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對企業技術創新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最強,同時,企業的技術創新也要求企業的所有制結構優化升級。中國聯通是第一家央企中的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本文以中國聯通為例,研究聯通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技術創新之間的聯系,對于其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技術創新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技術創新;中國聯通
一、引言
管理層應該熟悉所有權類型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成功的技術創新不僅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持,還需要建立一個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所有權結構(SukBongChoi,ByungIlPark,PaulHong,2012)。企業股權混合程度越高,對決策控制權與制定權的分離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正向調節就越發明顯,這得益于混合股權的治理作用(王京,羅福凱,2017)。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形成鼓勵改革創新的氛圍。國有企業改革為混合所有制后如何技術創新?這是國企正面臨的“新時代難題”。2017年,中國聯通以引入非國有資本、轉讓老股、員工持股等試點,率先開啟了國企混改進程。目前聯通公司嶄新的技術創新能力(5G技術),得益于該公司穩步推進的“混改”帶來的紅利。再者,聯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其技術創新影響的是非成敗,很大程度上將是未來國企改革的風向標。從聯通公司“混改”紅利幫助其技術創新中,我們應該進行一些思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出加快國資國企改革。要求國有企業改革創新、強身健體,增強活力和競爭。這充分說明混合所有制形式和技術創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對混合所有制形式和技術創新相互關系展開研究,并以中國聯通為例,增強可信力。
二、文獻綜述
專家學者對所有制形式如何影響技術創新方面進行了諸多努力:所有制結構跟公司治理關系匪淺,而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之間必然存在聯系。混合所有制是深化國企改革攻堅環節,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以提升國企技術創新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并留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如何推動企業公司治理機制設計,進而對管理層技術創新的行為決策產生怎樣影響的疑問留待后面的學者解答(王江寒,2018)。非國有成分能夠提高我國工業企業技術水平的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在技術效率范疇上,國外三資企業比國營企業高39%,港澳臺三資企業比之高33%(姚洋,1998)。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影響了企業不同的創新績效(Lee,2003)。企業股權的性質影響股權激勵和創新的聯系(徐向藝,2010)。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盡相同。混合所有制企業具備最強勢的技術創新能力;國企技術創新能力最為孱弱;然而私營企業具有專利創新優勢但創新能力匱乏;外資企業創新投入少但在產品創新上有強勢。并得出結論產權性質差異是導致不同所有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異的主要原因(吳延兵,2014)。有專家學者從法治層面提出建議:應依法開展國企改革。國企的混改應當先增量性改革,后存量性改革。但是,不應“為改而改”,混合所有制是近期目標而非終極目標。以金股制、優先股、加權股等股權制度創新展現國有資本的領導地位,同時推行員工持股機制。國企的改革應當依法推進(吳越,2015)。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必要性分析
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發展混合所有制。自2013年年底以來,“混改”已進行了五年多時間。國企“混改”成績怎樣?混合所有制如何作用于技術創新?改革進程中是否存在問題?又有怎樣的借鑒和啟示?五年是一個分水嶺,應當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企業是技術創新的“造血干細胞”,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動力”。技術創新是一個相對而言復雜繁瑣的一個的過程,在企業價值鏈中處核心戰略地位。技術創新其內涵較為豐富,包含技術創新能力、效率、人員、體系等多個范疇。
四、混合所有制對中國聯通技術創新影響現狀與現有問題分析
(一)中國聯通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現狀“混改”的“過去時”已經嶄露頭角,而當前“混改”有且僅有“進行時”。2018年2月,聯通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換屆。之后,聯通公司擁有嶄新的非國有股東,更加多元的董事會、監事會及管理層。中國聯通公司吸收了近“800億元”的資金后,國有股份比重大幅下降,不再擁有絕對控股權。而通過增資轉讓發行的方式引進了“BATJ”互聯網四大巨頭等為代表的戰略投資者們,其共同持股達三成左右。一方面,聯通公司“混改”引入的相當數量的大額資金(近800億),基本解決了企業創新的成本難題。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新換代了企業管理模式、經營機制,帶來了戰略投資者們嶄新的經營管理理念、優秀的管理團隊、卓越的管理人員(如經理等管理層)。最后,聯通公司也積極推動形成員工持股機制,增強了員工歷史使命感,積極調動、激發了經營者和生產者。“混改”的另一個創新點在于員工股權激勵機制的實踐。向核心員工授一半市價限制性股票,以此來激發中國聯通公司經理層和基層員工們的活力和效率。一言以蔽之,混合所有制提高了中國聯通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和效率,促使更多的經營者和更多的員工共同成為聯通公司創新的“地基”,聯通公司更是逐漸形成獨具一格的創新體系。
(二)中國聯通公司技術創新現狀2018年3月,聯通公司在滬、津、廣、深等城市正式運營“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此舉突破了傳統移動通信載體的約束,有利于實現多場景通話和智能應用。2018年9月,聯通公司與寶馬集團簽署協議。聯通公司依據該協議將為寶馬車主提供基于網絡通信技術的互聯駕駛服務。“5G”未至,通訊業者與汽車集團之間的網絡規劃已經推進。根據規劃,聯通公司與寶馬集團將在5G通信技術、eUICC、V2X等領域展開合作。與此同時,聯通公司將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業務模式。2018年11月,聯通公司試點“云南聯通”。聯通公司公告:民企將實施承包云南聯通。以此積極探索下屬子企業的體制機制創新改革,激發企業和員工創新活力。2018年3月,聯通公司與聯想集團將在5G技術創新應用方面開展戰略合作。根據合作協議,聯通公司與聯想集團將成立“中國聯通-聯想5G聯合創新實驗室”,創新“5G”和邊緣計算。同樣在2018年3月期間,聯通公司與京東中國聯通eSIM可穿戴獨立號碼業務。可以預料到的是,全國范圍內的用戶都將體驗到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2019年2月,聯通公司實現了5G全方位服務。在此之前,聯通公司已經在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了5G創新應用實踐。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2019年,聯通公司推動建立“云+網+X”政企新融合模式,不僅提高了產業互聯網領域自主研發能力,創新業務也高速增長。聯通公司大力建設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IT支撐能力和核心系統集約化水平逐步提升。聯通公司了5G計劃。以《中國聯通CUBE-CDN白皮書》為代表的六本白皮書,戟指企業技術創新。這六本白皮書覆蓋上下游企業價值鏈,聯通公司致力于營造5G新生態產業。可以想見,未來十年,中國聯通將與“5G時代”緊緊聯系在一起。2019年10月31日,中國聯通宣布5G正式商用。站在這個時間節點,回望5G行業應用的發展歷程,從2018年開始,中國聯通就已經聚焦新媒體、工業、交通、醫療等十余個行業,開展了在5G領域的探索,到今天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中國聯通公司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融通資本”的方式擴大了自己的“朋友圈”,而這些好朋友、好伙伴具備成為中國聯通公司騰飛的“新助燃劑”的潛質。2017年僅上半年,“互聯網好伙伴”帶來近2000萬戶的新用戶,引入技術和資源,創新業務模式,你我互利共贏。“5G”將是“混改”紅利下中國聯通公司技術創新的重頭戲。聯通公司此次“混改”資金已應用“5G”相關業務創新建設。中國聯通公司“混改”將推動“5G時代”更早一天到來。以“5G”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是否可以繼續推動聯通公司的“混改”?答案應當是肯定的。中國聯通公司技術創新帶來的新產品、新業務、新用戶將使聯通公司經濟效益大幅度上漲。吸引戰略投資者的進一步投資。一言以蔽之,混合所有制和技術創新兩者之間是“魚水”般交織不可分離的勾稽關系。國家對技術創新的關照、研發投入更是日益加強。截止到2018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已達19677.9億元,比2017年增長了11.8%。根據SWOT分析,國家政策在研發經費上面的大力投入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且是千載難遇的良機。“聯通公司”自身較為合理的混合所有制持股股權架構是優勢。以“聯通公司”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正恰逢最好的時代。2019年11月3日,科技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這標志著我國6G技術研發工作正式啟動。中國聯通必須要在6G中走在前列。
(三)中國聯通公司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問題“混改”后,聯通公司已是“財大氣粗”。但聯通公司如何追移動、超電信?聯通、移動、電信取消了漫游、長途費。即便總額相對而言不大,但提速降費的進一步落實還是遲滯了聯通公司的發展。在國內運營商市場上,市場周期性波動加劇,聯通公司財務也將面對較大壓力。移動互聯網、視頻業務迅猛發展。持續提高的4G用戶的規模、日益增長的移動數據流量的需求量和消費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要求聯通公司持續擴容4G網絡,技術創新能力要求可想而知。聯通公司不僅需要修復4G短板,對于聯通公司而言,更令人期待的是“4G”創新業務以及“5G時代”。3G時代,聯通公司擁有最先進的WCDMA制式牌照。但4G時代,中國聯通“落伍”了,寄希望于依靠3G來抗衡移動4G。但最后結局是,移動4G打下了江山。聯通的輝煌一去不復返也在預料之中。“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聯通公司曾在“3G時代”吃過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的虧了。可以預料的是,現在是“4G時代”的中后期“5G時代”的前夜,必然要求聯通公司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在“4G”新業務和“5G時代”上。但是,如何在縮短“4G”業務差距和“5G時代”做好戰略規劃。那是真正的檢驗“混改”一場“趕考”。工信部同時向中國電信、移動、聯通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聯通公司如何在“5G時代”中奮勇爭先?最后,應當考慮到混合所有制“改制”后技術創新專利問題。這些專利屬國有資產,是否應當建立專利保護機制?種種問題需要考慮。以“矛盾”的觀點看聯通“混改”,“混改”紅利釋放是使聯通公司上升了一個臺階,但是聯通公司的財務壓力、“4G”和“5G”的平衡、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困難也要重視起來。尤其是聯通公司技術創新能力、效率的艱巨性。技術創新資金基本解決。但創新人員、氛圍、體系還猶未可知。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比較國有、私營、外資、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創新水平。混合所有制擁有絕佳的股權架構。吳延兵(2014):混合所有制企業擁有最強的創新能力。“混改”企業技術創新的優越性無可復加。“混改”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目前我國的“混改”還屬于起步期,廣度、深度評價均不高,而“混改”引發了不少法律問題值得深思,“混改”能否百分百的促進創新也不能輕下結論。“混改”必行已成定局,利用“混改”紅利技術創新要有逢山開路、破釜沉舟的氣魄。我國未抓住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當前又恰逢第三次科技革命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我國企業應堅定走“混改”這一關鍵路徑,企業技術創新也需緊緊抓住作為生命線不能放手。同理,聯通公司應緊緊抓住“5G”機會,創新業務模式,更新技術體系,培養創新人才,能夠走出去才是“真本事”。聯通公司是“混改”試驗田,其他國有企業也應有樣學樣。一方面,深化“混改”,鞏固已有的“混改”果實。另一方面,加大創新的人力物力投入。
(二)啟示在處理混合所有制與技術創新關系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從公司治理層面出發,進一步完善股權結構,建立更加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公司治理結構治理機制影響治理能力。而公司治理能力越高,技術創新水平越高。企業合理化的組織結構幫助完善公司治理機制。2.從公司戰略角度出發,創新企業機制。從中國聯通公司的公司層戰略來看,“5G時代”戰略,“互聯網伙伴合作創新”戰略應當重點關注,優先發展。同理,對于其他“混改企業”,創新戰略應放在公司戰略前列。而創新企業機制是“創新戰略”的重中之重。3.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應當培養好技術創新人才,優先轉化技術創新成果,形成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推動公司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形成。還應做好的一項工作是及時評估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作者:王佳晨 劉西國 趙瑩 單位: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