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計算機教育創新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計算機專業是我國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計算機專業技術發展的推動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模式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模式創新和手段優化,幫助培養綜合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新時代計算機專業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助力。因此,本文簡要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對其教育模式改革方向進行了闡述,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教育模式創新改革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創新
一、高職計算機教育發展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我國高職院校需要對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做出更加詳細的發展規劃,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建設和教育發展的角度著手,以戰略眼光、現念以及國際視野來改革創新我國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最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是根據社會發展事情情況來看,我國社會依然對高素質的職業人才需求較大,需要進一步轉變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為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專業化的人才資源。對于計算機專業而言,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體系雖然在不斷的優化升級中,已經在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仍然需要通過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革新,促使計算機專業教育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針對我國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信息獲取和更新較為緩慢的情況,需要通過改革創新的方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縮小城鄉間學校教育水平差距,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將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多元化教學形式,促使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的教學培養,全面激發學生潛力,豐富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資源,提升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方向
高職教育教學具有獨特性,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手段間具有緊密聯系,而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現階段的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學生的全面提升。在高職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個性化思維是重要的改革發展目標,需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達成這一教學培養要求[1]。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水平。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服務水準提升,對創新能力反而比較忽視,使得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畢業生普遍缺乏創新能力,對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新型多元化人才需求難以滿足。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的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對社會實際人才培養需要難以得到滿足,而計算機專業培訓的目標又在不斷變化更新的過程中,在新形勢下開展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培養,需要在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培養的實踐過程中,應該以培養學生發現、利用以及共享知識為目標,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能夠應對復雜的社會變化發展,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其能夠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得到長期發展。
三、“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模式改革創新,需要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專業教學課程體系,為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全面的基礎保障。在落實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以往單一的教學課程設置方式,將多元化的課程內容融入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充分滿足現階段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學水準和教學效率。“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需要在以往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將實踐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的教學體系創建,同步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另外,根據現代化社會發展對高職院校計算機畢業生的要求,教師在構建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還應進一步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將現代化計算機相關知識融入課程體系中的方式,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實效性,豐富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的教學資源,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提高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針對性[2]。
(二)科學地創設計算機專業教育實踐基地
互聯網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通過對教學模型的更新、教學理念的轉變,促使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社會實際需求。傳統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更加注重學生的課堂教學知識掌握,在教學培養的實際效果上其實是脫離了社會發展現狀,學生在理論知識掌握和實踐能力方面也有所脫節,阻礙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不利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培養的實現。因此,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的方式,科學構建計算機專業教育實踐基地,為計算機專業培養的實踐教學奠定基礎和保障。通過高職院校實踐教育基地的創設,學生進行實踐培訓的機會將會增多,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踐教學的實現也有了可能,對以往單一的理論教學形式進行了改革創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職業素養將會得到更好培養,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三)實施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還需要積極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和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利用先進、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對計算機職業教學培訓進行創新,提升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率,對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徹底的創新和改革,使其能夠更加適應現代化發展趨勢。在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培訓改革過程中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首先需要在理論知識教學方面做出改變,將以往單一的知識灌輸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多元化、多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并且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生動形象對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展現,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客觀地學習相關知識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通過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還要進一步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內化,有效提升理論知識教學效率。其次,通過實踐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還要積極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學習平臺和機會,利用互聯網為學生營造虛擬化的實踐學習環境,促使學生能夠實施有效的自主實踐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確保實踐素養能夠得到提升,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
(四)有效地創建計算機專業教學共享平臺
創設計算機專業教學共享平臺,實際上就是通過應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打破傳統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為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習提供更加有效、開放的教學環境[2]。通過創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共享平臺,教師可以更加便捷地落實網絡課程教學,或是通過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方式,將豐富的計算機專業學習資料上傳到教學共享平臺,學生通過自己的賬號登錄,就可以直接獲取到這些教學資料,對學生的計算機專業學習提供幫助。另外,通過計算機專業教學平臺,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上的問題等都能被教師及時掌握,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評價,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就能被捕捉到,教師基于這些數據信息,就能更有針對性地轉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確保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現代社會對計算機專業職業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職業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也逐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是社會環境是處于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的,通過對高職計算機教育模式的創新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升我國計算機專業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使我國高職計算機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參加文獻
[1]吳麗英.高職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南方農機,2019(11):160.
[2]李增福.高職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南方農機,2019(11):186.
[3]張一倩.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7):196+198.
作者:李影潔 單位: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