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發展中農機與農藝結合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土地流轉規模的拓展,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種植模式的改變,農業當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把農藝與農機進行有機整合,可以推動農業專業化、規?;约艾F代化的發展;可以實現農民增收與農業增產;可以將農機裝備的內在潛力施展出來,進一步普及農業新技術。本文簡單分析了農藝和農機相結合的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機;農藝;問題
1農藝和農機相整合的意義
1.1可以促進農業的不斷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準則,在農業中也是如此。農藝和農機的整合,借助于機械化工具以及現代化技術,進一步利用當代化機械與土地資源,一直走可持續發展道路[1]。農藝與農機的整合首先可以進一步節約以及有效利用人力資源,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不但減少了人力工作量,而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與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農藝與農機的結合可以充分利用以及進一步節省土地資源,有效發揮土地資源的效能。在同一時期,農藝與農機的整合還可以有效保護環境,降低對大氣以及土壤等環境的危害,實現環境友好準則,促進國內農業的不斷發展。
1.2可以促進糧食安全生產
長期以來,糧食安全問題都是政府以及社會重視的核心問題,糧食安全進一步確保了國家可持續發展。農藝與農機的互相整合,提高了農業裝備的當代化水平,確保了糧食生產的高產、安全、穩產[2]。農藝與農機的有效整合可以確保糧食生產的數量以及質量,憑借高科技的機械來開展糧食種植,采取科學的策略來栽培農作物,加之有效的種植程序管理,不但可以確保糧食的生產量,而且可以進一步提升產出糧食的品質。農藝和農機的整合可以確保糧食的優質性以及產出量,是促進糧食安全生產的核心渠道。
2農藝和農機整合存在的具體問題
2.1農藝和農機不符合種植要求
伴隨農業產量的增加,農村區域開始試著采取高效的技術進行生產活動,持續提升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可一些區域的土地以及地形結構具有非常強的獨特性,于是不能采取基礎的農藝以及農機,不利于這些區域的農業發展,不能進一步提高農業經濟水平。
2.2農藝和農機的推廣受到資金的約束
現階段,大部分農村生產者的思想意識很過時,無法認識到運用農藝以及農機能夠為其帶來越來越多的經濟收益,欠缺機械設備的運用意識[3]。然而,有一些農業生產者具備當代化農業生產的意識,因為欠缺一定的購買力,不能采購全套設備,使得農藝以及農機的運用成效不突出。
2.3以前的農業生產模式占核心地位
基于農業耕作制,國內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擴大,農藝也出現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農村區域很多農業生產者還沒有跟上農業發展的步伐,依舊使用以前的種植策略以及生產模式,徹底依賴自身經驗。于是,當出現農藝和農機技術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不必運用,這種傳統的觀念使得當代化的農藝和農機不能被進一步推廣以及應用。
2.4農藝和農機的運用不均衡
因為推廣農機時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所以在實際生產中,產生了農藝運用普遍而農機運用欠缺的情況,兩者發展不均衡[4]。同時,只運用農藝也難以達到滿意的農業生產成效。
3推動農藝和農機整合的策略
3.1聯系農村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
我國各個地區的地形、氣候以及土壤條件具有較大的區別,在對農藝以及農機進行推廣的時候,應該因地制宜。針對部分地形繁瑣的地區來講,不易推廣農機設備對土地進行進一步修整。同時,按照土壤的相關特征,科學選取農作物,進而滿足當地農作物種植的具體需求,進一步提升產量。由專業的農藝與農機推廣者在當地實施指導與宣傳工作,指導農民準確地使用農機與農藝,將農藝以及農機的作用進一步施展出來。
3.2制定合理的規劃,推動農藝和農機一體化
每個地區要按照本地農業生產的特征,對農業發展的核心目標進行制定,經過合理的規劃,保持農藝和農機的統一,將其運用于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按照本地農業生產的相關需求,農機部門應進一步研究全新的機械設備,與農業部門配合,研發相關的生產技術,創建完善的農業技術系統[5]。要保證農藝和農機的適應性,確保兩者可以運用到當地的農業生產活動中,保證農業的一體化發展。如利用節約肥料、節能以及節水等技術,對機械農藝與設備進行研發,展現綠色生產,把經濟實用型育秧、秸稈粉碎還田以及水稻機插秧等技術和農機設備進行整合,以低投入進一步獲取高收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與綠色發展。
3.3施展各項功能,推動農藝和農機的配合
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一些農業機械設備需要順應農藝,而部分農藝也需要經過調整進一步順應農機,于是把兩者整合起來的難度很大,一定要調整兩者的功能以及作用,促進農藝和農機的有效整合。農藝和農機的整合,應該從農藝技術的引入與推廣、農機設備的研發等若干方面出發,每個部門的人員主動配合。農業部門在引入全新的農藝技術的過程中,要考慮其和農機設備相順應的因素,以配合農機設備為條件,結合對應的種植技術。要按照本地已經創建起的農機設備的特征與功能、基本農業生產模型,還有農業產業的大體布局開展合理的規劃。如從已經被進一步推廣的農機入手,分析培育、播種、收割以及耕種等每個步驟,選取對應的農藝技術手段,對以前的耕種模式進行轉變,達到高回報、低投入,創建完善的技術系統。另外,為了處理農機推廣的問題,應基于已有的基礎,對農民采購農機的政策進行調整,強化優惠力度,提升農民的購買力,經過補貼專項資金,對如今的農業設備進行推廣,促進農業的當代化發展。
3.4強化農田整治,擴大研究力度
因為農田是限制農機推廣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需要進一步強化農田的整治力度。農田整治需要從兩個方面出發。第一,提升農田的建設標準,保證在運用農業機械設備的過程中不會破壞農田里面的營養層,進一步施展出農機的運用效果。第二,對農田目前的耕種寬度進行整改,與全新的農機耕作寬度保持一致,確保農機可以直接進入農田實施生產與耕作。借助于整改,能夠打破傳統的環境限制,提升農民采購農機的主動性。另外,有關部門的技術人員應該研究越來越高效的農藝以及農機技術,將當地的種植特征結合起來,基于原有的基礎,持續優化有關技術。
3.5強化宣傳,推動技術設備的運用
技術人員應該深入基層,對農藝與農機的優勢開展宣傳以及推廣,使越來越多的農業生產人員可以掌握如今的農業生產技術[6]。將當地的氣候特征結合起來,向他們普及相關常識,準確認識農業種植,提升生產力。有關的管理部門要將農機銷售公司整合起來,防止不良商家出售高價與劣質的農機。
4結語
一言以蔽之,農業生產重點涵蓋農藝和農機這兩項基礎內容,而農藝和農機的有效整合推動了國內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生產。于是,本文重點分析了當代農業發展中農藝和農機相整合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王方艷,高洪偉.基于農機農藝融合的大蔥機械化移栽關鍵技術研究[J].農機化研究,2018.
[2]楊發展,李維華,李建東等.農機農藝高度融合的基礎在標準化———以山東玉米機械化生產為例[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09):104~107.
[3]張慶政,巴桑拉姆.淺談農機科技創新中的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7(8):214~214.
[4]黃敞,鄭勇,吳思浩等.我國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熱帶農業工程,2017(3):29~33.
作者:劉紅玉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