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年級音樂活動中兒童角色扮演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指導學生感受音樂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引導孩子去把握作品的情感,為孩子們在角色扮演時對作品中體驗角色情感和扮演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感悟音樂形象;維持扮演興趣;提高扮演能力
一、感悟音樂作品內容,奠定扮演基礎
欣賞與扮演的實質是感受與表達。兒童只有在對作品情節、角色充分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演繹作品。因此我們首先幫助孩子感悟作品,通過欣賞梳理故事情節,明確角色,分析角色形象以及體驗角色演唱、動作。在理解作品時主要以兒童自主感受音樂情緒為主,教師梳理為輔。在體驗角色形象時,則主要引導聽賞、演唱和模仿角色動作為主。因此,老師們會關注以下幾點:
1.老師提前研讀作品
在組織孩子欣賞前,老師們就作品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討論確定圍繞內容需要組織哪些活動?需要哪些道具?怎么做?做到心中有底。一般緊扣內容預設一到二課時的活動,主要有“聽賞”、“準備道具”、“扮演”等活動。如我們進行過的《三只小豬》的欣賞活動:《三只小豬》(1次欣賞活動);《三只小豬》(美工:制作背景、道具、頭飾);《三只小豬》(綜合表演:角色扮演)。
2.兒童課前課后親作品
活動前,我們將音樂作品提前設置成校園每周一歌,引導兒童利用餐后課間欣賞,對角色、情節有大致的了解。而在欣賞后,我們繼續會將作品通過家校溝通軟件“曉黑板”發送給家長。孩子對音樂作品有感知后,會更愿意去模仿其中的動作和哼唱主題旋律等,為角色扮演奠定基礎。
3.師生共賞音樂作品
師生共賞主要是幫助孩子熟悉作品旋律、梳理情節、學習動作、分析角色形象等。我們的角色扮演側重于讓兒童通過自主欣賞、傾聽梳理情節,創設多元情景,如問題情境、小游戲、片段匯演等方式學習主題音樂、動作、體驗情感。(如剛才的《三只小豬》,首先是自主欣賞、梳理情節,學習表演三只小豬的主題音樂。接著細致欣賞加深了解和感受,主題音樂雖然沒有語言,但在完整欣賞之后的重點引導則讓我們從細節中體驗三只小豬和大灰狼不同的人物特征和動作表情、揣摩它們的心理,讓孩子們體驗三只小豬從知足——驚慌——勝利的情感變化過程。而角色的演唱、動作、心理情感是扮演的重點,需要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重點引導。
二、參與道具準備,維持扮演興趣
對音樂中角色的梳理所需場景和道具的確定是角色扮演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對角色的物化能讓兒童明確角色,維持對角色的興趣,使兒童更好地扮演角色。而孩子親自參與準備,則更能讓兒童有親切感。因此道具的準備、制作過程我們均充分尊重兒童的意見,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并在老師的協助下,完成討論、準備、運用等環節。在準備道具中我們首先做到:
1.道具確定——尊重為本
尊重孩子的意向。小學低年級兒童喜歡自己制作的道具,也喜歡按照自己的意愿擺弄道具。于是扮演前我們會鼓勵孩子根據故事內容展開熱烈的討論,商量扮演所需的道具。如在討論《兩只懶烏鴉》的道具時,孩子們說“老師,我們需要做一些動物的頭飾。”“還可以用凳子當成大樹等等來做背景?!薄白灾拼驌魳菲骺梢詾楦枨樽唷!薄按驌魳菲鬟€可以模仿風聲、雨聲等等”,這些就成了孩子扮演的道具。
2.道具運用——富有創意
道具的合理運用是對兒童角色扮演有著支持性作用,選擇什么樣的道具,要根據扮演的實際需要而定。經過多年的實踐,孩子扮演經驗較為豐富,能非常有目的地選擇所需要的道具。扮演中,孩子們會靈活應變、就地取材,尋找方便、快捷的替代品,讓扮演活動能及時、順利地開展。或者根據需要將各種道具進行組合、混搭,豐富故事情境,讓情節更為生動。
三、運用適合策略,提高扮演能力
角色扮演激活了音樂的本質,使靜態的音樂在“角色扮演”中被賦予新的生命力,成為動態的立體語言。在扮演中兒童能享受生動的音樂形象,引起他們的共鳴,進而品出真摯的情感、精彩的細節、所帶來的情感體驗。這就需要老師在兒童意愿選擇角色的基礎上,通過對兒童活動的關心、觀察、支持、幫助,采用材料的暗示、師生、生生的互動等多元指導的策略來實現。
1.尊重個體差異
在角色分配時我們充分根據兒童的意愿,有的孩子善于表演,喜歡做主角;有的孩子比較內向、膽小,愿意選擇做配角。但是我們從來不會親主角、疏配角,既重視主角,也重視配角,讓配角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激發他們扮演的激情。我們發現,幾輪角色扮演下來,那些平時比較膽小不善表現自己的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
2.鼓勵多元體驗
我們鼓勵兒童進行多元嘗試,體驗扮演不同角色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如《大鹿》中的角色比較多,表演時有的孩子可能第一次演小兔子,第二次我們就鼓勵兒童演大鹿或者老狼等。同時,我們還鼓勵那些比較膽小的孩子去嘗試做主角,讓他們體驗成功感,從而讓他們逐漸建立起自信。
3.在小組練習中提高扮演能力
小組扮演使兒童有更多的機會人人參與,自主結伴、分配角色、大膽表現。而教師以觀察者的身份出現,深入觀察,對活動進程全面把握,了解兒童參與活動的態度、扮演過程中的表現情況,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一年級《龜兔賽跑》分組扮演時,根據兒童的扮演情況不斷給予技術、道具、經驗方面的指導。
4.在評價中完善扮演過程
評價在兒童的角色扮演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能讓兒童不斷完善、提高扮演的能力。是對角色的再認識、再完善的過程。表揚、認可是對孩子扮演的最好肯定,而指出不足則能讓孩子的扮演能力獲得提升,也有助于老師發現問題及時有針對性的再次進行指導。我們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共同探討扮演中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在激發孩子扮演興趣的同時引導幼兒完善扮演,促進兒童富有個性的扮演,使角色扮演走向深入。對于老師來說,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不斷完善經驗、提升研究的能力。激發老師們智慧的火花。當然在扮演的過程中我們還存在不足和困惑的地方,將在以后的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提升,使我們的研究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同時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作者:王優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星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