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護理帶教改變師生主從地位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改變師生主從地位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將醫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收的90名實習護士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各45名,對照組采取帶教護師為主導的傳統帶教模式,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采取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的帶教模式,對比兩組護理考核成績、護理不良現象及護理糾紛的發生情況。結果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護理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護理不良現象、護理糾紛發生率為4.4%和2.2%,對照組護理不良現象、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2.2%和15.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用于臨床護理管理有助于提升護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育;改變師生主從地位;臨床;護理;帶教;應用;效果
臨床實習是實習護士接受教育后期的關鍵階段,而醫院實習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實習護士的理論內容、實踐操作能力掌握程度和未來職業發展[1-2]。優質的護理教學是實習護士達到護理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堅實基礎。以帶教護師為主,而帶教護師與實習護士之間缺乏充分的溝通與交流[3-4]。隨著臨床實踐教學的不斷改進,出現了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以帶教護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弊端,促進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也促使實習護士全面掌握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本文以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招收的實習護士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傳統帶教與以帶教護師為主兩種帶教模式及教師與學生主從地位變化模式,進一步分析其對臨床護理帶教的影響。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收的實習護士90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實習護士各45名。對照組:男實習學生2名,女實習學生43名;年齡18~23歲,平均(20.63±1.58)歲;大專30名,本科及以上15名。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男實習學生3名,女實習學生42名;年齡19~25歲,平均(20.21±2.06)歲;大專31名,本科及以上14名。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具體做法是:(1)入科實習護士,召開師長座談會,對師長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進行評估,制定有針對性的帶教方案,保證實習護士能夠全面掌握臨床護理的各種技能;同時,通過思想教育,使實習護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自學與指導。在護理教學過程中,以實習護士為主導,教師為輔助,入科后按醫囑進行問診,以加強病情觀察和報告,鍛煉實習護士寫護理記錄的能力,加深對上課內容的記憶。(3)獨立實習帶教。通過理論學習,進行實踐輪班,以實習護士為主,輔以教師,教師主要是觀察和指導實習護士的工作,并對其工作給予肯定。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護理實習人員的考核結果記錄下來,由帶教護師共同制定考核標準[5-6],從理論內容、護理實踐操作能力兩個層面對實習護士的護理成績進行考核,理論內容、實踐能力得分滿分為100分,若得分較高,說明考核成績較好。對護理不良現象和護理投訴的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統計護理實習護士護理不良現象和護理糾紛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SPSS23.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數據用例(%)表示,計量數據用(x±s)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Fisher精確概率法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考核成績的對比
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理論內容、護理實踐操作能力的護理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不良現象及投訴情況的對比
改變師生主從地位組護理不良現象、護理糾紛發生率為4.4%和4.4%,低于對照組的22.2%和2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實習是鞏固知識、參與實踐的重要途徑。傳統的以護士長為主導的帶教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導致實習護士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教學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帶教模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改變了教師的主從性地位,既能有效提高實習護士的語言溝通能力,又能使實習護士真正感受到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病痛,使其在具備心理、道德和專業素質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7-8]。以此為基礎,通過集體帶教,使實習護士更加全面地掌握護理理論內容和操作技能,實現實習護士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促進了實習護士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改變教師、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定位,對提高護理帶教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表明,改變教師和學生的主從式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高實習護士的考核成績,而采用傳統帶教模式,則可以顯著提高實習護士的護理考核成績,這表明,改變教師和學生的主從式教學模式,用于臨床護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實習護士的護理考核成績[9-10]。通過改變師生主從組的理論內容、護理實踐操作能力等護理考核成績,使護理不良現象、護理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表明師生主從組護理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能顯著提高護理教學效果。實驗結果表明:改變教師與學生的主從性地位組各帶教護師發揮各自優勢,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考試成績有顯著提高[10]。教師和學生主從者地位的改變,使護理不良現象和護理糾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從而說明教師和學生主從者地位的改變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有利于降低護理不良現象和護理糾紛的發生率,尤其有利于保障護理安全。實踐表明,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改變師生主從關系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輔助,及時糾正實習護士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實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護理教學質量,保障臨床護理安全[11-16]。可見,改變師生-主關系模式,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對提高實習護士的護理水平,減少護理不良現象和糾紛,具有明顯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謝湘豫 單位:咸寧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