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教英語素質教學理念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以素質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
最早提出“素質本位”職業教育這一概念的是解延年,他將此概念定義為“以職業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技能為重點的全面素質教育或素質培養”。并指出職業教育的素質由蘭大部分構成:(l)基礎性素質。(2)專業性素質。(3)創業、創造性素質。基礎性素質包括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職業道德品質等。專業性素質包括:某一專業的相關理論、方法以及實踐操作技能、處理關系、人際信息關系、運用技術等。創業、創造性素質包括:終身學習能力、適應不斷變化更新的專業工作的態度和能力、敢于創業的精神與個性,以及創造性品質和人格品質等。‘2’這三部分素質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構成一個完整的素質結構。
2以素質為本位的商等職業教育發展新
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素質本位”職業教育的提出和構建,有著深厚理論基礎和國內外職教改革背景:首先,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發展不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階段,發展貫穿人的一生。職業教育作為“人的發展”的“特定階段”,必須從人文關懷的高度出發,創造學生的人生發展空間,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其次,符合我國教育改革大政方針,即由過去單純的能力向綜合素質教育轉變。我國《教育法》,第一章第一條提出:“為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職業教育法》第四條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可見,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全民族素質”,既要提高個體素質,也要提高群體素質;素質的內涵也是豐富多彩的,有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職業素質等,不同的群體要求不同的素質組合。不同類型的教育承擔著不同教育任務,在素質的培養上各有側重。各類教育專司其職,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培養出素質結構合理的勞動力大軍,實現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素質本位的職業教育,指的是以職業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技能為重點的全面素質教育或素質培養。顯然,這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基礎教育可以說是這一系統工程的奠基工程,整個工程要在此基礎上靠職業教育及其它各類教育、終身教育去完成。最后,符合國際職教改革的趨勢。世界發達國家也深感“崗位工種”的能力本位理念的缺陷,美國、日本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紛紛從不同角度提出“素質本位”理念,如美國的“佩代亞計劃”、日本的“綜合高中設立普通十職業綜合科”。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技術與職業教育設計為:“成為每一個人的普通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解科學技術、職業領域和人的價值以及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打下基礎”,“允許個性和性格的和諧發展,培養精神價值和人的價值,培養理解、判斷、鑒別和自我表達能力”。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本位的職業教育是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新時代對高職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僅是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職業道德、責任感、榮譽感、職業個性、人格以及創新的風格與特長。在1989年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就強調21世紀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應是“最全面發展的人,將是對新思想和新機遇最開放的人”,同時還指出,要把“事業心和開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學術性和職業性教育護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這一預言實際上指出了以素質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的新理念。現代高職教育必須重視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和廣泛應用,高職教育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特點,突出的一點是職業資格需要中的個性品質在逐日增加。與以往的職業適應相比較,現代社會的職業創新顯得更為重要。適應這種新的發展趨勢,高職教育在繼續突出社會職業需要的同時,有必要高度重視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并妥善處理好社會職業需要和全面和諧發展的關系,爭取實現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基礎之上的社會職業需要訓練。
3高等職業教育素質本位理念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有益探索
在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素質本位取向的概念、類別、主要素質和各種關系問題時,更重要的是實際上的操作,這對于從事實際教學工作的人來說無疑存在著挑戰。素質本位的教育實際上最終歸結為可操作性問題。教育目標要通過教學過程來體現,教師要通過專業課的教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探索到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和途徑,素質教育才不會停留在表面的口號和原則上。因此進行可操作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來說,素質是指其在校學習的一定時間里,通過各種理論和實訓過程而習得的適應未來職業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專業素質。英語專業素質是指夠用的英語基本知識、較熟練的英語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不能只進行英語專業教學,而要把素質教育滲透到英語專業教學之中,英語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不僅要提高英語學生的專業素質,而且要同時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3.1窩道德教育于英語教學之中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靈魂,沒有道德的人文教育是殘缺的,人文教育要有道德的精神和內涵。我們英語教師在從事英語教育時,不能忽視道德教育,因此,我們應該從英語知識中發掘具有思想道德意義的典型人物、事例、名言、俗語等,并加以強化。如我在教綜合英語課本的每一課中都要給學生介紹一句名言或俗語,并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討論;課后要求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大大激發了他們的英語學習熱情。
3.2必須商度l視英語國家的杜會文化知識
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是語言的土壤。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在《英語聽力教程》中有大量的美國文化背景知識,我在教學生提高英語聽力的過程中,同時強調讓他們注意了解美國文化。另外,我還利用西方的節日介紹節日背景,各地方風俗,給學生留出時間查材料,組織材料,然后進行慶祝和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喜慶的氛圍中加深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的了解。
3.3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高職英語專業的學生生源相對復雜,包括高中畢業生、中專及技校畢業生等。由于地域不同,學生所在教學環境和條件存在很大差異,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詞匯量不足,能主動使用的詞匯則更少,沒有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只會延續高中階段的機械應試學習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常感到現在的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過程,也很少利用課外時間抓住各種機會來學習和運用英語,達不到一個英語專業學生應有的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的現狀,從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人手,有意識、有策略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優化學生英語學習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4加大課堂教學的活動比例
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英語教學,削減課程難度。在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教材還沒有編制出,很多高職院校英語專業的教材都選定的是普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的教材,我校英語專業選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綜合英語教程》和《英語聽力教程》等。因此,對于我校英語專業的教師來說,就必須研究如何針對我校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經過我一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點經驗:在使用這套教材時必須適當削減課程難度,加大課堂英語活動的比例,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英語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組織學生成立英語學習小組活動和結對活動、竟賽活動、講英語小故事、小笑話、做小游戲、猜謎語、詞語接龍等。因為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的技能不是教出來的,是通過訓練,反復練習出來的,所以就要讓學生活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課堂教學目標。
3.5多給學生曹造學習英語的環境
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感受英語語言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l)在學校多設立一些雙語的名人名言標語。(2)多放一些經典原版英文電影和英文歌曲。(3)辦好英語角,每周或每月一次,指定某一班級負責。(4)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邀請外國人直接與學生接觸;通過實訓的方式強化英語技能,應該成為英語專業職業教育實訓的有效方式之一。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每年都有邀請美國的環球志愿者來義務任教。雖然時間很短,只有兩周的時間,但是,取得的教學效果很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3.6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充分開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納德(H.Gardner)1983年提出的,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被引進到我國的。他打破傳統的智力商數(IQ)概念,認為人的智能結構是多元而不是單一的,主張人類除了擁有傳統認為的語言與邏輯智能外,至少還具有6大智能,分別是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等,并同時指出:如果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教育每個人都能使自己的各項智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所推崇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長項,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生,不存在差生,不存在職能水平高低的問題,只存在智能類型或學習類型差異的問題”的理念。我校學生高考成績相對于普通高校較低,英語基礎也比較弱,學習英語的信心不足。因此,我常常用多元智能理論鼓勵他們,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潛能及其不被人重視的優勢潛能,為學生創造表現其聰明才智的機會,這樣,學生在展示自己優勢智能的過程中就樹立起了自信心,并進而將這種自信“遷移”到其他智能領域,“以點帶面”,既使得學生各方面的智能得到基本的發展,又使得學生的優勢智能得到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多元智能理論與我國目前所推崇的素質教育是不謀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