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職工分流安置及高校創業教育社區化問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工分流安置及高校創業教育社區化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職工分流安置及高校創業教育社區化問題

    摘要:探討我國去產能背景下部分行業的職工分流安置問題,構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基于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平臺的社區化教育機制、成立“校-企-社區”協同創業工作室和健全項目全程跟蹤與持續訓練機制,以高校創業教育社區化開辟去產能背景下分流安置職工創業新途徑。

    關鍵詞:去產能;職工分流;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

    一、引言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2016年初的新聞會上稱,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作為國家產能過剩化解的切入點,預計煤炭、鋼鐵行業大約分別有130萬人、50萬人,共計180萬職工面臨分流安置。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強調國家創新體系中高校在創新及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那么,伴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而出現的職工分流安置問題,能否和教育改革與發展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能否帶動產業變革過程中帶來的職工再就業問題?本文擬就職工自主分流安置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可能性,以及如何構建“高校創新人才與社會創業人才教育相結合”的特色創新人才培養展開探討。

    二、當前去產能背景下企業職工分流安置現狀

    近期有關遼寧、山西、武漢等地去產能背景下煤企業、鋼鐵企業的職工分流安置調研,共發放420份調研問卷(328份有效),發現在煤企、鋼企去產能過程中,職工分流安置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征:1.年齡特征。一般的,60后、70后職工大多數對國有企業具有很重的依賴情結,不愿離開意愿強烈;80后職工有一部分持有觀望態度,但也有一部分著手積極尋找其他機會和出路;而90后職工普遍認為國企并不是“鐵飯碗”,完全可以謀新出路、開始新的職業。2.服務業就業市場彈性更強,成為下崗職工再創業的首選。部分創業意識較高的職工主動離開企業,進入服務業并創辦各類服務機構。教育服務、商業、流通業、餐飲業、出行服務以及文化服務業成為新的創業就業增長點,從樣本調研情況看,占到總體樣本的85%。3.社會創新催生了服務業的擴容,提供了新的創業就業機會。技術進步和資本存量增長能夠增進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1],使就業表現出更大的彈性[2]。另據統計,截至2016年5月底某出行平臺為國家去產能計劃的17個重點省份提供了總計388.6萬個就業機會(含專快車和代駕),統計發現來自去產能行業的就業數達到101.9萬人,其中鋼鐵業和煤企就業人數分別為21.9萬、31.1萬,占當年行業去產能安置職工總量的60.2%[3]。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區化優勢

    創新創業教育社區化具有下優勢:1.匯聚校內外創新創業師資,具備較為完備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國內校企協同創新的發展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奠定了基礎,上世紀末開始發展起來的“大學-科技園”校企協同創新創業體系,為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教育資源與平臺。一方面,能夠通過高校平臺匯聚起校內外優質導師資源,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雄厚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在已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這為創新創業教育社區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2.趨于成熟的校企協同創新平臺,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教學機會。案例教學在商科教育中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方式。當前趨于成熟的“大學-科技園”校企協同創新平臺為高校的案例教學提供了另一種方式———讓活的案例走進課堂。借助大學科技園中成功創業者的現身說法,將鮮活的案例引入課堂,讓創新創業者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案例的場景,學習到成功創業的經驗,從而更好地展開創業實踐。3.結合大學多層次創新活動,為社區化實踐提供豐富形式。高校通過舉辦多層次創業大賽以及建立各類創新創業工作室等方式,支持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的開展,同時可以開放給社區創新創業者展開交流與學習。此外,高校通過科技園等平臺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資本、政策等孵化功能,鼓勵“社區-高校”創新創業活動的對接,為創新創業者提供經營、技術以及資本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四、通過高校創業教育社區化開辟分流安置職工創業新途徑

    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與社區創業結合起來,為去產能背景下企業職工分流安置提供信息、技術與教育支持,服務職工分流安置。1.構建與社區化創業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創業教育社區化延伸,意味著人才培養理念向應用型的轉變,去產能背景下創新創業的實際需求,倒逼高校在教學模式、方法、理念、目標上的轉變,構建與社區化創業相適應的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尤其需要突出以校企交互式培養、項目融入式培養為特色,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在企業實踐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建立市場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適應市場需求。2.通過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平臺建立社區化教育機制。從發達國家和我國發達地區經驗看,校企交互協同是創新及其產業化的重要途徑[4]。在學校的專業知識教育和在企業或其他校外場所的業務技能教育,學校的教育與企業的組織、崗位需求緊密結合,通過“高校-企業-社區”交互協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平臺,建立起可以使創新創業教育延伸至社區的機制:學校負責系統傳授創新創業知識,企業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實踐機會,社區為高校、企業和分流安置員工之間的創新創業對接提供溝通橋梁。3.成立“校-企-社區”協同實踐工作室,開辟項目孵化通道。在國家實施“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戰略與高校落實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背景下,高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做出了各種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為最大化地激發創新創業者的創新熱情和創造力,調動教師的指導、參與積極性,引進來自企業等各方面的外部資源,許多高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創新工作室,面向各級在校學生,開展分階段分層次的創新教育活動,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5]。通過將校企協同創新創業工作室延伸至社區,引導鼓勵分流安置員工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五、結語

    基于校企業協同,構建與社區化創業相適應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校-企-社區”協同實踐工作室等方式建立社區化教育機制,開辟去產能背景下分流職工創業、再就業的通道。

    參考文獻:

    [1]費景漢,古斯塔夫•拉尼斯.勞動力剩余經濟的發展[M].王月,甘杏娣,吳立范,譯,楊敬年,校.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劉建翠,鄭世林.中國省際R&D資本存量的估計:1990—2014[J].財經問題研究,2016,(12):100-107.

    [3]移動出行吸納超百萬人再就業[EB/OL].[2016-07-19].

    [4]李正衛,王迪釗,李孝繆.校企合作現狀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21):150-154.

    [5]劉學軍,包康.基于創新工作室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C].The3rdInternationalAnnualConferenceonTeachingManagementandCurriculumConstruction,2012:70-73.

    作者:李光榮 楊麗萍 單位: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成人综合视频网|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成人免费视频软件网站|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免费视频网址|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成人一级黄色片| 最新69成人精品毛片|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在线看欧美成人中文字幕视频|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日本国产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