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計創新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職業教育事業的進步,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創新成為當前較為熱門的研究話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職英語課程教育的核心,而如何加強課程設計,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模式和教學評價與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銜接,依然是一個問題。本文針對職業能力培養導向下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創新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職業能力培養導向的內涵
高職院校相較于普通高校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其教育目的,高職院校要不斷滿足社會發展和企業、行業發展對創新型人才及技術人才的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穩定進步。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認識到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將公共英語教學重點朝著“基礎英語+行業英語”體系發展。這種形式能夠高效培養專業人才,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基礎素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職業能力培養導向中,學生職業能力是在人的職業生涯中,除了專業崗位能力外的其他職業基本能力的總稱,是伴隨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從內涵上來看,職業能力培養導向有兩個層面。一是職業社會能力培養。職業社會能力培養的主要方面包含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等。二是職業方法能力培養。職業方法能力培養主要包含數字應用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三個部分。而職業能力的培養還能夠根據不同的時期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基礎能力、拓展能力和延伸能力。當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點,也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
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必要性
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英語技能是八項職業核心技能之一。公共英語課程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基礎課,對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多項英語應用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在公共英語課程學習中,還包含著對學生核心素養、自主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多項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創新設計有著重要意義。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要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將英語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有效結合起來,通過英語課程中的實踐性、應用性和職業性特點,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計創新分析
1.轉變教學觀念
在當前職業教育背景下,由于職業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顯得十分重要。在公共英語教學中,以“基礎英語+職業英語”的方式,要加強基礎英語教學,并且選擇緊貼學生就業后對英語能力的核心需求進行設置,充分體現公共英語的基礎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培養特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摒棄傳統重視知識技能,忽視職業能力培養的缺陷,將職業能力培養貫穿在公共英語課程體系設計工作中。既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又要與社會和企業發展中的崗位需求緊密結合。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要積極引進職業精神塑造、課堂競爭機制,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革英語學習考核評價方式,全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和能力的提升。
2.教學內容優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英語應用能力融入到公眾英語課堂中,以任務模塊作為英語教學主導,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的后期進步和發展打下基礎。根據當前教育環境來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要加強校企合作制定的課程標準,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教師要創新教學內容,在實際情境和真實語境中學習英語,加強學生的英語信息處理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項目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到職業能力對英語工作崗位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課堂職業能力使用時機、環境和技巧,將學習體驗轉化為職業經驗。在教學內容上,要結合公共基礎英語和職業英語,如崗位情境英語,以及在以后教學中推廣不同行業的英語教學內容,不斷提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教學方法創新
(1)崗位模擬仿真教學。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課堂上,最重要的就是向學生提供特定環境和崗位的英語應用技能,使學生能夠在就業后,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勝任崗位職責。因此,開展崗位模擬仿真教學意義重大。在課堂上通過將知識技能和職業能力進行銜接,創設模擬環境,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如開展機場客戶接待、商務洽談、酒店服務、餐廳點餐、求職面試、銀行業務、醫院就診、旅行沿途等,一系列模擬環境來促進學生的課堂交際,營造真實的崗位職責,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語感和職業素養。這種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在課堂上直接進入實踐,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強,不僅對學生的英語知識有一定要求,還對學生間的合作精神有一定培養效果,教學效果良好。(2)以賽促教極致應用。在公共英語教學中,要結合各項技能競賽活動,使學生參與到競賽中,基于英語交流方式,開展多重合作和交流,營造更加優質的英語語言環境,促進學生在職業技能大賽中提升職業能力。在比賽準備工作中,教師利用分層教學方式進行學生培養,既能夠選拔優秀學生參賽,又能夠給予那些后進生足夠的關注,使他們也能夠不斷地進步。在競賽氛圍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了有效激發,并且在獲得名次后有一定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開展多元化的英語競賽,如英語辯論、英語詩歌朗誦、英語詞匯大比拼、英語演講等,多種競賽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參加到各種競賽活動之中。(3)信息化技術應用。加強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并且有效提高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專業的電腦軟件或者手機App來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職業能力。如以職業場景“求職面試”為例,分析信息技術技術應用教學流程。(4)交際教學模式。交際教學主要是將英語學科的聽說讀寫四種基本技能形式,融入到現實交際之中,通過日常交際和職場交際的劃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英語的聽說能力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應用能力。(5)合作教學模式。合作教學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提高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團隊合作中,不斷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面對比較困難的知識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研討工作,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程討論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參與能力、交往能力,使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加強職業素質提升。(6)自主學習模式。自主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制訂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在聽取教師的相關意見后,總結自身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和問題,不斷克服自身的知識弱點,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采用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咋。
4.教學考核體系優化
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計創新中,要注重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遵循實用為主原則,體現英語教學與職業能力銜接的特點。因此,在教學考核體系中,教師要不斷優化完善具體細則,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足夠的指導標準,彌補學習中的弱點,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考核體系的有效性。一是出勤。保障學生的出勤率,對于請假、曠課的進行記錄和扣分處理;二是課堂表現。主動回答問題,課堂活躍程度都會成為評價的標準;三是基礎測試?;A測試主要包含英語文化背景、單詞、翻譯和寫作等內容;四是情境對話。在模擬具體的職業崗位環境中,學生對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作為重要的考核對象,要不斷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應用水平;五是期末測試。針對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以筆試和面試兩種方式開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小結
總而言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設計創新必須要重視與職業能力培養的銜接,只有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和提升,才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崗位模擬環境教學、競賽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在職場交際和日常交際中的英語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以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瓊.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大學英語課程設計研究創新教學方法[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8(4).
[2]黃英明.高職英語教育價值:頂層設計與實踐創新[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8).
[3]馬健.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J].船舶職業教育,2017(5).
[4]洪少賢.與職業核心能力標準相銜接的高職英語課程設計[J].中國培訓,2017(2).
[5]周沫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6.
作者:樊書慧 單位: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