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總體教學會計職業教育創新改革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國際化以及現代化趨勢凸顯,對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職業教育將技術人才的培育作為核心教學任務,為社會發展培育技術型人才。本文探索了當前會計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會計教育在總體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改革路徑,以期為我國會計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職業教育;總體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一、會計職業教育課程模式革新的條件與指導思想
(一)會計課程模式革新指導思想職業院校中,要想有序執行會計課程的革新,應明晰培育目標,從而調控會計課程模式。20世紀90年代,我國會計職業教育將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順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并培育具備實踐能力的會計領域人才。伴隨社會進步,當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培育目標隨之變化。培育順應國家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身心健康,并全方位發展的會計人才。同時,還應具有更新專業知識、職業判斷本領的會計領域人才。除此之外,應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經過“專升本”邁進高等院校的會計專業進行學習,使學生接受更優質的會計高等教育。結合當前職業院校培育目標以及會計課程模式,是會計課程革新的主要指導思想。
(二)會計課程模式革新條件和環境近年來,會計課程模式革新,還依靠政策、實訓基地設施等條件與環境的完善度。首先,社會環境是會計課程模式革新的基礎。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獲得長期發展,市場就業體系面向多元化的職業人才。這一現狀對建設順應就業要求的會計課程革新供應了優質的社會環境。政策是會計職業教育課程革新的平臺。職業教育相關政策的出臺,象征著我國對職業教育政策的指引已經初具規模。為職業院校會計課程、相關教材以及教學手段的變革供應了路徑。實訓基地與設施是會計課程革新的保障。校內會計實訓教室以及校外實習場地的設施及環境的落實是保障會計課程革新的主要路徑。因此,職業院校應強化教學場地的完善,進而革新會計職業教育教學手段。
二、會計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實訓教學手段落后目前,多數職業院校運用的會計實訓教學手段,將行業會計作為主導,運用封閉的實訓手段,使學生根據會計教學進度進行實訓學習。首先,學生在課堂中學習會計理論,在每個學年的最后學期利用部分時間在實訓教室或者實習基地進行會計實訓教學,培育學生會計技能。同時,在會計實訓中,部分實訓資料相對簡易,學生學習內容缺乏真實度,與現實會計業務差異較大。教師運用的實訓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內容過于常規與落后,學生實訓的內容重復率較高。特殊或者是較難的會計事務處理較少,實訓內容缺乏多樣性的特征,導致學生在初步進入社會時,無法及時順應企業對員工業務能力的要求。
(二)會計課程設計重點模糊據研究結果表明,會計職業教育在實訓教學、專業以及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均具有重復情況,甚至在課程設計、課時安排、教學層次等沒有較為顯著的差異,部分教學內容的相似度較高。這一現狀,不利于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對學生會計學習的趣味性以及會計教學成效均造成消極影響。由于會計職業教育的課程規范體系缺乏,致使會計職業教育教材沒有系統性的結構。當前,多數會計職業教育運用教育部門設計的會計教材。其管理相對規范,但少部分會計職業教育采取的教材脫離學生實際能力。職業院校對會計教材的管控相對疏松,相同的教材中,其內容也有多數重復與交叉的部分。導致會計職業教學資源虛耗,教學成果降低。
(三)會計理論與實踐教學失衡職業教育重視學生在未來崗位中所運用的技能與知識進行教學。其會計理論教育的目標是講授學生相關職業需求的基本與實際知識,可以為會計能力教學供應一定的理論基礎,并忽視會計知識的延伸。陳舊的會計職業教學,教師僅注重理論教育,重視會計理論的完整與系統性。在會計職業教育中,教師通常由會計理論抽象觀點、本質、原理以及會計理論知識的作用等層面進行講解。相對重視課堂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對會計實踐教學重視度不足。伴隨職業教育的持續進步,大量職業院校針對會計實踐教育方案實施調控,但相對浮于形式,缺少實際突破。職業院校在設計會計課程時,其理論教育課時占比顯著高于實訓教學課時。這一設計方式,無法滿足會計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
(四)會計教學目標脫離社會發展職業教育應同時擁有職業技能教學以及高等教育,重視培育學生會計應用才能、職業能力,強化學生綜合素養,推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就目前會計職業教育而言,其教學目標較為模糊,無法伴隨國家經濟體系的改變而變革自身教學目標。傳統的會計教育領域及會計職業行業沒有直接關聯。由于政府相關部門干涉較多,政府成為會計行業以及職業教育溝通的主要途徑。但近年來,國家會計行業發生變化,會計職業對于人才的要求逐漸增加。與此同時,會計行業與會計教育的交流途徑逐漸消失。這一現狀,導致會計行業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無法及時傳播到會計教育中。因此,會計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無法依據會計行業的發展與變化進行調控,不但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對會計職業教育的成效也產生反向影響。
三、會計職業教育在總體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改革路徑
(一)設計科學的會計課程模式會計課程的科學設計,是創新與改革會計職業教育總體教學方法的核心內容。首先,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循序漸進,精益化設計會計職業教學課程。在設置課程模式時,應貫徹理論、實踐與素養的結合培養原則。在滿足學生就業要求的同時,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其次,革新會計職業教育總體教學方法,應突破傳統課程體系標準。在順應社會發展的同時,依據學生會計知識掌握的差異進行課程模式設計,防止會計教學內容重復的現狀。除此之外,應依據當今生源多元化的特征,改革與創新會計職業教育教學手段,呈現出會計職業教育的遞進性。
(二)革新會計教學手段近年來,經過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學者的探究,發掘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首先,互動式教學。教師應充分認知會計職業教學課堂互動性的價值,并創新與改革會計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有效互動,教師應加深與學生的交流與探討,在互動中促進雙方共同發展。互動式教學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是多樣化的會計教學內容、情境等互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實際案例進行會計互動教學。會計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收集具有一定價值的會計工作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與思考,強化學生創造、判斷能力。并要求學生對案例提供多個解決方案,提倡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認知解決問題具有多種方式。
(三)強化會計教育的校企合作我國教育部門以及會計行業相關機構應合理安排與規劃,展開對會計職業教育教材與其內容設計的調研。設計職業院校會計課程標準,強化對會計職業教育教材的制定,并激勵職業院校與會計相關企業的交流與練習。在實訓實習、人員溝通以及雙師型教師團隊構建等層面相輔相成。將學生會計就業以及升學視作教學標準,了解會計領域發展動態,探尋與健全會計職業教育的資源共享方式。同時,職業院校應針對自身擬定的教育方案實施調控,為貫徹院校與會計行業培育目標,在教學資源分享的基礎上進行教育細致分工。明確企業與院校在會計職業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強化會計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培育學生掌握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
(四)明晰會計職業教育教學目標職業院校應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依據會計職業教育的特征,明晰其教學目標。一方面,高??梢耘嘤槕覈斍笆袌鼋洕枨蟮膹秃闲腿瞬?,培育學生在會計行業以及相關部門參加會計工作具備優質的職業能力。另一方面,應培育學生具備會計基本技能,使學生在計算機以及人工執行會計工作時均可良好的操作。同時,還應培育學生的交流以及語言表達才能,取得會計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方法。除此之外,教師應重視會計基礎知識的講授。在會計教學課堂中,教師在明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會計基礎知識的教育,培養學生深入掌握會計相關知識,并在日后崗位中可以熟練利用,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培育學生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在工作中具有職業道德與上進心。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與改革會計職業教育的總體教學方法,應深化會計能力教育的革新,積極應對革新進程中的難題,將教學手段的革新內容以及方向精益化。尤其是在當今社會持續發展的環境下,會計職業教育應順應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強化學生會計能力的培育,健全會計教學體系,革新會計教學內容,強化校企合作,為社會培育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蘇毓娟.關于職業教育“3+2”中高職銜接教學模式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11):87-88.
[2]蔡雪晴.高職會計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2):93-95.
[3]陳美玲.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一體化設計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239-240.
作者:孫晶 單位:正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