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資助體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資助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資助體系

    [摘要]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單位之一,在院校專門設立以貧困生助學為目的的學生資助體系,高職貧困生助學應與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解決貧困生上學難問題,培養其自立能力。本文說明了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的資助體系建立必要性,總結了高職院校當前人才培養普遍模式,分析了貧困學生求學困境和資助體系現狀,并提出基于人才培養的學生資助體系落實策略。

    [關鍵詞]學生資助體系;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貧困生幫扶

    前言

    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在貧困生資助方面,也應使這一培養理念得到體現和落實。探索高職院校貧困生的共性問題,針對高職學生培養目的建立和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做實事、解決實際問題,是高職助學政策的宗旨。資助體系應與高職人才培養相適應,從兩個維度共同助力,促進高職院校貧困生成為高素質人才。

    一、建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資助體系必要性

    實現教育公平是我國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之一,國家號召各教育院校切實制定扶助政策,幫助本校貧困學生順利求學、高質量成才。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受經濟條件所限,即使成功步入了院校大門,也依然面臨著因為無力支付求學期間相關費用,而隨時可能不得不終止學業的困境。教育公平就是使每個學生無論經濟狀況、家庭出身、生活地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為了解決貧困生求學難的問題,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學生資助策略,建立資助體系,力求在學生助學工作中盡善盡美,發揮助學政策的最優效果。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要求與本科院校有所區別,高職院校以切實鍛煉學生職業能力為最核心培養目標,因此高職學生必須在理論基礎上具有扎實的實踐能力,方可實現提升自身生存能力,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競爭力。當前高職院校雖然勠力攻關貧困生求學問題,但大多致力于經濟扶助,緩解了一時問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做到了救貧、救急,為“授之以魚”的資助模式。高職教育在開展資助工作時,應以人才培養為理念,以“授之以漁”的資助理念,認識到高職院校與其他院校的差異性,建立特色式的、更適合本校學生情況的資助模式。高等院校中,一半以上為高職院校,這些院校為國家培養專業技能人才,但貧困生助學難題也日益突出,完善高職特色學生資助模式迫在眉睫。

    二、高職院校中教育人才培養當前常見模式

    高職院校以職業技術培養為核心,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得到技術方面的專向培養,一般所學習的課程內容為管理技能或者生產技能以及服務技能等方面的培養,當前常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多樣化,例如學習與實踐并重的工學結合模式;保證學生就業率的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結合多方社會力量共同開展人才培養的產學研模式;以及兩年校內理論、一年崗位實踐的2+1培養模式。這些模式皆有各自的優勢,高職院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與本校學生適配度高的模式。以崗位為要求,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是高職的教育目標,高職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此為基準開展。本科院校以理論學習為主,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二者培養側重點不同,學生特點和職業追求也有所不同。高職學生在學習水平和整體素養方面相對而言較為薄弱,高職學習的主要目的較為單一,即是通過技能學習,借助學習到的技能和獲得的學歷,找到一份足以謀生的工作。尤其是貧困學生,更是希望通過學習改變經濟窘迫的生存現狀,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改變自身的生存處境,為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物質水平而進行技能學習。高職院校應明確貧困學生需求,調整和優化助學模式。

    三、貧困生求學困境與當前學生資助體系

    完成基礎教育之后,許多學生基于對知識的渴求或自身發展需求,繼續報考高等學府,接受更深層次和更專業化的教育,但在這些學生中,部分人受經濟條件限制,難以支付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若缺少相應的助學機制,有些學生可能無法順利步入校園,還有些學生可能不得不中途輟學。國家經濟正以令人驕傲的速度向前進發,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扶貧機制也已經全面、大力展開,但在客觀上實現完全脫貧還需要一定時間。為實現教育公平,保障貧困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國家制定了高校助學政策,各高校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助學機制。當前高職院校的助學體系與普通高校基本相同,但受助的學生情況卻有一定區別,高職中貧困學生數量更多,而且學習成績也稍低,并且因為學歷問題在未來求職方面競爭力要低于本科院校學生,這些特點上的區別都要求高職院校不可滿足于當前的學生資助模式,而是應為院校學生建立更有成效、更有實踐意義的助學體系。當前高職助學體系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其一是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助學獎勵;其二是設立助學金,資助經濟方面存在切實困難的學生;其三是助學貸款,學生可以通過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形式支付學費,在畢業后,通過就業償還助學貸款;其四是勤工儉學,在學校幫助下半工半讀;其五是減免學費,對于家境極為貧困的特困生,尤其是建檔立卡學生實行學費減免,減少其求學的經濟壓力。

    四、創建與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相契合的學生資助體系

    (一)培養貧困生職業能力高職院校在學生資助工作中,不僅應做到教育保障,使貧困學生不僅得到必要的經濟扶持,解決基礎生活問題,還應立足長遠,使這些學生在院校中掌握自我求生能力,自立自強解決自身問題,謀求自身發展。經濟扶助只是解決學生暫時的生存問題,但貧困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并非單一的眼前的困頓,貧困學生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所處社會階層的生存難題,唯有使這些學生切實掌握了職業能力,使其可憑借自身職業能力謀求生存和發展,學生資助才可達到預期資助目的。院校應從本校貧困學生基本情況出發,為學生創建和爭取更多的實踐平臺,通過組織開展技能培訓、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等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強化自身職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院校應幫助學生制定職業規劃,幫助學生理清自身發展問題,選擇適合的發展路徑,擬定長期的發展目標,以發展目標為驅動不斷自我完善和提升,突破生存困境。

    (二)健全勤工儉學機制勤工儉學是高等院校中常見的貧困生資助政策,通常在高職或本科院校中都會專門設立勤工儉學部門,以貧困學生為主要幫扶對象。通過統一組織、管理、協調全校的勤工儉學,有效地幫助貧困生群體體驗自立,適當緩解家庭經濟壓力。在勤工儉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勞動報酬,提升物質條件,從而獲得更多生活資源和學習資源,而且可以在勤工儉學的社會實踐中,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生存環境,鍛煉人際交往技能,學會以職業化角度建立社會關系,提升溝通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開拓視野,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是對學生個人生存能力的有效鍛煉方式。高職院校應大力拓展勤工儉學的路徑,除在學校內提供勤工儉學機會之外,還應爭取社會廣泛支持和積極助力,使社會中的企業或單位、團體等也提供合適的勤工儉學機會,幫助院校共同助學貧困學生,勤工儉學部門應及時將貧困生庫與人才供需信息庫高度結合,高效地架起供需雙方的橋梁,為貧困生提供更匹配的崗位。

    (三)技能培訓扶助機制高職學生在走出校園步入社會,開啟職業生涯以后,是否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披荊斬棘獲得立身崗位,其技能水平起決定作用。院校應注重對學生的技能培訓,從培養和提升學生行業技能水平的角度開展助學工作。技能培訓應著眼于市場客觀需要,明確企業所需人才類型,以實用為目的,踏踏實實地培養學生技能。只有學生掌握了過硬的行業技能,才能快速獲得崗位、高效適應崗位,并在崗位中高質量發揮才能,體現職業者價值,從而獲得穩定而長遠的職業生涯,真正實現人生的轉變。免費技能培訓近年來在我國多個領域中皆有推行,也應將該模式落實到高職學生資助中,學生在技能培訓中得到技能提升,同時在培訓考核通過后也可得到培訓證書,為求職增加砝碼。若院校沒有設立免費的培訓扶助機制,貧困學生很難承擔參加技能培訓的高額費用,也就無法通過培訓提升自身職業能力,開展職業規劃。院校的免費培訓為學生提供了成長可能性,對增強其職業生存能力大有裨益,使學生可以順利平緩地完成身份轉變,盡快適應職業生存模式。

    (四)構建多方助力的資助體系在學生助學方面,國家財政會計劃性撥款,幫助求學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這也是學生資助的核心經濟來源。學生資助不能僅依靠政府力量,也不應只發揮高校的作用,應將社會資源整合起來,實現全社會共同幫扶人才成長。高職院校中的學生雖然在求學期間力量薄弱,但經過培養以后,將成為可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助力的職業人才,助力學生資助對社會力量而言,不僅是一種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而且也是產出高于成本的長遠投資。無論是公益性社會團體,有社會影響力的企業,還是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事業單位,或者掌握豐富資源的個人,都應積極投身貧困學生助學活動,幫助高職院校創建和完善資助體系。院校自身力量有限,但在社會助力、眾人拾薪的局面下,學生資助工作必然上升到更高層次,取得更佳效果。多方助力雖然為助學工作爭取了更多力量,但是在實際工作推進中,應加強各方力量協調,保證助學工作秩序化進行,還應做好相關的組織管理,使這些社會助力被切實應用到學生資助之中。

    (五)頂崗實習與經濟資助相結合我國對高職學生實習實訓有明確要求,學生參與實習或者實訓,至少應為半年。通過校企合作,由合作企業為高職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平臺,并對實習學生進行職業引導,向學校反饋學生職業水平,提出培養意見。頂崗實習與普通實習的區別是,一般的實習是以學習為主,在實習期間學生承擔的崗位責任有限,而頂崗實習則是要求學生履行崗位職責,獨立開展崗位工作,比常規實習難度更高,要求更嚴格,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鍛煉也更加立竿見影。在頂崗實習中,學生將兼具學生與職業人雙重身份,開始適應職業環境。學生通過頂崗實習檢驗自身職業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并從崗位中獲得合理薪酬。高職院校應積極促進貧困學生頂崗實習,幫助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獲得工作和崗位實踐機會,在頂崗實習安排中,院校應關注這些學生在崗位上的適應情況,了解其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幫助這些學生在經濟脫貧的同時,強化職業生存能力。

    (六)探索高職特色的資助模式高職院校的學生與其他高等院校的學生情況存在一定差異,高職院校也與本科院校的運營模式有所不同,院校應立足于實際,考慮學生特點,建立適合自身的資助模式,實現特色化學生資助,確保資助工作得到不斷優化,發揮更大效用。高校可創建技能型項目,豐富項目形式,通過校內外資源助力保證項目資金供應。受資助學生參與項目之中,進行技能學習與實踐,還可在項目中拓展技能創新能力。在項目參與中,學生還可以鍛煉組織能力,提升協調能力,并從項目參與中獲得經濟資助。我國在實施貧困學生資助方面,重視精準資助,要求將扶助資源切實應用在需要的學生身上,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求學,改變生存現狀,優化生存環境,強化生存能力。學生資助是關系著高職院校教育發展和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也是需要長期落實、不斷優化的工作,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資助時,應以人才培養為核心要求,開發特色資助模式,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打破生存困境。

    結論

    綜上所述,如何幫助高職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掌握生存技能、成為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人才,使其擁有光明而廣闊的未來,不只是政府和院校關心的問題,也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學生資助體系是為解決貧困生上學難問題而建立的體系,該體系所應發揮的作用,不應局限于“扶貧”,更應該具有前瞻視野,將學生人才培養融入其中,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生存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娟.基于創新創業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優化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76-79.

    [2]全斌,黎紅米,周龍軍.基于全面發展理念的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構建[J].高教論壇,2018(2):23-27.

    [3]周妍妍.教育公平視角下高職院校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優化初探[J].教育科學論壇,2017(30):69-73.

    [4]朱敏.適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資助體系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1):7-9.

    作者:衛鋆霞 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亚洲成人xxx|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成人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www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91香蕉视频成人|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七次郎成人免费线路视频|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