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對農業的發展一直非常關注,而中國傳統農業大都以粗放式發展模式為主,一方面對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率長期偏低,另一方面也容易產生環境污染等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推廣。本文就分析了農業經濟發展轉變的重要意義,簡單思考了應對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思考
一、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意義
農業發展方式是實現農業發展的路徑和途徑,包括農業增長方式、資源利用方式、農業結構轉換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等一系列內容。我國的農業規模極大,居于全球前列,而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能夠有效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增長,進而更好得維持社會穩定。因此,為了應對新時代提出的新的挑戰和要求,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著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新中國建立至今,我國農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以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為主。農業發展模式的薄弱,難以發揮對整體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我國農業的經濟效益很難得到實現。
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現狀
促進農業經濟增長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而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我國國民總經濟的穩定增長會產生重大影響。自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漸漸脫離了時代的要求,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時代的必然要求。要想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更好更快推進,就必須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狀有所了解。
(一)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受經濟體制的限制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一定的難度。農業發展需要建立在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人口素質、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節約農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注重農業經濟的質量效益的基石。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為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這種體制在我國一段歷史時期對農業經濟增長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但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改革的不斷推進,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存在的問題也一點一點凸顯出來,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在于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是一種承擔主體為家庭的體制,嚴重限制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進程。
(二)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受農村資源的限制一方面,在我國城市化進程開始后,農村資源開始輸入城市。雖然有效提升了我國城市化速度,但直到改革開放時期,這種現象依舊沒有得到改變。加上農業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很難進行資源累積,無法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源。另一方面,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較大,以中老年人為主,缺少青壯勞力,農村勞動力資源稀缺也制約著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三)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受技術水平限制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源頭在于農業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雖然在實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后,農業經濟實現了大幅度增長,農村經濟和鄉鎮經濟也隨之實現增長。我國傳統的通過增加勞動力和農業資源投入實現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很難進一步促進農業經濟增長,亟需現代農業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但一方面由于研究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并不能走出實驗室,再加上農業專業人才較為稀缺,我國的農業技術水平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難以實現農業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三、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策略
首先,必須增加農業投入,通過政策和宣傳將資源向農村經濟發展傾斜,避免農業經濟的增長受到農村資源的約束。其次,通過增強農業從業者技術水平、加強農村教育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研發進程的方式,切實提高我國農業技術水平。再次,要引導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真正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出臺更符合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相關政策,為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保駕護航。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傳統的粗放式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經濟發展需求。而農業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提出的要求,必須對其中暴露出的問題提起足夠的警惕,積極思考解決方法,以保障農業經濟持續增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福生,匡遠配.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科技與經濟,2010(04):57-61.
作者:于勵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臨沭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