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保稅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環保稅的稅收情況
自2018年1月1日環境保護稅法實施以來,為了使環保稅的征管及時有效,稅務、財政、生態環境等各級部門通力協作。由稅務部門負責稅款的征收,并將數據與環保部門進行交換比對,確保國家稅款全額入庫。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8月15日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52.2億元,較第一季度增長7.6億元,環比增長17%。上半年,環保稅納稅人申報入庫96.8億元,與2017年同期同口徑排污費相比,增收17.5億元,增長22.1%。通過數據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第一、環保稅是由排污費制度平移而來,盡管在立法時強調稅負平移,不增加納稅人負擔,但是由環保稅的稅目、稅率表可知對大氣以及水污染物的稅率相比較于排污費是有所增長的。所以通過征收標準的提高促進了國家環保稅的稅收收入。國家增加稅收收入并不是環保稅立法出臺的初衷,提高稅率可以看出國家對于大氣污染、水污染的重視程度。空氣和水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可是現在嚴重的霧霾、水資源的短缺與污染,都在不斷的威脅著人們的生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得了呼吸系統疾病、肺癌。通過增加向空氣、水源排污的成本,可以減少企業的排污行為,使企業建立生態文明意識。第二、環保稅是由排污費制度平移而來,涉及的主要是高污染行業,例如,鋼鐵、火電、水泥、石油和化工等行業。在過去征收排污費的階段,有許多企業通過亂排亂放、拒不繳納收費等一系列措施逃避繳納排污費,排污費的征收力度不強,違法成本低,使許多企業冒風險而不交費。在排污費改為環保稅以后,國家以法的形式確認了其地位,強調了國家各級各部門的重視程度,以往存在僥幸心理的企業就會因懼怕違反稅法行為的后果,而按時足額交稅。所以,通過立法確立環保稅的地位,使得國家稅收收入增加。征收排污費時期,監管不力、征收不嚴,讓許多企業有機可乘,但卻輕松逃避了應有的懲罰,而稅法明確規定了納稅人逃避繳納稅款應負的法律責任,違法成本瞬間提高,納稅人只有積極遵從稅法,才能長遠發展。第三、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報道,通過與其他有關部門的協作,提升了稅收征管的效率與效果,稅務機關對1.3萬戶異常申報納稅人補征了稅款,對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多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對保障稅制運行順暢,更好地發揮環保稅的綠色效應將起到積極作用。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環保稅納稅人按時申報率達到99.9%,第二季度各級稅務部門會同生態環境部門全面開展稅源清查,環保稅納稅人戶數較第一季度增加了1.6萬余戶。以往稅務部門與環保部門各為其政,又給不法企業造成了可乘之機,通過虛報、謊報、瞞報納稅材料,逃避繳納稅款?,F在各部門信息互通,多部門合作征管,使得征收力度明顯增強。環保部門的參與,使得大量以往因各種原因達到標準而不繳納排污費的企業現在必須繳納環保稅,充分從源頭保證稅款的征收,也體現了國家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決心。環保稅作為第一個綠色稅種,不僅通過立法的形式體現出其重要的地位,更是通過各部門的通力協作體現出其現實意義。
二、環保稅對企業的影響
環保稅的整體稅負是要高于以往的排污費的,這勢必會增加企業的納稅負擔。如果企業企圖通過違法手段逃避繳納稅款,將會受到極嚴厲的法律制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有充分做到節能減排,才能減少環保稅的納稅負擔。環境保護稅的“多排多征、少排少征,高危多征、低危少征,不排不征”的特點促使企業加大節能環保設施的投入與建設,環保稅正向減排激勵機制作用正逐步發揮。征收環保稅后,促進了企業淘汰落后設備、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現有的舊設備產能低下且耗費資源巨大,產生的有害氣體不僅污染了環境,也是企業背負嚴重的稅收負擔。很多企業選擇進行改造設備,對原有設備進行改良,加裝環保設施,對設備產生的污染氣體、污染液體進行凈化處理,從而降低污染物排放。改造、購建新型環保設備對于企業來說,短期內是一項支出,多多少少會增加企業的開支,但是從長遠角度看,對于節能環保設備的投資,更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增加節能環保設備的投資會減少企業的污染物排放,就會直接降低企業的環保稅稅負;另一方面,舊設備消耗大,產能低,企業的產品成本高質量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將不利于企業參與競爭。此外各省對于節能環保設備都有相應的優惠政策,稅法也規定了許多稅收優惠,例如加計扣除、應納稅額抵免等,國家對于企業加強治污減排是給予了極大的鼓勵的,所以企業實際的投資開支并不會很多,甚至有的企業通過改進技術落后設備,當年通過減少污染物排放而少交納的環保稅就足以彌補企業技術改進所發生的支出,對于企業和國家以及整個生態環境都將帶來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環保稅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環保稅的征收,使主要水污染物以及主要大氣污染物的申報排放量,與去年同期繳納排污費單位的申報排放量相比均有下降。其中有些地區的環保稅稅額標準較高,使企業不得不加大治污力度、減少污染排放。環保稅法規定,通過向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等指定地點排放的企業免征環保稅,僅對直接向空氣、水源等地區排放的企業征收環保稅,這就促進企業守法遵規,不私自亂排亂放,避免遭受大額罰款。環保稅法還規定,對于規定的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在規定的標準內免征環保稅,這一政策促進企業為達到免稅條件,加大技術改造。不僅企業享受到了稅收政策的紅利,對于污染物的集中處理效率也大幅提高。上半年稅務部門共對達標排放的城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依法免征環保稅17億元。環保稅法規定,對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納稅人免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有1000多萬噸固體廢物的被綜合利用。
四、結論
環保稅的出臺是國家推行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一步,生態文明關系到人類共同的命運。過去只注重工業的發展,卻忽視了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甚至有些環境的污染是不可逆的。環保稅污染者付費的導向使得企業不得不在繳納環保稅與進行技術改造兩者中做出權衡。進行技術轉型、技術升級、更新設備的成本高,但是不進行節能減排的成本更高。過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利潤的發展方式將不再可取,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方式一定是向綠色產業升級模式轉型。
參考文獻:
[1]周軍.環保稅與生態文明建設[J].資源與人居環境,2018(02).
[2]賀娜,李香菊.企業異質性、環保稅與技術創新———基于稅制綠化視角的研究[J].稅務研究,2018(03).
[3]葛新鋒,朱易捷.我國實施環保稅面臨的問題及國際經驗借鑒[J].金融縱橫,2018(03).
[4]盧雯.我國開征環保稅的績效研究[J].時代經貿,2018(17).
[5]周志勇,陳佳玲,李貝艷,林淑青,江寶彬.我國環境保護稅法解讀:不足與改進建議[J].綠色財會,2018(06).
作者:陶瑩瑩 宋宇坤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