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時期下,初中英語教學不但需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英語學科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對將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相關探討,希望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人文素養;人文因素;人文情境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英語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顯出來。但是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學生掌握了英語課本中的知識,但在具體運用時卻難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對英語文化的融入。初中英語課本中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素養,需要教師去挖掘,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英語文化,實現英語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大力挖掘人文因素
(一)了解人文精神實質,全面挖掘人文素材
人文精神對學生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于人文教育的落實,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不單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英語技能,同時還應注重對其人文精神的滲透,凈化學生的心靈,升華學生的情感。首先,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給予每名學生充分的尊重,轉變傳統的“以成績論好壞”的觀念,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從而為人文精神的滲透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深入挖掘初中英語課本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用于開展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最后,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開展課外活動來進行人文教育的滲透。比如,在講解完Wayoflife一課內容后,讓學生能夠聽懂并且可以談論某地的風俗習慣、生活習慣以及社會行為是該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如果單憑課堂上的知識講解是難以實現教學目標的。對此,筆者在課程講解完成后讓學生在課下收集了一些關于各民族習俗以及各個地區的生活習慣的資料,并在下節課互相探討,這樣就強化了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的認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豐富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進一步深化對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并加以完善與創新,尤其是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敢于發言,敢于質疑,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1]。仍然以Wayoflife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前后桌結組對不同地區的民族習慣進行探討,并用英語描述出來,如DaiPeople'sWaterSplashingFestival(傣族人民的潑水節)。這樣將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各小組完成問題討論后,筆者讓各小組輪流發言,其他小組則進行評價借鑒,尋找不合理的地方,以便共同改進。
二、創設人文情境,激發人文潛能
(一)創設教學情境,保障教學效果
為了使學生的人文潛能得到有效激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相應的人文素養的培養情境。首先,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習內容的多樣化,使學生全面掌握關于文本的語言知識,幫助學生運用文本語言知識開發自主思維,提高感知能力[2]。例如,在教學Myschool一文時,筆者讓學生圍繞“School”展開探討,將學校的景色制作成多媒體視頻來激發學生熱愛校園、熱愛生活的情感。其次,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流互動環境,讓學生在溝通過程中發揮人文潛能。相關教學研究顯示,對于英語這門語言類學科,只有讓語言功能發揮出來才可以凸顯學習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的同時,還需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對話。此外,教師在創設學生交流溝通情境時還需要注意人文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二)活化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知識
教師主要是圍繞教材開展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活化、加工,變靜態文字為有活力的交際內容,使教學更加生活化[3]。例如,在教學Greatbooks一課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和讀寫教學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出自己閱讀過的名著,采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新課導入,使課堂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示范來進行講解,如重讀或用緩慢的語速對被動語態的句子進行特別強調,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課本中的人物展現出來,并向學生提問:“Whoarethey?”以此活化教學資源。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除了能學到課本知識外,對名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文學著作產生了興趣,從而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
三、拓寬培養路徑,提高人文素養
(一)優化教學路徑,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來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開展集體閱讀訓練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其進行集中閱讀,或者通過開展演講比賽來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意識。在進行合作閱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到重點知識,并利用網絡收集課本之外的閱讀知識,最終在多媒體上將閱讀成果展現出來。例如,在講解Afamousstory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本的內容能有充分的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在學生遇到生詞時鼓勵他們自己查詞典并提交閱讀報告。教師還應注重閱讀后的交流探討,在有效的溝通下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在完成英語書籍的閱讀后,可以讓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互相分享閱讀成果,以豐富全體學生的英語文化知識。在實際閱讀中,教師應對課本內容和拓展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協調聽與讀、說與寫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強化互動交流,將人文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師生互動,為人文教育的滲透奠定基礎。英語屬于一門語言,與漢語有著共同點。教師可以通過英語授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意識,主動投入課堂中,最終達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教師還應通過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幫助他們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教學的有效進行。同時也可以利用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對“競爭”與“合作”有更充分的認知,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且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素養內容,豐富教學方式,拓展人文素養的培養路徑,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連保.高中英語教學融入人文素養培養的實踐探索[J].英語教師,2016,16(22):21-23.
[2]余琴.淺議關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成功(中下),2017(11):68.
[3]許群,劉衍誠.贛州市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校園英語,2017(34):75.
作者:張艷 單位:山東省寧津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