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基礎課程馬克思主義實踐法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
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認知發生和發展的基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概況和總結,通過實踐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是社會科學研究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為了解決自身需要與外部世界而進行的能動地適應與改造世界的活動。
(二)實踐的需要是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必須把實踐的需要作為研究的出發點。
(三)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理論研究,歸根到底是對問題的研究。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四)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總結理論是對實踐經驗的概況和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全面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總結經驗的任務,在于去偽存真,由表及里,再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五)調查研究是基礎環節調查研究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況,掌握資料,就需要做調查。調查研究要客觀和系統,是掌握全部材料的綜合。
(六)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理論作為檢驗的實踐標準,具有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應辯證地加以理解。實踐是發展的,理論也是發展的。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中職學生的必修課,計算機基礎部分可分為為三部分: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Microsoft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等。Windows操作系統主要掌握:基本知識;系統的啟動與退出;磁盤操作;文件與文件夾操作;計算機網絡功能。Microsoft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主要有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要有系統的認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實際操作能力。扎實的動手能力還會影響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興趣。所以,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養。
三、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課程模式中,教學方式多是理論灌輸。一些職業學校雖然也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一般也先進行理論學習,介紹原理,再進行練習。盡管學生上過很多課,但因學習時缺少真實的情境,當要求實際動手時,學生在運用知識時發生了困難,在練習過程中又需老師重復講解。說明脫離實踐的理論,學生并不能真正吸收,當實踐時,學生才真正學習和運用知識。另外,從職業學生注重學習實用性的心理,單純講授理論知識無法吸引學生,相反理論與實踐的剝離,造成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易產生挫敗感和厭學情緒;但如果在學習一開始,就在實踐中教學,學生在實踐做出成果,體會到學習的成功,便會喜歡學習。
四、實踐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運用
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中的一種,而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在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實踐法,不僅滿足職業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也能充分滿足職業學生對熟練掌握技能的需要。故將實踐法應用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
(一)設置真實情境問題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設置或模擬真實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思考。
(二)發現問題教師作為學生的助推器,通過提問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將學生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引導出主要問題共同討論。
(三)討論和搜集資料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教材、上網搜集資料等,學生自主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加深對問題和知識的理解。
(四)解決問題每個小組都要獲得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每一個小組解決方法的優點和弱點,最后選出最佳方案。
(五)驗證理論將最佳方案進行實踐驗證,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實踐經驗提升為理論知識,以此重構和充實學生的知識結構。
(六)實踐的總結學生總結在學習實踐的中的收獲,并以書面的形式完成總結報告(包括理論和實踐的總結)。在教學的開始就應用馬克思主義實踐法,并應用到教學各環節,能避免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驗證理論的能力,以及求真務實的品格。
作者:張曉蕾 單位:昆明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