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小學課堂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尋求構建更高效的課堂形式。在核心素養下,我們更注重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計算教學是數學的基礎,更是核心,對學生未來的理科學習和社會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將計算教學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在傳統教學中,由于數學教師沒有高效的教學方法,這就導致計算教學的形式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將重點針對如何基于計算教學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做出探究。
關鍵詞:計算教學;課堂氛圍;小組合作
一、營造課堂氛圍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知識的單一輸出,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甚至下課拖堂來完成任務量,忽視了學生的課堂感受,沒有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使數學教學長期呈現效率低下的狀態。教師應當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表現,并通過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1]在講加減法運算時,教師便可以創設教學情境。例如,小兔子和小狐貍過年都收到了糖果,山羊老爺爺問它們各收到了多少糖果,小兔子回答:如果小狐貍給我5個糖果,那我的口袋就有30個糖果,小狐貍回答:如果我給小兔子2個糖果,那我就有30個糖果,問它們各有多少糖果。這樣一來就引發了學生對糖果數量的思考。小兔子的糖果為30-5=25個,小狐貍的糖果數量為30+2=32個。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更有利于其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情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分工合作
學生通過聽課、然后獨立做題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對課堂內容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對自己所掌握的內容進行檢驗。由于教師精力有限,不能對所有學生開展全方面細致的教學,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交流學習,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之間的分工合作也能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困難程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小組分工合作不僅是對數學這門科目,對學生整體技能的提升都有很大益處。小組分工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例如,在應用題講解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每6人分為一組,為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現能力,可以要求每個小組有兩名學生負責搜集資料、組織語言、創造問題,兩名學生負責解答和寫出過程及思路,剩下的兩名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則分別負責講解思路和過程。這樣,一個完整的數學小組便成立了。組員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相互溝通,有強烈的團隊意識,為小組榮譽而努力。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算術能力,也幫助他們鞏固了課堂知識。
三、結合生活實際
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設計導入環節。過于直接的運算方法和步驟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代入,還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和延誤的情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當運用適當的例子,吸引學生,并貼合實際,如建筑的層數,雕塑的形狀等等,便于學生的認知理解。教師在推進教學進程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了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明白數學和計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2]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元分角之間的運算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傳授理論“一元等于十角,一角等于十分”,學生只能是死記硬背,而對這三個單位之間的關系卻不能準確記憶和換算。那么,教師就可以運用教學道具。一個學生拿一張一元的道具幣,去換價值十角的鉛筆,這是等價的。依此方法,學生便能通過具體的生活算數來記憶換算數額了。同理,在講“一元五角等于幾角”時,教師也可以運用道具。一根粉筆一角錢,而一元等于十角,就可以買十根粉筆,五角錢又可以買五根粉筆,因此,一元五角可以買15根粉筆。也就是說,一元五角等于15角。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掌握換算規則,也能夠對生活中的物價有所認識。綜上所述,本文重點探究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方式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三種策略。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是建立于教材內容層次、學校重視程度、教師教學方法、學生不斷練習掌握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其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教育工作者就要對每一個因素都進行良好控制。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所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目標。在核心素養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運用更適合現階段小學生思維的方法進行教學,才能保證教學的高質高效。
參考文獻:
[1]程華.小學計算教學中的問題及其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0):50-53.
[2]李新.識得“計算”真面目:計算在小學數學中的價值分析與教學策略初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8):56-60.
作者:任立道 單位:甘肅省慶城縣赤城鎮赤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