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專業教學創新的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要與時俱進,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學生不但要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才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本文探討了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創新途徑
一、適應時展,明確專業定位
傳統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落后,跟不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對此,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專業定位要明確,要適應時展,符合市場需求。
二、根據社會需求,調整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格局也隨之變化,學生的思想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對計算機教學也有更多樣化的要求。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師要敢于突破傳統,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形勢,考慮用人單位和學生的需求,結合社會和專業熱點,及時調整、創新教學模式,打開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的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性、體系性,構建靈活的教學體系,提升教學的效果和實用性。
三、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學以致用
高職院校要不斷地研究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向,更好地讓學生學以致用。高職計算機教師,要始終堅持知識要服務于社會和學生需求的原則,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學要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圖像處理》一課中,教師在講解完理論知識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電子畫冊,在學生動手制作的過程中,不但是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而且可以得到豐富的實踐經驗,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
四、根據學生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如果采用大班教學的方法,完全按照大綱規定來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很快掌握課堂知識,但是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掌握不了,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考慮內容和速度上的區分,適當照顧基礎較差的學生,使之能夠跟上教師進度,打好基礎。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五、進行校企合作,提高實踐能力
高職院校可同專業對口的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學生頂崗實習合作關系。一方面,學生能夠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直接向學生傳授崗位所需的技能,學生畢業后直接上崗,降低企業的培養成本。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讓低年級的學生也有進入企業實際操作的機會,以便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崗位技能融會貫通。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可以利用半年的時間進入企業進行實踐,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
六、整合各種資源,改進教學方法
作為高職計算機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整合各種資源,改進教學方法,將計算機課堂知識真正與學生需求結合起來,提升綜合教學效果。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利用播放電影或者相關的小視頻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對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入,提高教學效果。
七、利用網絡技術,建立網絡平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線視頻互動教學等方式可有效提升高職計算機教學效果。高職計算機教師要積極利用現代網絡,建立網絡平臺,不斷上傳完善教學資源,提升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效果。例如上傳對于高職計算機中和實踐內容息息相關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學習、互動,遇到相關的問題可以在網絡平臺中尋求同學以及老師的幫助,增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對問題的探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八、重視職業素養,做好職業規劃
現在不少大學生心態比較浮躁,缺少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等精神,因此高職院校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亟待加強,對此,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將來的就業、實現自身價值指明方向。隨著社會各行業的分工越來越細化,對各個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應該將課程具體化,細分化,術業有專攻,更有利于高職院校樹立自己的特色和專長,也有利于指引學生的職業規劃。綜上所述,高職計算機教師要通過多種教育元素的整合,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為用人單位輸送符合社會要求的優秀人才。
作者:秦雷 單位: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