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環經濟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理論初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體育特色小鎮的概念
近年,國家高度重視特色小鎮的建設,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國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和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色鮮明、體育文化濃厚、體育產業深度融合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可見,體育特色小鎮是特色小鎮建設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學界認為特色小鎮是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社區特征的空間載體,其核心是特色產業,如互聯網金融、創意設計、大數據和云計算、健康服務業、其他智力密集型產業等新興產業[7-8]。特色小鎮與傳統的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有明顯區別,重在突出“特色”,這個特色依托于當地地理環境、歷史環境、產業和經濟特征,把特色產業、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獨有的旅游資源進行聚合,突出當地自然、文化和人文特色的特色小鎮。因此,本文認為體育特色小鎮是指依托地理環境將體育、旅游、文化、養生、休閑、互聯網等元素的不斷聚集及融入小鎮發展,具有明確的體育產業定位、體育文化內涵、體育功能的空間載體。
2循環經濟的內涵及特征
2.1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是由傳統經濟的“物質單向流動”轉向“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物質閉路循環反饋過程,提倡產品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高效循環利用的生態經濟形態,要求人類社會經濟活動遵循生態規律,把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融為一體,以資源的最低投入達到最高效率地循環利用,是維持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之間可持續發展的新發展模式。
2.2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的根本目標是追求人類社會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以下三個特點,其一,“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是基本的運行原則,在社會經濟體系發展中,要求物質在經濟體系內多次重復利用、經濟體系廢物排放不超過環境自凈能力或者能被環境內化。其二,強調經濟系統整體的最優功能型經濟,要求在牟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盡量減少對物質的消耗。其三,循環經濟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公眾和行業協會等,講求經濟體系各部門聯合并協調運作。
3.1是推進體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體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生態、經濟、社會等三個子系統的協調發展,循環經濟傳承了可持續發展思想,把發展經濟進化成社會—經濟—自然的綜合生態系統,在系統內進行“廢棄物”的全面回收、再生資源化和循環利用來延長產業鏈,最終以最小的消耗和環境代價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9]。由此可見,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經濟發展模式,能有效促進體育特色小鎮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持續健康發展,能促使體育特色小鎮經濟系統各部分的相互協作,實現傳統經濟向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進一步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3.2是發展體育特色小鎮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途徑
經濟增長方式是指決定經濟增長的人為、物質等因素的結合方式和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包括粗放型和集約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能實現經濟一時的快速增長,但過度依靠資源的粗放利用,導致綜合效益相對較低,環境壓力也明顯增強,生態系統出現失衡。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經濟增長方式應以發展循環經濟來調整經濟結構為切入點,重視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提高體育特色小鎮的資源利用效率,才能保證體育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
4以循環經濟理念推進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1指導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布局規劃
體育特色小鎮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它與整個社會大系統和其它獨立子系統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系統,以循環經濟指導體育特色小鎮經濟建設規劃是必然選擇。一是,以循環經濟理念來確定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規模,以環境承載能力為依據,合理確定體育特色小鎮發展規模和產業布局,以此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各部分效益的共同發展。二是,要以循環經濟理念指導體育特色小鎮經濟規劃,要遵循生態平衡原理,以“生態優先”的原則,建立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協調機制,規劃好交通干線、小鎮綠地、水體構成有機的生態調節系統,以此提高資源和環境的循環利用率。三是,體育特色小鎮應該更加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區應根據其地理位置、資源、能源條件選擇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體育項目或產業。
4.2推進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制度規劃
體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要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以循環經濟理念推進體育特色小鎮的制度規劃。一方面,要以市場為核心,積極建立促進體育特色小鎮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制度,找到協調各方利益的方式,讓經濟主體可以從體育特色小鎮循環經濟建設中獲得收益,從而實現傳統經濟單向線性流動模式向循環流動模式轉變。另一方面,完善體育特色小鎮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制建設,法制建設是體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證。首先要就體育特色小鎮循環經濟立法明確各級政府、消費者和體育產業方在發展循環經濟的責任和義務;其次是要建立拉動體育特色小鎮消費、政府購買、政策鼓勵的政策體系,形成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生態補償機制。
4.3引領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綠色發展
“綠色”是體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體現。首先,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中,要樹立“資源有限”的觀念,實現地理、自然、人文、文化等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要推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推進體育產業組織、體育商業模式、體育服務供應鏈等深度融合,實現體育特色產業旅游、生態景觀旅游、體育文化體驗、體育項目娛樂的有機結合。其次樹立人本意識,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綠色低碳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費方式。最后應依靠科技進步,采用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等節約資源技術,推進體育特色小鎮構建集約、高效、智能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對生態環境的防治、保護以及修復的宏觀管控,推動體育特色小鎮建設的綠色低碳化。
5結語
發展循環經濟是促進體育特色小鎮協調、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提出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體育特色小鎮建設中,促使體育特色小鎮獲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實現體育特色小鎮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巧鮮.特色小鎮體育生態建設研究———以浙江諸暨大唐襪藝小鎮為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3):25-36.
[2]楊毅然,沈克印.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體育特色小鎮建設路徑探討[J].成人體育教育學刊.2018,34(1):36-40.
[3]中國城市改革與發展課題組.創新體育產業發展模式,為建設體育強國探路———槐房國際足球小鎮調研報告[J].中國領導科學.2016(7):50-52.
作者:常娟 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