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質量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就業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基層就業是醫學生重要的就業途徑,其就業質量關系到個人職業發展,也關系到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提高醫學生基層就業質量已成為醫學院校就業工作的重點。近年來醫學院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狀況并不樂觀,到基層就業是醫學專科畢業生的主流選擇,并從3個方面提出實現高職高專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質量提高的途徑。
關鍵詞:基層就業;就業質量;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
1當前醫學生基層就業現狀
據華禹教育網統計,我國大陸公辦醫(藥)學專科學校達40余所,這些學校每年為社會培養醫(藥)學衛生人才近十萬人。盡管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我國已有一定規模,其畢業生為我國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較大貢獻,但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市場化趨勢日益明顯,對教育市場的搶占、教育人才的爭奪日趨激烈,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人才培養定位是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培養醫療衛生人才,但隨著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醫學畢業生的數量也隨之逐年遞增。專科畢業生由于受學歷層次、專業性質等影響,相比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專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2]。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的實施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開展,基層醫院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大多出現超負荷運行狀態,對醫療衛生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雖然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關注,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的政策與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但是與政策目標相比,相去甚遠,效果不太理想[3]。王云鵬在“醫學院校畢業生去基層就業的長效機制構建”中提出,目前我國80.0%的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和大醫院,每年約有90.0%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省市,基層醫療衛生呈現出資源缺、條件差、設備少、水平低等特點。潘日鳴等[4]對在校生進行“基層就業意向”調查發現,僅有4.0%的學生表示愿意到基層就業,周靜在“大學生參與基層就業的積極性”調查中發現,選擇“積極參與”的只占7.6%。近年來我國在政策扶持、財政支持、就業崗位上逐年加大對大學生基層就業工作的扶持力度,在考研、公務員招錄及事業單位人員錄用等方面也采取了相應的優惠和鼓勵措施,但多方調查數據顯示,醫學生對基層就業缺乏正確認識,缺少理性選擇。由此可見,醫學生選擇就業方向和醫療衛生市場需求存在偏差,存在較嚴重的就業傾向錯位現象。
2到基層就業是醫學專科畢業生的主流選擇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高校在人才質量提高的同時向社會輸送的人才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促使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包括學歷層次、綜合能力等方面)也全面提高。近年來,醫學院校的擴招使得大城市等醫學人才市場基本處于飽和狀態,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使醫學生就業市場向競爭性相對較小、崗位需求相對較多的中小城市、基層醫療單位傾斜。事實上,基層人才匱乏問題已長期存在,特別是伴隨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加速,到基層就業成為醫學生特別是醫學專科畢業生的主流選擇,也是醫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體現。這種大趨勢有利于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基層群眾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拓寬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有利于促進醫學院校畢業生的成長成才,長遠看來,符合我國國情,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5]。強調,當代大學生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勇于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善于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醫學生到基層就業是我國新時期衛生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是實現自我就業與成才的機遇。醫學畢業生要認清社會就業形勢和專業發展趨勢,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并能做持之以恒的努力,放眼農村、基層的廣闊空間和發展舞臺,擺正就業定位,實現人與社會的最佳結合,合理、科學就業[6]。
3臨床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質量提高的對策
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不能僅用就業率來衡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判:第一是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工資和待遇是人們常常關注的問題,這關系到員工對自身勞動價值的評判;第二是工作環境和地點,這是人們對環境以及工作舒適度的考量;第三是專業以及發展前景;第四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程度等[7]。高質量就業是就業的再提升,是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優劣的標尺。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專,只有高質量的就業才能滿足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8]。高職高專院校臨床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質量提高可從以下3個方面實現。一是社會合力的驅動。政府要繼續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支持力度,改善其經濟、社會環境,改善其醫療條件;提高醫學生基層就業待遇,在薪酬方面給予特殊照顧,落實各項保險(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制度并根據所在區域經濟條件適當給予補助;鼓勵大醫院與基層醫療單位“結對子”,建立合作共建關系,加大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對口支援的力度,為醫學畢業生提供學習機會,定期進行崗位培訓,提高業務水平;職稱晉升優先考慮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員等。可考慮制定基層工作相關制度,如根據畢業生基層服務工作年限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基層服務3~5年可減免學費的80%,超過5年減免學費的100%,并且根據工作需要不限制其到上一級醫院發展。二是學校助力推動作用。廣泛宣傳國家、地方政府對大學生服務基層的各項政策、措施,樹立醫學生基層就業優秀形象,宣傳醫學生在基層成長成才的先進典型,使醫學生更多地了解基層就業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基層就業個人利益保障情況、基層就業有利于個人發展的優勢等,營造基層就業文化氛圍,幫助醫學生正確認識目前就業形勢,調整就業定位,使畢業生自愿、主動、積極地爭取去基層就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訂學校發展規劃,確定人才培養方向,有針對性地開設適應基層就業崗位的課程,根據基層醫療單位人才需求開辦專科方向(如麻醉、助產、康復)臨床醫學班,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和基層醫療單位聯合開辦“基層就業定向班”,由政府、醫療單位提供學費和補貼生活費,這既幫助貧困生解決了求學難問題,也為貧困醫學生就業和基層醫療單位吸收人才開辟了一個新渠道。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安排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到理事單位進行見習、頂崗實習,搭建雙方交流平臺,讓醫學生感受基層工作環境,強化醫學生對基層工作的認識,縮短到基層就業后的適應期;加強基層就業引導,重視職業規劃指導,幫助醫學生正確了解勞動力市場需求,把握自身條件,不以高級專業人才自居,減少求職及職業定位的盲目性;建立基層就業畢業生跟蹤調查長效機制,根據其需求提供有助于職業穩定的幫助,如免費提供崗前培訓、開展(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培訓等。三是家庭支持和個人實力提升。
目前,國家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有明確的導向和相應的優惠政策,畢業生家庭及個人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掌握并有效利用這些政策,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基層就業,既要尊重社會客觀現實也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現階段要擺正位置,不失時機地抓住就業機會,積極參加基層服務項目,主動選擇基層就業。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就業面較窄,一方面,在平時更要注重專業技能和非專業技能的學習和鍛煉,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以拓寬就業渠道;另一方面,加強自我心理調適,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理性定位,在就業大軍中找準自己的坐標點,把握就業主動權,立足基層,維護職業穩定和提升個人能力,提高就業質量。在擇業就業方面,目前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追求高薪、追求舒適的現象,導致城市大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人才過剩和人才缺乏的兩極分化明顯,畢業生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學生,若仍以“精英”的觀念去擇業、就業,就脫離了社會的需要和現實的需求。因此,醫學畢業生要調整就業觀和期望值,合理降低就業層次,把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時代的發展緊密結合,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實踐證明,基層是醫學生鍛煉成長、健康成長的沃土,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越能培養人才、鍛煉人才、造就人才[9]。
參考文獻:
[1]陳明雄,郭勁霞,鄒自征,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辦學特點與定位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3):5-6.
[2]李伯和,王鳳枝,高素萍.“1+2m”人才培養模式對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導向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9):118,120.
[3]周靜,劉樂舟.大學生基層就業意識的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2015(1):20-21.
[4]潘日鳴,曾曉峰.大學生基層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7(10):78-80.
[5]楊瓊.醫學院校畢業生服務基層及其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6]張天韌.基層就業大有可為———醫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必然性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1,32(4):94-95.
[7]鄭曉飛.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提高方法初探[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202-203.
[8]黨志平.高質量就業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質量提升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6):155-158.
[9]曹威.醫學生基層就業工作體系的構建[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790-792.
作者:李伯和 王冬懿 單位: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