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教人文技術教育的關聯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人文教育是技術教育的保障
人文教育是以傳授人文科學知識為主,培養人文精神,提高學生對人與人的關系,物我關系的認識和處理能力,并以使學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為目的的教育。目前我國高職教育的接受者主要是成績基礎較差,大多數來自農村的學生。相當一部分存在自卑的心理,主體表現在:人生奮斗目標低、心無大志、只求就業。存在人際交往不適應心理,表現在以我為中心,不關心集體、不關心他人。存在意志力和經受挫折能力不強,遇到困境自暴自棄,不能理智處理。存在學習不適應心理,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泛比、學、趕、拼、鉆的勁頭。存在缺泛系統的法律常識和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這些是技術教育的障礙,只有加強人文教育,從思想上解決問題,才能克服技術教育中困難,提高技術教育實效。
二、技術教育是高職教育的核心
技術教育是傳授專門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教育,高職畢業生應是具有大學文化的能工巧匠,與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相比是有相當于??莆幕R和專業知識;又是能工巧匠的大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他們出校門之時就能熟練掌握某種技藝或技能并得到社會和同行業的認可,他們具有雙重優勢。然而要培養出高素質的高職學生,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高職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行業職業素質,要既能從事教學活動,又能從事行業與職業的實踐活動,并且能將行業與職業知識、能力、態度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在具備管理班級課堂理論教學秩序和實踐指導秩序的同時要具備有企業、行業管理能力,并且要指導好學生參與其中。
三、人文教育、技術教育并舉,共同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人文教育與技術教育并舉的意義
1、兩者并舉有助于人性與人力的統一
技術教育主要是促進學生智育的發展,技術教育具有工具價值,注重認識的、理性的、邏輯的活動。人文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對歷史、文學、藝術、哲學、倫理等知識的學習、培養人文意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人性、認識社會。人文教育具有精神價值,體現在情感、意志、及非理性方面,兩者必須統一。愛因斯坦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2、兩者并舉有助于實現市場與人的統一
隨著教育產業化,高職教育市場化運作已是眾所周知,如:專業設置適應市場、人才培養定單式。可以說高職教育從招生、培養、就業均是按市場需求來運作的,高職畢業生成為一個適應市場競爭與發展的“工具”是不爭的事實,但如果培育的高職畢業生只是一個推動科技發展、物質文明的“會說話的工具”,那么就偏離了人之為人的根本目標,教育之根本目的。教育最根本的價值在于培養人的人格和精神,喚起人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最終實現人性的完善。因此高職教育應加強人文教育,遵循教育為人服務的宗旨,實現市場與人的統一。
(二)人文教育、技術教育并舉的措施
技術教育是教會學生能力,是高職教育的重頭戲,人文教育是教會學生人性,向人生的更高層次邁進。兩者不可偏廢,有必要從如下嘗試:
1、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實現思想上技能,人文的教育理念的轉變,實現兩者并重。今天以現代科技為基礎的新技術、高技術,尖端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的交叉、重合和從屬,其先進性和高經濟效應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深刻。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技術教育,但這也給人們帶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人的本質及其異化、人的崇高地位與神圣性、人的自由、也就是形成所謂的“高技術時代的人文憂患”。作為科支發展轉化的前沿人才—高職人才,必須對高技術的人文意義和人及人文世界在高科技時代富有的新特征、新內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作出合理的、清醒的界定。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更應該與時俱進,走在學生的前面。
2、改革課程結構、開好人文教育課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課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基礎知識薄弱,學校要制定人文教育計劃,構建有職教特色的人文課程體系,在開設政治理論課、思想品德課的基礎上可以開設一門人文知識綜合課,知識內容可以是幾個相對獨立的大專題下面分若干個小主題,夯實學生人文科學知識,寓人文精神于知識傳授中。在人文課程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精神追求,千萬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政治說教”,要使學生主動將人文知識不斷內化為自身的人文素質。
3、建立一支專門的人文教育隊伍,使人文教育日?;呗氃盒5膶W生多為升學考試中成績不理想者,存有自卑感重,發展目標不確定性,自控能力差,自身修養低等特性,給人文教育帶來困難性、復雜性,也帶來了新的課題。要使人文教育收到實效,沒有一支以年級輔導員,班主任,專職心理教師構成的人文教育隊伍是很難的。年級輔導員負責組織定期的人文知識講座,班主任負責日常的人文教育,心理教師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對于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針對性開展教育。
4、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人文素質、加強學生的人文關懷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高職院校人文教育落實關鍵在于肩負著教書與育人雙重職責的教師,他們的人文素質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成效。
5、開展課外文藝活動,營造校園人文氛圍開展豐富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能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這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展形式可以多樣,如成立文工團、各種社團、人文沙龍等,組織形式可以校方舉辦或校方正確引導同學們自發組織。當然這些只是動態的人文氛圍,是人文氛圍的基礎和起點,最后的導向是形成高層次的校園人文氛圍。具體表現為:校園整體協調發展的建筑美,幽雅宜人的環境美,管理井然的秩序美,洋溢濃厚人文氣息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寬容合作的人文美。在這樣優雅文明的環境中誰會不約束自己的行為,于無聲處感愛人文教育的召喚呢?這樣,環境與人相互促進,形成良勝循環,達到人文教育的至善至美境界??傊?,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之間并非彼此對立,而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并統一于為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這一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