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

    第1篇: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走過這一學期,我感受頗深。下面我就從學習、工作、生活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1、學習方面

    進入大學,最大的挑戰就是“改變”,特別是在學習方面。與以前的學習相比,大學學習失去了表面上的競爭,失去了所謂的考學壓力,失去了全面但膚淺的課程。取而代之的是自我努力意識的增強,自我加壓的學習態度,窄范圍但深層次的課程學習。

    上課認真聽講,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有問題問老師,認真做作業,按時交作業……這些似乎是已經說爛了的課堂要求。對我來說,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對這些要求有了深入的認識。

    有時上課一跑神,就落過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預習與否會明顯影響自己的聽課效率。

    不論是找同學還是找老師問問題,自己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對知識的理解與印象的加深是在多種思想的碰撞中升華的。

    大學有一種觀點:

    考試前聽講就能考過;只要 和老師關系好就能考過。

    這種觀點也許是對的,但我絕對不同意。

    這種觀點是消極的學習,是一種得過且過的認識。也許在以前我們是得過且過地學習,但是進了大學我應該被“我要學”這種強烈意識所主宰。

    學習上的得與失,是沒有必要用文字寫出來的。它應該銘記在我的心里,時時刻刻在學習上提醒自己。因為有些東西用紙記著我們有可能忘記,而有些東西用心記住我們就很難忘記。

    2、工作方面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班干部一開始招聘,我就毫不費力的被任命為班長。也許是長期做班級工作的緣故,班長的工作對我來說并不很困難。上學期我班的成績優秀,獲得了不少的獎勵與贊許。

    班干部之間的配合也很默契,工作開展的還算順利。整個班級風貌是積極向上的,同班同學之間相處的和睦融洽。

    事事都有兩面性,在工作成績優秀的贊許下,也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如何進一步提高班級工作的效率,如何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如何進一步活躍班級氣氛?

    班級工作的開展與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弱點,就是上課、上自習沒有固定的教室。與高中相比,工作不太容易開展。但事實就是這樣,我必須用另一種方法來彌補這個弱點。

    作為年級長,雖然只是兼任,但我用做班長時的責任心去處理年級事務。年級長的工作與班長工作不同,我對于這一新接觸到的職務要不斷摸索工作方法。

    3、生活方面

    第2篇: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責任感;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5)12-0015-02[作者簡介]許建松(1980―),男,本科,杭州市蕭山區黨灣鎮第一小學教師,小學高級。

    置身于改革的浪潮之中,班主任老師開始迷惘、焦慮:一邊是轟轟烈烈地培育學生鮮明與獨特的個性,一邊卻又背負著班級團隊管理的重任。如何處理好“彰顯學生個性”與“出色團隊管理”之間的關系,成為了擺在很多一線教師面前的棘手問題。通過實踐,筆者以為,“彰顯學生個性”與“出色團隊管理”兩者雖然存有不可避免的矛盾,但是它們之間又有聯系與相通的地方――“喚回學生沉睡心底的責任之心”,這既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又有利于班級團隊的組織與管理。下面結合實踐,筆者就如何在小學中高段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喚回責任,需要學生來自實踐的真切體驗

    筆者認為,學生責任意識的培育,光靠思想上的熏陶、言語上的激勵是遠遠不夠的。在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中,筆者不斷地嘗試、磨合,正逐漸走出這樣的一條路子:

    (一)整合責任網絡,給學生吃下定心丸

    1.構建責任網絡圖

    一直以來,我們一直將班級團隊建設局限于班干部隊伍建設,局限于一小部分學生身上。這一方面嚴重地壓制了其他學生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也使得其他學生的責任意識逐漸淡薄,出現“反正我做不做,做得怎樣,都無關緊要”的消極思想,給班級正氣的樹立與學生責任意識的培育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鑒于此,筆者便將班級工作牽涉到的所有職責放到了每個學期初的班隊工作表中。

    2.歸屬個人職責

    公布職責菜單:期初將學期職責表當場公布,并張貼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請全班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愛好,思考自己最適合在怎樣的崗位上發揮能力。在學生進行自我定位的同時,教師及時做好引領工作,既有硬性的規定,又考慮選擇的彈性,目的就在于讓每一個學生找到既稱心如意又能發揮潛能的崗位。

    草擬職責內容:班主任在公布職責菜單的同時出示對應的職責內容,這樣能方便學生具體地了解職責,有利于學生做出合理的判斷與選擇。

    公開競選賢才:在每一個學生的選擇基本成熟的情況下,讓學生公開競選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職責,并讓其陳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民主評議,讓集體來決定每一項職責的歸屬。

    3.明確具體操作法

    銘記于心:在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后,每一個學生必須將自己的工作內容與要求熟記于心,班主任要進行檢查,真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明確自己的職責。

    教給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光背誦銘記職責是不夠的。因此,班主任要給予學生明確、具體的指導,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應該干什么、什么時候干、怎么干。班主任要舍得花時間與精力,通過2―3周的時間,使學生逐漸進入完全自主操作的狀態。

    個人承諾:學生的選擇不排除沖動的可能性。因此,要讓學生在明確了各自的分工后,做出自己的個人承諾,將自己的選擇意向、選擇理由、個人決心等內容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并張貼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堅定自己的意愿,有利于他們堅守自己的責任。

    (二)投身責任實踐,給學生添加助推劑

    1.大膽做

    明確、銘記了個人的工作職責,掌握了工作方法,班主任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踐行自去做,履行自己的職責。任何工作,在沒有投入真正的實踐之前,都是紙上談兵。學生在實踐中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碰到更多的困難,也才有可能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感就會不斷加強。

    2.適當扶

    對于學生而言,尤其是在剛起步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此時,教師不要馬上就批評他們,而要通過耐心的幫助、指導,讓遇到困難的學生不僅能重拾信心,同時也清楚工作的要求與方法。比如:教給常務班長匯報每日班級常務工作的方法;讓課代表學會組織學生進行自修課的學習;幫助并指導負責生物角的學生進行花草的養護。

    3.反饋勤

    不管任何一項舉措,筆者始終堅信“反饋重于決策”。在讓學生具體落實職責時,我們同樣應體現這一思想。

    扎根自主反饋行為:任何一項反饋,只有反饋到學生的心坎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1)重個體,勤反思。筆者在教室里開辟了“我的成長歷程”專欄,將學生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收獲、教訓,全部及時地體現在表格中,敦促學生時時關注自己的狀態。同時,筆者還要求學生建立“個人學習、工作記事本”,將自己的反思、感悟記錄下來,以提醒并告誡自己。

    (2)顧全體,貴堅持。每日一反饋制:不管班主任在不在,每天作業整理課首先騰出5分鐘,由每日的常務班長負責,公布今日班級的常務工作,對當天的扣分、違紀、表揚、獲得榮譽等情況作精致、詳細的匯報,讓所有學生在這5分鐘時間里,有民主生活會的體驗,同時也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每周一反饋制:將學生每周的得分情況,利用周一的作業整理課進行匯報與反饋。學生可以了解自己一周的分數積累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對自己的表現做一個階段性的梳理與回顧。

    發揮教師反饋魅力:學生工作做得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反饋是否及時和有力。(1)及時鮮活。教師的反饋要能及時地反映學生工作上的得失,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注。(2)處事公平公正。做得出色的學生能夠受到教師的褒獎,才會更加投入地關注自己的職責;做得不好的學生,能夠感覺到教師和同學的批評,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完善自己的工作。在這樣的氛圍引領下,學生的參與熱情才有可能被大大地調動與激發。(3)貴在堅持。今天你關注了一位學生,提出他的不足;明天你同樣關注這位學生,肯定他的進步……在這樣周而復始的堅持下,學生才會得到發展。

    二、喚回責任,需要評價的傾力引領

    學生責任感的培育,除需要教師不斷地反饋外,還需要評價的引領。

    (一)細化班級考評內容

    1.輻射廣泛

    班級考評細則要細化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細化到課內與課外,細化到常規與競賽,要將有可能涉及的環節一一納入。

    2.獎懲分明

    對于每天班級中的點點滴滴,我們要及時地對照班級考評細則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把得分看作是一種榮譽,為得分而感到喜悅,為扣分而感到失落。

    (二)常態班級考評跟進

    1.評價及時

    評價越是新鮮的,對于學生的指導與鞭策意義就越大。在班級評價管理中,我們堅持一日一評、一周一匯總的辦法,及時地將得扣分情況在“班級記事本”和“獎懲累積卡”上展現出來。

    2.階段梳理

    以“周次、月度、期中、期末”為階段性的反饋和總結點,依托每一次反饋,教師及時地就亮點與問題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對典型個案做出必要的強調與提醒。我們力求每一次反饋都能成為學生一個必要的梳理、一次難得的反思和一個全新的起點。

    (三)提升班級考評地位

    1.與各項評比掛鉤

    只有真正將考評結果與各項評比聯系起來,學生才會重視,態度才會端正。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將學生的考評結果,與“素質全優生”“素質進步生”“區級三好學生”“區級優秀學生干部”“火炬銀獎隊員”等榮譽的評比掛鉤,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

    2.通報考評結果

    通過家校聯系、網站等多種途徑,我們將考評結果進行公示與通報,這一方面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持之以恒的班級管理實踐,呼喚并用心呵護可貴的責任品質,這是筆者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實踐已經證明,在小學中高段班級管理中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是和諧地處理“張顯學生個性”與“出色團隊管理”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第3篇: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不同的人要求不同,工作總結格式也不同。有的會要求用ppt來寫,有的要求用word來寫,而你知道怎么寫比較好嗎?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三年級英語教育教學總結,請笑納!

    三年級英語教育教學總結

    人們常說,教師是崇高的職業,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獻和犧牲。班主任是這項崇高職業中的基石,官雖小,但責任和作用重大。為師十二年,擔任班主任十年,對于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深有體會。

    2011年9月,我如愿以償的調到了這所學校,接手了三年級四班的班主任工作,這是領導、老師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一種鞭策。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向優秀的班主任學習,令我倍感榮幸。從自身的能力來說,我不算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工作崗位上,還有許多要學習和汲取的東西。點滴成績的取得源于各位領導、老師的幫助與教育,在這里向各位領導、老師做簡單的匯報。更多的是粗淺地談一談班主任工作中的點滴做法。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如果對大家的工作有所啟示將是我的榮幸。

    具體有以下幾點:

    一、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會成為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學生。

    十二年中我擔任了七年低年級班主任。一、二年級的孩子有很多事不懂、不會,需要老師手把手的教。校園里有勞動,我一邊教孩子,一邊同他們一起干。課上孩子們做姿不正確,字寫不好看,我就讓他們看老師是怎樣坐端正的,怎樣寫字的,并給予孩子鼓勵、表揚。

    來到這所學校我接手了三年級四班。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鋼筆,寫起字來歪歪扭扭的現象普遍存在。平時我就提醒學生的坐姿,糾正執筆的姿勢。注意自已每一個字的書寫,做好學生的表率。辛勤的付出總有欣喜的回報,如今,班級中孩子的書寫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學校組織的綜合素養展示中,我班的徐偉璐、李海璐獲得書法特等獎,孟瑋婷、李海璐獲得習作特等獎。

    低年級的孩子在衛生值日、物品整理上都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打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課,讓孩子在體驗中不斷提升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

    二、尊重學生,做好思想轉化

    一個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對于優秀的學生容易做到,對于學習、品質差的學生,要做到就比較困難,可班務工作的重要方面就在這部分學生身上。

    每天我都要求自己與學生呆在一起,經歷他們的學習過程。課下孩子們常常會回繞在你的身邊,唧唧喳喳的說著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是向你坦白著他們的內心。如果你認真的傾聽,留心的觀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黃鈺的日記里我讀到了這樣一句話:媽媽病了,我感覺天塌下來了!這使我感到一陣心酸。當我打電話詢問黃鈺的母親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常年呆在部隊。因為這幾天自己生病了,孩子餓了就吃方便面,上學也是自己步行去。聽了這些才讓我明白了她最近幾天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放下手頭的工作,我和她坐下來進行了一次長談,談到了她的媽媽,談到了她的生活,談到了她每天回家要做的那些事情,也談到了她的作業。看著淚水流滿了她的臉龐,聽著她低聲的嗚咽,我所能做的只是不斷地安慰。就是這一次談話,卻讓我看到了一個堅強的女孩,也看到了她努力地改變,從那以后偶爾也有一兩次完不成作業,但她都能及時的補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因此我們在對待學生時要多一份寬容,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嚴厲,給學生多一點自由的空間。學會了寬容,在面對學生犯錯誤時,我的心態平和了,也少了許多無名火,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更融洽了,教育起來就更得心應手了。

    三、探索方法,做好班級文章

    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育人是關鍵,習慣最重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能收獲什么果實。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最大限度的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過程的轉變。

    1、建立機制,自主管理班級

    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的育人工程。把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因此,我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在班內設置多個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服務同學、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并制定具體班規。班規的具體內容每學期都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要求,及時的做出適當的調整。使班規跟上學生、班級的變化,不斷提高要求,引導學生的行為和品德向更高的層次發展,促進學生通過自我教育、自我調整而不斷提高。

    進入四年級后,我在班委的選拔上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在發揚民主的基礎上,成立了我們的第二屆班委。對于班委成員的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工,使班級樣樣事務有人管,有人監督。

    我班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長負責,但各項具體工作分工到各個班委。早讀固定內容安排人專人負責、課間操由紀律監督員和體育委員負責;學習上由學習委員和各組學代負責。各組衛生任務分工到人,張貼上墻,勞動委員、衛生委員負責檢查。班主任要隨時隨地作檢查指導。

    2、 樹立典型,促進全面發展

    典型的樹立,有利于學生把對偉人、名人的敬仰轉化到實際學習生活中去,因為典型就是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看得見,摸得著。

    我班制定了具體的校園之星評比辦法,只有先入選班級之星,才有資格成為校園之星,對于獲得提名或成為校園之星的同學,在班級中大力的表揚,比如我班已有的校園之星:李海璐、張濤、徐偉璐、王唯一、張天昊、還有班級的守紀之星:張寶文、趙凡逸等同學。演講才子:莊子萁、李海璐。作文名家:王唯一、邢子涵等同學。還有一些“小書法家”、“小數學家”。這些同學在班級中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使全體同學都在向他人學習長處,得到自我,共同發展。

    3、信為基石,構建和諧關系

    班主任工作首先是投入愛,愛是班主任工作的起點,也是最終歸宿。班主任不但要富有愛的情感更要富有愛的行為。多用身心影響孩子。后進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焦點。工作中我提醒自己給他們更多的賞識,小心呵護他們求上進的愿望。

    姜宇是班中有名的惹事精,總有同學跑來告狀。有幾次我看到他幫同學們搬奶箱,于是,我決定讓他當班級的生活委員,當然這遭到了其他班委的堅決反對。為了說服孩子,我讓姜宇給同學們寫下保證書。最終班長和監督員以三票同意兩票否決的結果通過。借此機會,我告訴姜宇:老師給你爭取這個機會不容易,你可不能辜負了我的期望。從他成了班級運奶工以來,認認真真盡到自己的職責,再沒有聽到同學的告狀聲,而且通過寫博文,得到了更多同學的喜愛。

    平日里,學生病了,我會打電話通知家長,或者親自帶他去醫院。并且時時注意天氣情況,提醒學生添減衣服。這些雖然是小事,但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記憶卻是深刻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更多的真心回報。每每讀到學生們發自真心的感激之語,我總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充盈心頭。

    4、家校聯系,促進教育教學

    教育學生是一項工程。學生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的整體教育素養。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把與家長的聯系、溝通當作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做。通過與家長的接觸,不僅要使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且要使家長能夠協調一致地配合自己的教育工作。

    除了常用的電話聯系、便條聯系等方式外,我還積極的組織好每學期的家長會,抓住每一次與家長交流的機會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即讓家長參與管理、教學,也利用家長的關系服務于教育管理,把教育、教學做到實處、明處。

    四、課內外結合,教學、品德雙管齊下。

    作為一名班主任,抓好班級、塑造人格的同時,肩負著“傳道、授業”的任務,也就是要搞好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現在正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時期。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我更注意良好品德的養成,教會學生做人。對學生的教育,只靠單純的說教,講大道理只會讓學會茫然甚至厭煩。我采用的方法是“寓道理于故事”當中,利用晨會或者課前三分鐘的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共同體會其中蘊涵的道理。《青蛙、油鍋和水鍋》讓我們明白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常常能化險為夷;在安逸和享樂中,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遭遇危險的浸透而無所作為,一敗涂地。《一捆筷子》告訴我們團結的重要性。《沙漠駱駝》中的駱駝媽媽為了能讓孩子喝到泉水,毅然跳入深潭。那偉大的母愛更把學生深深的震撼了……一點一滴的情感滲透,看似不經意,實則用心的道德遷移,學生的變化是可喜的。他們學會了理解和寬容,懂得了尊重和欣賞,懂得了回報別人的付出和愛。

    班級工作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一門育人藝術,是一門愛的藝術,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而做好這一項工作的基礎就是濃濃的師愛。有人說:師愛如大山一樣深邃,又如清泉一樣甘甜。在愛的教育下,班級工作必然能閃爍出光芒。幾年過去了,從辦公室到講臺這一短短的路程,我已不知走過多少遍。我慶幸,因為我懂得:這三尺講臺奉獻的是自己,舉起的卻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愿意在這三尺講臺上繼續做學生的導師,家長的朋友。以自己滿腔的情,真誠的愛,化做春泥更護花

    三年級英語教育教學總結

    一、了解學生,做學生的朋友,樹立威望。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

    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二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

    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你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干部隊伍的培養。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決定的。小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干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當選的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三、加強常規訓練。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內容包括《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參觀常規以及路隊常規等等諸多方面。訓練可以通過集體或個人、單項強化或全面優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四、激發學生競爭意識。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班主任應在班內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競爭活動。必須強調,這是"互助"、"友好"的競爭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進步。1、激發與外班學生的競爭意識:從集體活動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留給老師的印象以及個人獲將情況等等多個方面激發全班由整體到個人的與外班的競爭意識這也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2、設立定期評價制度:以《評價手冊》和"月評表"等相對固定的評價模式,對學生個人和小組的各種表現定期評價,使每個學生和小組明確近期優缺點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從而增強警惕性和進取心。3、建立互助組:以互助小組、"1+1"小組(一一對應的優生幫助差生形式)、小組幫助組員等等多種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進步,共同實現個人、小組與集體奮斗的目標。4、獎勵和批評:獎勵與批評的方式各種各樣,目的都是鼓勵先進、指出缺點、激勵所有學生爭取更大的成績。獎勵比批評的教育效果更明顯。

    五、協調與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關系,建立豐富的信息網絡。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須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系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應高度重視,確保會議質量,盡量與家長取得共識。會上可以請個別優秀家長介紹成功教育孩子的經驗,可以談教改的方向,談本期教學內容及要求,談本期整體情況,進行作業展覽或者談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建議均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順利輕松。

    此外,班主任還要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干部和同學之間互相監督匯報以及聽取來自校領導、其他老師、社會的意見等等途徑,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學生的思想行為.

    三年級英語教育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三(1)班的班主任,相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三年級的學生思想稍微復雜,孩子慢慢的有自己的見解,有要求獨立的欲望。可是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還比較模糊,但是他們不再是簡單的服從,或顯得“不聽話”。因此,學生的思想情緒波動較大。另外,由于開學初學校重新換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也較大。有些學生適應新的老師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有些學生根本無法適應新的教師,學習中遇到很多困難。作為班主任,我深深認識到了責任的重大和任務的艱巨。本人以學校德育處的要求為指導,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取以下幾個措施來管理班級:

    1、狠抓常規管理,規范學生行為習慣。

    本人堅持每天盡早到校,盡早進教室,督查規范班級學生的日常行為。要求學生早到校、做好兩操、出色完成班級值日衛生、積極參加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決不半點馬虎,嚴格要求學生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平時注重對學生的儀表儀態檢查,要求他們注意個人衛生。

    2、加強班風學風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

    本學期,原來三一班的學生轉走了幾個又轉了幾個新學生來,班上的凝聚力不是很強。所以開學前一個月,我經常強調班級的課堂紀律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通過集體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團體意識。這樣既能在班級的紀律及常規管理上起到明顯的效果,又能使同學之間也能因此養成團結友愛的習慣,在班級中孕育團結友愛的風氣,使班級成為一個大家庭。本班學生集體榮譽感較強,一學期來,他們都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和比賽。

    同時重視班集體建設,因為班集體建設是學校管理的基石,它是班級管理主體運用班內外資源、條件,引導師生以正確的方向、方法為指引,朝著良性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強調班風和學風整頓,積極表揚學習積極分子,以此為核心影響更多的學生加入學習的隊伍,讓學生安心在校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3、強調溝通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1)善于與任課教師溝通

    我經常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傾聽任課老師的意見,熱心支持和服務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一方面,在學生面前樹立任課教師的威信。另一方面,把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贊譽與改進意見反饋給任課教師,同時,以積極的姿態傾聽任課教師對班風、學風建設的合理意見及個別學生的教育對策,并能很快地落實到班級管理的實踐中去。

    (2)樂于與學生家長溝通

    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通過家訪或者電話聯系,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與信任,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了解家長的為人之道、思想素質狀況。這樣可以做到雙管齊下,進一步做好學生的轉化工作。

    (3)勤于與學生溝通

    與學生多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實情,切準學生的思想脈搏,可以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所以,我利用一切機會多與學生接觸,處處做“有心人”和“知心人”,盡量達到師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平時,多找學生談話,多參加學生的活動,找機會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把真實的想法和真情告訴給班主任,班主任也應以誠相待,把班級管理的難處與苦處告訴給學生,以便取得學生的諒解、支持與信任。

    總結,也是我和學生溝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每個星期布置一次總結,要求學生談談班級一周所發生的瑣事,或者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困惑,隨后我會認真記載每次發言,認真地對發言進行評價。要么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要么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問題;要么接受他們對班級管理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議等等。通過總結時間,可以讓我更清楚了解到班級里存在一些問題,也提供了我與學生進一步溝通的平臺。

    4、以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學習。

    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飄到哪兒算哪兒,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班主任應從小就開始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因為只有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他才會把它轉變成學習、生活的動力。他們明白實際與理想之間存在的差距,但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學生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把對理想的追求轉化為學習動力。

    總的來說,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班級管理能力,盡量使工作做到完美一點。本學期班級的獲獎情況如下:

    (1)“推廣普通話”黑板報評比獲二等獎。

    (2)英語朗讀比賽中張紫薇和劉雨欣獲一等獎。

    (3)運動會中周溪等同學在四百米接力中取得良好成績。

    第4篇: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人人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讓每一個孩子都在班里找到自己的崗位,讓人人都有事做。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請笑納!

    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1從事教學工作近十年,一直從事高年級學科教學,從未接手過低年級,一時讓我有些手足無措。低年級孩子好動,習慣養成教育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

    自從接手二年級以來,一直未找到一個符合班級現狀的管理模式,令我有些頭疼。二年級學生的書寫情況很差,光靠一味的說教不行,于是便與家長溝通了解。誰知家長的話令人大跌眼鏡,不是說沒時間,就是說我輔導不了。一家長說,我每天晚上回家都問孩子:“作業寫完了沒?”“寫完了。”我問:“你查看作業了沒?”“沒有。”

    之后,我在班級做了一個調查,共三個問題:

    1、家長在家里問你們作業寫完了的有多少?近半數學生舉手。

    2、家長查看你們作業的有多少?又少了一半。

    3、家長指出你們作業中錯誤的或書寫不工整的有多少?環顧教室,在20多人的教室里發現了兩只小手高高舉起。

    我一時無語。結合地域、家長、班級的現狀,我隨即作出了一個決定,以后組長要帶頭將作業寫工整。寫作業馬虎的組長讓位,班長、學習委員等也不例外。其實,之前就有過這樣的想法,之所以沒執行,是為了保護班級工作的嚴肅性,但這次不得不出手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經過殺雞儆猴之后,班級狀況卻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變化。原本寫作業馬虎的變得認真了,而認真的在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有幾個一向馬虎的、成績較差的,竟追趕上來了,不但字寫工整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由此可見,在班級管理中采取競爭機制是有利于班級學風的培養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采取競爭機制,讓能者居之,且得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不斷變換著競爭的方式,使學生時刻處于高度警惕中。

    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2小學一年級是打基礎、發展學生智力的階段,這個階段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很大。幾年來我在一年級的班主任工作中,想方設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及時地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初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班級體,總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體會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抓常規訓練

    新的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剛入學的孩子年齡小,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經過反復訓練,也不一定做到。因此從開學第一天起,我便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對怎樣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等,都做了明確的要求,然后,進行反復訓練,對做的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并讓他示范給大家看。有的同學做錯了,就讓他們重做一次,兩次……不厭其煩,多次反復,直到做好為止,不能因為錯了一次而批評,應真誠的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去做好。

    二、堅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講故事之中

    對一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教育,僅憑單純的講道理是不行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哪怕是最頑皮好動的孩子一聽講故事,馬上就會安靜下來的。我就抓住了的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為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給他們講“聰明的雞”和“盲童學畫”的故事,使他們懂得遇到困難要勤于動腦,才能找到最好的辦法:我們要像盲童那樣,對學習文化知識充滿信心。四十多個孩子在一起學習,難免有打鬧、吵架的現象發生。為了培養孩子們團結友愛的精神,我常根據班內發生的具體事例編成小故事,對學生進行教育。

    三、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很強,教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學生對人講話要有禮貌,我就帶頭運用禮貌語言;要求學生熱愛勞動,我就帶頭勞動。

    總之,班主任工作必須從每件平凡而細小的事情做起,充分發揮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們帶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3本人這學期帶的是一年級,下面就開學以來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來說說自己的心得。

    一個班五十幾個學生,性格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甚至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上的幼兒園也不一樣的。)想讓小學里一些規范較好地落實到這五十幾個學生身上去,需要正確、清晰的工作思路、恰當的教育方法、靈活的教育機智、新活的教育思想。

    從清晰的工作思路上來說,一是引,二是扶,三是重點攻關。引就是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的日常行為規范,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引就是引領學生組建真正意義上的班集體,每個同學時時處處想到自己的行為能不能為班集體增光添彩,會不會影響班集體的榮譽。每個同學要熱愛自己的班級;扶就是具體指導學生將學校的一日常規行為落實到學生日常的行為中去。就拿做操來說吧,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出操的要求:在教室或走廊上排隊時要做到“靜、快、齊”,下樓梯時要右行,從一樓前面的空地到操場的行徑途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睛看前面,一個一個的要跟緊,前后空的距離不能太大,進入操場后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聽好老師的口令,認真執行,退場時,認真聽老師的指揮,快速行動。以上要求很具體,老師在指導學生,要進行監督、提醒、批評指正,甚至藝術化地懲罰,以使學生將行為規范落實到位,內化為自然的行為,長此以往養成良好的習慣。重點攻關就是針對一些有難度的活動、一些規范有難度的學生采取的攻破措施。就有困難的學生,有些是在家庭中或在幼兒園時養成的不專心的習慣,換句話說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對于這些學生除了嚴厲的批評,引起他的重視,還及時地提醒,反復地提醒,及時調整自己的注意力,還要與家長取得共識以便于一致地教育、監督、促進其改掉壞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恰當的教育方法上來說,讓低年級的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空洞的說一些條條框框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要根據年齡特點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樂于參加的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課堂上聽課,教師除了告訴學生要學會聽說讀寫外,還要將這些技能變成他們樂于接受的童謠形式,在每節課上不斷地、適時地提出來。不僅讓他們記住,而且要變成他們的行為。還有在面對學生犯了錯誤以后,要根據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辦法。比如,那些臉比較“厚”的學生,批評的要嚴厲些,即“下猛藥”對于那些智力發育相對落后的學生,不要將他們與其他同學一樣要求,要經常提醒,甚至幫助他們做好。對于那些智力發育好,但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要狠狠批評發,這就所謂“響鼓要重錘敲”。

    叢新活的思想上來說,第一,首先要經常看看別的班級是怎樣管理的,別的老師是怎樣教育學生的,及時向別人學習;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的學生,一屆和一屆的學生不一樣,時代在發展,每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時代特點。現代媒體形式多樣,雖然是一年級的學生,但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不能太小看他們。

    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4不知不覺,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已一個多年頭,從這學期開始擔任學前班主作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是班級管理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班級工作,是極其重要的,管理得好壞,極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20__年9月16日有幸參加了進修學校為我們特崗教師召開的師德培訓會,感受頗多,突然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去當班主任,那將永遠都不會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所以我要在屬于自己的這片沃土上,開拓出更美好的明天!

    作報告的幾位老師都是針對各個不同階段的孩子做出的努力,我是一名小學教師,而我們小學教師面對的都是兒童,兒童天真、幼稚、好奇,對什么都覺得新鮮,對什么都覺得好奇,對什么東西都要問個不休,這正是兒童的天性,也正是大人們所煩心的,但是我從新華小學X老師那里懂得了對兒童的教育,我們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一顆視其為子女的愛心和一顆永遠不會煩的恒心。

    一、要有一顆不老的童心

    兒童天真、好奇,不成熟,不懂事,亂說亂動,頑皮,作為一個成熟的大人,是很不習慣的,也讓人心煩,有時候,正忙正煩,可是他們卻不怎么領會,總會圍著你軟磨硬纏,他們總有問不完的為什么,作為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你必須要具備一顆不老的童心,要善于用兒童的童心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要領會兒童的世界。把你所掌握的科學知識運用兒童化的語言,來回答小孩子們所提出的永遠也回答不完的問題。象一個真正的兒童一樣,去玩去耍去鬧去瘋,和小孩子們成為真正的朋友加老師的關系,這樣孩子們將與你成為好朋友,與你無話不談,你就可以隨時掌握班上的一切情況。

    二、要有一顆真摯的愛心

    小學生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群體,他們的獨立性差,需要特別的關愛,只要你付出了真愛是會得到回報的,我班有這樣一位學生,姓尤,她從下腎就不好,每天都要喝湯藥,對于我們這輩人來說,這都很難堅持,但是這個可愛的女孩卻喝了幾年,由于藥中有激素,孩子長得很胖,開始時班級里的同學都笑話她,她因此很自卑嗎,后來我在她不在班級的時候,教育班級的孩子,我們應該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邪惡的黑手,孩子們都很懂事,從那以后,對小女孩特別關心,冬天幫她接熱水,灌水袋,放學時都會有同學主動攙扶她出校門,因為我和學生時常都給予她一些關心和體貼,她從中得到了愛。的確,在我們這種農村小學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特殊學生,因此,對于每個孩子,都要特別的關愛。

    三、有一顆永遠不會煩的恒心

    作為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尤其是學前班的老師是很煩的,從生活起居到學習,從學生個人的一切到班上的種種工作和任務,你都得親自去過問,親自去管理;學生有個大事小事,你也得親自過問。學生們總也不知道老師你是不是心煩,也不管你是不是不高興,只要有一點小的問題,就會來找你,來問你,所以,真是很煩的。作為班主任,你必須要不煩不燥,否則,就會對學生發脾氣,從而大傷學生的心,這樣學生有什么問題也盡量不來找你了,會壓抑學生的情緒,影響學生的發展。

    若班主任任工作中,不具備上述“三心”,而是實施高壓政策,學生見到老師來了就規矩老實,乖巧得很,可是一轉身,學生就出問題了。表面上這一班風平浪靜,而暗地里卻問題很多,學生不踏實,嚴重影響到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這就是我一年多工作總結出的最基本的問題,只有我們發自內心,真心實意的來面對這些可愛的天使們,相信我們的付出是有很大的回報的。

    小學班主任管理經驗分享5時間一晃已有幾個多月過去了,在學校領導指導下,及其課任老師的共同協作努力下,我班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班級風貌基本得以展現,也很欣慰.就把這幾個月來的情況作一個簡單的匯報:

    第一,走近學生,了解班級情況,樹立個人形象和風格。在接班之初我分別找了多個學生進行談話,了解家庭,學習,生活,品格等詳細情況.建立了詳細的分析表.加上平時觀察對班級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確立了自己的管理思路:關心支持家庭困難學生,如彭貴強,劉小紅等;積極鼓勵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使之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嚴格管理問題學生,以說服思想教育為主,踩取有進步必表揚的方法,使他們找到強烈的表現欲望,如高建,王加山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這為我班班級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努力創設班級環境,營造學習氛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深刻的說明了環境對于人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更為重要。首先,在本學期中旬,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我班也確立了本班特色的班級文化建設,增添了“團結、進取、勤學、善思”的八字班訓。指明了我班的長期奮斗目標。設立了知識百窗,把學生自己收集的百科知識展示出來,把有限的知識結構豐富化。光榮榜的設立,更是把學生的一技之長充分展示出來,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積極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建立多角度培養學生成材的初步模式。通過這些的設立使原本死氣沉沉的教室變成了色彩艷麗紛繁,學習氣氛緊張。學生生活在一個快樂舒適的環境中,不但有美感的享受,而且得到文化的熏陶。

    第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學習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這句話深刻的闡釋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班級中班主任是德育的中心,也是德育的重心。因此我在這方面深感壓力,也做了大量的努力。首先,我特別看中每日早會課的時間,我確立了一天一個主題的德育備課工作。把安全、衛生、健康、學習、生活、價值觀多個方面拿入其中。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題,如:“生命的價值在于運動”“文明用語在身邊”“禮貌待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安全牢記心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冬季飲食幾忌”等。其次,班隊課也是品德教育的有利時機,有教師選題并指導,學生選材加工的模式。本期比較成功開展“展現自我”、“我們是朋友”等班會活動。

    全班學生幾乎全員參與,表現積極,興趣很高。通過他們自己從選材——加工——表演的深度過程,知識得到掌握,能力得以鍛煉,情感得以升華,更使道德品質得以突顯。再次,結合少先隊工作,通過活動使學生陶冶情操。本期舉行了“愿中華巨龍永遠騰飛”的詩歌朗誦比賽,賽后在班上有以此為契機,舉行了以小組為單位的“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成績突出效果明顯。并在12、9紅歌傳唱中取得實效,獲得高段三等獎,實現班級階段性突破。通過這幾種形式,班級凝聚力得到增強,集體主義感顯著提高。

    第四,加強班級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班委是班級的中流砥柱,更是連接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這個學期里,我慎重地選拔和培養班委成員:首先、大力表揚班委優點,幫助小班委樹立威信;其次、在鼓勵班委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更嚴格要求班委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再次、培養班委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班委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康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的評價制度,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從本期的效果來看,這些新班委能切實旅行好自己的職責。在清潔衛生,課堂紀律,寢室紀律方面,基本能做到此地無師當有師的效果。

    第五,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發揮好紐帶監督作用。本班有38人,單靠一個人是很難管理到位的。因此,發展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必要的。首先,和課任老師配合好課程安排,協同意見、交流看法、共同商議班級情況和處理辦法。特別是教數學的趙老師對工作盡職盡責,很多事情幫助代辦,不分你我。其次,取得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配合和理解。我接班之初就建立了以書信、電話、登門的幾種形式分別了解學生情況。爭取他們對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到本期末,我基本實現了以不同的方式,和各學生家長通上了話,事實證明效果明顯。

    總之,在這一個學期里,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各方面的積極配合下,我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努力,班級工作較以前有了較大起色,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不斷的提高,班級特色也將日益形成。但在諸多方面我也清楚的認識到存在的不足。

    一、班級的學風建設上雖有重視,但涉足未深。

    二、班規的形成和落實未能落到實處。

    三、學生的教育評價體系沒有定案,沒能形成完善的班級評價制度。

    第5篇: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不同的人要求不同,工作總結格式也不同。有的會要求用ppt來寫,有的要求用word來寫,而你知道怎么寫比較好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個人校本培訓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小學個人校本培訓工作總結范文1從事教育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對人、對社會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要求。本學期,我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從自己的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個新臺階,現總結如下:

    一、能夠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并做好記錄,并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1、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嚴格要求自己,在每周聽節課程之后,會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取長補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使我受益匪淺。

    2、各教研組積極組織老師聽課、研討,總結優點,發現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備課時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是否調整了教材,為什么調整教材;反思上課時是否發生了意料之外的問題,自己是怎樣及時處理的;反思自己本節課有哪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與積累,自己確實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注意做好課堂實錄,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時上交。

    二、參加多種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質

    1、積極參與網絡研修,多看看同行們對于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和思考,并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博友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學習模式。

    我學習教學理論、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計劃,并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內容豐富多彩

    1、加強師德培養

    教書育人,師德為本,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規章,把師德教育和學校的各項活動結合起來,能夠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自尊自律,廉潔從教,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成為教書育人的楷模,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好教師。

    2、新課程理念研修。

    本學期繼續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師資研修的重點任務來重點學習。加強通識研修,做到課前反思新舊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課改的理念如何滲透、三維目標如何落實、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等等;課中根據教學實際,反思如何調整教學策略;課后反思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么目標,用了什么教學策略,有哪些成功之處等,幫助教師尋找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

    總之,在工作中,有收獲信任的喜悅,也有困惑的苦惱。路漫漫兮我將上下求索,為這最光輝的事業奉獻著無悔的人生。

    小學個人校本培訓工作總結范文2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級各部門領導的引領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加強集體研討,充分利用教研活動的時間,全面提升了教師的基本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對于我校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廣大教師的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作簡單的總結。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校所有領導和教師積極投身于課改理論的學習當中,領導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他們既是新課程實驗改革的身體力行者又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責任人,因此,在課改實驗中,他們切實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自覺參加校內每次課改學習,自覺學習教育報刊,廣泛吸收課改信息。為了激發廣大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積極性,我校首先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07—2019年新一輪校本研修的工作方案。通過座談,討論,使全體教師明確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于教師提出了什么樣的素質要求。廣大教師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教師的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形式多樣,講求實效

    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按照我校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與教師自主學習相結合方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全面培訓(

    在研修方式上,形式多樣。首先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組活動,我校通過各教研組的活動,讓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后由各位教師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定出每次教研活動的內容,由教研組長負責,圍繞每次活動主題開展活動。為了使研修更加生動,我們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如專題培訓、主題研討、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教學會診等多種形式,務求取得實效。

    三、繼續努力,力求完美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雖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有許多工作有待加強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努力工作,為建設一支合格穩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而不懈努力。

    (一)繼續強化教師素質意識,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二)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造就一大批名師、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三)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兄弟學校那種良好的科研氛圍,并爭取把我校的教師教育博客辦成在當地有影響的博客群體。

    總之,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學工作的重點,通過校本研修,要力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的健康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的教。

    小學個人校本培訓工作總結范文3在教育局有關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了創建學習型校園和形式多樣的教師校本研修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中心無論是在創建學習型校園,還是在教師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改觀。

    一、領導重視,保障到位

    1.組織保障。

    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保證校本培訓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中心成立了以主任為組長,副主任、工會主席為校本培訓副組長,三個部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青少年活動中心根據校本教研的實際特點,建立了“主任決策調控-副主任具體負責-部長相關領導組織落實-教師群體開展實施”的校本工作運行機制。領導小組分工負責,落實責任,制定計劃,定期召開校本教研會議,研究校本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師的培訓活動,并做好檢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訓的任務落到實處。使我校的校本培訓走向了制度化、科學化、可持續化。

    2.時間保障。

    我們每周一、四為校本培訓固定時間,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習國家的政策法規等文件,不斷加強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建設;一方面,參加組織的“校外視頻會議”,與全國優秀的校外場所互相交流、探討校外發展。

    3.專項經費予以保障。

    保證經費投入是校本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為確保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們有針對性地為教師購買了相關的校外培訓書籍100多本、報紙、雜志20多種,還有一些音像資料;中心向上爭取了教學設備采購資金30萬,對校外場所需進行再完善、再提高;對師資力量進行再培訓、再加強;對培訓項目、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再開發、再創新;爭取了“校外場所能力提升項目”資金80萬,翻新樓蓋、改造室內衛生間、裝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設等。今年,教師外出培訓、交流費用5000多元,為校本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實培訓

    學校注重校本培訓過程的管理,各種教師培訓檔案資料齊備完善,分類存放規范。制訂了《校本研修長遠規劃》、《青少年活動中心研修工作計劃》、《名優教師培訓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將培訓計劃納入學期工作計劃,制訂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實施方案,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晉升的必備條件。

    活動中心的校本培訓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針對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滿足教師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師的校本培訓:

    1.抓好師德教育培訓。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為師者的準則。教師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靈魂,無論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此外還要有豐富的、適當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動中心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師的思想素質。

    2.青年教師的培訓

    青年教師培訓關系著中心的現在和未來。為此,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注重對青年教師崗位培訓,一方面,派年輕教師參加全國校外專業培訓,提高專業技能,更好地適應校外專業發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鍛煉、培訓活動的策劃組織能力,使校外年輕教師和能適應各種活動的策劃、組織、開展。

    3.骨干培訓。

    制定名優教師培訓方案,確定了培訓目標、內容、措施,形成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機制。在全員培訓的過程中,對中層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師通過教師進修學校相關部門的進一步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充分發揮他們在校本培訓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堅持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

    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是校本培訓全方位開展的平臺。

    “校本培訓”工作中,提倡發揚個人學習反思,同伴交流討論,專家點撥引領的原則,從實際出發,針對校外教師隊伍的結構特點,探索總結出一些靈活多樣又極富實效的培訓方式和途徑:

    1.以課題研究帶動培訓。

    科研興校是中心主要的辦學思路之一。我們歷來十分重視對校外活動的研究,以此帶動教師培訓。每位教師研究校外活動,如《少兒才藝大賽方案》、《科技節活動方案》、《九九重陽情活動方案》、《民間工藝進校園活動方案》等,達到活動的豐富、活動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成長的目的。

    2.外出學習培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學習、借鑒他人的辦學經驗,學習兄弟校外場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蘿北縣校外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我們堅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體育、心理教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代表3人參加全國校外專業培訓;中心組織教師到省內各家活動中心參觀學習。為了放大考察學習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學習報告制度。將先進的辦學理念、思路、經驗、最新信息由個體、部分輻射到全體,實現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3.個人研修加集體研修培訓。

    個人研修是校本培訓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勵教師自我研修。首先為每個教師配備了校外教育教學書籍,如《與研究同行》、《實踐·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創新實驗》、《一起走

    進七彩世界》、《創意電腦美術》《主次與語言表演》等,還提倡教師通過網絡,閱覽電子圖書,邊讀邊記,邊讀邊悟,通過自主學習來升華教育感情,提高理論水平。其次為了解決當前教師視野不夠開闊,理念不夠先進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集體研修的方式,幫助教師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繼邀請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趙清福教授來蘿北青少年活動中心指導校外領域中的課題研究;相繼又聆聽了趙清福教授的專題講座,使全體教師明確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了解當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動向,更新觀念,逐步養成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通過兄弟活動中心的交流活動,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發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經驗,進一步暢談今后校外的健康發展之路。

    4.教育資源培訓

    積極開展“向最美麗教師張莉莉學習”的活動、觀看《師德啟示錄》,每位老師寫學習感悟,優秀的張貼在學校的廊報上,供全體學員、教師、家長瀏覽、閱讀。此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熱情。積極瀏覽全國校外網站,學習外地校外場所的辦學經驗,學習校外名師、專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讓名師的言行來影響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

    5.加強基本功訓練

    一方面采用三種基本方法訓練教師基本功。

    (1)中心將公益性普及項目作為常規訓練,主要采取自學自練的形式反復練習,在具體培訓中進一步研究、提高。現在,校外每位教師都能承擔一個專業的普及班培訓或“三下鄉”活動中的對鄉鎮學生的校外興趣培訓。

    (2)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動為載體,讓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發展。活動中心注重了教師對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能力的培訓。活動中心每年組織十多項目大型,在活動中,教師們得到了很大的訓練。目前為止,教師們不僅能根據校外實際、策劃出有意義的活動,還能組織活動,在活動中各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們成立五年來組織的各項大型活動非常圓滿。

    (3)撰寫活動案例分析。

    活動中心不僅重視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訓練,而且注重對活動案例的研究。

    我們通過活動的開展錘煉教師基本功,又通過活動后的反思進一步提升教師們分析、總結能力,教師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實現校本培訓與自我主動培訓相結合。中心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多層次的活動,中心為教師搭臺,組織多種活動,讓教師充分展示自己,從而獲得價值感,以更高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訓。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校外教師有了很大的收獲,(

    四、培訓成果

    一年來,中心教師參加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示縣級優質課5節,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課2節;涌現出各類優秀:縣優秀教師1人,縣先進教育工作者2人,縣讀書先進個人2人,縣校本研修先進個人2人,市優秀教師1人,市優秀教師1人,市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1人,5人在全縣中小學生首屆藝術節活動中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3人次被評為國家、省、市各類活動優秀指導教師。

    活動中心藝體部榮獲了蘿北縣“校本研修工作先進教研組”,教育系統行風評議先進集體,教育系統特殊貢獻單位、“婦女與計劃生育工作新進單位”、“先進職工之家”、“創先爭優先進集體”,全國“縣(區)級示范性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榮譽稱號。上級領導多次蒞臨校外檢查指導,對蘿北校外的管理和組織的活動、培訓,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當然,本次研修活動除取得一定的成績,也還存在一些不足。

    1、觀念有待轉變,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有些教師不認真或不按時完成研訓任務及作業,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無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

    “博客研修”是研訓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一條有利途徑。但是,我們發現個別老師把“博客研修”當作一種負擔。

    3、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校外在職教師隊伍中,缺乏專業型教師,缺乏專業化培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通過校本培訓,使校外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建設一支優秀的校外教師隊伍,以更好地落實“服務青少年、服務家長、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

    小學個人校本培訓工作總結范文4本學年,我學校在縣進修校的校本研修活動熱潮中積極響應校研修指導方針,開展了扎扎實實的研修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成立嚴密的領導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文化規章制度

    由于學校要求校本研修活動人人參與,由秦玉輝校長親自督導,楊立革主抓安排,教研組長郝曉雯、陸海峰、王甲軍、張海峰負責落實。集體研修時間形成慣例,鐵板釘釘,雷打不動,教師每周一進行個人反思,周二進行分組研討,周四進行集體交流。活動期間有事的向校長請假后方可離開,事后將拉下的事宜補上。

    二、以課堂為主陣地,確立務實可行的研修主題

    學校通過對以往教研活動的反思,結合對現在一些流于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動的思辨,明白了一個道理:校本研修要弄出花樣來很容易,但真正收到實際效果不容易;要教師表面應付性的“參與”很容易,但要教師懷著一種激情來真正地參與不容易。校本研修,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要使校本研修的重要作用發揮出來,就必須讓全體教師從校本研修中得到實惠,使之成為教師的“內需”,使教師真心實意而且滿腔熱情地參與。要使校本研修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能嘩眾取寵,搞花架子,要求真,要務實,要靜下心來“務本”。我學校密切聯系學校、教師、學生、教育環境、課程資源等方面的實際來觀察,來思考,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商榷,決定以課堂為主陣地進行研修活動,上期,我們開展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研修活動;下期,由于學校合并,班級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教導處結合語文、數學兩個教研組長,確立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題的研修活動。

    三、扎扎實實的活動,確確實實的效果

    我們的校本研修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了,也收到了確確實實的效果,我們的開展情況如下:

    (一)專業引領,在引領中明確方向

    理論學習使教師們在先進理念的引領下成長。我們的理論學習包括理論知識學習和聽專家報告。

    理論知識學習活動期間,我們主要是學習教師們推薦的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材料,如《有趣的課堂前奏》、《課堂的自主化方法》、《小組合作要注意什么》等材料。大家通過集體學習、研討交流,在反思總結中提高。交流結束后,學習材料和反思總結裝入個人成長檔案,以備參考。

    專家引領是教師成長的主要輔助手段,我學校非常注重專家講座的作用。每次聽完報告,我們都及時組織教師研討反思,使教師們在專家的引領中快速成長。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改進教學方法

    自我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個方面的問題。按教學的進程,我們要求教師進行了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后的反思三個階段。

    教學前,要求教師憑借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分析,分析哪一部分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哪一部分難度大,需要小組合作交流完成。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中,又有哪一部分需要引導。小組合作交流時采取怎樣的方式合適。

    教學中的反思,要求教師對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現,自動反思,迅速調控。學生獨立思考時,對學困生多加關注,及時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及時觀察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最佳。

    (三)同伴互助,在共享經驗中成長

    同伴互助是研修的標志和靈魂,在研修活動中,我們在反思的同時,開放自我,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進行專業切磋、協調合作、共同分享經驗。

    1、相互對話

    我們為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讓大家積極主動交流自己擁有的信息,我們組織讀名著交流會,讓大家交流看過一本書后的心得體會;我們組織教學經驗茶座,讓大家交流自己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交流失敗的教訓和感想。年輕的教師找年長的教師探討鼓勵后進生的方法,強化優等生的經驗,

    2、同事協作

    我們共同研討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每次活動,教導主任徐紅梅確定好活動的形式和主體后,大家都各盡其責。

    理論學習時,酒慶利老師把網上查找的相關資料拿出來和大家共同學習,教研組長毛艷霞和張小安組織學習并對學習活動進行記錄和總結。年輕教師提疑問,年長教師談經驗。有時年青教師的新見解、新思路對年長的教師幫助也不小呢!

    觀課議課活動時,我們先請作課教師談作課思路,然后大家針對這節課中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方面的優劣之處發表意見,經過研討,作課教師將意見匯總,然后將整改方案說給大家聽,大家再進行二次研討。我們針對李桂榮老師的《故鄉》等課進行了觀課議課活動。在針對李桂華老師的那節《秦漢絲綢之路》進行觀課議課時,秦校長肯定了這節課的環節安排,同時指出本節課應該在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熟讀文章之后再講比較合適。商國慶老師感覺導入部分過于沉長。毛艷霞老師指出課講到“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處課堂氣氛就達到了,下面的題目分析放到下節課進行,不要在此草率了事。大家還針對“收集材料,分組交流”這一環節展開了激烈地爭論,李老師認為:沒有必要在小組內發言后,再在班里發言,讓大家交流圓明園輝煌的資料,了解情況就行了,否則,交流材料就要用掉15到20分鐘的時間,后面的環節時間不足。酒老師認為得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言,這樣能保證人人參與。最后大家覺得,把交流材料放在課后或課前搞一個交流會比較合適。

    老師們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大家在協作互助中加快了成長的步伐,研修使我們在團結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使我們在互助中提升業務素質,也使我們在協作中發展了專業水平。

    四、碩果在枝繁葉茂中閃爍

    我們研修的收獲光環在共同協作中閃光,我們的收獲不是一枝獨秀,而是滿園春色。

    教師們就研修主題“如何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所寫的案例反思也得到了發表,教師個人也發表了很多篇文章。

    我學校的校本研修活動沒有花架子,但扎扎實實。校本研修活動使教師在學習中,在互動中得到了成長。

    小學個人校本培訓工作總結范文5本學期,我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樹立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理念,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研修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增強研修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一、在平時授課時,精講點撥,歸納總結

    (1)對學生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教師可采用兩種方式處理。一是點撥,讓疑點不同的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也可以采用“學生教學生”的辦法,讓已經解決問題的小組的學生當老師,面向全班進行講解,教師適時點撥。二是精講,教師要抓住問題的要害,一語道破天機,受到教與學的高效率。在輔導學生學習時要加強對疑點難點的練習。

    (2)教師要一道學生自己歸納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建構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這些在上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向這些方面發展。

    二、當堂達標,遷移訓練:

    (1)達標練習要限時限量,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收集學生答題信息,出示答案,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2)針對學生訓練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矯正,補充補償練習,給學生針對性訓練的機會;要讓學生有做題不全對就要重做的習慣,要讓他們有做題認真的能力。

    (3)布置適量有梯度的作業。學生課下學習主要是通過作業來實現在,所以一定要在布置作業上下功夫。

    三、回扣目標,課堂小結:

    做到:重點內容,概括歸納,梳理成線,加深學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評價:學生的當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教師要在“導”字上狠下功夫:

    1、導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主動力和源泉,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要抓住學生個性發展的方向和特征,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使學生在自覺主動的去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去體會過程中的樂趣,逐步培養興趣。就課堂導引而言可采用故事開引、巧設懸念、設疑質疑、妙語解頤、游戲導入等方法,使課堂授課伊始,便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大腦中產生追根問底的想法;在課堂授課中,可利用課文中存在的游戲、風趣的笑話、幽默的謎語、播放配套的音樂,或開展小知識競賽等有趣的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動起來,活躍起來,達到激發和培養興趣的目的。通過教師導興趣,真正實現變“苦學”為“樂學”的目的。

    2、導學法

    過去教師常問學生的一句話是“學會了”嗎,如今教師要問的是“會學了”嗎。這是教育本身質的飛躍,“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是教育發展的主題思路。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檢查、分析學習過程,對如何學、如何鞏固等問題進行審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規則和內在關系。學法指導則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思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學生發揮和挖掘潛能創造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知識,重要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其規律,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到授課而言,要把握課堂授課中的讀、思、說、議、做等環節,讓學生發現多條通往目的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去理解掌握學習方法,掌握最佳路徑,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

    3、導思維

    對學生而言,學習中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善思者,會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回憶、想像、對比歸納,這樣可以加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謂“學起于思”。教師在傳道授業時,要善于點撥疏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別是在教學時,要創設豐富的智力開景,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矛盾的焦點上,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當學生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因勢利導,深化教學內容,著力指導學生拓寬思路,豐富學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引導學生超常思維,即打破思維定性,改變思維習慣,調動學生潛在的能力,產生新思路,達到求新、求異的目的,從而鍛煉和發展思維能力,變“苦學”為“樂學”。

    4、導創新

    第6篇:小學生個人學期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外語;小學外語教學;國際小學外語教學;小學英語課題研究

    一、國際小學外語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學習目標和課程價值問題

    在小學階段,學習外語對于兒童的整體個性發展、交際技能的培養和對世界的理解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1]主要價值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擴展文化視野;(2)促進認知發展;(3)有利于語言意識提高;(4)有利于學生建立對外語語言、文化和其他國家人民的積極態度;(5)有利于學生的外語水平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因為外語可以將兒童領入一個新的聲音的世界,帶來積極的情感和新的發現,以及激勵學習的精神,這遠遠超過了單一語言和單一文化的教育局限,使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和經歷。[2]

    從語言目標來看,幾乎所有小學新的課程都把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作為最重要的培養目標,并明確交際法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外語課程要使學生能夠運用外語進行交際和表達自己,培養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四種語言技能的訓練。通常這四種技能都被給予同樣重要的地位,但在初期階段都更加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隨著互聯網的實現,讀和寫的能力越來越成為人們交往的重要途徑,因此,讀和寫在初學者的課程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語言只是被看作是達到交際能力的途徑,而不是教學的目的。

    雖然關于小學課程的目標與價值的共識是明確的,特別是關于小學外語課程對學生的態度發展和對自我認識上的作用。但是在小學外語評價上,卻很少涉及態度和動機的發展問題。由于對于目標的檢測往往采用語言測試的方式進行,同時,也由于態度和動機很難測量和評價,使外語教學的重點不得不以語言成就作為其唯一的目標,很多情況下是以犧牲對態度和動機的關注為代價的。目前研究已經發現,不少學生從開始學習外語不久就對外語產生了消極的態度,其主要原因還是來自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對兒童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教師是最關鍵的因素,因為教師的語言、對于學生的態度、課堂活動的設計和評價的方式都對學生的興趣、動機和認知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小學生學習外語的優勢問題

    關于小學開設外語的優勢問題,目前的研究表明,其優勢并不在于學生在語言知識的掌握上,而主要是在情感范疇里。荷蘭、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家的研究均表明學習外語特別有利于積極學習態度的形成和一些學習策略的使用,促進學習熱情、自信心、開放的心理和寬容的態度的形成。但迄今為止,由于研究的環境不同、手段不同、課程設計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研究的結果并不一致。Blondin等[3]列舉了以下一些關于年齡優勢的研究以及研究的結果。

    Edelenbos[4]對荷蘭兩組學生進行了比較,一組在小學學習了兩年英語,一組在小學沒有學過英語,研究者對兩組學生在進入中學三個月后進行了比較,小學組表現出明顯的優勢,但八個月后,這種優勢消失,兩組學生的表現基本相同。

    Kahl and Knebler[5]對德國小學學過外語和小學沒有學過外語的學生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小學學過外語的學生表現出閱讀能力強,這種優勢到了中學二年級仍然保持。

    Genelot[6]對法國小學學過外語和沒學過外語的學生在進入中學一年之后進行了比較,小學學過外語的學生在聽力、閱讀和寫作能力上比未學過外語的學生略顯優勢,但僅在學習好的學生中表現出來。中學第二年后,優勢消失。

    Low, Duffield, Brown 和 Johnstone[7]對蘇格蘭小學實驗項目的學生與中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比較,小學組在語音、語調,表達的句子長度、交際策略等方面表現出優勢。

    Pinto[8],Pinto, Taeschner 和 Titone[9]在意大利對小學4—6年級的學習外語和未學習外語的學生在語言意識方面的差異進行了研究。這個語言意識主要是對母語的語言意識,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條件下(如年齡、社會文化背景、性別、家庭居住地區和總體智力水平等),采用了對母語語言意識的測試題目,研究顯示,學習外語的學生對母語語言結構的意識更強一些。來自蘇格蘭的研究,如Low 等[7],也指出,教師感到學習外語對學生母語學習有幫助。

    Genelot[6]比較了兩組學生的文化意識,小學學過外語的學生在中學第一年表現出文化意識略強,第二年差異消失。

    關于語言能力發展的研究,結論也很不同。來自荷蘭的一項對小學畢業生所進行的核心語言目標的測試表明,小學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令人滿意,說的能力并不令人滿意。[4]來自瑞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聽力水平較好,但說的能力不如聽的能力。在法國,有關研究人員對于每天接受15分鐘錄像教學的學生進行了測試,結果不理想,低于期望值。最大的問題在于這種整體輸入式的電視教學,學生難以區分詞與詞之間的不同,他們雖然樂于模仿,但出現不穩定情況,學習的東西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鞏固。但在表演歌曲、游戲競賽等活動中表現積極。[10]

    Brossowd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優勢是需要發展和保護的,需要有好的外語教師。[11]所謂好的外語教師是那些具有良好的語言水平、明確該年齡段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的教師。他認為,語言課應該與學校的整體課程相協調和滲透;小學外語教學的目標應該實際,應強調能力。學校間的合作和教師間的交流非常重要,應該加強中小學的合作,小學之間的合作。教師的職前和職后教育有機結合是成功開設小學外語課程的關鍵。

    (三)時間因素問題

    這里所說的時間因素實際包括兩個不同概念,一種是課程所提供的時間,即每周幾節課或多少分鐘課時;另一種是學生真正開展學習的時間,即是否高效利用所提供的時間。區分這兩個時間概念是很重要的。第一種時間概念是受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影響的,如總課時數和課時的安排問題。Genelot發現,在時間充分保證的條件下,學生在聽、讀、寫和文化意識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但當課時量僅為每學年50~60課時,教學效果則不佳。[6]Burmeister也發現,當學生在小學五、六年級每周增加了兩個課時后,實驗班與控制班相比,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明顯發展。[12] Genelot根據多年的調查研究認為,對于小學外語課程的開設,多一些短課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更加有利。[6]Taeschner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如,8—10歲兒童每周兩次課,共兩個小時,需要三年達到6—7歲兒童每天學習一節課(每節課45分鐘),每周六天,一年達到的水平。[13]

    第二種時間的概念是受教師因素影響的問題,即教師的教學思想、方法、技巧,語言的能力,教學設備和條件以及教材設計等都直接影響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開展外語學習的時間的研究,是相對比較復雜的,需要對課堂進行現場觀摩。其實即使我們有條件在課堂進行觀摩和記錄,學生的學習很多是在大腦的思考過程中完成的,是很難直接觀察得到的,這就更增加了研究的困難。

    Curtain對美國小學外語課程設置的時間投入進行了研究,并調查了時間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調查了教師對所提供的時間的利用情況及其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她認為,雖然很多研究都指出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也提出了關于時間的有效利用的問題,但很少有人對時間對學習效果所產生的作用和兩者的關系進行系統的研究。Curtain的研究是對5歲、6歲和9歲的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學習西班牙語的研究。研究工具采用語言測試的方式。研究對象為515名來自三個校區八個不同的學校的五年級小學生,同時還對114名小學生進行了口語能力抽樣測試。其他的數據還包括分組測試和教師訪談。研究采用量化和質的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結論發現,課堂學習時間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成正比,但三個校區的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成績的關系則不明顯。[14]

    Curtain,[15] Met & Rhodes,[16] Carroll[17]都認為,在時間的問題上,學生用于學習的時間和體驗語言的機會是決定語言學習速度和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Curtain & Pesola建議小學外語課程的最低開課時數應為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他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有相當的語言水平,并且具有小學外語教學的方法和技巧。[18]

    Curtain[14]的研究還表明,起始年齡在小學一年級或幼兒園的比起始年級為小學四、五年級的水平明顯要好;不論起始年齡,時間投入越多越好。課時在每周五次的比每周兩三次的要好。目的語在教學中使用越多的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不管什么樣的社會階層的孩子,外語課時的投入越多,學生學習效果越好。也就是說,外語學習與兒童的家庭背景和總體智力水平沒有太大的關系。

    總之,對于小學開設外語課程首先要考慮時間的投入問題,沒有時間的投入,就沒有效果的保證。此外,在投入了時間的基礎上要加大對教師的語言和教學能力的培訓,使教師能夠有效地利用教學的時間開展教學活動,我們對這兩個時間概念都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四)環境因素問題

    Bloodin等[3]在討論環境因素對外語教學的影響時,將環境因素歸納為四大主要因素,并列出了一些具體子項目,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影響外語學習的外部因素,對于我們認識、分析和研究環境因素對外語教學的影響有直接的參考價值。

    1.社會因素:學習者接觸語言的機會;社會對改革和研究的支持力度;家長的支持和參與;政府對課程的支持力度。

    2.學校因素:外語課程在整體學校課程中的位置和目標;連續性或銜接性問題;起始年齡問題;班級人數問題。

    3.教師因素:教師的語言能力及水平;教師類型(專業教師還是綜合教師);母語的使用程度;對兒童語言發展的了解。

    4.學生因素:性別;社會/家庭背景;起始年齡;學校各科學習整體水平。

    可以看出,環境問題幾乎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問題,這里我們主要討論一下社會因素的問題。一些研究表明,社會因素對于外語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如在荷蘭,兒童在10歲起學習英語之前就已經通過電視、廣播和其他的媒體接觸到很多的英語。因此學生在課程開始前的測試中就已經在聽、讀和認讀詞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反映了兒童在社會語言環境中所接觸到的語言。在德國,趨于國際化的生活方式使英語通過電影和卡通片廣泛傳播。據了解,德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就已經積累了約400個英語詞匯量。[4]

    (五)連續性與銜接問題

    中小學之間的銜接問題無疑是一個影響最終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很多研究都表明,小學學習外語的學生在升入中學之后,由于中學缺乏有計劃的銜接政策和措施,從而使小學階段所發展的優勢很快消失。不過也許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中學起點的學生進步快,學習能力強,學習環境好,使他們很快跟上或超過小學已經學過外語的學生。Edelenbos認為出現銜接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中小學之間缺乏真正的了解,互相的觀摩幾乎不存在;第二,中學對于如何在小學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缺乏研究。[19]

    很多研究都發現小學階段的愉快和輕松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氣氛到了中學沒有給予關注和有效的銜接。這種銜接不僅僅是語言知識和學習內容方面的,還有教學方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方面的銜接。Taeschner[20]指出,從小學的表演、講故事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傳統的學習方式對剛剛進入中學的小學生的學習動機造成很大的影響和不適應。Low 等[7]也指出,盡管在蘇格蘭的實驗項目中,對中小學的銜接問題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中小學之間的互訪,中學教師到小學與小學教師合作任教等,但研究發現,小學期間學生所接觸的相當大量的語言和話題內容,在中學沒有得到鞏固和發展。中學還僅僅停留在課本的教學上,這也許能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為什么學生進入中學后進步非常緩慢。到底是小學開設外語本身的問題還是中學與小學的銜接出現了問題,這是特別值得各方面專家和學者重視的問題。

    (六)教師因素與母語使用的問題

    Edelenbos[19]對教師的語言能力與學生的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對97名教師進行了口語測試,并與其所教的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教師的口語能力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說,教師口語測試成績好的,其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相對要好。來自法國和蘇格蘭的研究都表明,具有一定語言能力的小學教師所教的學生的語言表現要優于具有一定語言能力的中學教師。由此可見,僅僅有語言能力還不夠,教師還需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和發展需求,即教學能夠適應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同時,采用中學教師直接下放到小學教外語是不適宜的,如果實在需要,至少需要對中學教師進行關于小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關于小學外語學習是否應更多使用母語的問題,沒有一個簡單而直接的答案。但不同的研究都表明,如果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采用母語組織教學,對學生學習外語有負面影響。而如果僅在必要時使用母語進行解釋,則對外語教學有積極的作用。盡量使用目的語進行教學,對于外語學習時間本來就十分有限的學生來說,能夠保證提供給學生有意義的目的語輸入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復雜的語法或文化概念進行解釋時,完全可以合理地借助母語的幫助。

    (七)教學方法問題

    小學階段教學方法的主流強調愉快的學習方式,如游戲、故事、歌曲、歌謠等。研究發現,這樣的教學方法適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有利于記憶和學習興趣的保持,適合小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對敘事性故事理解性強、好動、喜愛游戲和歌曲的學習特點。同時,特別提倡小學外語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的教學方式。但是目前還有不少小學外語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語言知識的學習和句子結構的理解和記憶。Gangle[21]在奧地利的研究發現,有意義的故事性教學要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通過采用互動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沒有專門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識的教學的情況下,可以理解并大聲地朗讀故事。這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的學生所做不到的。對于詞匯的記憶與學習,互動式有情景的學習方式有利于促進詞匯的理解與記憶,其效果要遠遠好于孤立地講解單詞和句型。

    法國的研究表明,教師使用錄像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以錄像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和語言的輸入,教師僅僅處于一般的組織和輔導,教學效果則欠佳。在后一種教學模式中,學生雖然對觀看錄像片很感興趣,但實際掌握的學習內容卻非常有限,他們僅僅感受到一串串的聲音和對畫面的基本理解,但分不清音與音之間、詞與詞之間以及句與句之間的區別和分界。因此,研究指出,如果采用錄像開展教學,一方面錄像的制作要考慮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到底是什么,要通過錄像“教”什么,同時盡量使其內容能夠互動,增加學生的參與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有目的地通過觀看錄像進行學習。

    來自意大利的幾個研究項目指出,[22]采用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動有利于激發想象力,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對學習帶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比僅僅“玩游戲”的方式更具優勢。Lerna & Taeschner[23]的研究指出教師的語言輸入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意大利的實驗研究對小學三年級8歲的學生進行了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比較,結果發現接受講故事、表演、音樂等方式進行教學的實驗組與進行傳統教學的控制組相比,表現出更強的即時表達能力。

    (八)“年齡關鍵期”問題

    所謂“年齡關鍵期”是指隨著學習外語起始年齡的增高,學習外語的能力和達到的水平則隨之降低。也就是說,在一定的年齡范圍內,外語學習可以自然而輕松地發展,而過了這一時期,大腦對于外語的反應將發生變化。Scovel[24]是這樣解釋的:“語言學習的最佳時間是兒童時期,在12歲以后,每個人學習一門新的外語的能力將面臨一定局限”。

    關于年齡關鍵期的假說最早是由Penfield & Roberts[25]提出來的。他們認為,語言習得的臨界期為9歲以前。1967年,Lenneberg[26]提出青春期為臨界期,因為青春期生理變化與大腦功能側化有關系。青春期之后,語言學習就會開始變得越來越難。Lamendella[27]則建議不要用“臨界期”或“關鍵期”,而應該用“敏感期”,因為語言習得可能在兒童時期更加輕松有效,但后期的語言學習也不是就沒有可能了,只是其效果不如兒童時期而已。

    關于年齡問題的研究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因為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關于最佳年齡的研究沒有取得任何一致的結果。目前研究的難點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28]

    受不同環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很難確定年齡是一個自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在目前的研究中找不到年齡是語言學習成功與失敗的決定因素的依據和結論。

    多數有關年齡的研究缺乏多角度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缺乏綜合性的研究。

    缺少跟蹤式的長期研究,由于課程開設的時間比較長,研究也相應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

    很多研究,往往由于研究者本人參與實驗,使研究難免帶有片面性或偏見。

    在研究年齡的問題時,很難將年齡與其他有關的因素區分開,如教師因素、課時因素、教學方法因素等,因此很難確定影響學習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么。

    很難保證研究的結果可以在另一個環境中使用。

    教師因素往往不是研究年齡問題時受到關注的因素。

    早期外語教學被認為不僅對于語言發展,特別是從長遠來看,對于態度、興趣、動機和自信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后者卻很少受到關注,人們更多地關注語言能力的形成,因為語言能力可以通過測試檢查,而態度、興趣和動機以及自信心卻很難測量和比較。

    轉貼于 關于年齡問題的研究一般涉及成效和學習的速度問題。從成效看,兒童似乎要超過成年人;但從學習的速度看,成年人由于其認知能力遠遠強于兒童,在學習速度上占有明顯的優勢。

    學能和動機被認為是學習外語成功與失敗的重要決定因素,但在兒童外語學習的研究中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相反,人們卻認為生理因素是決定的因素。

    目前關于年齡問題的研究有三種傾向性結論:第一種認為,學習語言的確存在最佳年齡的問題,只有兒童能夠獲得與本族語者相同的語音語調;第二種認為,沒有所謂的關鍵期問題,學習的環境和與年齡相關的情感因素和認知水平是解釋兒童與成年人在外語學習上取得不同程度進步的原因;第三種認為,依目前的研究還不能得出任何結論,因為這類研究的相關因素很多,如:心理與社會因素問題,教學方法問題,教材問題,還有教師問題。這些問題再加上研究的設計不嚴謹和數據收集方式中的問題都會使研究缺乏可靠性。[28]

    目前可以明確的是,年齡本身并不構成學習外語的一個主要優勢,要保證優勢,年齡必須與其他因素相結合才能發揮出其優勢所在。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習時間的保證以及良好語言環境的創設。

    (九)教材方面的問題

    低齡兒童學習外語的熱潮的迅猛發展和小學開設外語課程的需求,引發了各國出版界對兒童外語教材、特別是英語教材的興趣。各個國家對教材采取的政策也不盡相同。在法國,有國家的統一課程要求,國外的教材和國內的教材都必須經國家教育部的審查,審查標準對內對外是同一個標準,最主要的標準就是要適應國內的需要。[29]意大利的政策則比較寬松,國外教材與國內教材平等競爭,取決于學校和教師。不論是法國還是意大利,教師都可以自己選擇適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教材。在有些國家,如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等,通常采用與國際出版公司通過簽約取得出版國外教材的出版權,直接使用國外的膠片,由國內印刷廠印刷,以降低成本。但是這些看上去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教材是否能真正適合本國的需要也已經引起了重視。目前有些國家采用合作的方式,組成國內的專家隊伍與英國文化委員會或國外出版社重新編寫適合自己國家需要和反應本國文化的教材,如斯里蘭卡等。目前,很多東歐國家直接選用國外的教材,但這也僅僅是一個過渡期。他們同時也都在積極組織力量編寫自己的教材。

    從英國1985年以來出版兒童英語教材的情況我們也能看出教材的發展和人們對外語教學的認識的變化。80年代以前,幾乎很少有兒童的英語教材出版。1970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Dolphin English Course,該教材是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的。Alexander 的Look, Listen and Learn出版于1964年,是在聽說法的基礎上編寫的,這個教材直到現在還不斷地再版,特別是在那些以語言結構教學為主要教學目標的國家,這個教材還是很受歡迎的。[29]80年代以后,英國的教材開始轉向以活動為中心和以學科內容為基礎的教學。90年代的教材則更多地體現了多種的配套教學輔助材料,包括分級閱讀、兒童英語詞典、多媒體課件、錄音錄像以及網上教學資源的開發。進入21世紀,各大出版社都紛紛推出了可供教師選用的各種網上教學資源,從教學活動到練習頁,從活動設計到教學法指導、語法資料、在線答疑、文化參考信息、業務理論學習等等。

    目前關于教材方面的研究缺乏對不同類型的教材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的研究,如任務型、句子結構型、活動式、全語言式(Whole language approach)等,特別是缺乏對課堂教學的系統的觀察研究。

    (十)測試與評估的問題

    測試與評估的問題始終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研究領域。作為教師都希望評估能夠積極地支持和促進他們在教學中所努力提倡的學習方式,能夠反映學生不斷的發展和積極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從前面的討論中我們也都看到,由于測試的方式的原因,使很多小學外語教學的優勢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目前,已經有一些新的小學或者兒童英語的測試方式出現,如劍橋兒童英語測試,Trinity考試中也出臺了新的考試方式,如采用檔案夾評估(Portfolio)的方式等。歐洲委員會為歐洲國家小學外語課程評價制定了評價檔案夾。總之,各個國家都更加提倡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方式,通過觀察、活動式和描述性的評價,采用檔案夾方式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的成果。

    二、國際小學外語教學研究對中國推進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啟示

    (一)八點啟示

    要加大對小學外語教學的科研支持力度,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和開展小學外語教育的科學研究。避免單純的經驗總結,重視第一手數據的收集。除了采用問卷和測試的方式外,應該更多地開展案例研究,通過觀察、筆記、比較、訪談等方式開展更加深入和嚴謹的科學研究工作。

    在開展小學外語教學科研和對課程進行評價時,要注意克服測試的弊病,應注重對態度和動機的發展性評價。小學外語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發展語言能力,更要發展學習外語的積極態度和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如果我們對于目標的實現只采用測試的方式進行測量,就會出現教學導向的片面性。

    小學外語教學成敗的關鍵還是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對兒童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最直接的作用,教師的因素就成為最關鍵的因素,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教育理念、課堂活動設計都對學生的興趣、動機和認識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的培訓是根本。小學外語教師的培訓應包括英語語言的能力、小學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小學外語教學的技能和技巧、小學外語教學的評價改革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

    提前規劃和安排小學與中學的銜接問題。小學與中學的銜接不僅僅在于語言的銜接,更在于態度、學習方式、學習要求和內容方面的銜接。教育行政部門及教研部門要協調中小學的交流與研究,及早制定銜接的具體措施,如果銜接問題解決不好,小學英語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將前功盡棄。

    外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不能僅僅是降低起始學習年齡。起始年齡本身并不構成一個絕對的優勢。年齡與其他各種因素共同影響外語學習的效果。其中包括:教師因素、課時因素、環境因素、教學目標和方法、評價的目的和手段等等。我們應積極開展多方位的和多種年齡段的學習效果的研究,研究和發展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外語的教學方法,以嚴謹和科學的設計,以真實的數據為依據,使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夠對教學產生積極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也使我們能夠參與到國際關于低齡兒童外語教學研究的論壇之中。

    對于小學外語教學的達成目標和學生的語言能力的要求要實事求是,不要期望值過高,以為小學開設英語能夠創造出兒童學習外語的奇跡。很多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要先于并明顯好于語言表達的能力。學生真正語言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學習時間。不可能在一、兩年或兩、三年的小學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

    要積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從社會、學校到家庭都應該充分意識到外語學習環境對于小學生外語學習興趣、動機和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

    要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語言能力對于小學外語教學的重要性。不論是職前還是對在職教師的培訓,教師的語言能力培養都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小學外語教師還必須懂得兒童心理學,了解兒童學習外語的特點和方法,有機地將外語的學習與其他的學科知識相結合,促進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

    (二)關于課題研究的建議

    筆者提出以下一些研究課題,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歡迎所有關注小學英語教學的同仁們共同參加到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行列中來。

    1.關于課程與教學

    小學外語教學的目標研究

    小學生個體差異與學習效果的研究

    多元智力理論與小學生外語學習潛能開發的研究

    母語在小學外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的研究

    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習得的特點研究

    小學生聽說能力發展研究

    小學生認讀能力發展研究

    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發展研究

    小學生詞匯學習發展研究

    小學生性別與外語學習動機和興趣的研究

    小學生與同伴交流對語言和認知的促進研究

    目的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使用的研究

    校外語言環境對學生外語學習的影響研究

    每周總學時數對課程效果的影響研究

    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

    教師課堂教學決策過程研究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

    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研究

    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外語的方法和技巧特點研究

    小學英語課堂組織與學習效果的研究

    學習效果與環境因素的關系研究

    習得與學習過程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2.關于中小學銜接問題的研究

    關于中小學銜接問題的研究

    中小學銜接的具體措施研究

    中小學銜接的方式和方法研究

    3.關于教師與教師培訓的研究

    關于優秀小學英語教師的研究

    關于小學英語教師素質構成和培養模式的研究

    關于小學英語教師教育方式與效果研究

    在職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模式和效果的研究

    4.關于小學英語課程評價的研究

    小學英語評價體系研究

    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促進研究

    形成性評價的可行性研究

    形成性評價對教師教學的影響研究

    形成性評價對培養小學生學習策略和自主性的研究

    小學英語終結性評價改革研究

    5.關于小學英語課程資源與教材的研究

    小學英語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

    小學英語教材分析

    小學英語教材評價標準研究

    多媒體在小學外語教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Driscoll P.MFL in the Primary School: A Fresh Start[A].P Driscoll,D Frost (eds). The Teaching of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Primary School[C]. London: Routledge, 1999.9-26.

    [2]Vivet, A ‘Sens et rle des langues dans le développement des enfants', in Council of Europe, Report on Workshop 17,1995.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見Driscoll P. 1999.

    [3]Blondin C., Candelier M., Edelenbos P., Johnstone R., Kubanek-German A, Taeschner T. Foreign Languages in Primary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Context and Outcomes.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Covent Garden, London: Centre for 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8.

    [4]Edelenbos P. Leergangen Voor Engels in het basisonderwijs vergeleken.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Groningen: RION,1990.

    [5]Kahl P. , Knebler U. English in der Grundschule, und dann? Evaluation des Hamburger Schulversuchs. Berlin: Cornelsen, 1996.

    [6]Genelot S. 1996. 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 a l'ecole primaire:quels acquis pour quels effets au college? Elements d'evaluation: le cas de l'anglais.Dijon: Institut de Recherche sur l'Ecolomie de l'Education. 見Blondin, et al., 1998.

    [7]Low L, Duffield J, Brown S, Johnstone R. Evaluat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Scottish Primary Schools. Report to Scottish Office. Stirling: Scottish CILT, 1993.

    [8]Pinto M A. Le dévlopment métalinguistique chez les infants bilingues. Problématiques théoriques et résultats de recherché. Scientia Paedagogica Experimentalis, xxx, 1 ,1993.119-148.

    [9]Pinto M A, Taeschner T, Titone 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n Italian Primary Education[A].P Edelenbos,R Johnstone (eds.). Researching Languages at Primary School: Some European Perspectives[C]. Stirling: Scottish CILT,1996.27-46.

    [10]Ministry Expert Group, France, 1996 .

    [11]Brossowd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French Schools-Very Young Learners Now Join Young Learners[A]. In Nicholas Tate ed.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Primary Curriculum[C]. School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1997.

    [12]Burmeister P. 1994. English im Bili-Vorlauf: Pilotstudie zur Leistungsf higkeit des verst rkten Vorlaufs in der 5. Jahrgangsstufe deutsch-englisch bilingualer Zweige in Schleswig-Holstein. Kiel. 見Blondin, et al., 1998.

    [13]Taeschner T. A Developmental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blex:Norwood, 1991. 見 Blondin, et al., 1998.

    [14]Curtain H.Early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U.S.A[A]. M Nikolov,H Curtain (eds.). An Early Start: Young Learners and Modern Languages in Europe and Beyond[C]. European Centre for Modern Languages. Strasbourg Cedex: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2000. 191-208.

    [15]Curtain H. Time as a Factor in Early Start Progammes [A]. J Moon, M Nikolov (eds). Research into Teaching English to Young Learners[C]. Pécs,University of Pécs,1999.87-120.

    [16]Met M, Rhodes N. Elementary School FL Instruction: Priorities for the 1990'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0. 23(5):433-443.

    [17]Carroll J B. A Model of School Learning[A]. C W Fisher D C Berliner (eds). Perspectives on Instructional Time[C]..White Plains, N.Y.: Longman, 1985.59-72.

    [18]Curtain H, Pesola A. Languages and Children: Making the Match[M]. Second Edition.New York: Longman, 1994.

    [19]Edelenbos P. De aansluiting tussen Engels in het basisonderwijs en Engels in het voo rtgezet onderwijs. Eindrapport SVO-project 0015. Groningen: RION. 1993.

    [20]Taeschner T. A Developmental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blex:Norwood, 1991.

    [21]Gangle R. Learning Through Interaction A Discourse Model for FLT to Primaries. Manusript:Unpublished Doctoral Thesis, Karl-Franzens Universititt, Graz. 1997. 見Blondin, et al., 1998.

    [22]Campo O. 1996. A scuola si raccontano le favole. Un'esperienza didattica col format. Tesi di Laurea, Facoltà di Psicologia, Università di Roma ‘La Sapienza; Lerna, A. and Taeschner, T. 1993. Progetto Europeo di cooperazione: L'insegnameento della seconda lingua a bambini dai 3 ai 10 ann. Rapporto Tecnoco,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 見Blondin, et al., 1998.

    [23]Lerna A. Taeschner T. 1991. Sperimentazion ‘Tedesco nelle prime elementari’. Rapporti Tecnici n.1, 2, 3 e 4,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 見Blondin, et al., 1998.

    [24]Scovel T.A Time to Speak: A Psycholinguistic Inquiry into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Human Speech. New York: Newbury House/Harper & Row. 1988.

    [25]Penfield W, Roberts L.Speech and Brain-mechanism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9.

    [26]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1967.

    [27]Lamendella J.General Principles of Neurofunctional Organization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in Primary and Non-primary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77,27,155-1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网|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成人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成人黄页网站免费观看大全|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