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循環經濟下綠色物流體系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響應循環經濟理念號召,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物流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物流業發展中,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背離了循環經濟的理念。由于欠發達的物流技術、不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較低的信息化處理水平等物流構件難以支持綠色物流的發展。為使得綠色物流廣泛實施,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強政府和行業的宏觀引導,應該創造有利于綠色物流發展的社會環境,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循環經濟;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
1引言
在我國物流運輸、物流設施建設方面,發展不成熟。發達國家的平均運輸成本為10%到15%,我國達到30%~40%。一方面由于我國物流貨運運價高,另一方面,是因為庫存周轉緩慢。我國的基礎設施薄弱,物流園區在水電等資源使用上均存在浪費,園區布局設計不合理。隨著快遞、外賣行業的高速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包裝垃圾,在快遞包裝中“大材小用”、“過度包裝”問題層出不窮。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工信部、科技部、環保部三部委自2014年開始聯合《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科技裝備目錄》,物流行業具備綠色發展的技術條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倡導物流運營綠色化,面單無紙化;支持研發生產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使用包裝材料;提倡使用環保車、環保箱。
2循環經濟與綠色物流的關系
循環經濟是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綠色物流在抑制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凈化物流環境,以充分利用物流資源,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循環經濟理論從經濟、資源和環境共生的角度指導物流產業綠色化發展,實現物流各環節的資源共享,把污染負效益轉變成環境正效益。綠色物流是利用清潔技術、產品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通過正逆向物流的閉環來實現資源的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利用的經濟活動。
3綠色物流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3.1物流行業能源消耗量以及污染排放在物流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越來越重。
快遞包裝垃圾帶了包裝污染,物流貨運帶來了交通擁擠、尾氣污染,化工物流尤其是危險品泄露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對循環經濟和綠色物流發展形成阻礙。
3.2包裝物回收現狀
包裝物回收率不足20%。相關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包裝物的回收,包裝回收有望實現可觀成效。截至2016年7月底,1號店站點回收紙箱1190萬個。截至2017年10月份,蘇寧投放的5萬只共享快遞盒已經累計節約了650萬個快遞紙箱。京東商城在綠色物流方面加大了資金和設備的投入,聯合高校和包裝協會進行包裝設計的研發。菜鳥聯盟制定“綠色物流”標準,嘗試推出可循環利用的環保包裝,鼓勵消費者參與包裝循環再利用的活動。
3.3試點項目引領綠色物流網絡逐漸擴大
2017年,國家郵政局選取全國8個省和5家企業進行綠色包裝試點。商務部選取32個城市和280個企業進行綠色物流試點工作。在物流產業中融入綠色元素,加快企業轉型并引領企業綠色升級。如蘇寧共享快遞盒,菜鳥聯盟首創“綠倉”,啟動“綠動計劃”。
3.4科技支撐物流產業綠色轉型
物流預警雷達、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大數據路由分單、行車路徑管理功能、車載尾氣排放測量系統等對物流配送運輸各區域網點選擇,路線規劃,倉庫的分撥、訂單管理有極大的幫助。
4綠色物流發展體系建設
物流體系包括物流鏈、物流基礎設施、物流園區規劃及物流技術升級。這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法律法規的約束,以及消費者配合推動物流產業綠色化進程。相關企業需要進行創新,不斷革新物流技術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整個物流鏈路的優化,包括: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配送、綠色智能、綠色回收、綠色倉儲。①實施綠色包裝,開發生物降解塑料包裝以及無膠帶紙箱等。使用電子面單。在新零售行業以及外賣行業中,使用單個包裝或者“無需餐具”功能。②綠色運輸,采用多種運輸載具,改變傳統的運輸方式。使用新能源汽車、無人車等,提高運輸作業效率,降低運輸造成的環境污染。采用多式聯運和新型運輸方式,如:長途大宗貨物的運輸實行“公轉鐵”綠色物流項目,實現運輸的低污染、低排放、低浪費。③綠色配送,通過智能路由分單、行車路徑管理等技術降低運輸包裹里程,減少配送距離,爭取實現配送員、車、倉庫、城市末端等物流運輸過程的全智能綠色覆蓋。④綠色加智能倉儲,加入移動機器人、AGV設備,提高運輸作業能力和貨物運輸的周轉率,電動叉車,減少碳排放。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對倉儲貨位的動態調度和搬運路徑的設計規劃。⑤綠色回收,在全國范圍的城市和社區,設立專門的回收中心,實現包裝資源的回收再利用。
4.1物流基礎設施及物流園區規劃方面
物流基礎設施:通過網絡共建、標準重塑、品牌打造、金融扶持等手段賦能一批優質專線企業,改變專線運輸現狀,形成公路港城市整體布局,實現“五縱五橫”基本貫通,加強物流各環節的銜接,降低物流運輸能耗和成本。物流園區規劃:按照集約原則進行物流園區的規劃,形成“共享生態”的園區建設,以物流業務為核心進行上下游整合的模式,也可開展區域集貨、分撥等干線物流業務,達到物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
4.2物流技術
已應用的重要技術包括物流包裝設計的開發技術,物流預警雷達、行車路徑管理功能、車載尾氣排放測量系統等。只有通過技術的發展,才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
4.3行業協助以及外界環境配合
成立綠色物流互助基金和公益如:綠色物流公益林,綠色回收中心站等。政府出臺一些稅收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規范綠色物流行動。消費者通過參與公益項目或者通過環保行動贏取一定的積分、禮品參與綠色物流體系建設。
5結論與展望
針對綠色物流的發展背景,參考綠色物流研究文獻,分析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當今綠色物流試點項目提出綠色物流體系的建設,以期待能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楊國川.我國綠色物流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02):18-23.
[2]劉華軍.生態文明視閾下中國環境污染排放績效的演變與驅動[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7,32(01):13-23.
[3]尹新,李夢媛,雷玲.建設生態文明的江蘇物流業新體系研究[J].市場周刊,2017(09):39-42.
[4]朱敏齡.基于產業組織優化的貴州省物流業綠色發展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7.
[5]聶家林,張穎,張浩.基于循環經濟的淮安市綠色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7,40(02):117-121.
[6]董葆茗.低碳經濟與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1,25(05):33-37.6
作者:楊慧慧 單位:北京物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