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元溝通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由于受家庭、學校、社會以及自己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出現心理、學習成績下降等方面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多元溝通,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解決學生心理各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健康決樂成長。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現代社會和企業不僅注重個人才能,而且重視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素質。因此我們的學校必須加強德育教育,培養符合時代精神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小學生正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性階段,這個階段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因此應該積極開展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喂。
一、當前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將自己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體,而不是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所以他們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往往不會以平等的心態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往往無法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待問題,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
2.溝通的方式不對
如今小學生這一代人和老師經歷的學生時代完全不同,很多孩子從小生活在城市里,他們沒有太多機會親近大自然,大多學生的父母平時佗于工作,陪孩子的時間非常少,因此孩子們經常宅在家里看電視、玩電腦,如今四五歲的孩子都會玩電腦了,不同的成長經歷造成學生性格的差異。而我們的老師往往還是用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給學生講一些大道理,小學生年紀小,長篇大論對他們沒有什么吸引力。因此德育工作無法取得實效。
二、多元溝通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1.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曾經有人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那么推及學生身上,就是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即便是雙胞胎都會有差異。因此我們的學生在溝通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因人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辦法。比如針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老師應該緩緩圖之,溝通的時候不要著急,而是要慢慢地去了解學生的內心工作,否則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特別是對待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應該有更多的耐心。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過:有教無類。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小學這個年紀正是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強的時候,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腦海中也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因此老師應該積極引導。
2.老師融入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溝通
要做好德育工作,老師必須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平時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德育的本質其實就是生活。美國教育家社威說:“離開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目標。”當前我們很多學校抓德育工作抓得很緊,但是卻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德育工作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激發不了小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比如在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的時候。學校可以和當地的交通部門進行聯動,在倫月倫日全國交通安全日,讓學生走上大街上,在交通的指導和協助下充當小小交通疏導員,讓他們通過體驗感受到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純粹講交通安全條例。
3.利用網絡與學生積極互動
2}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05后的孩子都是網絡的原住民,他們熟悉計算機以及各種通信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他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看電視、看電影、讀書、玩游戲,利用各種社交軟件交友聊天。在學校可能一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太愿意和同學、老師溝通交流,但是他們卻在網上很活躍。如今的小學生很多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號,在網上他們更容易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發表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和意見,并在網上積極與其他人互動。因此老師應該利用現代媒介開展德育工作。利用這種網絡與學生進行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想法,并與學生在網上積極互動。比如老師可以建立班級00群、微信群,老師在群里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學生平等地在網上溝通和交流,還可以利用網上的新聞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如今網絡上,具有海量的數據信息,學生每天在使用電腦的時候,也經常看到。因此老師可以積極搜索這些素材,在網上和學生積極討論。比如20哈年,湖北安陸市一名倫歲的小女孩照顧單身的癱瘓媽媽,每天上學的時候還要回家做飯。就這個問題,老師可以在群里發起討論,讓學生自由發言,通過學生的發言,老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如果學生心理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活動,老師應該進行引導,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4.家校聯合,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我們常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環境,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能夠給孩子們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那么就能幫助孩子們培養好的習慣。因此,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家庭也有很重要的責任,學校應該與家庭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形成統一的教育戰線。德育教育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老師應該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并采取有效的手段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簡生容 單位:重慶江津區石門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