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影響因素的復雜性
與普通高校相比,影響高職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因素,不僅有思政教育各要素和外部環境的作用,還有高職院校辦學思路和實踐教學開展條件的限制。作為對高職大學生進行系統性、開放性和針對性教育的思政教育,其實效性取決于教育過程諸要素功能的充分發揮和有機統一的程度。在教育過程中,不同教育者能否形成合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發揮各自的主體性,一定意義上決定了教育的功能和效率;教育對象在接受教育和開展自我教育時能否發揮主動性,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教育方法和內容選擇的合理性,也極大影響著教育對象的學習興趣??梢?,整個教育過程就是一個相互銜接、有機統一的整體,任何一個環節的功能發揮不暢,都會直接影響教育的實效,甚至使其處于負效應狀態。
(二)效果顯現的滯后性
實效性顯現的滯后性是指,高職思政教育的實效在一般情況下很難同步發揮效應,其效應可能產生在教育實施后相當長的時間中,甚至產生在學生的職業生涯中。因為,高職思政教育是教育對象對教育信息進行認知思維,并將其內化成政治素養、外化為政治實踐的教育過程,其目的在于通過改造人的思想來影響人的行為,使其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對人的思想進行改造往往是最難的,很難一蹴而就。此外,其效果往往還易受到教育對象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等因素的干擾。即便是教育對象接受教育和開展自我教育乃至行為實踐也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知行統一的過程,其實效只能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顯現。
(三)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高職思政教育的實效既表現在高職學生的思想觀點、心理意識、情感態度和精神面貌上,又表現在高職學生參與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行為規范上;既能在校園短期的學習、生活和實踐中體現,又能在社會以及工作崗位的長期人生實踐及職業實踐中反映出來;既可以通過高職學生自身的言行舉止直接體現,又能通過學生的認識水平等間接反映;既可以表現為外顯的效果,又可以表現為內隱的效果。因此,在評價高職思政教育實效性時,必須堅持實效的內隱性與外顯性、直接性與間接性、長期性與短期性等的統一,切忌因為隱性效果的隱匿性、間接效果的不明確性、遠期效果的滯后性而片面強調或忽略某一個方面,要辯證看待,統籌兼顧。
(四)結果評價的相對性
思政教育的實效是相對于教育者設計的目標而言的,而這種目標往往又是一個很難量化的要求。如果針對受眾實際付諸個體化的教育目標,在實踐中就很難操作;如果付諸相同的教育目標,則對每一教育對象的實效性評估就很難統一。思政教育的實效只能從相對意義上而言。再者,科學設計思政教育的目標,需要教育者能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去不斷修正、補充、完善,使之充分貼近學生實際,這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相對過程。即便從教育對象的角度看,思政教育的實效也是相對的。原因在于高職層次的學生情況迥異,對教育信息的反映、理解、接受和選擇也不盡一致。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新的思維意識與原有的相互交融滲透,或相輔相成,或此消彼長,教育實效的程度難免出現差異。
二、高職思政教育實效性的評價原則及標準
(一)評價原則
客觀性與公正性相統一。在評價高職思政教育實效時,客觀性原則要求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通過辯證分析的辦法,實事求是、全面介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過程,真實、準確地反映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的狀況。在評價過程中,必須掌握大量真實有效的材料,在全面監控教育過程的基礎上對材料進行科學分析,對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規范進行調研比較,客觀評估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公正性原則則要求在實效性評價過程中不能有任何主觀意志和情感的滲透,要采取科學方法將學生現有的與原有的思想政治狀況作縱向對比,將不同教育對象的思想政治狀況作橫向比較,不偏不倚,全盤考慮,公平、公正、公開地評價思政教育的實效。知與行相統一。知,即高職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內容、信息、內涵等的認知和理解,反映的是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水平。行,即高職大學生將內在的道德政治素養外化成道德政治行為的社會實踐活動,反映的是學生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踐履水平。顯然,對高職思政教育實效性的評價,不僅要從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角度考量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同感,也要立足能力的培養考量學生的行為實踐滿足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程度,這兩者很難割裂開來。目的性與過程性相統一。目的性是指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應遵循既定的目的和要求,按照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設計教育的目標,它反映的是教育的有效性問題。過程性是指思政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要結合高職教育的目標設定,充分發揮思政教育諸要素的功能,使之呈現一種布局合理、聯系緊密、結構緊湊的狀態,它反映的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問題。衡量和評價高職思政教育的實效,不但要考慮教育的目的是否實現,也要從教育諸要素功能發揮的程度考量教育實效實現的效益。整體性與層次性相統一。整體性原則要求思政教育實效的評價必須結合高等教育的特點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標進行,在學生參與日常生活實踐和課堂教學、專業實訓、社會實踐等環節中整體考量。層次性原則要求結合高職大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以及在知識基礎、人文素養、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呈現的差異化特征,有針對地具體分析實效性實現的程度。對實效性的評價必須把教育效果同思政教育的總體目標比較,這是整體性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高職思政教育的特點和高職大學生的差異性,這是層次性的要求。只有從整體和個體兩個層面綜合評估才能保證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評價做到客觀和公正。
(二)評價標準
以高職大學生是否具有符合社會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質為評價標準。思想政治素質是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的統稱,其主要可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查: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三觀”;心理素質和道德法律素養;理想信念。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除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應用能力外,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科學的政治信仰應是培養的重點。在實效性評價中,可具體結合學生在專業實訓和職業實踐中的表現來綜合衡量。以高職大學生是否具備科學的辯證思維能力為評價標準。辯證思維能力主要是考查學生能否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種能力更多是要求學生對時局和社會問題要有清醒、正確地認知,學會辯證分析和處理自我與他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在實效性評價中,可結合學生在課堂研討、社會調研中的表現來科學評價。
三、小結
以高職大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實踐和道德實踐水平為評價標準。政治實踐主要是要求學生能積極擁護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主動投身于現代化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道德實踐主要是要求學生遵循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樹立健康、文明、進取的精神面貌和個人形象,積極參與和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在實效性評價中,可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實踐來總體把握。
作者:錢勝軍 徐娟 單位: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