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實踐淺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個性化教學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符合新課改提出的尊重學生的要求。所以,在新課改日益深化的當下,教師可把個性化教學融入小學作文教學中,創新作文教學方式,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寫作文時發揮個性,賦予作文真情實感。文章基于大量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的主要原則和具體的教學策略,從中提煉出有益的教學經驗,以便高效實施個性化作文教學,開創作文教學的新局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原則;策略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很多學生一提到作文就感到“頭疼腦漲”,無從下手,對寫作文有一種無形的畏懼感。究其原因,這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關聯。在以往的作文課堂上,教師總是采用“灌輸式”教學,一味地講,學生被動地聽,這種作文教學方式完全忽略了學生個體特征和相互間的差異情況。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想法、生活閱歷、理解能力、文字基礎能力等,在作文創意與構思、情感抒發上都有著自己的見解。倘若沒有結合學生的這些情況而教學,學生寫出的作文很容易千篇一律,而且,學生的思維也會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內,導致作文無法吸引人。所以,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采用個性化教學方式是必要的,可以給予學生個性化寫作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的作文更具個人特色,更加優秀突出。
一、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就是在寫作教學中體現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寫作中充分地自由想象、自我思考、自我創作,自己把握作文的寫作素材、寫作方向、寫作主題和寫作結構等,從被動寫作文轉變為主動寫作文。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所以,為了讓每一位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得到發展,教師應以滿足學生需求為主要目的,組織實施個性化作文教學。同時,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作文學習中去[1]。
2.雙邊性原則。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個雙邊學習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授課,也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與學生平等交流,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如此才能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因此,小學作文個性化教學必須遵守雙邊性原則,搭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引導的互動課堂。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為學生講解寫作技巧,了解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問題,予以糾正;另一方面,學生積極響應教師號召,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向教師反饋自身存在的寫作問題。如此一來,師生之間的互動更頻繁、更有效,利于實施個性化作文教學。
3.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由來已久,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性格喜好等實施不同的教育,這和個性化教學的主旨思想十分契合[2]。因此,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要采用因材施教原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實施個性化教學,讓教學方式、授課內容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使每位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得到發展。
4.差異化原則。學生的作文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刀切”的教學無法滿足每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個性化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遵守差異化原則,全面了解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不足之處,結合不足之處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輔導,以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實施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的策略
1.樹立個性化的作文教學理念。長期以來,教師一直以一個命題或明確到寫景、寫人等,要求學生據此構思、寫作,學生的思維被限制在命題的“窄巷子”里,不能自由地想象、創新、寫作,導致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沒有個人特色。為此,教師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從生本出發,樹立個性化的作文教學理念,改變作文教學方式。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基于現有命題作文內容,引導學生基于自身的閱歷經驗、所聽所想,拓展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從不同視角、不同角度分析寫作素材,挖掘出不同的寫作方向,使作文立意新穎,讓學生寫出有特色的作文。通過多種方式的嘗試,幫助學生打破思維桎梏,形成較強的寫作能力。
2.挖掘和積累素材。就作文而言,千篇一律是最致命的缺點。那么,作文為什么會千篇一律呢?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看,這和寫作素材匱乏有很大關聯。如果說寫作立意是作文的靈魂,那么寫作素材就是作文的血肉,沒有足夠的寫作素材,寫出來的作文就會語言蒼白,情感也不會那么情真意切,很難吸引人。所以,小學作文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挖掘、積累個性化的寫作素材[3]。具體做法:第一,緊跟教材,指導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圖文多思多想,把經典有趣的語句和獨特的解讀、見解等記錄下來;第二,分析寫作題目,挖掘題目中有價值的信息內容,并據此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想象、去創新,拓展延伸寫作素材;第三,通過互聯網搜集整理與作文題目相關的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從中篩選出想要的寫作素材,借助海量網絡資源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例如,在進行“電影”“音樂”等主題作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喜歡的電影、音樂挖掘寫作素材,并帶領學生賞析、評鑒,使學生形成獨特的觀(聽)后感,據此形成個性化的寫作。
3.采用個性化的寫作指導方式。小學階段學生作文水平有限,無論是作文題目解讀,還是寫作素材挖掘利用,亦或是作文框架構思,從立意到切入,從構思到語言組織,都需要教師給予有效指導。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在個性化視角下,作文指導也應突破傳統,轉變“一刀切”的方式,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學生在作文中的問題或薄弱部分進行個性化的寫作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消除薄弱部分,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同程度提升。例如,教師可按照能力水平的差異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優等生組、中等生組、學困生組,針對不同組別學生之間的差異化情況進行個性化的作文指導。對于優等生,個性化寫作指導在于發展其特長、拓展其知識面;對于中等生,個性化寫作指導在于查漏補缺,促其將所學寫作方法、技巧等轉化成自己的能力;對于學困生,個性化寫作指導在于興趣激發、寫作練習等。通過這樣因材施教的方式實現個性化作文教學,讓所有學生都有所習得,提高寫作能力。
4.營造適合于個性化教學的氛圍。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身心等特點,主要靠形象思維感知和認識事物,對抽象的文本語言和復雜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面對這樣的情況,為了使學生準確解讀作文題目和要求,感悟其中涵蓋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基于作文題目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借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個性化的感性認知,并指導學生從自身視角觀察、分析、思考、構思,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所看所想所感、組織寫作語言。如此一來,寫作教學環境更適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更易于讓學生感到輕松,促進思維發散,找到獨特的寫作視角。例如,寫人物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組織課外活動,如拔河、演講等,創設符合作文要求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參與者的外貌、言行、神態等,并揣摩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動,挑選出一位感興趣的人作為寫作中刻畫的核心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特色。在學生寫作構思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自由想象、自主創作,勇于說出自身的想法,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自由發揮的個性化學習環境。
5.鼓勵個性化寫作練習。作文練習是學生理解掌握和內化作文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的主要手段[4]。個性化作文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寫作練習。具體來說,教師鼓勵學生基于寫作題目、寫作要求發散思維,尋找立意方向,構思寫作框架,組織文本語言,進行寫作練習,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此外,也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真實感受進行個性化的寫作練習,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創作的個性化寫作空間,在不間斷的自主創作中,學會寫作構思、語言組織,掌握寫作技巧。這種練習方式更易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也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綜上,小學作文采用個性化教學要遵守自主性、雙邊性、因材施教等原則,通過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挖掘和積累個性化的寫作素材,采用個性化寫作指導,營造個性化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有效實施個性化作文教學,促進學生的寫作思維、寫作能力等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永光.農村小學作文評語現狀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6(11):36-38.
[2]陸彩萍.小學作文教學有效路徑探析——基于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07):97-100.
[3]仇定榮.別開生面自成一體——成語作文教學的實踐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8(08):27-30.
[4]李娜.“內化”與“外化”交互轉化的寫作指導[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10):38-39.
作者:李琦 單位:張掖市甘州區堿灘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