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美育邏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美育邏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美育邏輯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立德樹人的有效工具和關鍵支撐,在提升教育對象思想認知、引領正確價值選擇、凝聚道德情感共識、規范良好道德行為等方面彰顯其獨有的教育價值功能,并與教育任務、過程和目標形成了深切回應。為有效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之育人功能,提高教育對象的審美意識、審美感悟和審美能力,完善道德人格,增強其對美的主動認知、自覺感悟,進而促進行為實踐轉化,需配合美育工作加以開展。為此,要緊密關注思政課教學與美育工作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厘清二者間深層的邏輯關系,通過各方相關要素的嵌入配合發揮合力,在此基礎上尋求路徑突破的共鳴點,使雙方配合既具有理論依據,又體現實踐遵循,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價值回歸。

    關鍵詞:新時代;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論課;美育;邏輯行程

    學校是實施美育工作的主陣地,思政課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牢牢把握住、堅守住這一陣地和渠道的方向。新時代為堅定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需用心搭建思政課這一關鍵平臺,借鑒美學理論和現實方法論,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資源,實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與美育育人的深度交融,促使教育對象的自我成長與進步,更好地培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1厘清關系:思政課教學與美育的內在邏輯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重視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面對外部多樣文化思潮影響和多元文化選擇,青年學生變得無所適從,表現為理想信念淡薄、價值選擇迷失、素質修養缺失、精神世界混亂,這需要對其進行合理適度的美的引導。重新對美育的內涵、功能、價值等進行確證與定位,審視把握美育與德育的內在聯系,梳理二者間的相互區別,打造“美育-德育”和諧共同體,從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為此,從目標、功能和實踐三個維度來深入分析和把握思政課教學與美育的相互關系,是觀察和理解美育深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切入點。1.1目標維度———塑造人格,指向合一。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1]從德育與美育的目的性來看,二者在目標實現上表現為共融互通。思政課教學是德育工作的具體展開,旨在通過思政課向學生傳授健康向上的思想理論,規范道德品質,踐行正確道德行為,以德育人;美育是人類實現自我發展和自身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面,指的是運用實踐創造的反過來使人自身獲得審美認識和覺悟,從而掌握美的內涵和方法,以美化人的自身、提高人的精神境界。[2]因而從本質上說,思政課教學與美育工作的實施,都是以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塑造健全人格,完善道德與美德品質,從而符合德育育人與美育育人的根本性質。這從根本上為美育與思政課的交融提供了目標指引。1.2功能維度———配合有序,促進互補。美的本質是善,是和諧,而美育是直擊心靈、深入靈魂、塑造人格品德的基礎工程。美育是以美學理論與方法為基礎,來發揮育人功能。美育功能發揮實效,時刻需要德育配合來進行工作開展。說到底,德育和美育都具有實用性的功能特點,都是為培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服務的。它們既是方式,又是手段;既能共性配合,又能個性互補,統一于立德樹人的具體實踐中。通過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之美,讓教育客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教育主體的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客體了解教育內容的興趣,傳遞美的觀念,減輕了枯燥感,實現了對教育目標的認同,增強了美化自我的自覺性。圍繞著塑造人的全面發展,推動著美育積極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并產生持久吸引力和強大的教育功能。1.3實踐維度———統一于“德育-美育”共同體。思政課教學與美育都是具體的實踐手段工具,都有確定的美育對象和教育對象。美育是思政課開展的有效工具,用美學思想和路徑、價值和特色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美,進而塑造完全、完美的人,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命題;[3]思政課是美育實施的重要平臺,通過思政課的教學實踐,方能充分調動美育的各個要素發揮作用。二者有效配合,統一于“德育-美育”的和諧共同體之中,才能共同發揮合力功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積極改造青年學生的主觀世界,不斷提高青年學生自身的修養,陶冶道德情操,美化純凈心靈。

    2凝聚合力:美育嵌入與思政課的要素選擇

    現階段,青年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具開放性、復雜性、多元性。這就需要對青年學生的心理特征、道德品質及變化趨勢等方面加以考量,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的干預,實現育人目標。然而,如何審視好、處理好思想價值引導與心理疏導之間的關系,做到人文關懷與科學關懷的統一,是呈現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現實課題。2.1借鑒美學理論,豐富教學內容。當下正處于信息爆炸時代,學生出于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在進行信息選擇時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下降,從而作出錯誤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而,及時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和觀察力,適當合理地教授、講解和灌輸正確的美學理論,對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覺悟和拓展精神視野顯得尤為重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和主渠道,為順利推進落實這一任務,適度掌握美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論,并應用于思政課的全過程,既是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也是有效培育適合新時展要求新人的內在需要。教學內容在思政課中是教育對象所接觸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教學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吸引力和張力,又不失科學性與理論性,應是被教育對象主動接受、認可和掌握的。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教授與時代不相符合的、守舊的理論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提不起學生學習的樂趣,一味地傳統理論灌輸反而會適得其反,這樣的思政課教學注定無法獲得認可和成功。借鑒的美學內容也應體現時代性、具有真理性、堅持方向性。因為理論的正確科學與否,關系著課程的順利開展、教育對象的理論吸收與行為轉化效果以及教育主客體的互動狀況等。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2.2創新美育形式,助推課程升級。思政課實效性的獲得需要學生的內心認同和親身參與,但是學生認同與參與并非只是坐在課堂中聽教師授課灌輸。灌輸向來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但灌輸也需要與時俱進,也應該掌握恰當的方法,美育形式同樣需要不斷更新。因而,實現理論灌輸與美育形式的有機統一,深入了解學生的“口味”和興趣點,探索更加符合學生內在需要的途徑,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通交流,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融入感,才能在無形之中熏陶、感染、感化學生。美育形式的靈活應用、創新就課堂教學而言,就是要把思政課的思想性、導向性和理論性如數發揮,觸動學生心靈,故而需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徑,尤其要注重多維美育方式的更新完善。寓美于情、寓情于教、寓教于樂,增加彼此間的互動交流,才能有效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的距離,增進相互間的理解認識與包容,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好感度,從而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啟人心智、完善自我的靈魂課程。2.3激發美育功能,強化課程效果。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沒有美的滋養的人生必然是單調的、干涸的人生。[4]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滿,也就是學會體驗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個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對人生產生無限的愛戀、無限的喜悅,從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5]思政課承載著喚醒美好心靈、傳達價值的使命責任。在當下,如何及時有效激發美育的內在功能是擺在思政課教師面前的一大關鍵任務。能否及時有效地釋放其育人功能,直接關系著思政課的課程效果。進入新時代,我們見證了社會的進步,尤其是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一方面給人們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也給人們的精神世界、價值理念、理想信念、道德觀念帶來了強大的沖擊。功利主義甚囂塵上,嚴重影響人們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這就必然需要激發美育功能,而美育功能的發揮離不開德育。在德育過程中,激發美育的陶冶、感化、調適功能,達到德來引導、美來完善的目的。樹立并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指導自己的人生,這本身也是教育主客體等多種因素統合的過程。2.4塑造美育價值,拓展聯動空間。美的價值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二是是否能夠滿足主體,即人內在美的發展需要。二者統一于美學理論與美育實踐之中,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德育和美育的雙線聯動中,引導教育對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美育和德育的效用發揮離不開外部的育人環境,而育人環境應是輕松、民主、平等、和諧的。除此之外還要格外注意對于個性美的培養。個性美不是離經叛道,要悉心培養。思政課教學與美育的發展需要與學生的發展聯動。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讓學生細細品味德育與美育的內涵指向,在實踐中用心去真切地體味美育融入德育的過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受美育和德育的魅力所在。

    3立德樹人:思政課教學中美育的圓心路徑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本質規定和根本任務。明確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都健康成長。美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要把握好立德樹人與美育之間的關系。思政課要善于利用美育這一手段,要突出美育對學生成長的功能價值,堅持立德樹人為目標指向,真正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完善。3.1突出以生為本的根本教學遵循。“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這并非只是簡單地通過一堂思政課就能實現的。無論是德育還是美育,歸根到底都要以“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為問題導向。人才應是全面發展的,是德智體美勞的統一。要把德育和美育放在重要位置,讓人們認識到開展美育并使其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堅持以生為本,不是簡單地喊口號和完成教學任務而已,而是真正地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互動中,關切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修養和審美品質為目的。以往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大多只是一味地進行理論灌輸,單純地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審美訴求,這本身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尤其是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更應從內心去認識積極推進德育、實施美育對學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深刻地把握學生發展的需求并加以重視,給予適當關懷,改進工作中的不足,才能有效地推進德育與美育的內在統一。3.2尊重美育規律,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美育規律是美學原理、方法論、原則、特點和價值功能等在教學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是各種歸因在具體實踐中的綜合應用。美育是推進思政課教學、開展德育工作的“潤滑劑”,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思政課的育人效力,疏通師生關系,減少摩擦,消除誤會,解決矛盾。尊重并運用美育規律能夠更好地開辟思政課發展的新境界,拓寬德育新思路。由于傳授的知識理論和方法不能自動地走進學生的頭腦之中,為提升思政課課堂實效,思政課教師要認識和利用好美育規律,把握住教育對象對于美的認知程度,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品德形成規律。美育規律的核心是真善美的統一,即求學識之真、引行為之善、追藝術之美。在思政課中引導學生感悟真善美,可提高學生接受美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入耳、入腦、入心之中接受德育和美育的過程,通過借助于美育載體進行思政課教學,持久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自我品德素質和審美自覺。3.3建構美育體系,培育教育對象的審美力。促進青年學生精神視野得以提升,這是在思政課中進行美育的關鍵。首先應建構完整、完善的美育體系。完善的美育體系應包括育人目標與內容、培育過程與方法原則、評價與反饋機制,等等,這一美育體系應是切實可行并能直接作用于思政課教學過程之中,是貼近學生內心、適合學生發展、契合美育規律的,這樣可以形成上下聯動效應。建構美育體系并將其引入思政課教學,二者互相配合,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形成育人合力,既能端正良好的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又能培育和創造學生的欣賞美、感受美和審視美的意識和能力。美育體系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整個系統的良性運轉需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放在首要位置。美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樣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助力。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性工程,可以影響學生正確地辨別是非、美丑、善惡。要引導、啟迪、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他們的審美意識,進而培養其健康的道德觀和審美觀。要構筑以美育人的體系,在課堂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與德育相融的交匯點,探索“德育-美育”的路徑模式,使雙向育人結構趨于穩定。3.4注重美育修養,引領教育主體親和力。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教授相關的知識理論,還要培養教育對象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以達到育人的根本目的。由于師生之間接觸時間長、相互間交流頻繁、影響密切的現實特點,使得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作為教授關鍵課程的思政課教師尤其是要注重自身美育修養的提升與養成。在黨和國家大力提倡開展美育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大背景下,具有完備的美的修養,是思政課教師靈活運用美學原理與方法論,并有效開展美育工作的重要前提。美育修養是一種內在品質的升華,是氣質的提升,在潛移默化中給人以深遠持久的影響。美育修養表現在教書育人之中,是方法的體現。思政課教師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積極開展對話,回應、引導、說服學生。為此,思政課教師首先自身具有完備的美的修養,增強道德感和審美感受的自覺性,方能在具體教學中起到示范引導作用,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形成教育主體的親和力,以拉近師生間心的距離,使學生得以信服。美的修養是一種美德,表現在學識、智慧、品德、人格、行為習慣等方面,學生無時無刻不對教師的行為舉止進行評價,因此具備較高的美的修養自然就成為了思政課教師的必然素質要求。為此,思政課教師應樹立個人健康的美的形象,用美的語言和行為教書育人。3.5運用美育藝術,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一堂思政課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不外乎是學生的接受和認可。而要真正講好一堂思政課,教師除了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學識之外,提高課堂的“抬頭率”、師生互動和課程內容的吸引力顯得格外重要。而思政課內容與美學理論真正被學生自覺掌握,并能夠轉化為審美實踐和道德實踐,這無疑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中要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各種美育藝術,將此作為提升課堂實效與趣味性、增強教學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課堂的魅力在于學生的參與,教師要通過選擇、運用各種適合課堂教學、學生接受的美育藝術方式,巧妙地設置問題,把學生帶入到思考境界之內。因為一個好教師不僅在于講授什么知識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講授的方式。比如,可以開展師生對話,可以暢所欲言,設身處地、轉化立場去談對德育和美育的理解和看法。只有真誠地交流和溝通,才能增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理解和感情交融,思政課才會產生理想的實際效果。最根本的美育藝術就是行動,在實踐中學生會真切地體悟到何為德、何為美,從而加深對教授內容的理解,從而自覺參與課堂教學與活動之中。

    參考文獻:

    [1].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王鳳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學方法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33.

    [3]王鳳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學的學科定位及發展對策[J].探索,2010(5):115-118.

    [4]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652-653.

    [5]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06.

    [6].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19(01).

    作者:吳浩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a人片|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91成人免费版|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女人a毛片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成人毛片免费网站| 青青草成人影院|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做受120秒试看动态图|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成人在线激情网|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18视频日本|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