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政工作在媒體融合發展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受眾群體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媒體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趨勢。在2019年1月25日,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做大做強主流媒體,做好媒體融合發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新挑戰又是新機遇,更是新要求。針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認識不足、內容不夠豐富以及形式比較單一等短板,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媒體融合發展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不論媒體形式如何創新、網絡科技如何發展,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媒體融合發展,就是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
(一)有利于引領媒體融合發展
媒體融合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它集合了傳統傳媒與新媒體的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實現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從“物理融合”到“化學融合”,從“相加”邁向“相融”,為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但同時也給媒體融合發展中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通過媒體融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正確引導人們積極融入主旋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而且還能幫助人們加深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
(二)有助于統一思想、振奮精神
2019年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9.6%,手機網民規模占比高達98.6%,在移動互聯時代,“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是信息傳播的鮮明特征。這就要求協調全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特點,發揮媒體融合發展特有的優勢,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進行變革,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正確處理個人、集體與國家利益的關系,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作用。
(三)有利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媒體融合發展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新媒體特點,發揮其在推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有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總書記指出,“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媒體融合發展中,要以科學的方式激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媒體融合發展中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媒體融合發展,使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許多不足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不足
媒體融合發展中,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突出表現在對思想政治工作認識不清,缺乏發揮思想政治工作主導作用的使命意識。有的夸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曲解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有的認為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出現這些認識偏差,主要是沒有擺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也因此阻礙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而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推一推動一動”的現象,不能主動作為,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期開展。
(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不夠豐富
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缺乏內容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以學習為主,并以灌輸的方式進行,學習內容不夠豐富且缺乏互動性。進入互聯網時代,使各種信息的獲取渠道不斷多元化,人們面對太多的思想沖擊,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觀念和認識,而現有缺乏創新的思政教育內容已經難以統一人們的思想,也難以全面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此外,在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難以把控。互聯網的傳播效率和范圍不斷擴大,但由于準入門檻相對較低,導致部分負面內容有了發揮的空間,而新媒體監管手段的不足,導致內容質量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不同程度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比較單一
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新媒體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多元化追求不僅形成了新思潮,還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運用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時展的需求,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相對單一,有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學性,出現一些流于形式的現象。必須改變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結合現代科技手段,采取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方法,擺脫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單一性,增強趣味性,從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針對媒體融合發展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應以轉變思想觀念為著力點,積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
(一)轉變思想觀念
人的思想觀念會左右人的行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提高人們思想覺悟的工作,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針對新媒體要統籌采編資源,推進生產布局合理化與傳播渠道全能化,實現新聞信息內容“一次性采集、多媒體呈現、多渠道”。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摒棄傳統思維,又要堅守思想政治工作本色,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作用,通過“”,讓每名黨員提升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使他們成為各個采編環節的核心,確立主流意識形態在信息傳播中的主導地位,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斷轉變思想觀念,引入符合媒體融合發展的前瞻性理念,構建新媒體服務思想政治工作新平臺,才能引領社會正能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二)豐富工作內容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內容,包括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性的政治教育。需要將黨性教育、精神文明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方針路線教育等結合起來,同時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和業務技術培訓,依托新媒體對教育內容進行創新發展,幫助黨員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強黨性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人們正確理解現階段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處理好個人、集體與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發揮新媒體信息量大的作用,以圖、文、聲、像等多樣化宣傳內容代替傳統的宣傳模式,擴大影響范圍。同時,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建立有效的融合發展機制,規范思想政治宣傳工作,從源頭上凈化內容。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上,可借助新媒體的互動性優勢,通過對海量信息的篩選,收集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確定工作開展的主題。通過社交平臺征求相關素材,收集相應的思政教育材料,確保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針對性。同時,應注重與參與者的互動交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通過創新不斷豐富教育內容,依靠新媒體進行全網覆蓋的思想政治工作革新,擺脫傳統思政宣傳工作單向開展的束縛,增強群體溝通和交流互動,使受眾能參與到教育互動環節,進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能。
(三)創新教育形式
在媒體融合發展中,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形式多樣化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的關鍵,要針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動態性和復雜性,抓好思政工作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的相關工作。要針對傳統思政教育形式單一和方法滯后的不足,積極利用各種資源,結合媒體融合發展,嘗試新技術,探索新的科學方法,將重心放在基層工作一線,做精做細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聯網時代,借助新媒體數字信息、網絡技術,通過數字電視、聊天工具、微博等載體,搭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平臺,發揮新媒體傳播信息高效快捷、信息內容豐富及互動性強等特點,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和多樣化。為此,需要進一步加大設備、人力和經費的投入,加大硬件設施的建設和支持力度,搭建“新媒體思政教育”平臺,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吸引力和互動性。在教育形式上靈活選擇,比如對于理論性比較強的思政工作而言,可通過培訓或舉辦學習班的形式達到教育的目的;對實踐性較強的思政工作,可借助場景化形式開展教育,以加深受教育者對內容的理解,進而形成行為的轉化。基層思政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借助大數據搭建上級組織與基層組織之間的橋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基層組織各種活動當中,開展接地氣的生動活潑的思政教育工作,把握基層組織的最新動態,及時發現并消除不良思潮的影響。在保證思政教育覆蓋面、生命力和活力的同時,要保證教育的合理性和實效性。互聯網時代,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面對媒體融合發展帶來的新變化,給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就需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模式,需要轉變思想觀念,不斷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樣化,以增強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使其更具時代感,從而提高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作者:崔志強 單位:天津海河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