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寫人的記敘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記敘文;人物;個性
Abstract: It is a narr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in order to the whole story of narrating experience, the behavior or the thing which describe personages, types and subject matter it is very extensive. If you want to writ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the appearance, behavior of the good person, etc. , should write out personages’ inpidual character in key, this text discusses to this what time it is
Personal view.
Key words: narration; personages; inpidual character
以記敘描寫人物的經歷、行為或事情的原委為主要內容的記敘文,體裁和題材都很廣泛,包括散文、書信、日記、傳記、游記、訪問記、速寫等。寫人的外貌、行為、語言、心理,關鍵要寫出人的個性,現就此問題淺談幾點個人看法:
1寫好記敘文的總體要求
1.1記敘文要有具體性的特點
在寫人、記事、寫景時都要把寫作對象寫得真切、具體。寫人的要使人物栩栩如生,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記事的要有具體的畫面,讓讀者一讀就知道其事件的完整性、生動性、故事性,有如臨其境之感;寫景的要有寫作對象的真切性、畫面感。
1.2敘述語句要生動
例如“有一銀元掉在地上”這就不具體,于是改成“有一小小銀元,從桌子上滾了一圈掉在地上,叮叮當當響了一會兒”,就具體了。
1.3記敘文要有含蓄性
無論選材還是主題都要情節曲折,主題要脫俗,選材要有創新意識,材料即使是舊的也要賦予它新思維新角度新包裝,語言要含蓄生動。例如在寫人流淚時,作者就這樣寫道:“她吻了我一下,我覺得有一滴熱乎乎的東西落在我臉上,一直向耳根流下來。”又如“酒瓶一到他手里就像滴水倒入沙漠中似的”。筆者就以人物作文為例談談怎樣寫活人物。
寫人,是寫記敘文的中心。事件、景物也是圍繞人物來展開的,即使是專寫景的文章,也是作者這個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感。重要的是我們要研究怎樣才能寫出有個性的、生動的人物。客觀地說,世界上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個性,正如歌德所說:“在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人也是如此,是有個性的,水滸梁山108人,個個都有特殊性、差異性。
2寫出人物個性的方法
2.1從細節入手,發現人物個性
首先觀察人物的細微特征,發現其人物個性。“人上一百,形形”,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其差異。體操王子李小雙兄弟倆,一個活潑,一個沉穩,他們不僅性格上、連形象上也有差異點。廣而言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點,主要表現在人物自身的言談舉止、交友處世上。每個人的行動都是受性格支配的。即使是一件事,不同性格的人作出的反應就不同,處理方法也就不同了。比如同是在大風中吸煙劃火柴這件事,性情暴躁的人會罵一句,并將火柴梗踩在腳下;而另一性情怯懦的人會嘆一口氣說:“真倒霉!”。同是喝酒,有的是踱進店里慢慢坐下喝;有的自斟自飲;有的欣賞似的、陶醉似的一飲而盡;有的一小滴一小滴地品嘗式地喝;有的是邊皺眉邊喝;有的是邊喝邊劃拳;有的邊喝酒,邊搖頭……真是形形。因此留心人物的細微差異,就能發現人物的個性。
2.2質疑思維就是順著已知的問題逐步探根究底,是寫好寫活人物的有效方法
每一個人物,包括人物的每一個紐扣,每一根發絲都要清晰地區別開來。正如著名作家老舍曾舉例說:“……如下巴光和腳腫,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雞腿……這種形容一句便夠,馬上使人物從紙上跳出來,而永存于讀者的記憶中。”那人物個性也就鮮明了。如果寫“運動員5號跳高,跑上前,嚓的一聲,跳了過去”。這句話就缺乏個性。可以自問:跳高怎樣跳?跳高時甲的神態與乙的神態、心理等如何?“嚓”的一聲是怎樣“嚓”的?像什么?“跳過去”的形態、情態是怎樣的?……經過這一質疑,作者寫出:“只見5號運動員目光凝視前方,嘴唇緊閉,臉上顯現出既緊張、又充滿信心的神情,試跳幾下,量了量起跳步距,彎了彎腰,伸了伸臂膀、舒了口氣,盡量平衡自己的心情,便飛步奔向跳竿騰空而起,嚓的一聲,像小鳥一樣飛過了高高的跳竿,穩穩地翻坐在墊子上,露出愉快的表情。”
2.3運用對比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憤世嫉俗、時懷憂傷的個性和薛寶釵裝愚守拙、圓滑陰柔的個性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晴雯的風流靈巧、潑辣耿直的個性,與襲人的貌似忠厚、心藏奸詐的性格都在對比中愈現鮮明。《故鄉》中的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比;胡屠戶自身前后性格的對比,都是突出了人物鮮活的個性的成功范例。因此,運用對比法,把人物形象進行比較,能找出共性中的個性。
2.4適當的藝術加工,突出人物個性
魯迅先生說:“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文學家可以把3個婦女形象集中在一個“吳瓊花”身上,學生作文也可以進行適當聯想揉合。必要的虛構是豐滿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作者高度駕馭想象思維的表現。讓學生塑造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似曾相識的新人物,是很有必要的。
根據熟悉的材料聯想出不熟悉的情節,就是運用聯想思維進行虛構,使之情節豐滿自然,具有個性。《熱愛生命》這一類征文,有的學生就虛構了二哥在越南戰場上犧牲前給媽媽、小妹的一封信,信中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但是更充滿了對祖國、對人民的愛。為了祖國和人民的生命,他們甘愿血灑在這邊關疆場。這是生活中的常事,誰能說不是事實呢?又有誰能說她真有一位二哥犧牲了呢?經過這一虛構,人物個性就鮮明了。
根據眾多的材料進行雜揉,虛構出精彩的細節,可以突出人物的個性。寫人的作文,最忌諱寫成流水帳。人生漫長,材料極多,面對人物經歷的許多事件要進行認真篩選,篩出最有說服力的典型材料,然后進行必要的虛構,充實人物的個性細節,就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分馬》中孫老頭從馬上摔下來,將鞭子舉得高高的,又輕輕的放下的細節,鮮明的表現出了老孫頭的個性。《紅樓夢》中的四十四回劉姥姥進賈府,賈府眾小姐丫環的笑,這一細節,把每個人物的個性以及每個人在賈府的地位都形象地表現出來了。
摘 要:主要闡述了用英文寫記敘文的方法和寫作事項及要求。通過積累詞匯、句子和短文來精練寫作材料。教師鼓勵和表揚學生把教學范文與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學生借鑒范文的優點和好的技巧,以達到提高寫作水平,培養學英語的興趣。
關鍵詞:教學范文;積累詞匯;粗中取精
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每課都有顯眼的話題,談論不同的事情。因此,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換口味,學生積極好奇地動手、動口和動腦來學英語。然而,學生在寫作天地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難。例如:1.束手無策。2.不知道怎樣用英語表達出來。
3.學生對自己構思寫出來的內容沒把握。
我覺得要改變學生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學生用英語寫記敘文出現的問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積累和探究了一些值得師生借鑒的教學方法和經驗。具體如下:
1.讓學生了解記敘文的一些知識。例如:記敘類文體常稱為“記敘文”。它是一種通過真實地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文體。記敘文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因果五要素;講究真實性,這是一種社會真實,同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有著本質的區別;以記敘、描寫為主要的表達手法,同時兼有抒情、議論和說明等。其結構上主要以時空為序,也兼有邏輯式、情感式;語言具體簡潔、含蓄;它主要作用于讀者的情感。記敘文的寫作要強調:內容真實,所記敘的人物、事件、景物都必須是客觀存在的真人真事真景,不允許進行藝術想象和虛構。
2.了解記敘文主要是通過記敘和描寫人或記事的。人物記敘主要要求出人物的性格,使文章的主題準確、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英語教材中,人物描寫的方法有很多:外貌描述、心理描述和行為描述等。如:
(1)描寫人的性格時,用kind、friendly、selfless、serious、forgetful、cruel、careful、careless、greedy、optimistic等詞。
(2)描寫人的外貌特征時,常用tall、short、fat、thin、strong、weak、handsome、beautiful、gentle、pretty、ugly等詞。
(3)描寫人的心理感受時,常用pleased、happy、glad、sad、lonely等詞。
(4)描寫人學習或工作是否努力、成績優秀、關心別人、樂于助人時,常用hardworking、lazy、be good/ talented at、do well in 、 be / become
interested in、 be confident of、enjoy、 have fun 、helpful 等詞。必要時對他(她)的學習努力、成績優秀、關心別人、樂于助人等方面作簡要有序的描述。顯示my good friend 的高尚品格和對人的深厚感情。
(5)描敘人物的家庭成員時,常用grandmother、grandfather、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cousin等稱呼。
(6)描敘人物的職業時,常用assistant、businessman、teacher、student、carpenter、cook、clerk、driver、engineer、guide、office-work、
policeman、postman、farmer、soldier、singer、worker、writer等詞。
根據題目的要求,首先讓學生明確描寫的目的,恰如其分地潑灑筆墨;其次要使美在真實自然中流露,要重點突出,特點鮮明,再次把作者主觀的愛憎感情“潤物無聲”地滲透到自己的描寫中,有鮮明的傾向性。可讓學生選用以上的褒、貶詞描敘,以增強作者的情緒來體現主題思想。
3.事件記敘文的寫法特別注意把事件發生、發展和過程寫完整,把記敘的要素一一告訴讀者,使記敘的內容有一定的完整性;線索清楚,要有一條貫穿全文的脈絡,把人物活動和事件發展凝聚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波瀾起伏,記敘不能一馬平川,平鋪直敘。而要跌宕生姿,以加深讀者對內容的印象。這樣使讀者對該事件有個清楚的、完整的了解。
關鍵詞:初中英語 寫作訓練 寫作方法
一、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內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語寫作課,就必須有的放矢地讓學生知道寫作的內容、寫作的要求,因此,對記敘文寫作內容的分析是勢在必行的。記敘文是初中英語寫作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文體,所謂記敘文,就是以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主的一類文體形式,一般來說,記敘文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以寫人物為主的,圍繞人物來組織材料的文章,這類型文章可以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一件事情或者幾件事情;二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記敘文,即圍繞事件來組織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為中心去寫一個人的活動過程或幾個人的活動過程;三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這類型的文章主要以“物”為中心,來記敘一件事情。在英語寫作訓練中,要寫好記敘文,需要掌握以下幾點:1.要寫清楚記敘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時間、地點、事件。2.寫作時要明確中心,突出重點。3.記敘文要按照一定的敘述順序進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敘述。4.英文的敘事有時態之分,因此,記敘文一般為記敘過去發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過去時進行敘述,但是也要按照具體要求、具體情況而定。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并要圍繞這個“人”的某一性格特點或者品質特點進行描寫,這樣才能有所突出的進行記敘。
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物、原因、結果),應該注意描寫先后順序以及記事的相對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開始、發展、及結局;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應該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寫的層次,以及人與物的情感交融;以狀物為主的記敘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過狀物來表達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寫作過程中,對主題要審準,審清,經過細致觀察后,按一定順序和層次進行切題的敘述,大部分敘述文依據某事的發生、發展過程和經過進行敘述。對人、地和物的描寫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寫,如對人物,應客觀上描寫其外貌,在此基礎上,突出其才能、特點、外表及內心是描繪其特長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對事物的描寫,可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也可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進行。
二、初中英語記敘文寫作指導方法
以下將以“my best friend”為題目,分析如何進行寫作指導。
首先,采用溫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復習七年級上冊《good friends》一課的重要詞匯及短語,并利用多媒體展示于同學們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讓學生跟著進行朗讀,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寫作話題,我們已經學習了《good friends》一課,剛才也復習了文章的重點詞匯及短語,相信大家對“friends”的概念已經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們要進行的寫作訓練,就是圍繞著“my best friend”為題目,進行的寫作訓練。請大家先擬好提綱,然后,我們一起討論一下你們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寫作的要求為:
介紹一下你選擇朋友的標準,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運用你學過的一些形容詞的比較級,60詞左右。
接著讓同學紛紛進行發言,先作口頭語言的交流練習,有同學開始發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還有同學接著說: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
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經過這樣的口頭練習,學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脈絡及內容,在進行寫作訓練時,則會下筆如有神了。
三、結束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聽與讀的技能屬于語言信息的輸入過程,是語言的接受技能,而說與寫則是語言信息的輸出過程,是語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顯,語言的輸出是建立在輸入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寫作能力,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只有達到了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才能有效地圍繞所理解和吸收的口頭及書面信息開展說和寫,以達到提高學生整體英語運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建立在聽與讀的基礎上寫作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趙永青 從語篇思維模式看英文寫作教學,《現代外語》2005.2
第一步先讓學生從把握題意,確定文體上入手。
審查題意,分析題目屬哪種體裁,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是記敘文就要考慮記敘文的要素·分析是寫人的還是寫事的;是說明文,就要弄明白是實物說明。還是事理說明;是議論文就要分析標題能否當論點等。
第二步訓練學生明確文章的選材范圍。
分析題目,明確題目包含的時間范圍:如《夏天的晚上》,訓練學生搞清楚大的時間是“夏天”,小的時間是“傍晚”。弄清題目包含的處所范圍,如《發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讓學生知道處所是在“教室里”,而不是在校園,更不是在街道或在家里。明確數量范圍:如《記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讓學生弄清楚題目的要求,知道題目要求是只讓寫一件事,而不是寫幾件事。《班長二三事》讓學生知道寫一件事太少,寫五、六件事太多,太臃腫。明確對象范圍;如《他留在我的記憶里》,讓學生知道題目對象是“他”,要寫“他”的所作所為,寫“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記憶里所留下的印象。《我逐漸了解了他》,題目中出現了“我”也出現了“他”象這樣的題目就訓練學生反復分析琢磨,找出著眼點--“逐漸了解”,再讓學生找出題目中誰是主誰是賓;讓學生懂得是“我”了解了“他”,并且是“逐漸了解”,“逐漸了解“必須有個過程,只有通過幾件事才對他了解得透徹。明確題目的內容范圍:如《畢業前夕的他》,對象是“他”,時間是“即將畢業”.內容是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畢業生接受祖國的挑眩通過這樣的分析指導,學生明確了題目包含的時間范圍,處所范圍等,使學生對題目所規定的內涵有透徹的理解。
第三步抓題目中關鍵的詞語,把握重點詞,訓練學生一題多審的能力。
用一句話做題目的要讓學生抓謂語;犖接鐫詒晏飫鍤侵氐憒剩瑺如《我喜歡這樣一堂課》,“喜歡”是關鍵詞語,用短語做題目的要抓修飾性或限制性的詞語。如《一段美好的回憶》,“美好”是關鍵詞語。用一個詞做題目的要抓其引申意和象征意,如《燈塔》,題目的內容不只是寫“燈塔”,而是“燈塔”的象征意。遇到這樣有表面意又有象征意的題目,還要在訓練學生審題的同時,培養學生聯想的能力。
第四步訓練學生確定文章中心,再根據中心選用材料的能力。
這方面主要訓練學生如何使文章中心內容正確鮮明、集中,如何選用那些典型、生動新穎的材料去為中心思想服務。
第五步訓練學生運用表達方式的能力。
一、特定的環境營造氛圍
在記敘文寫作中,環境描寫往往能營造一定的氛圍,特定的環境描寫還帶有特殊的含義,使得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具有鮮明的形象。在具體寫作中,環境描寫要注意客觀、合理,有一定的寓意,針對性要強,要結合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有目的、有選擇地氛圍營造,不能為了寫環境而寫環境,在佳作《別樣的輝煌》一文中,作者開頭這樣寫道:
窗外朦朧的月光照在院子里的老槐樹上,干枯的老樹皮記錄下的種種滄桑,即使在月光下也清晰可見。順著蓬松而又擠擠挨挨的樹枝的方向,我又一次清楚地看見了年事已高的奶奶用她艱難而又平凡的一生寫就的別樣的輝煌。
作者在文中塑造的是奶奶這個人物形象。在文章開頭,作者巧妙借助窗外的老槐樹,干枯的樹皮,朦朧的月光,以此來喻示奶奶的滄桑人生,為全文定下一個帶有淡淡憂傷的抒情基調,暗示人物的善良與不幸。可以說,文章開頭的環境描寫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到作者的敘事世界,進而去探尋人物的故事。同樣,在結尾,作者再次寫道:
風吹過院子里的老槐樹,發出沙沙的聲響,月色越發純凈,越發祥和。接著四叔的越洋電話,奶奶的臉上如綻放的年輕的。奶奶就如那窗外的老槐樹,用她的艱難而又平凡的一生刻錄下一圈圈充滿愛與奉獻的年輪,也在我們全家人的心里刻錄下一種別樣的輝煌。
作者首尾呼應,老槐樹沙沙的聲音,雖無語卻道出心聲;月色純凈、祥和,這不正是奶奶形象的物化嗎?環境描寫在全文中為塑造人物形象營造了氛圍,預設了情感,和人物形象互相映襯。
二、特定的背景賦予內涵
除了自然環境描寫外,記敘文寫人要善于把人物形象放置在特定的環境中加以塑造,以特定的時代或故事背景,來賦予人物特定的內涵。在不同的時代或故事背景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內涵。在具體寫作中,對人物的背景設置要科學、合理,符合邏輯。如在這篇作文中,作者將奶奶的故事放在中知青上山下鄉的時代背景下,使得故事具有特別的意義:
樓下的電話鈴響了三聲停了,過了一會兒又響了起來。不用問那是四叔從大洋彼岸向奶奶問候報平安。說是四叔,卻和我們家一點血緣關系都沒有。聽說他是中一個上山下鄉的未婚知青被人拋棄返城無望而自殺后留下的遺孤。當一個弱小而又無助的五歲男孩的哭聲打破村莊的寧靜后,誰也不愿意收留這個孩子,畢竟在那樣家家吃住都很艱難的日子里,多一張嘴多一份負擔,更何況又是個半大的孩子,還是那樣的身世!
文中幾句話交代了“四叔”的來歷,也就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奶奶接下來對四叔的收養故事就截然不同于今天的收養孤兒了,為奶奶這個形象賦予了勇敢、善良的內涵。
三、特定的語言塑造人物
語言是反映人物心理和形象特質最直觀的形式。記敘文寫人,要善于運用特定的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特定的語言不僅僅是反映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還是能夠反映人物品性的語言,不需要太多,但一定對于故事情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能夠鮮明深刻地表現人物的光芒或者與之相反的特質。如文中,奶奶撫養“四叔”的事件中,語言并不多,但卻能夠直接展現奶奶的鮮明特質:
某天早晨,“四叔”被收拾得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和我的伯伯叔叔走在一起時,全村人愕然了!“反正我是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奶奶微笑著解釋,“家里三個公雞猴子,不在乎多一個了”。其實當時的奶奶已經守寡多年,獨自一人拉扯三個半大的兒子,走在年代艱難的日子里。收養四叔后,奶奶比原來更辛苦了,連院子里的這棵老槐樹也不時沙沙作響,似乎在訴說著奶奶內心的憔悴。
“大媽,眼看你家老大老二快上高中了,你招一個人回來,好幫你一把。”“不了,四個兒子呢!我自己苦也就罷了,何苦再連累別人!” 奶奶起早貪黑侍弄七八畝責任田,隔三差五步行二十多里地趕次集,賣掉一些瓜果蔬菜、雞蛋鴨蛋貼補家里。兒子們到了上學的日子,一個不落全都送進了學校。
文中收養“四叔”前后,奶奶的語言只有兩處,第一處看似奶奶說得輕松,卻足以看出奶奶的勇敢與樂觀,在那個特定時代中,奶奶的行為愈發可貴。第二處奶奶拒絕再嫁,更是看出奶奶的堅忍和愛心,一方面不忍拖累人,另一方面更是怕幾個孩子委屈,奶奶的形象在特定的語言中愈發光彩動人,質樸卻極不平凡。
四、特定的細節刻畫形象
寫人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也很重要,精彩的細節會說話,精彩的細節能傳神。可以通過具體的肖像、動作、心理等特定細節來刻畫人物形象,細節越具有特征性,人物形象愈加鮮明、生動、可感。如文中奶奶的一些細節即是如此:
當大伯接到一張中專錄取通知書時,奶奶因長期勞累過早衰老的臉上,流下了第一滴幸福的淚。二伯、我爸也相繼順利考上了大學,奶奶的淚水變成了笑臉與幸福的哀愁,為兒子們高興,也為學費發愁,但還是挺了過來。等到四叔最后捧回一張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四叔的生父帶著一摞錢來了,奶奶不知所措,面色灰黃。四叔最終還是拒絕了,只淡淡回了一句“我大哥工作了,能幫我媽了,以后我還能勤工儉學。”奶奶的皺紋舒展開來,“兒子真的都大了,我等著享后福了!”那是奶奶這輩子說過最高調的話。
文中,奶奶最具特征性的細節是神態描寫,大兒子錄取時“幸福的淚”,二兒子、三兒子考上大學的“笑臉與幸福的哀愁”,四叔考上大學和其生父拿錢時的“面色灰黃”,四叔拒絕后的“皺紋舒展”,一系列的神態描寫,寫出了奶奶的真實心理、喜怒哀樂,將奶奶這樣一個雖然平凡,卻始終善良、堅忍,充滿大愛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
一、記敘文中所選的事例,要能讓人物“站”起來
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可以寫的事情有時不止一兩件,但我們不能把什么事情都寫出來,做個簡單相加,而應當選取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點的典型事例來寫,做到“以一當十”。怎樣才能使事例典型呢?首先,要去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的眾多事件中,哪一件對于表現人物的個性最有分量;其次,對已選定的事例加以提煉,使之更具有典型性。
二、記敘文中所選事例一定要新穎生動
選用新穎生動的材料就是選用別人文中未用過或很少用過的事例,或是對舊材料能從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新的含義。這樣才能產生陌生化的效果,使人耳目一新。“生動”就是材料要有時代氣息,有意味,有可讀性。有些人的作文材料經常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夜晚媽媽送牛奶、清潔工給“我”感動等。這是因為沒有注意取材的新穎性,思維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框里。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這為我們選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要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這樣才能寫出好作文。要做到這些,我們需注意以下幾點:
1.選材以時代主題或是社會熱點為主,盡量選擇緊跟時代潮流,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現實問題的事例。這些事例總是新穎的,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選材要有當代意識,美酒越陳越好,“材料”則越是貼近當前生活,越是離現實生活近,就越能吸引讀者。新鮮的材料永遠是我們寫作時的首選。許多人“兩耳不聞窗外事”,既不關心政治,也不關心社會,還不讀名著名篇。因此,寫出的文章材料陳舊,毫無時代感。如果選取古代或外國的材料,要選擇那些歷久彌新、洋為中用的事例,回歸古典(如《薛寶釵魂斷大觀園》)、借鑒西方也是新穎生動的重要途徑。如作文《赤兔之死》雖取材三國,但服務于當前的“誠信”這一話題,作者表達的正是“人無信不立”這一對現實很有意義的思想觀點。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
閱讀,是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印證與獲取新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記敘文是主要文體之一,是初中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新課標下,如何進行記敘文的閱讀教學?接下來我將進行介紹。
一、進行尋找文章線索的教育
在閱讀中,把握了文章的線索,整篇內容就會變得條理清晰、淺顯易懂。因此,在記敘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抽絲剝繭,分析出作者的寫作思路并找到貫穿全文的線索。比如,《偉大的悲劇》是以時間為線索;《藤野先生》可以將東京、仙臺、北京的地點變換作為線索。有些記敘文的要素比較模糊,文章的線索隱藏較深;也有的文章有著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多一些的發現引導。
如何才能讓學生迅速地找出線索呢?教師首先要引領學生了解文章的表現手法,然后讓學生通讀一遍文章。同時,告誡學生注意文章標題與文章中反復出現的詞語或者事物,這些標題中的詞語或事物很可能就有線索的信息。比如,《白楊禮贊》中“我贊美白楊樹”。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將對文章線索的把握能力作為一個重點進行重點培養。
二、引導學生細品文中關鍵詞句,理解文章的情感
文章是有感情的。記敘文寫人記事無不含有善惡美丑以及對其的褒揚嘲諷。這些感情除了隱藏在文章中,還在一些關鍵的詞句上有很強烈的體現。把握住了這些關鍵詞句,基本上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體情感。比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形容清留學生的發髻“實在標致極了”。此時需要對上下文的語境進行了解,明白作者對這些清留學生的態度,才能感受到“標致”中的強烈諷刺意味、把握作者的情感。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言外之意,對文章的語句含義進行多方面的分析。
除此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積極向上的情感。新課標下,學生的教材也發生了很大的優化,課文中的內容有了更多積極向上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這些情感進行體會,以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比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紫藤蘿瀑布》中向上的人生態度,《珍珠鳥》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爸爸的花兒落了》中父愛的偉大,讓學生在感受美好的同時豐富自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越豐富,越容易在閱讀中與文章產生共鳴,越容易對文章進行理解。
三、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改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并且,閱讀解文只能是個人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記敘文的閱讀教學中,如果給學生灌輸過多對文章的觀念,學生就會不自覺地跟隨著老師的思路進行理解,對學生理解力的培養無
益。“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記敘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與現實中的人一樣復雜,而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初中生正處于認知觀念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過多的壓制與干涉會對學生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在記敘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把閱讀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引導方面,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進行文章的理解與感受。
除了以上的因素外,教師還要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保證教學內容的充實有效。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通過直接的觀感來理解文章
等等。
新課標有著新要求。初中記敘文閱讀的教學要從之前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現在的素質教育。教學有法,卻無定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尋求一切可能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并豐富教學知識系統,為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盡更多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功田.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探微[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15).
[2]張仁利.初中記敘文閱讀教學淺見[J].考試周刊,2011(17).
[3]黃穗良.淺談初中記敘文閱讀的教學[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2).
在教學中我注意到初中問題記敘文癥狀的幾大表現:
一、寫作材料范圍窄,陳舊。
在選擇寫作材料時,很多學生寫小學、初中的學習生活,一般都是寫自己和同學,自己和老師之間的事情,要不就是寫父母之間的內容,材料內容的范圍跳不出學校和家庭。當然,我們說這些內容可以寫,但不能總寫這些吧。
材料陳舊表現在寫自己和同學不是友誼就是矛盾,寫自己和老師一定是師愛,寫父母一定是父愛母愛。
實際上我們的視角可以大一點遠一點。寫家鄉的經濟建設、民風民俗、軼聞趣事、謳歌生命、為環境保護做出的努力、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惠民政策對農民生活的影響,甚至是陌生人人格魅力的發現。因為這是五彩紛呈的世界,精彩的地方有很多。
二、事件描述空洞不具體。
許多學生在介紹事件時用轉述的口吻,沒有直接引用人物的語言。對事件的經過只用一兩句話就寫完了,像流水賬,沒有特寫鏡頭。這樣讀起來平淡無味,難以在讀者頭腦中形成印象。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事件的波瀾也難以呈現在讀者面前。
怎樣把事件寫的具體呢?可以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可以簡單的勾勒人物的外貌,寫出富有個性的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語言,這是需要直接寫出人物的語言而不用轉述的口氣。還可以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等。當然為了事件的逼真效果,適當的環境烘托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展現人物的精神世界,把事件描繪得逼真形象,都是服務于習作主旨的,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三、詳略關系處理不當。
主要體現在對人物、事件寫的不詳,而大量篇幅對人物、事件進行議論評價。如一學生在以《流淌在逝去歲月的溫馨里》為題作文時,對“逝去的歲月”只用五六十字進行描述,而對怎樣的“溫馨”卻用了三百字左右。
這樣的習作不僅內容空洞,而且容易沖淡文體,到底是記敘文呢還是議論文?易寫成四不像,還會造成文章條理不清,主旨不鮮明。在詳略關系的處理上,我們一般是與主旨聯系緊密的詳寫,有聯系但不緊密的略寫,沒有聯系的堅決不寫。
四、把自己美化的不夠。
在記敘文中一般都有一個“我”存在,在描述事件時,字里行間里有意無意都流露出“我”的性格特征,人格修養。
而有些中學生寫得很隨意,把自己身上的缺點無意中呈現在習作的語言上。例如,在以《遙望星空》為題寫作時,一學生在習作的開頭寫道:“傍晚,天氣悶熱,我喝醉了酒在河邊散步,抬頭仰望星空……”還有一學生在一次寫作中寫道:“看到他那望我的眼神,我真的想跑過去揍他一頓,把他打死……”。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除非寫作需要,一般我們都淡化自身的不足。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我”應是趨于完美的,有人格魅力的,是讀者心目中正面的典范,給讀者以積極健康的影響。所以,在記敘文中對“我”宜盡量的美化,不出現一些對自己有負面影響的語言,但亦不能太夸張,那樣也會失去一種本真的美。
五、結尾有說教味。
部分學生在作文結尾喜歡用“我們應該……”、“我們要……”、“我們需記住……”、“我們不能……”等字眼。而實際上讀者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已經在字里行間里體現出來了。這樣的結尾給人感覺是只有作者明白這個道理,讀者都不懂,語言不夠委婉謙虛,有教訓人的味兒。
關鍵詞:作文教學;突出特色;突出品質
小學作文教學以記敘文為主。怎樣做好學生的作文指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十分重視的課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小學作文的指導。
一、突出特色從外貌描寫入手
寫人和記事是兩種主要體裁。塑造人物主要是抓住人物的高尚品質、鮮明個性兩個方面來描寫。這是寫人物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的問題。人物的形象是活的,是立體的,是動態的。教師要善于用生動的實例去比較和提醒學生的注意。比如,寫人物這一點,在外貌的描寫方面,我舉兩個例子,讓學生做比較:
(1)有這樣一個人,個子不高不矮,身體不胖不瘦,臉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寬不窄,耳朵不圓不長――這個人是誰呢?
(2)有這樣一個人,黑臉短毛,長嘴大耳,圓身肥壯,穿一件清不清、藍不藍的梭布禪衫,提一柄九齒釘耙――這個人是誰?
學生思考一會馬上回答第二個人是豬八戒。但是,第一個人是誰不知道。我又繼續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不能確定第一個人是誰?因為他沒有鮮明的特色,沒有特征,沒有個性,所以很難判斷出這個人是誰。這就是寫人物外貌要從特點和特征入手,這樣才能塑造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讓學生觀察班級的每一個學生,與你完全一樣的兩個人嗎?沒有,即便是雙胞胎也不完全一樣。那么,他們的差別是什么?這種差別就是人物的特點,抓住這些特點,就可以將人物寫得鮮活。
二、突出品質從事件記敘入手
人物的特色從外貌中最有代表性和特征之處入手,特征就是人物的特點。以記事來描寫人物,要注意什么呢?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來教學,隨便將文學名著中的鮮明人物形象作為案例,通過耳熟能詳的故事來提醒學生注意實踐的描寫。要選擇有代表性的生動的實例來寫。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品質的實例很多,但不能都寫出來,要專注一件事或者是兩件事來寫,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來寫。
寫人要有事件來佐證,記事要有人物來表現。所以寫人記事是相伴生的、不可分割的。通過寫與人物相關的事件,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體現與別人不同的品質特點,這是寫人記事文章的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