習主要包括:
(1)解決生字詞,掃清障礙。
(2)反復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有整體把握。
(3)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4)標注出不能理解的詞句及疑難之處。
1.2.2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探索、質疑、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人。
(1)指導學生充分閱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2)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不斷引導學生發問,并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激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著眼學生交流探究的過程。
1.2.3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這是學生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將所學知識運用實際,自覺靈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鞏固記憶的過程。
1.2.4督促學生開拓學習空間。學生不能局限于課堂及書本知識,還應該積極開拓學習空間。閱讀課外書籍,做一定的課外作業,參加社會調查,組織參觀訪問等方式都是開拓學習空間的有效途徑。
1.3閱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了閱讀教學應注意的事項。
(1)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要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
(3)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
(4)實現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還要注意培養語感,注重積累。這包括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擴大閱讀面。二是積累各種語言材料、加強背誦的要求。
2.1起到“一線串珠”的作用。
錢夢龍先生曾講:“盡力找到一根可以把許多知識的‘散珠’串聯起來的‘線’,使教學過程顯得‘形散而神不散’,使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的認識。”這就明顯看出了重點段的教學作用。教師針對教材特點提出一個中心問題,學生針對此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閱讀。
2.2提高閱讀能力的作用。
重點段的部分需要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方法反復閱讀。尤其是朗讀能力和精讀能力的提高,朗讀能力的目標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精讀能力的目標是“理清思路,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如果運用恰當的重點段教學方法,這些目標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2.3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
一篇課文的重點段是文本的精粹部分,包括一些主要的表達方式、修辭方法和優美字詞句等。如果能充分的學習、領悟,能非常有效的提高寫作能力;也能完成《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寫作能力提出的要求,那就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實施教學的流程中,發現學生感興趣而且具有價值的東西時,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要大膽地因勢利導,打破計劃,不囿于教學預設的束縛,有效地運用重點段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尋找教學火花,撞擊震撼心靈的閃光點,以引起學生發現問題的興奮和交流的快樂,把學生的靈動真正呈現出來。我們的教學才能充滿智慧、充滿情趣、充滿創新,才能更精彩。
作者:秦培蘭 單位:山東省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