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碎片化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碎片化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當前信息碎片化在傳播平臺和傳播內容上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大學生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控制能力和運用能力方面表現出嚴重不足。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專業課程教學,構建有效的評價機制,從而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體系,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
關鍵詞:信息碎片化;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一、信息碎片化的內涵
從“碎片化”的字面意可解釋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分裂為諸多小個體,對于信息碎片化的具體解釋為完整的信息通過媒體介質的編輯和傳播而形成一種零碎、散狀的描述形式,使得信息、受眾和媒體出現細分化現象[2]。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信息傳播平臺的碎片化
在互聯網平臺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軟件不斷涌現出來,例如微博、微信、今日頭條、QQ空間、百度貼吧、校園論壇等。人們在這些平臺上獲取信息的同時,還可以自由地表達自我和分享生活,和網絡上的其他人開展互動交流。各種不同的網絡平臺向人們傳播著不同的信息,也對應著人們不同的需求。人們的需求和時展緊密相關,當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們的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網絡平臺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會衍生出更多的個性化產品,從而使得信息平臺呈現出碎片化。
(二)信息受眾閱讀的碎片化
在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社會,人們時刻都會面對大量信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在不斷加快,人們的時間和精力也有限,他們不可能像閱讀報刊那樣集中所有注意力來獲取信息。對于日常的海量信息,人們都會有選擇性的去閱讀,且在信息的閱讀上都是快速瀏覽,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來停留。網絡信息在不斷及時更新,人們想要掌握當前發生的重要信息,其閱讀方式也得隨著改變,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片刻快速閱讀,因而使得人們閱讀呈現出碎片化趨勢。
(三)信息傳播內容的碎片化
在網絡信息時代,信息傳播內容比較簡短,不用大量的篇幅對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結尾進行描述,這使得內容不具有完整性而呈現碎片化。信息傳播內容復雜多樣,每個人都可以利用互聯網自由地記錄與分享信息,這些信息紛繁雜亂地分布著,屬于網絡信息中一個小小的碎片信息,通過碎片信息的大量積累和疊加而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碎片信息網絡系統。這些碎片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呈現的是一種非線性的裂變傳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信息傳播會越來越快,傳播范圍也會更廣,信息內容在傳播時會經過人們再次編輯轉載而發生異變,形成新的信息。
(四)信息傳播主體的碎片化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更樂于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態度,網絡給予了他們更多的媒體話語權,傳播主體的地位被打破,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絡信息傳播的主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是信息的者,也可以是消息的接受者,這種開放式的傳播結構使得信息朝扁平化發展,傳播主體呈碎片化分布,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可以加入到傳播主體這一行列。
二、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內涵與組成
(一)媒介素養的內涵
1933年,英國學者利偉斯和湯普森在《文化與環境:培養批評的意識》中最早提出媒介素養的概念。文中對媒介素養做了相關闡釋并指出,要不斷提高社會成員的媒介素養,以抵抗大眾傳媒流行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更好地維護其精英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各種信息媒體層出不窮,媒介素養也在不斷地延伸,其內涵也更加豐富。各個學者對于媒介素養有著不同的定義表達,但大體上對于媒介素養有著一個共同的認識,媒介素養就是公眾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3]。當社會成員擁有這種能力時,他們就能對各種媒介信息進行有效處理,并從中獲得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從而讓自己在信息社會中可以更好地生活。
(二)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組成
前面已經對媒介素養的內涵進行了概述,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組成則是指大學生可以正確使用各種媒介,對媒介信息的價值意義有自己的判斷,并能有效利用各種媒介的能力[4]。在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組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媒介認知能力。媒介認知能力就是大學生可以全面認識媒介,了解媒介的相關基礎知識,懂得正確使用媒介的技能,熟悉媒介的道德行為規范,清楚媒介的信息傳播模式。媒介認知是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媒介素養。媒介認知要求大學生嚴格遵守相應的媒介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媒介行為,不傳播各種虛假垃圾信息,提高自身的媒介道德意識,有效利用媒介來服務自身、他人、集體和社會的發展,這也是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2.媒介解讀能力。媒介解讀能力就是大學生對于媒介信息應該進行批判地接受。媒介解讀要求大學生可以客觀公正地看待媒介的特性,對媒介信息的意義作出合理準確的價值分析,并對一些不合時宜的信息進行及時處理。這些對大學生的媒介識別和選擇能力作出了較高的要求,使他們能在復雜多樣的媒介中作出正確選擇,快速地搜尋到對自己有益的媒介信息。3.媒介運用能力。媒介運用能力就是大學生在全面認識媒介的基礎上,能夠從媒介信息中快速尋找到有利于自身學習和生活的有用信息,并運用媒介使自己不斷成長。媒介給予了大學生一個很好的成長學習平臺,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媒介來認識新事物和新知識,并根據自己的成長需求有效運用媒介展開創造性學習,在媒介學習中不斷地發展與完善自己。
三、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學生對于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尚不足
隨著網絡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不良信息經過媒介的多次傳播之后,會讓人產生一種亦假亦真的效果,從而給人們造成巨大的困惑。當前大學生的思維辨別能力還不太成熟,他們對于媒介打造的“擬態世界”和客觀現實世界難以區分,有時會把媒介視野所營造的“擬態世界”看作是客觀事實存在,從而被虛擬的假象所蒙蔽。根據調查顯示,有80%以上的學生不會對信息的真偽展開辨別分析,僅有不足20%的學生會對信息進行認真的過濾分析[5]。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還不夠,因此,當一些虛假垃圾信息涌入大學生的眼睛時,他們難以辨別其中的真假而接受此信息,從而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產生嚴重沖擊。很多大學生對媒介信息保持著很高的信任度,他們會經常瀏覽媒介信息并從中來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但對于媒體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他們卻很少進行思考和分析判斷。
(二)大學生對于媒介信息的自控能力還較弱
在信息時代,大學生會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會深深地吸引他們,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大學生可能就會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媒介平臺營造了一個信息傳播的廣闊空間,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歡,他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過度地沉迷于媒介信息。根據調查顯示,有92.35%的大學生在上課途中會悄悄地利用媒介瀏覽其他信息[5]。很多大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在上課過程中使用媒介來瀏覽其他信息,這會嚴重影響到自己的學習。豐富多彩的媒介信息和枯燥乏味的課程學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多大學生管控不住自己而去媒介信息中尋找碎片化知識。
(三)大學生有效運用媒介的能力還不強
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高效獲取自己所需信息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大學生應該熟知媒介信息的特性和傳播規律,充分利用媒介平臺獲取有效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識信息儲備,借助媒介信息來不斷地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創新發展。從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來看,他們很多時候對于信息都是被動地接受,對這些被動接受的信息也不會進行理性的判斷和思考。有調查顯示,大學生運用媒介的主要目的為獲取信息,其次是交流互動和娛樂八卦,最后才是專業學習。這從側面反映出了大學生運用媒介的娛樂性,很少將媒介作為學習平臺來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
四、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
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就是培養大學生對媒介的認知,媒介信息的處理,媒介真假的識別和媒介的道德法律意識[6]159-160。在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要科學構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引導大學生正確規范地使用媒介,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水平。
(一)加強高校媒介素養教師隊伍的建設
媒介素養教師隊伍負責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學質量。媒介素養教育涉及到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所以教師不僅要懂得新聞學和傳播學媒介素養的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了解教育學和社會學相關的基礎知識。在信息碎片化時代,高校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媒介素養教師隊伍的業務培訓和技能培養,提高教師的媒介素養水平,增強他們對于媒介信息的特性、功能和傳播的認識,從而打造一支高標準的專業化教師隊伍。高校只有擁有良好的媒介素養教師隊伍,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給予大學生高質量的專業化教育,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媒介信息,從而提升他們的媒介素養水平。
(二)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學課程
媒介素養是信息碎片化時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大學教學課程體系是時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些發達國家很早就進行了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試點,并在日常大學的教學課程中開展了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當前,高校應該盡快完善大學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教學要求,安排不同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內容,讓大學生對媒介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提升他們利用媒介的技能和對媒介信息的辨別能力。對于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內容的安排應該具有針對性,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重點解決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媒介問題,統籌規劃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新方向。
(三)構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評價機制
科學有效的媒介素養評價機制可以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考察,是媒介素養教育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媒介素養教育評價機制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要素,其評價內容和標準要緊跟網絡信息的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而不斷作出調整修正。對此,高校應該盡快落實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評價機制,將大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的媒介道德、媒介理論基礎知識、媒介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教師隊伍的培訓等多方面要素作為評價的內容,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過程和效果進行評價,并把最后的評價意見進行匯總分析反饋,從而可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情況進行有效的把控調節。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
[2]林楠,吳佩婷.新媒體時代下碎片化現象分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12):47-52.
[3]王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
[4]姚忠保.傳媒影響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的調查研究[J].新聞戰線,2014(10):186-187.
作者:楊帆 單位: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