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供給側改革下建筑經濟轉型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階段,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監管體制不健全、運行機制不暢通等均會影響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建筑經濟轉型發展,需要堅持科學的新理念,全面分析行業轉型的重點,才能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本文在全面了解供給側改革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闡述了當前建筑經濟轉型路徑與制度體系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策略及保障措施。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建筑經濟;發展策略
伴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已進入增長速度換擋、結構調整的陣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耗階段,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業涉及面廣、關聯度高、影響較大,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為此,建筑業如何承受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成為了重中之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新需求的釋放、新供給的創造。為此,在改革中,要落實政策,推進建筑經濟轉型發展。
1供給側改革概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在于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要素配置最優化,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數量。在我國經濟社會改革中,投資、消費與出口是需求側改革的“三駕馬車”,而供給側的要素更多,如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提升供給質量為出發點,通過改革的途徑加快結構調整,對要素配置扭曲現狀進行正確矯正,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靈活性、適應性。進一步提升全要素應用效率,最大限度滿足需求,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建筑經濟轉型路徑與制度體系現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由供需角度分析,目前,在需求變化方面,建筑業供給結構適應性、靈活性較差,低效底端產能過剩,高品質供給嚴重不夠,究其原因,建筑業供給側問題不單單體現在建筑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企業產能是否滿足市場需求等方面,還表現于產業發展的制度建設等方面,若制度建設滯后、發展方向不明確,均會影響整個建筑經濟的發展。在產業現代化發展中,路徑是其得以實現的方向。新常態經濟條件下,找準轉型路徑對建筑經濟轉型發展意義重大。目前,針對建筑經濟轉型發展研究學術界提出了很多思路,但問題卻不成體系。尤其是在制度體系中,仍存在各層面,即行業、企業、項目等協調性不足的情況,未能協調推進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由于供需不均衡及關聯產業發展問題,建筑業將會面臨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挑戰與困境。由整體角度分析,基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給建筑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發展的轉機。為此,從改革上加快建筑經濟轉型發展,調整建筑供給結構體系,明確轉型路徑,健全制度保障,創新行業機制,優化市場環境,均能幫助建筑業化解困境,迎風直上。
3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經濟轉型發展策略
3.1構建合理的建筑經濟轉型體系。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制度體系的健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實現建筑經濟轉型發展成為了建筑業發展的重點。為改善當前建筑業三方協調機制不健全的現狀,本文特提出了構建“目標—動力—制度”的建筑經濟轉型體系。其模型如表1所示。通過打造建筑經濟轉型模式,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在不同業務板塊上解決企業遇到的各類問題,實現企業之間分工明確,建立合理的協作關系。3.2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裝配式建筑當前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正是由正外部性、增量成本等角度出發,實現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由技術角度來講,加大力度推進裝配式建筑,需要進一步健全裝配式技術標準體系,為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等技術研發攻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幫助。此外,還應做好裝配式技術應用目錄編制工作,完善裝配式建筑各個環節的建設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由制度建設角度來講,首先要實現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創新,做好各種制度的改革工作,如設計費用收取制度、工程計價制度、工業建設合同編制等。其次,要達到產業扶持保障措施明確化,針對裝配式建筑建設方,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采取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此外,于消費者而言,同樣要做出優惠,即低息貸款等。此外,要加大政府強制推廣力度,在政府工程,如保障房等項目中要優先考慮裝配式建筑。最后,要構建一個完善的產業鏈,充分利用關聯產業的資源,做好資源整合、資源共享。3.3大力實施建筑業“互聯網+BIM”模式。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建筑經濟轉型發展同樣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大力實施建筑業“互聯網+BIM”模式,有利于轉變傳統行業監管模式,實現建筑產業升級改造。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要進一步完善建筑市場基礎數據庫建設,加強與各管理、監督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如工商、稅務等,做到各方信息及時更新與關聯共享,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提升建筑行業整體的監督及管理能力。此外,還要完善電子招投標平臺建設,保證整個過程公平、公正、公開,實行透明化辦公,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競爭的公平化。在建筑行業發展中,信息平臺建設能夠為經濟管理提供技術支持,是業務標準統一的重要載體,是經濟信息資源全面整合的有效工具,是實現信息高度共享、協作的重要方法。通過數據標準化和管理統一化,可保證建筑經濟核心業務系統之間數據的暢通性、連貫性,可為建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能夠將準確、客觀、真實、有效地數據提供給經濟決策,保證決策的正確性。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建筑企業想要走出一條科學發展道路,必須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合理調整產業結構。BIM技術的應用就能夠對整個建筑物生命周期進行科學的數據管理,切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BIM應用是當前建筑業發展的關鍵,在產業政策上政府單位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對BIM理念與價值大力推廣與宣傳,加大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力度,實現技術攻關。此外,還要建立BIM試點項目,發揮激勵作用,改變傳統的審批與監管模式。此外,要將BIM應用到各個建設環節,達到建筑全壽命的應用效果,充分發揮BIM的優勢作用,為建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3.4優化建筑市場環境。當前,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是否有序、合理,對建筑經濟轉型發展意義重大。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推進建筑經濟轉型發展,必須構建一個良好的建筑市場環境,具備法制、科學、誠信等特點,從而規范市場交易、改進工程質量、提高項目績效。優化建筑市場環境,要求進一步明確市場化改革原則,將信用信譽機制的優勢作用發揮出來,才能有效調節市場交易。這就要求必須加速健全全面信用制度,推行“雙擔保”和工程保險制度,以銀行保函形式為發包方提供工程擔保,減輕企業資金壓力。此外,還要與金融機構構建信用共享體系,提高企業自身誠信水平,通過市場的力量,將那些失信企業剔除,并納入征信黑名單。同時,要完善工程招投標制度,推行電子招投標及平均價中標,確保企業的合理利潤。3.5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直接影響著工作效率,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力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質量。此外,還要求工作人員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牢固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理念,杜絕消極的思想,保持樂觀的態度,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樂趣。其次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對新設備和新技術的學習,滿足工作需要。同時,要加強員工培訓工作。培訓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員工的專業素質及業務能力,如專業技術培訓等,要求定期根據崗位需求組織開展培訓,增強職業技能水平。此外,還要做好勞務用工合同管理,為健全職工工傷和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維護建筑工人合法權益。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建筑行業之間出現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經濟轉型發展離不開各方支持,要求在完善“政府、市場、第三方”協同機制的同時,利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在節約更多工程成本的基礎上提高整個工程的實際運行效率,加快建筑經濟轉型升級速度,促進建筑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竇陽.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轉型[J].中國市場,2018,(3):197,209.
[2]劉光焱.供給側改革給建筑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4):195-196.
[3]李翠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6,(21):32,34.
[4]李猛.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在“供給側改革”機遇下實現突破發展[J].現代國企研究,2017,0(4).
[5]陳蘭珍.供給側改革下的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7,(6):55-57.
[6]郭征.淺談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J].中國房地產業,2017,(9):231.
作者:劉新華 單位:周口市住房和和城鄉建設監察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