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背景下的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在大力推進信息化變革。而高等院校作為科技高地和新技術領跑者,其信息化建設更是如火如荼。計算機教育課程作為高校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在信息化時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很多高校計算機教育較為落后,與信息技術發展嚴重脫節。因此,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當前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以及教學改革的方向與路徑展開分析。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方向;路徑
在高校的課程設置中,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程,肩負著培養當代大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重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計算機課程不管從教學質量、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模式上都存在較多問題。因此,高校計算機教育必須借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東風,不斷自我革新、推陳出新,尋求一條適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教學之道。
一、當前高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弊端
1.教學內容落后,實用性不強。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而目前我國高校計算機教育普遍存在嚴重的滯后性,使用的計算機教材大多是幾年前出版的教材,這嚴重阻礙了大學生接觸、掌握新技術的渠道,也極大地降低了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很多學生表示,大學計算機課程實用性較差。2.教學模式落后,教學實踐不能落到實處。一般來說,學生最初對計算機課程抱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如果能夠在此時大力發展完善、靈活的計算機課程,一定會受到學生的熱捧。然而,由于大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模式上的落后,學生對計算機課程逐漸失去興趣。高校計算機課程普遍采用大課堂教學,一節課一位教師百名學生。導致教師按照教材機械地講解;學生不愿聽講昏昏欲睡,毫無興趣可言。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缺乏實際操作,其教學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而在實踐課程中,由于學生人數過多、理論課程與實際操作課程脫節等原因,教學實踐只能流于形式。3.教學課程枯燥無味,學生積極性不高。由于計算機課程內容枯燥無味,很多學生一碰到困難和麻煩,就失去興趣,導致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下降。這不僅與計算機技術嚴謹、復雜的特點有關,也與計算機教師缺乏責任心、沒有深入挖掘課程的趣味性有關。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對于教學質量考慮甚少,缺乏責任心,沒有深入研究計算機課程,沒有形成一套適合學生學習、難易適中、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
二、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1.構建科學合理的大課程體系,多學科融合發展。當前,我國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IT行業復合型人才缺口達到1000萬人以上。目前的計算機課程體系過于單一,缺乏連貫性和實際可操作性,對于引導學生從事IT行業研究學習作用不大。因此,構建大課程體系,即將多種學科交叉配套學習,特別是在實際學習工作中要有相應的軟件、技術作為特色課程加以引導,比如matlab與數學建模、CAD與3D設計等。這些課程既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在計算機領域的知識面,又能和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有所聯系、相輔相成,為其未來的學習工作打下良好基礎。2.主動融入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提高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水平。在信息化浪潮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層出不窮,這些新技術為高校計算機教育的改革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從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并沒有靈活運用先進技術,使用的還是老舊的教學理念、授課方式和設施設備。因此,引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施設備,讓大學生接受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科技增長點是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三、信息化時代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新途徑
1.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科學設定教學課程。傳統的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目標模糊,不能針對實際情況制訂明確、科學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是必修的選修、選修的不修。為了適應信息時代對高校計算機教育的新要求,高校計算機教育必須大踏步朝著網絡化、多元化、實用化的方向不斷變革。信息技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發展迅速,更新換代快。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既要遵守科學性、穩固性和時期性等原則,也要把信息化時代的信息靈敏性和動態性作為重要原則。因此,計算機教師應該合理平衡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基礎知識與先進知識等內容,讓學生既能夠學到基礎知識,又能掌握學習工作中常用的專業軟件,還能拓寬視野、接觸新技術。2.強化計算機教育的師資力量。目前,高校計算機教師隊伍力量較為薄弱,難以滿足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須重視計算機教育師資力量建設。一方面,在既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強勢學科的經驗方法,構建一套符合學校自身發展的,與計算機教學目標相符的,能夠刺激計算機教師隊伍自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教學機制。另一方面,采用院系交叉、學科交叉等方法,擴充專兼職計算機課程教師隊伍,讓不同學科的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領域發揮長處、盡顯其才。同時,通過使教師隊伍進行集中學習,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能力以及對新業態、新科技的了解程度,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3.應用多元化、網絡化的新教學方式。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很多新技術、新設施都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科影響力,又能發揮新技術、新設備的優勢,讓更多學生學習到更新、更有用的計算機知識。網絡直播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社交方式,完全可以應用到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各大直播平臺均設立了科技頻道,不少民間科技愛好者、專家學者自發在直播平臺向大眾講授科技知識。在某直播平臺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經開設直播視頻,向廣大觀眾展示最真實的前沿技術。另外,VR/AR技術在計算機教育過程中也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很多在教室里難以實現的、復雜的程序效果、實驗結果等均可以通過VR訓練場、試驗臺來完成。
四、結語
信息化的時代背景為計算機課程改革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契機,也為計算機課程的革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時對計算機學科發展、師資隊伍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高校應該在遵守穩定性和靈敏性的基礎原則下,借信息化潮流的東風,大力推進計算機教育革新,強化師資力量建設,引進先進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學方法,構建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需求的計算機學科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宋菲菲.信息化背景下探討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J].通訊世界,2016(20):226-227.
[2]楊洪軍,張修軍,喻曉紅.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計算機教改探究[J].電子測試,2015(17):85-87.
作者:崔婭萍 單位: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