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保稅區加工貿易發展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我國的加工貿易是對外實現產能合作的最簡明直接的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在我國東西部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平衡,新疆身處我國西北欠發達地區,加工貿易起步晚發展欠缺。隨著我國發展進入“十四五”規劃,為構筑高質量發展國土空間布局,區域協調發展成為關鍵。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發展是加速順應新發展格局的有生力量,也有利于新疆開放型經濟更進一步發展。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新疆保稅區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發展加工貿易。本文通過闡述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整體情況,分析阻礙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發展的癥結,提出有利于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對策研究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加工貿易起步較晚,發展也較緩慢,發展水平相較于東部沿海地區較低。近年來,新疆陸續設立了阿拉山口、喀什、烏魯木齊、霍爾果斯四個保稅區,綜合保稅加工、對外貿易、物流運輸為一體,希望充分發揮新疆的資源優勢與在“一帶一路”中的地理優勢,調整產業結構與投資環境向著高質量發展前進,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發展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的道路上,也有著諸多阻礙發展的問題亟須調適與解決。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對整個新疆經濟的深化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一、文獻綜述
“中國制造”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寫照,但中國的加工貿易的發展卻并不順遂,在國際價值鏈環節的中低端,處于被動地位。隨著國際形式與經濟背景的不斷變化,許多學者在中國加工貿易現狀、阻礙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因素以及行業價值鏈重構的路徑等方向進行探索。于瀚(2016)梳理并闡述了發達國家加工制造業的發展措施,分析了中國加工制造業價值鏈重構受國外發達國家的影響,并為加工貿易行業的升級優化提出建議。王晗(2017)通過對我國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分布情況的梳理,認為產能對接有利于西部加工貿易企業發展自身。胡大立、劉志虹(2018)借助因子分析法,闡述了國家政策的幫助雖然對加工貿易行業的產品結構優化有著很大的幫助,但難以影響價值鏈的整體改變。鄭婷婷(2019)通過SWOT模型梳理了中國加工貿易發展情況,分析了我國加工貿易的優缺點、機遇和挑戰,在全球價值鏈重構的背景下,我國加工貿易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加工貿易技術水平低、缺乏人才等問題。李菲菲(2020)認為加工貿易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學者對在當今中國國情與新疆現有保稅區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保稅區自身的產業優勢開展加工貿易的研究還較為缺乏。本文以我國西北地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現狀的梳理,探究新疆加工貿易產業升級和創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二、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現狀
(一)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規模。2011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阿拉山口保稅區2014年開始封關運營,商品貨量累計超過300萬噸,貿易額更是逼近90億美元,吸引到465家企業入駐。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圍網兩期共10萬余平方公里,投資近30億元,另有固定資產投資14億元。倉儲廠房設施建設上,保證滿足能源資源貨物(如液化氣、天然氣、石油)的加工、裝配、倉儲、運輸等要求。2020年,阿拉山口保稅區內已有186家注冊企業,共開展委托加工業務74筆,主要承接亞麻籽、葵花籽、大麥等入區加工,加工成品出區累計2,361噸。喀什綜合保稅區設立于2014年,于2015年正式封關運營。隨著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的不斷成熟,眾多企業也隨之入駐,當前已成為集保稅加工、保稅展示貿易、跨境保稅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綜合業務平臺。2019年,喀什保稅區新增注冊企業共25家,其中:7家報關類企業、1家冷庫倉儲企業、12家商貿物流企業、5家生產加工企業。如今,喀什保稅區已經累計入駐近80家企業,注冊資金超11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喀什保稅區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6億元,其中加工貿易類4.47億元,占比97%,顯示出保稅區加工功能良好。烏魯木齊保稅區設立于2015年,選在了烏魯木齊西北部國際機場與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旁邊,保證便利的物流,規劃面積達到2.4平方公里,2017年封關試運行,并于2018年3月實現加工貿易業務的零突破,區中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進出口加工貿易企業就是新疆克明面業有限公司,預計年產掛面5萬余噸,年銷量近2億元。目前,保稅區內已有113家注冊企業(2021年新增28家企業)。國務院于2020年9月批準霍爾果斯保稅區,如今霍爾果斯保稅區已有3.6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結合區位優勢,在“綜保區+配套區”雙重政策優惠條件下,充分把握國內外資源與市場,發展核心放在實體經濟,而加工貿易則是實體經濟的關鍵。霍爾果斯保稅區緊緊跟隨市場需求,依靠周邊國家地區物美價廉的優質商品資源,積極招攬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出口組裝加工與進口資源加工方向,并初步形成了五大類型的加工貿易產業: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領域產業、裘皮紡織服裝產業、現代裝備制造產業、中醫藥醫療康養產業、貴金屬及新材料加工產業。目前,霍爾果斯保稅區已入駐60家企業,其中進出口貿易企業38家、保稅物流企業1家、跨境電商企業1家、加工貿易企業20家,投資金額更是累積達到40億元。2020年霍爾果斯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貨運量12.8萬噸,同比增長56%,實現貿易額14.3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稅收超1,000萬元,工業總產值約5,799萬元。從新疆各保稅區加工貿易的總額、進口額、出口額來看,新疆保稅區中加工貿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這也反映出新疆保稅區與政府對于加工貿易領域發展的重視。
(二)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模式。加工貿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進料加工,另一種是來料加工。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方式主要是進料加工。從新疆整體兩種貿易模式比重上來看,2004年以前,新疆進料加工占據極端優勢,后不斷調整來、進料二者的均衡性,2017年時來料加工已占到新疆整體加工貿易的三成。來料加工比重的不斷上升,顯示出加工貿易模式的不斷優化調整,也顯示出企業自主經營效率的提高與經營理念的不斷革新。
(三)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結構。新疆整體加工貿易中按三次產業來劃分,第一、第二產業占據主要地位。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主要涉及農產品加工、食品食材加工、鋼材機電加工、石油原油加工等行業或領域,其中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新疆的特色產業,在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中地位不凡,主要包括菜籽糧油、林果產品、棉紡織品、畜牧產品等加工業。但依舊存在商品結構簡單、進出口多為初級產品或資源型產品等問題。從整體上看,新疆進口的主要產品有牛馬皮革、羊毛及毛條、肥料、鋼材等資源型商品;新疆出口的主要產品有番茄醬、水果干果、棉機織物、蔬菜、畜牧產品、鞋類等,其進出口結構不合理,加工貿易過度依靠當地自然資源優勢,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且加工貿易停留于價值鏈低端,處于被動。由于運輸成本和飲食習慣的影響,新疆保稅區農產品主要出口中亞五國、俄羅斯和歐盟國家,其中哈薩克斯坦是新疆最大的貿易伙伴國。
三、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聚集效應弱。新疆如今主要有阿拉山口、喀什、烏魯木齊、霍爾果斯四個保稅區,其中烏魯木齊保稅區具有較強代表性,而烏魯木齊保稅區中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進出口加工貿易企業———新疆克明面業有限公司是新疆本土食品加工企業,沒有很好地吸引東部加工貿易企業,對其承接轉移力度不夠,也沒有完善新疆保稅區總體的加工貿易產業園區的建設,沒有最大限度地使加工貿易產業產生產業集群效應。
(二)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結構單一。從進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產品是工業原料和原材料如石油原油、藥材、羊毛牛馬皮革、番茄醬、葡萄酒等少數幾種初級加工產品;從加工貿易進出口市場來看,出口市場主要是中亞國家與歐洲少數幾個國家,有較高的對外依存度,很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影響,產品增值較少、附加值較低。新疆整體技術發展水平低是加工產品附加值低的根本原因,自身創新理念的缺乏與外部政策環境的支撐性不足使得企業難以在創新上積極作為,再加上新疆勞動力的素質還有待提高,也使得難以留住創新型人才。
(三)加工貿易政策環境有待加強。我國的重慶、陜西近年來不斷發展,使得加工貿易領域蓬勃向前,但新疆的加工貿易由于經濟政策上的支撐力度不足,加工貿易發展結構及機制體制存在不足。例如,陜西省政府出臺了眾多的經濟優惠政策與引導措施,積極舉辦加工貿易行業的招商引資活動;積極籌備與內地共建的加工貿易園區;并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加工貿易行業的發展,由此陜西省加工貿易行業的規模更大、發展更快,加工貿易結構也更完善,發展更為平穩。新疆加工貿易行業的整體發展缺乏政策支撐。
四、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發展對策
(一)增強聚集效應,加快完善貿易平臺建設。一方面新疆整體的加工貿易落后,更需要搭建加工貿易平臺作為基地來實現產業集群,但也不能盲目,政府與保稅區要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從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引進先進技術,進行產業布局規劃,并且根據自身的產業現狀,推動整體的產業升級、結構完善,增強聚集效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保稅區現有的各種平臺,要重視自身已經擁有的高新技術,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大膽創新,再加上良好的宣傳,實施新疆各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加工貿易鏈和價值鏈的優化程度,提升新疆保稅區物流服務的價值,并與制造業發展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成立有能力的新公司,通過企業的積極參與,達到雙贏目標的實現。企業通過物流配送和相關的經營活動,充分調動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力量。此外,在研發能力上,政府與保稅區應該注重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二)提高創新能力與產品價值。回顧世界范圍內的價值鏈重構例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新疆進行價值鏈重塑是為了讓加工制造業領域整體得到升級,結合新疆保稅區加工貿易行業技術發展水平不足、加工貿易產品主要是附加值低的初級加工產品的現狀,打破僵局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加工高質量產品,向外引進先進技術企業,樹立國際品牌意識。并且通過不斷的產業更新迭代,參與更多的技術增值與技術外溢鏈條,延伸價值鏈,由此走出價值鏈低端鎖定的困境。
(三)改善政策環境。政府政策支持是影響經濟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保稅區發展加工貿易更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撐。政府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促進保稅區加工貿易行業的發展:第一,利用優惠的經濟政策與補貼引導促進加工貿易行業的就業,例如優惠關稅政策、實習費用補貼、優惠貸款利息、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補貼等;第二,地方政府應加大對東部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承接的重視程度,通過積極建設保稅區加工貿易承接地來加速加工貿易產業的梯度轉移,利用綜合配套設施建設的完善來提升制度保障;第三,完善保稅區的監管職能,加工貿易產業與外貿進出口息息相關,更是需要嚴格的監管,由此保稅區的監管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疆保稅區應在已有監管平臺的基礎上,積極聯合其他部門升級工作平臺,進行監管模式創新性改革,如區域通關自動化、多證合一一體化等,讓通關更便利的同時,規范加工貿易行業。
作者:肖鈞予 布媧鶼·阿布拉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新疆農業大學中亞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