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內外創業教育體系對比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高校創業教育的對比分析,從高校教育本質出發,對我國教育創業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較為完善的建議和思路。
(一)國外創業教育
我國算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設較晚的國家。美國是眾多國家中創業教育做得較為典型的國家之一,哈佛大學于1947年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1949年斯坦福大學開設相關的創業就業課程,百森商學院在1967年也開設了創業課程。20世界末期,創業教育在我國開始迅速發展,1989年12月,“創業教育”一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辦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被正式提出。“創業教育首先必須培養創業意識和企業家精神”以及“高等教育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在1998年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中明確提出,此次大會于巴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總部召開。據一項權威數據顯示,創業課程體系在美國的教學建設中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2001年一年中,參加美國大學排名的1500多所學院和大學開設了創業課程體系。到2010年為止,從小學到高校,校企合作到政府扶持,美國完成了一整套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意識的提高對于教育的提高可以事半功倍,在教育過程中,美國通過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培養學生冒險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團隊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為有效的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美國創業教育注重學生對于市場商機等方面的培養和引導,讓學生學會尋找合作伙伴、發現新的商機、籌措創業基金等,從而提高畢業后的競爭能力。
(二)國內創業教育
在我國,創業教育課程的開設較晚,并未得到一定的普及。1998年,創業體系課程在清華大學MBA首先試教,而后在本科生教學里面也增加了創業課程,并舉辦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這在國內屬于首創。比賽激發了學生對于創業知識的渴求,為此,有力地推動了創業教育中國式的發展。2002年,創業教育發展開始全面展開,由教育部組織召開的“全國高校創業教育研討會”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舉行,并于同年確定首批創業教育試點,分別由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經濟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黑龍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8所高校;隨后一年,廈門大學也增設了創業課程體系,也在MBA班開講,隨后并在全校推廣;9月,南京大學開設了創業與企業成長類型的課程,還專門成立相關的創業就業管理研究中心,專門為博士生、MBA、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服務,對于MBA與博士生的培養,還增加了創業與管理研究方面的課程;2009年,溫州大學成立了專門的學院———創業人才培養學院等。
我國創業教育出現的問題
(一)實施創業教育急功近利
創業教育主要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生存能力,提升自主創業意識,掌握創業必須具備的知識,增強創業必需的各種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創業教育,目的在于傳授學生創業方法,以期更多的學生加入創業隊伍,從而減少畢業失業率。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學校除了給學生提供所必須的職業性技巧外,并沒加強有關創業能力的深層研究和培養,在創業教育的認識里為功利性教育,此類教育注重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對于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有欠缺。對于非功利性創業教育,是將創業者素質的培養放在第一位,注重學生對于創業所應有的能力、意識和精神。相較于非功利性教育,功利性創業教育容易造成創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的人數不多,創業失敗較多,不能很好地體現高效教育對社會的服務,持續性不長;而非功利創業教育對于創業的畢業生數量的增加,亦或是直接就業者都有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矛盾的兩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正因為如此,壓力有時是事物發展的動力,隨著就業壓力逐年增大,中國的創業教育因此開始迅速發展。部分高校增設創業教育課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就業壓力,但這樣的應急式教育就會顯得急功近利,創業教育停留在較淺的知識層面,技能也相對較弱。在眾多的大學生創業隊伍中,他們以解決生存問題為創業動機,這種低層次創業教育存在一定的功利色彩。
(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欠缺
在有關教育部門的要求下,近幾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高校對各專業增設了創業相關的必修課程。而在授課的內容上,70%停留在創業理論知識的基礎講解上,在課時的安排上因各校情況不同而異。創業基礎課程的增設是有必要的,但淺顯的理論知識不足以引導大學生在創業上的深入思考;部分高校雖然通過講座的方式,但創業教育教師體系良莠不齊,很難從本質上提高學生創業的能力。從另一個方面而言,大多數高校面向全校開課,采取大班上課的形式,而大班上課人數一般在150-210人,這樣的上課方式無疑減少了與學生的互動,從而限制了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激發;其次,授課老師的方式、資歷同樣也是制約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
(三)社會創業體系不完善
教育的發展得到一個完善的社會體系支撐相當重要,創業教育尤其如此,大學生實踐過程得不到很好的實施,基地不夠充足,創業教育難以成長。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創業教育的發展得到了社會的鼎力相助,創業教育并非全是大學的事,社會擔起了很大的責任;而在我國,高校開放應該注重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相互發展,而不應該只是校企合作、科研產業化等。企業、政府相關部門應提供給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平臺,甚至資金支持,保持與高校建立長期支撐的關系。比如遼寧、黑龍江、浙江等地,大部分企業建立起大學生實訓基地,但由于一些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存在很多問題,除了部分發展得較好的城市的大學外,投資商們多是望而卻步。
如何完善我國創業教育體系
大學的課程體系是一種人才培養綜合教育模式,將培養目標、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管理模式等綜合在一起,從某些層面來說,它決定了學生對于能力、知識結構的構建。從創業課程體系層面來看,創業教育應是集創業實訓、課程與相關制度于一體的培養系統,這其中的每一環節都應是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完善我國創業教育體系,筆者在上文的探索分析中發現,成功經驗的借鑒是首先應該做到的,尤其是國外成功的案例,例如在教材建設方面的創新,根據我國高校教育存在的情況,在編寫教材時,注意其適用性與其質量。其次是教師定期到企業鍛煉與學習,聘請社會各界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等有相當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作為教師。最后,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高校創業教育應求真務實,在創業教育上,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及目標;完善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以及社會支撐的體系,高校教育尤其創業教育是比較系統的工程,構建合理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應圍繞教學的本質開展,從本文提到的目前我國創業教育存在的相關問題找到適宜的策略。(本文作者:雷樹俊 單位: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