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成人教育校外教學質量監控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旨在結合校外教學點管理與教學的特點,構建一套成人醫學高等教育校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得校外教學點在規模、質量和效益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成人的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加強繼續教育監管和評估”。近幾年,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為了緩和對校本部教學資源和教學管理形成的壓力,方便學生就近學習,學校在校外選定了培訓學校或教學醫院作為校外教學場地,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達標。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能否保證教學質量,關系著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如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成人醫學教育的健康發展亟待我們進一步研究。
1成人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中的醫學教育是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廣大基層醫療單位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基層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和總體素質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并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由于受普通高校擴招和國家政策因素等的影響,使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生源發生改變,主要是具有執業資格的基層醫護人員或剛畢業的醫護專業中專生或專科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為了提高文憑來讀書,讀書態度不端正,質量相對下降,成人教育不再受到重視。學校領導只注重成人教育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其教學質量,管理松懈,聯合辦學點不規范,教學過程不嚴格,只注重考試環節等等,從而導致成人教育含金量下降,社會信譽差,對成人教育文憑普遍持歧視態度,有的單位甚至不予承認。因此,作為有責任感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思想上和實際工作中樹立正確的質量效益觀念,避免盲目追求培訓數量,注重質量和效益相結合,培養出合格的基層醫護人員。建立成人醫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成人醫學教育質量監控,可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成人醫學教育的健康發展,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理論。
2成人醫學教育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2.1學校、教學站點要求不一,教學資源相對緊缺,教學過程管理不力
學生在校外學習,基本上脫離了主辦學校的視線,管理上必須依賴函授站與教學點的配合。主辦學校要求嚴格,卻又“鞭長莫及”,落實不到位。教學質量并不簡單是學校哪一個部門的任務,而是各部門全體教職員工的責任。培養計劃、課程設置陳舊,造成學生有“炒冷飯”的感覺;教材更新不及時、照本宣科,學生聽講缺乏專業興趣。此外,校外教學點教學教育的管理和需求松懈,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尚未健全,特別是一些醫學實驗設備儀器缺乏,造成了成人醫學教育教學資源相對緊缺,教學過程管理日趨簡單化。
2.2學校與校外點管理制度陳舊
陳舊的教學管理制度、教育模式、教材體系、管理觀念已經不再適應當前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需要不斷更新。主辦學校對教學點的管理不到位,教學點辦學指導思想不夠正確,辦學以贏利為目的,組織教學過程“短斤少兩”,例如學生學習的考核、學生休學、退學制度不完善,考勤制度虛設,有的教學點為了應付主辦院校的檢查弄虛作假等等,眾多的問題都亟須查證完善。
2.3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官僚化
學校和校外教學點管理人員理論落后,思想中仍然存在官僚主義。學校管理者不能正確地理解主辦學校和校外站點的合作共贏模式,造成主辦學校與校外點出現對立局面;而教學點老師認為學生都應該理所當然服從自己的領導指揮,不能做到“以人為本”和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這樣就造成與學生對立的局面,有時甚至矛盾激化,影響教學秩序。
2.4教師責任感不強,成人醫學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成人學習需求
成人醫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投入精力有限,重視程度不高,為節約教學經費,部分教學點聘任經驗尚淺、缺乏臨床經驗的年輕老師如助教或講師承擔教學;授課過程中,缺乏“自學為主、教學為輔”的引導性教學環節,教學模式仍是以“照本宣科的灌注式講授”為主。教學偏理論,偏重學科知識完整性和系統性,輕實踐,學生缺少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備課不認真,教學方法呆板僵化;對學生要求不嚴,對曠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置之不理,考試前給學生劃范圍、勾重點,對考試作弊學生視而不見,考試后送人情分等從教不廉、以教謀私的現象常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建設和教學過程中學員的積極性和活躍性,成為制約成人醫學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瓶頸。
2.5學生定位不準,工學矛盾較為突出,學員難于全身心投入,學生自覺性較差,考風考紀滑坡
有些學生缺乏遠大理想,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學生對成人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是應付學習和單純地混文憑,許多學員難以靜心地學習,直接影響了學員學習的持續性和教育質量。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工學矛盾關系,工作壓力較大,還有一定的家庭負擔,集中面授時遲到、早退、曠課、打手機、精力不集中,自學部分主要靠學生在家里或單位結合工作的自學,學生則無目的、無計劃、無心思學習,到了考試為混文憑而出現考試舞弊等現象。
2.6醫學成人教育教學效果考核機制單一
醫學成人教育的大部分學生都是在崗從業人員,許多學生是因工作崗位上對學歷的要求而參加學習的,所以他們只關心考試能不能及格,畢業時能否順利拿到畢業證書,成績的高低和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根本不重視。而且,受成人面授教育集中性、短時間等因素影響,學校對學員的考核基本以考試分數為準,課程都及格就可以準予畢業,沒有綜合考核環節。因此,學生會要求任課教師采取針對性的輔導、復習,學校對老師的教學效果考核基本上缺失,教學質量測評考核、評價方面缺乏,學生畢業后基本沒有任何追蹤信息。
3成人醫學校外教學點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初步構建
3.1轉變教育觀念、強化質量意識,成立領導決策和管理團隊
主管校長、專家督導、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教學院系主管院長組成指揮決策隊,形成院系教學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保障系統,由教務科、函授辦、校外站點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共同參與質量管理,組成管理團隊,明確各個成員擔任的工作職責。
3.2明確教學質量目標
根據我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規格和各主要教學環節的要求修訂成人教育的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其情況制定較為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質量標準體系主要包括:培養目標標準、課堂教學質量標準、試卷標準、教材建設及選用標準、臨床實習標準、畢業論文(設計)標準等。
3.3完善的各項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教學站點管理條例、教師工作條例、學生管理條例、學生守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確規定各級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的行為準則和工作規范;另一方面制定實施每個教學環節的規章制度,課堂教學、調(停)課、教學文檔、實驗室和各類實習實訓、課程考核、評卷和試卷復查及試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
3.4建立嚴密的過程監控
教學過程是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環節,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途徑,因此,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效果的檢驗,師德建設等各個環節設立質量監控點,檢查教學的日常運行、教學效果以及畢業論文質量檢查,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全面質量提高。
3.5建立靈活的信息反饋與評價系統
建立由管理人員、督導組、上課教師、班主任、學生組成信息收集系統,通過聽課、座談、問卷、網上評教等形式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收集教學過程和效果、管理方面的信息;由領導、督導組、管理人員組成的評價與反饋系統,根據反饋的信息及存在的問題,對教學和管理進行調節,已達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同時對來自畢業生、用人單位、社會的信息與評價進行分析與評價,提出建議,及時反饋,不斷改進。
4校外教學質量管理的實踐與體會
結合本校校本部的具體情況和校外教學站點醫學教育教學特點,目前主要進行了“嚴師資、重過程、把考核”的質量監控,實現教師教學過程質量的監控與評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將結合社會需求以及我校的學科強項,精心制定各專業培養計劃,培養出高級技能人才。
(1)采用多種手段提高本校教學點師資隊伍水平。嚴格審查聘任的教師資歷,學校派遣的老師和教學站點聘請的授課老師都必須是副高級以上職稱,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臨床實踐檢驗。
(2)為了加強與校外醫學教學點的信息溝通,我校不僅創建了繼續教育學院教務管理系統,而且還建立了校外管理QQ群,每個校外教學點指定專人加入到管理群中,校本部的通知可以第一時間掛到公告欄,教學點在工作中的問題也可以在線與校本部相關管理人員溝通,既提高工作效率,又節約管理成本。
(3)加強教學環節的監控管理。安排校本部的領導及教師參加教學點的開學典禮及入學教育,根據教學點每學期開學上報的課表安排督導組進行聽課,實行考教分離,學校派遣老師監考閱卷。
(4)每年上半年組織一次函授站教學點工作會議,各站點負責人匯報及互相探討學習管理經驗,做到互通有無。下半年年末組織函授站教學點教學檢查與評估活動并進行評優評先,提高函授站教學點辦學管理的積極性,加強對教學質量的重視。
實踐發現,本體系仍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因此,有必要在已構建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基礎上,融合人力資源管理、高等教育學、教育學等理論和原理,進一步完善監控體系內涵,細化體系各監控環節,拓寬監控范圍,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華麗.醫改背景下醫學成人教育專升本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8).
[2]房海.高校本科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7(5).
[3]陳亞麗,等.成人函授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三明學院學報,2012(6).
作者:王華麗 單位:南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